10.8<div>今天朝霞染红了半边天,老话说,朝霞不出门,今天不出门显然是不可能的。</div><div>渥太华(Ottawa)是加拿大联邦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全国第四大城市。<br></div><div>渥太华几乎所有景点都在市中心的国会山方圆三公里内,所以今天用走读的方式游览。<br></div> 将车停在旅馆,早饭后开启徒步模式。<div>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里和谐共处,创造了加拿大独有的多元化、多民族文化。在首都渥太华,这样的特点更加明显,而街边这幅壁画正是展示了这个特点。并且在上半幅画还突出渲染了政治正确的土著优先。<br></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Embass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北靠里多河,南面44号公路。<div>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座建筑很难看出中国文化元素。</div> 44号公路在城区也叫Saint Patrick Street。上次来是沿着44号公路往东穿过里多河,这次选择往西行。在坎伯兰街(Cumberland Street)的十字路口看到这个不在攻略里的教堂。<div>路边一位老者向我们介绍,这座废弃已久的圣布里吉德教堂(St. Brigid's Church)正在出售,言语眼神中满满的不舍。</div><div>现在能查到的名字是圣布里吉德艺术中心(Saint Brigid's Centre for the Arts),建立于1870年,难道前身是这里的唱诗班?<br></div> 来到渥太华最有名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巴西利卡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Cathedral Basilica)边上,看还不像教堂。 大教堂最早由安托尼和神父弗朗西斯以新古典主义建筑模式始建于1841年。1844年教堂底座建造完成后,由法国建筑师哥特式建筑忠粉皮埃尔接手建造教堂的上半部分。<br>所以教堂呈现很有趣的建筑格式:下半部分呈石头为主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与上半部分金属为主的新哥特式建筑完美融合。且以高高耸立的尖塔和层层叠叠的雕刻闻名,是渥太华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br> 教堂对面是加拿大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div>广场上一个巨大的钢蜘蛛雕塑叫Maman,它的身体由八条纤细的、有节的腿支撑。蜘蛛象征着保护和仁慈,艺术家们将蜘蛛视为母亲的象征。<br></div> 往南走时,在交叉路中三角地上有这样一个像三面佛的雕塑。网上有叫它三个守护者(The Three Watchman)。在惠斯勒街头也看到过,可能和土著文化有关。 顺着93号公路往南,在梅杰斯山公园(Major's Hill Park)对面是美国驻加拿大大使馆。 大使馆南边是一幢古建筑,The Connaught Building,建于1913年。是当时渥太华除了国会山以外的另一个政府官员的办公场所。现在是加拿大税务局所在地。 站在 Plaza Bridge 桥上,便能看到著名的里多运河八级船闸。<div>里多运河(Rideau Canal)始建于1826年,竣工于1832年。连接了安大略湖和圣劳伦斯河,全长202公里,其中有7.8公里穿越渥太华的市中心。它是19世纪工程技术的奇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br>城市中的里多运河也是首都重要的旅游资源,春、夏、秋三季可乘船游览观光,冬天则可滑雪溜冰。眼前的八级船闸是最受观光客欢迎的景点之一。<br></div> 来到桥下中间的一个水闸上,看前面每一级都风平浪静。 回头看,源源不断的河水瀑布般流淌。 顺着水流来到渥太华河(Ottawa River)边。渥太华河在市内由西向东湍流而过,将整个城市南北分开。<div>眼前的这座铁桥叫皇家亚历山德拉跨省大桥,也被称为亚历山大铁桥(Alexandra Bridge)于1898年始建,1900年建成。为加拿大最重要的桥梁之一。</div> 河对面两座建筑我们昨天晚上已经探访过了。左边的建筑是加拿大儿童博物馆(Musee canadien des enfants),右边建筑是加拿大历史博物馆(Musee de L'histoire)。现在开始英法双语都没有,谷歌地图直接上法文了?我这个“法盲”只能照抄。 渥太华的大部分历史性建筑都是围绕着里多运河建造。八级船闸边山坡上便是渥太华著名的国会山(Parliament Hill)。<div>国会大厦(Parliament Buildings)矗立于国会山麓,俯视渥太华河。初建于1859年,但毁于1916年的一场大火。之后新的国会大厦又在原地原样重建,并于1922年竣工。<br></div> 国会大厦是加拿大国会所在的地方,也是渥太华乃至整个加拿大的象征。由三栋哥特式的建筑组成,分中央区、东区与西区。<br>眼前看到的是东配楼(East Block)。 建筑的部分正在维修。 中央大楼(Centre Block)全部在维修。五年前来时工作人员说要修10年,这次又问了一下,居然被告知还要10年。<div>镜头最前面是永不熄灭的百年火炬坛。自1967年至今一直燃烧,以庆祝加拿大的生日。</div> 后面被围起来的建筑正中威严耸立的是国会大厦中最高的建筑和平塔(Peace Tower),以此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杀害的近67,000名加拿大人。和平塔标高超过92米,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哥特式建筑。和平塔上有一座4.88米的四面钟,是1927年英国为纪念加拿大联邦成立60周年所赠。和平塔里还有总重53,424公斤的53个定期演奏的钟琴。<br>和平塔后面为中央大楼主体,是参、众两院开会处理事务之处。包括后面的图书馆,由于维修工程一起被围起来了。 西配楼(West Block)。 现在加拿大政府的一些机构都在这幢大楼办公。门口有警察值守。 中央大楼和西配楼之间有个一层楼建筑,充当着零时议会大厦的作用,两院议员们开会都在那里,是对公众开放的。但是上次去过了,所以这次就来到边上小山坡上小绿地。上面有维多利亚女皇雕塑(Statue of Queen Victoria)。 登高望远还可以看到远处绿铜顶的联邦大楼。 还可以看到渥太华河边的加拿大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Canada)全貌。 来到古迹地标加拿大联邦大楼(Confederation Building)正面,也在维修。 联邦大楼由好几幢楼组成。马路对面财大气粗的加拿大银行(Bank of Canada)大楼的玻璃幕墙给联邦大楼照了个镜子。 银行西边是基督长老教会(St. Andrew's Presbyterian Church)。 矗立在联邦广场(Confederation Square)上的加拿大国家战争纪念碑(National War Memorial),建于1938年。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加拿大士兵,后来逐渐演变成纪念所有为国牺牲将士的纪念碑。 劳里埃城堡酒店(Chateau Laurier)是一座古老的城堡饭店,矗立在里多运河右岸。 1912年6月作为法式酒店正式对外开放。现更名为费尔蒙特·劳里埃城堡酒店。 联邦政府机构(Senate of Canada Building)。 在美国大使馆东边隔开一条马路是拜沃德市场(By Ward Market),修建于1826年,是加拿大最古老和最大的公共市场之一。 By Ward街区在约克街(York St)两侧,拥有四个街区。<br> 区域内咖啡馆、特种食品店、精品店、画廊、餐馆、理发和美容店比比皆是。 我们在这家卖小笼包的中餐馆吃了小笼包当中饭,味道还比较正宗。好多老外也在那里吃,筷子用得相当熟练。 乔治街口的这幢楼是瑞典大使馆(Embassy of Sweden所在。 花了4个多小时,粗略游览了渥太华标志性景点。回酒店取车,离开渥太华,直奔蒙特朗布朗。<div>入住蒙特朗布朗酒店后看窗外阳光还好,就赶紧出门。</div> 来到蒙特朗布朗小镇(Mont Tremblant Downtown)。在圣胡安教区(Parish Church of St. Juve)这座教堂边停车,可惜教堂不开门。 教堂对面就是蒙特朗布朗游客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office of Mourt-Tremblant Center)。接待的女士很热情,还要问为了看什么来?第几次来?还放纪录片给我们看。天哪,我就是要拿个地图资料而已。 好不容易看完,逃也似的离开,直奔翠湖山庄(Mont Tremblant Village)。来到翠湖山庄外的停车场,就看到了熟悉的山头。上次来这里,山腰上的楼还在建造中,山也没那么多彩。 又看到了翠湖山庄标志性的游客中心(Tremblant information C)钟楼了。 钟楼边上是一段免费的缆车(Cabriolet bottom station),我戏称它为戆度拉()。上次坐缆车吸引我们的是缆车下的各种建筑,今天被枫叶吸引了,后面的山头也都变色了。 缆车边上商店居然没什么游客。 缆车下来后再上山的徒步道被改造过了。 转了一圈,下山回去啦。<div>今天老话不灵了,一滴雨也没下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