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好风光:湘峪古堡

暖阳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村乡湘峪村(原名湘谷村),是个耸立在悬崖坚石上的城堡式村落。古堡建成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为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孙氏兄弟的故里。因孙鼎相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其故居便称“三都堂”,又称“三都古城”。</p><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是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末堡寨式村落。古城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面积约32500平方米,城墙长2000余米、高25米、宽4米,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湘峪村早在元末明初已经存在,当时孙氏家族为了躲避朝代更替之际的兵荒马乱而移居至此。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村内居民为了自保,便将村落改建成易守难攻的堡垒形式。</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湘峪古堡,猛攻七天七夜竟然未能攻克,最终带着悔恨遗憾退兵绕城而去。</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沿河而建,历史建筑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湘峪古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末堡寨式村落。湘峪村由村内的三个居住性堡寨和外围的四个防御性兵寨组成,村内的三个堡寨分别为现存的大寨、东寨,以及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的南花园。村外的兵寨分别为岳城山的东寨、可乐山的南寨、老马岭的北寨和虎山的西寨。</p><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位于晋城沁水,是太行古堡群中的精髓,被誉为北方明代第一座古城堡。</p><p class="ql-block"> 太行古堡群是我国三大古堡群之一(另两个是福建土楼群、广东开平碉楼群),是中国北方防御型堡寨聚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太行古堡群位于晋城境内,在晋城境内有117处古堡,其中有开发利用的有30多处。其中包括湘峪古堡、窦庄古堡、郭壁古堡、柳氏民居、皇城相府、郭峪古堡、砥洎城、上庄古堡(天官王府)、中庄古堡、大阳古镇、碗子城、良户古村等。这些古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许多古堡建筑群形制犹存、原始生活状态依旧,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群”,也是山西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堡外停车场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  遥对古堡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古堡南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背靠虎山,前面的护城河称为湘峪河,唯一横跨于护城河上的桥称为明月桥。</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有两层防御,上层利用城垛凹口,下层利用城墙上的窗口,里面是运兵通道。在南城楼及附近,有三层防御设施。</p><p class="ql-block"> 图为:古堡西段。</p> <p class="ql-block">  古堡中段。</p> <p class="ql-block">  古堡东段。</p> <p class="ql-block">  古堡南正面。</p> <p class="ql-block">  古堡南门。门内有一个小型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共有东西南三座城门,门额上刻有“薰宸”二字的是南门,南门内是一座较小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  门口有一对威严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  进入城门,登上南门,城台上,放置了一些古代防御兵器。</p> <p class="ql-block">  这尊炮建于大明崇祯七年,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兵洞连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运兵通道。</p> <p class="ql-block">  在古堡城墙上,布满了一排排整齐的砖砌窑洞,里面就是兵洞连城。当年用来防御的藏兵洞。每座藏兵洞都设置有窗孔,可直面城外。众多窗孔在南城墙外侧一字排开,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成为瞭望敌情和用于防御的坚固工事。运兵通道沿着南城墙一字相连,可以快速移动和增援。</p> <p class="ql-block">  南城墙,也是主出入口和古堡的主要防御要地。</p> <p class="ql-block">  城楼与内城。</p> <p class="ql-block">  西面的城墙与角楼。</p> <p class="ql-block">  北面依而建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  古堡内现在还居住着少量的当地居民。</p> <p class="ql-block">  整个古堡,整洁干净,维护良好。</p> <p class="ql-block">  擂台。侧面反映出当地习武保家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古堡内,除了主干道外道路都不宽,这大概也是出于防御考虑吧。</p> <p class="ql-block">  很难想象,历经600年的沧桑,这些建筑还能保存得这么好。</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内的大户人家,都建有这种碉楼。</p> <p class="ql-block">  很多住宅内都建有这种台阶,看上去上面封住不能上楼。估计,上面的出入口可以关闭,以防强人进入。</p> <p class="ql-block">  古堡内有些明代古牌坊。</p> <p class="ql-block">  明代石碾。</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轿车”,现在的小汽车俗称小轿车,就是来源于这种轿车。</p> <p class="ql-block">  明代铁缸。</p> <p class="ql-block">  石刻基石。</p> <p class="ql-block">  孙氏族祠。</p><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居住的是孙氏家族,这里是他们的家族祠堂。</p> <p class="ql-block">  当地孙氏家族介绍。</p> <p class="ql-block">  四部首司院。</p><p class="ql-block"> “四部首司院”是孙鼎相的宅院,坐北朝南,轴线上各建筑对称布局,谨慎严整,体现了官式建筑的严肃气质。其正房为五层三开间,高达25米,雄伟壮观,保存完好,是城中现存古建最高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孙鼎相(1564~约1628)明代后期任职“四部首司”。</p><p class="ql-block"> 孙鼎相是孙氏三杰之一,与他的兄长孙居相(户部尚书)和孙可相(御史都堂)共同在明代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这栋楼,在古堡中属于最高大。</p> <p class="ql-block">  做工精细的雕花床。</p> <p class="ql-block">  帅府院。</p><p class="ql-block"> 帅府院由孙氏八世传人孙自考修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占地面积约170多平方米。窗户其中一个为“瞭望口”,从中可以看到对面南山上的“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古堡防御的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帅府院内现在是古代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古代兵器介绍。</p> <p class="ql-block">  邀月楼。</p><p class="ql-block"> 邀月楼院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孙可相之子孙如琯的宅院。孙如琯举人,官至光禄寺监事。邀月楼主房十分高大。为四层,第一层高达4米多,比古城常见的正北房高出1米多,因此显得十分气派庄重。</p> <p class="ql-block">  院内设有“婚嫁礼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豪华的“三进拔步床”。</p> <p class="ql-block">  视履考祥院。</p><p class="ql-block"> 视履考祥院是孙氏第八世举人孙如壁之住所。“视履考祥”,语出《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其含义为,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p> <p class="ql-block">  院内设有“沁水抗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私塾院”俗称“书房院”,是孙氏家族当年的私塾院。</p><p class="ql-block"> 目前,里面设有古代科举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双插花院。</p><p class="ql-block"> 双插花院是孙立相长子孙如金居所。孙如金曾任河南仪封、沈丘知县,该院地处古堡的险要位置,因此,在院落的空间规划和建筑形式上均有防御的考虑。</p><p class="ql-block"> 里面设有“古代职官文化博物馆”。这里详细介绍了历代职官的设立和演变历史。</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4年8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