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景】 浅谈书法欣赏的差异性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不同的人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却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种书法欣赏的差异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涉及到欣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p> 文化素养对书法欣赏的影响 <p class="ql-block">  文化背景差异会导致欣赏的不同。对于有着深厚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人来说,他们在欣赏书法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诗词意境、历史典故等元素。比如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熟悉魏晋文化的人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时文人雅集的氛围,理解其中文字所表达的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而对于缺乏这方面文化知识的人,可能只是单纯从字的外观来评判,无法体会到其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文字学知识的储备也影响欣赏。了解汉字演变、结构的人,在欣赏篆书、隶书等古体书法时,能更好地领会书法家书写的精妙之处。例如篆书的笔法讲究圆润婉转,其结构对称平衡,有文字学知识的人可以看出书法家在遵循古文字规范的同时如何进行艺术化的创造,而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可能只觉得篆书看起来很古朴,却难以理解其中笔法和结构的匠心。</p> 审美观念与书法欣赏的差异性 <p class="ql-block">传统审美观念在书法欣赏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崇尚“中和之美”,表现在书法上就是追求笔法的刚柔相济、结构的疏密得当、章法的和谐统一。有的欣赏者以这种传统审美标准来评判,认为颜真卿的楷书端庄大气、符合正统审美。然而,现代审美观念逐渐多元化,一些人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和创新。比如一些现代书法作品打破传统的笔法和结构形式,强调视觉冲击力,对于秉持传统审美观念的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在追求现代审美趣味的人眼中,这些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西方审美观念的不同也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西方审美更注重写实和形式美,对于中国书法这种抽象的线条艺术,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西方人的视角中,可能更关注书法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而对于书法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意境的理解往往比较有限。而中国人在欣赏书法时,会将意境的营造放在很高的位置,追求“字外之趣”。</p> 生活经历对书法欣赏的影响 <p class="ql-block">个人的情感经历会影响对书法作品的感知。一个经历过人生挫折、心境沧桑的人,在欣赏怀素的草书时,可能更能体会到其中那种自由奔放中蕴含的挣扎和不屈。而生活顺遂、心境平和的人,或许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怀素草书的流畅和灵动。</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有作用。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中的人,在欣赏古代书法作品时,可能会对那些笔法简洁、意境宁静的作品产生向往之情,将其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对于古人来说,他们的书法审美也受到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如唐朝尚法,人们对书法笔法的规范性要求较高。</p> <p class="ql-block">书法欣赏的差异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在不同人眼中的价值,也提醒我们在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时,要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同时,通过对这种差异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书法欣赏的内涵,促进书法艺术在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展现其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书法之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蔡华东,男,网名“乡下老农”,1957年出生,湖北仙桃人,高级记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原总编辑、省政协原常委。湖北新闻名人,湖北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津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