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中亚及外高加索四国游(二) 戈布斯坦岩画+希尔万沙宫+地毯博物馆

羊羊得意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1日不到深夜1点,我们乘坐的阿斯塔纳航空A320班机从阿拉木图抵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接机的是一位瘦瘦的小美女,她姓刘,是中国留学生。我们随小刘走出机场,坐上一辆中型旅行车前往一家叫做Volga Hotel的酒店。在办理入住后休息,此时将近凌晨1点。</p><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南部,面积8.66万平方千米。阿塞拜疆全国划分为1个自治共和国,66个区,78个城市,截至2024年3月1日,阿塞拜疆人口1018.75万。公元11~13世纪阿塞拜疆族基本形成。 11~14世纪突厥人、蒙古人入侵。16~18世纪归属伊朗。19世纪遭俄罗斯帝国吞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成立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36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2月6日改名阿塞拜疆共和国,同年10月18日正式独立。油气工业是阿塞拜疆支柱产业。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00亿美元,同比增长4.6%。</p><p class="ql-block">巴库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因坐落于巴库油田,巴库被称为“石油城”。其面积约2192平方公里,人口为230.31万(截至2022年初)。巴库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18世纪,巴库为巴库汗国都城。1813年并入沙俄版图,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开采石油。1922年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依靠传统石油产业和农业、加大吸引欧美投资同时兼顾发展其他新兴领域,近年来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阿塞拜疆国内和世界各地人前来旅游和投资。</p><p class="ql-block">早9:00,我们早餐后乘车前往西南方向72公里外的第一个景点-戈布斯坦 (Gobustan)国家公园。该公园核心内容为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岩石雕刻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见证,它们生动地表现了人类狩猎和捕鱼有关的活动。这里蕴藏着近6000幅精美雕刻,让人们看到了4000年到20000年之间的岩石艺术。在这里还发现了居住地和墓葬的遗存,表明人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的湿润时期曾经在此地大量定居,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中世纪。遗产占地537公顷,是范围更大的戈布斯坦保护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因为要在这家酒店住两晚,我们今天不用带行李,轻装游览。经过里海沿岸时,我看到公路两侧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大片土地裸露在外。小刘介绍说,在夏季涨潮时部分海岸被海水淹没,沿岸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适合普通植物生长</p> 上午10:10,我们到达景区售票处。车停稳后,导游小刘下车去买门票。我们放眼向前方望去,远处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山上有很多深色的大石头,看不到任何树木 <p class="ql-block">离售票处不远的院子里有个不大的博物馆。在进门后的圆形大厅内,一周的墙壁上有些突出的窄条,上面有一些来自戈布斯坦岩画上有代表性的复刻图案,包括男人、女人、牛羊、鱼还有大小不一的船只等。小刘介绍说,男人基本都是长臂长腿很健壮,他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牛羊是最早被驯化的家畜,小船用于捕鱼而稍大的船只则被用来从事贸易活动</p> 展厅里有各种模型、标本和化石等,电视里还在循环播放纪录片,这些展品和影片对戈布斯坦的地质结构、动植物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强悍的尼安德特人,他们的体格异常健壮,如果单从体型和力量来说,两个智人都打不过一个尼安德特人 <p class="ql-block">从小博物馆出来,我们再次上车驶向国家公园核心区。旅游中巴在平整的柏油路上行驶平稳,路两边山坡上巨石林立,只有不多的灌木,几乎看不到树木。我好奇这么荒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当年岩画是怎么被人类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大约5分钟后,我们到达停车场。小刘带着我们沿着小路参观戈布斯坦景区。前面有块白色的巨石,石头上还被放了几块小石头</p> <p class="ql-block">小刘说:这块巨石是一块音乐石,古人在有重要活动前,会围着巨石跳舞。一位团友拿起小石头,在巨石上敲击,巨石发出打击乐般悦耳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音乐石头后面弯曲的小路直通景区核心部分,右边这块巨石上面雕刻着文字,文字下面的1950十分显眼。戈布斯坦于1930年被发现,当时有一队开采砾石的矿工来到了这里,随即发现了刻在岩壁上的神圣岩画以及有过明显人类活动的20处岩洞等。但真正被国家保护起来由科学院开始研究是在1950年。考古学家在1940年-1965年期间对戈布斯坦进行了全面的发掘和研究</p> 前方有一块巨大无比的黑褐色石头,石头上分布着很多幅岩画,其中最著名的是红圈内的这组岩画 <p class="ql-block">岩画描绘着12个跳舞的小人,表现的是六千年前人们在狩猎前的祭祀舞蹈。12个小人分为两排,3个带有特殊头饰的雕刻占据了中心位置,其中一些是手牵着手的。小刘说他们跳的是亚力舞</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小刘继续往前走,两块巨大岩石接缝处有一楼梯,小刘说石头后面是古人的居所。岩石上刻画着各种图案,像牛猪等,还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小刘强调说,雕刻图案的时代还没有文字只能叫做刻画</p> 岩石后面大约有10多平米的空间,这里巨石遮挡海风,在石头下面还可以避雨,曾是古人居住的地方。从巨石外不断有游客进入,大家站在护栏围起的平台上,仔细欣赏着岩壁上刻画的不同图案 <p class="ql-block">这幅岩画上方画的是一艘小船,人的头顶上有细线数条,表示正在下雨,这说明当时雨天还有人外出去打猎。这幅岩刻是标志性的“吉格里斯”船以及男人和女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不规则的石板路慢慢往上走,路两边有护栏,保护游客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珍贵的岩画艺术被人为破坏。公园里游客不算多,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我们有一种考古学家深山里探秘的感觉,真有趣</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不规则的石板路慢慢往上走,很多岩石底部都有蜂窝状的孔洞。小刘介绍说,1万年前这里还是大海,孔洞是泥浆冲刷岩石后形成的。前面岩石上右边画着是两头牛,左边则有两个人正在拦阻牛,这是描述当年人类驯化牛的场景</p> 右边两头体格健硕的公牛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左边岩石上画有一头母牛,母牛下方还有一只小牛,好温馨的母与子画面</p> 因为光线太强,图案是刻画在岩石上缺乏色彩反差。网络上可以找到经过后期处理、上色并加大对比度的照片。后期处理后,岩石画面呈现出众多丰富生动的动物图案,包括长颈鹿、马、牛、驼鹿等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山上大约欣赏了20分钟岩画,11:20,导游小刘带着我们下山。我在队伍的最后面,边走边继续拍摄。戈布斯坦岩画不仅刻在巨石壁上,也有的就刻在脚下凸起的岩石上。我在拍这块标牌时,没想到画面就在脚下面的岩石上,多亏后面的一位外国美女及时提醒我</p> 这块石头上描绘的一头单峰骆驼。骆驼一般用于运输,骆驼画应该为反映早期的贸易活动 脚踩岩画历险记 远处白色帐篷下面是游客休息区,旁边有座卫生间 <p class="ql-block">卫生间旁边有一处突出的断崖,这处断崖可以算是戈布斯坦最著名或叫标志性的物体之一。据考证,在人类驯化牛的过程中,对于性情暴躁不愿意被驯服的牛,古人会将牛赶到这块断崖处推下去摔死。这听着有些残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p> 一架米17从远处缓缓飞来,不知是否载着游客空中游览戈布斯坦景区 在我拍摄断崖时,团友康姐给我拍摄了“工作照” 在我往停车场走的路上,又看到一块音乐石,比景区入口的那块要小一些。一位看似导游的汉子手拿两块小石头蹲下身子熟练地敲击起来,声音很像急促的马蹄声 <p class="ql-block">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占地537公顷,拥有6000多处石刻岩画。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远古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如鹿、牛、羊、马等,这些动物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在一些岩画中,动物被描绘得巨大而威武,可能象征着力量和神秘。还有人类的活动场景,如狩猎、舞蹈、祭祀等。这些画面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荒野中追逐猎物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在庆祝丰收时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除了动物和人类活动场景,岩画中还出现了一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可能代表着某种宗教信仰或文化传统,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它们为戈布斯坦岩画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吸引着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前来探索和解密。</p><p class="ql-block">戈布斯坦岩画的艺术价值不可忽视。尽管这些岩画是用简单的工具刻制而成,但它们却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线条简洁流畅,形象生动逼真,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岩画中的色彩虽然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曾经的绚丽多彩。这些岩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创造力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11:55,我们离开戈布斯坦国家公园景区,前往餐厅吃午饭。路上有一段在修路,中巴车绕行大约1小时后,来到一处停车场。一位餐厅服务员端着面包和汤笑盈盈地走来。他手里的面包和菜汤没有放在托盘上面,看着不太讲究</p> shefa餐厅就餐区就在里海边的一座大棚里面,我们来之前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凉菜和饮料。饮料里面的果实叫做菲油果,小菜里有生茴香。我是头一次吃生茴香,很嫩,味道挺不错的 <p class="ql-block">午餐的大菜是烤三文鱼,服务员端着满满的烤鱼盘走来。看我举起相机,他面带微笑左手竖起大拇指,显得十分热情好客。在看到下面照片后他很满意,用手机翻拍并兴高采烈地分享给他的几位同事</p> 饭后我们在岸堤上眺望里海。远处有几艘货船和钻井平台,岸边还有一位钓客 不断有海鸟飞来,它们开心地欢叫着 离开餐厅我们要去参观巴库地标性建筑-火焰塔,左边一座规模很大的清真寺叫做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是阿塞拜疆的伊斯兰教中心及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最初建于1281年,后于1936年被布尔什维克党摧毁,现今保留的为1990年复建的 远处半山坡上的巴库电视塔,310米高,1996年建成 我们经过里海沿岸,里海岸边建设了很多高层建筑,有酒店、政府大楼和商贸中心等 14:20,我们来到火焰塔旁边的广场,小刘说这里不让长时间停车,只留10分钟时间拍照。广场一角门口插有国旗地方为高台公园,公园里面的烈士长廊(Alley of Martyrs)也叫殉道者小路,是为了纪念前苏联解体末期在巴库发生的骚乱中和与亚美尼亚战争中牺牲的人们。长廊两旁,牺牲者的墓碑静静诉说着历史 广场最显眼的建筑是烈士清真寺(Mosque of Martyrs),也被称为土耳其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土耳其政府援助建造,目前虽被用作土耳其大使馆宗教专员的官邸,但仍保留着其宗教功能 <p class="ql-block">火焰塔被各种高层建筑遮挡,在广场只能拍到其中一座。我小跑着过马路,登上对面的高台上刚好能将三座塔拍全。火焰塔由三座大楼共同构成,项目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三座大楼呈三角布局,功能性划分非常清晰。南面的一座为公寓,共39层,高度190米,是三座楼中最高的一座。北面的一座为酒店,共33层。西面的一座为写字楼,提供高端办公空间。三座楼的中间为休闲区域,包括购物、特色餐厅、影院等设施。该建筑最有特色的地方当然就是外形。它是由著名的HOK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三座大楼共同构成了火焰的形状,远远看去,优雅灵动、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建筑外立面采用干净利落的蓝色玻璃幕墙,由于火焰形态的曲面不规则设计,大楼在阳光的照射下会烁烁发光,并且总能呈现出一种渐变的视觉效果</p> 我们再次上车,大约10分钟后下车,跟随导游小刘步行去希尔凡王宫继续参观。在路过一座漂亮的玻璃房子时,小刘介绍说这是座地铁站。 再往前走不远,我们来到巴库老城外。原老城外城已毁,现在仅留内城。‌巴库老城的面积为22万平方米‌‌1。巴库老城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市,是阿塞拜疆最古老的历史核心区。城内建筑深受拜火教、萨桑王朝、阿拉伯、波斯、希尔万尼、奥特曼以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古代城市整体布局和古建筑中杰出而稀有的典范‌。巴库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据载,盖乌斯·屋大维在公元前1世纪曾在此建立军营,征服高加索。中世纪早期,凭借巴库湾和沿里海海岸通往南欧平原的狭窄通道,巴库一度成为里海最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18世纪起,巴库是巴库汗国的都城。19世纪初,巴库并入沙俄。巴库老城现今的格局是12世纪希尔万沙王朝定都后形成的,主要建筑多在此之后重建或修葺‌ 内墙分布着70座(现仅存25座)带有炮口的半圆形箭塔,配有40门大炮,城墙和箭塔的顶部有射击孔和箭垛,还摆着16世纪的大炮和复原的投石机,城墙上也能找到古老的弹痕(网络照片,感谢原作者) 小刘带我们从西门进入内城参观,入城后右边小广场有一人头像雕塑 这是内城里最有名的雕塑,即阿塞拜疆现代作家瓦希德的巨型头像。其1916年出版诗集《贪婪的果》给他带来崇高的荣誉,他曾把很多东方文学翻译成阿塞拜疆语,是阿塞拜疆近代最为有名的作家 这个雕塑头像除了脸部正面和耳朵,其他地方连带着脖子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的树枝、人像,这些人像都是他的作品里的人物,后脑勺正中坐着4个人是他生前的同事。头像下部为树根形状,寓意作家瓦希德扎根于阿塞拜疆这片沃土 塑像所在的花池后面一只猫咪四仰八叉躺着睡午觉,十分可爱 我们从左边的楼梯走上内城街道,街上人不是太多。左边都是二三层的小楼,转过弯去,小刘带我们进入巴库袖珍图书博物馆位参观 <div>该馆内陈列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袖珍图书,是世界上首家袖珍图书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袖珍图书收藏地。博物馆设立于2002年4月,并于同期对外开放。博物馆由阿塞拜疆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亲自批准。巴库袖珍图书博物馆的藏品由萨拉霍娃女士历经30余年收集而来,其来自64个国家,拥有超过6500多册图书。其中最小的需使用放大镜才能看到。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期间,该博物馆从“袖珍书”藏品中,精选出169本阿塞拜疆书籍和276本中文书籍,在世博会“阿塞拜疆馆”展出</div> 图书语言涉及阿塞拜疆文、中文、俄文、英文等,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有阿塞拜疆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些各国罕见的珍藏版本,包括中国的连环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甚至《毛泽东诗词》和全套的《四书五经》也赫然在列。此照片为中文书展柜,展示的中国微缩书籍有中文字典、诗词汇编等 小刘带我们又经过几条街道,终于来到了希尔万沙宫。希尔万沙宫的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1435-1442年)。希尔万沙宫殿于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王宫建有宫殿的地段和它毗邻的建筑物形成三个位于不同高度层面上的院落。宫殿本身位于第一个层面上。宫殿的主要入口有门楼装饰,设在宫殿的西面,门楼的阶梯通向有圆顶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厅 我们首先由西门进入宫殿参观。八角形大厅正面墙上有一大显示屏,简述阿塞拜疆迁都过程。巴库是希尔凡汗国的新首都,12世纪前首都位于沙马基,后因1191年的大地震被摧毁,才整体迁都至巴库。这个大厅顶部开有圆孔用于采光。前面左右两道箭形的门洞通向宫殿的东边和南边部分,大厅圆顶下的其余各面分别建有高高的箭形壁龛 八角大厅正中有一八角方井,下层为仆役们的住处。方井是将声音传到下面,用来召唤奴仆用的 我们经过左边的箭型小门进入宫殿主体部分。中间铺有地毯的区域为国王会客的地方,后面是国王更衣室 宫殿的会客大厅和寝宫现在都作为博物馆的陈列室,陈列着许多造型典雅的酒壶、盘子,黄金打造的首饰、马具等物件,还有阿塞拜疆的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 精致的挂毯 马鞍饰品 古兰经 叫做乌德的弦乐器 反映少女塔旁码头曾经的繁荣景象的绘画 宫殿后面有一间卖纪念品的商店,营业员见我举起相机,十分配合地摆好姿势让我拍照。当地人的友好和热情再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巴库老城内城的微缩模型 希尔万沙宫后面最主要建筑为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这是一座八面体的建筑,建筑的上部是八面拼成圆锥形的幕形顶盖。民间传说认为,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里埋葬的是希尔凡沙赫哈利卢拉的一个宫廷科学家,他从事医学、数学和星相学研究。这座建筑物更多的是以“苦行僧陵墓”而闻名。古代这座陵墓还添建了一座由四根石柱子从内部支撑的圆顶清真寺,但1918年的火灾将这座清真寺烧毁了。陵墓建筑物的下面是墓穴。20世纪20年代在对陵墓和古代清真寺遗迹的全面考古过程中,学者们在墓穴中发现了20副不完整的人体骨骼。研究者们认为,陵墓所在的位置的四周曾经是墓地。修建清真寺和挖地基下的地槽时损坏了一些墓葬,而坟墓中的骨头是后来放到陵墓下的墓穴中的 希尔万沙宫后墙,宫殿的窗户又窄又长,窗户也很少。宫殿既没有瓷砖或马赛克的装饰,也没有各类彩色玻璃窗的点缀,但大致上还别具伊斯兰庄重简洁风格的建筑。风格独特,用料讲究,是阿塞拜疆古建筑的典范之作。建造王宫的石块被打磨的光滑平整,彼此连接精巧之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辨不出缝隙。希尔万沙宫墙下面有很多残破的方砖,那是被地震毁灭的前首都舍马基王宫的残迹 在希尔万沙宫西侧的坡下坐落着1435年修建的希尔凡沙赫陵墓群和一座清真寺,最后面还有一公共浴池的遗址 通向陵墓的入口要穿过一个箭形拱顶的门楼。门楼上部的石头上刻着花和叶子,下面则用阿拉伯组合花字刻着以下内容的两行铭文 陵墓建筑为圆顶,装饰有浮雕的六放星 被列入希尔凡宫殿建筑群的还有一座清真寺-一座结构几乎为直角形的建有箭形拱顶门楼的建筑。门楼镶了用石头凿成的宽阔的边,但并未用雕花装饰。清真寺的内部装饰、飞檐和白漆,以及门楼墙上的涂料都是到后来-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完成的,与古时候没有任何关系 清真寺的内部装饰、飞檐和白漆,以及门楼墙上的涂料都是到后来——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完成的,与古时候没有任何关系。 在清真寺的塔上,上面部分的环状平台下面有钟乳石的装饰物。比这些装饰物稍低的地方绕清真寺一周刻有浮雕铭文,到了19世纪末,绕着清真寺塔装上了铁栅栏 希尔凡宫宫殿群最后面的公共浴池遗址 在希尔凡宫殿的同一层面上还建有基万汗宫,坐落在宫殿的北面并部分与之相接,基万汗宫是一个不大的方形小院,三面都有拱顶的柱廊围绕。院子的中间是一个圆形建筑物,它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八角形大厅,无论是大厅还是柱廊都建在一米半厚的巨大底座上 历史学家们推测:举行会议时国王在中央的圆形建筑物里,而显赫的封建主们则在柱廊里 箭形的门孔从外面镶上了门框,其中几个框上还能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几何图形和植物图案。基万汗宫是“法庭”,之所以这么讲,源自刻在中央大厅入口上方的铭文 铭文是古兰经中的诗句 在圆形建筑物的底座下的岩石上建了一个圆顶的地下室,就在这位老兄右脚踩着的铁板下面,形状如一个5米深的水井。据推测,这很可能是用来关押被判有罪的囚犯的。关于这个黑暗的房间还流传着令人心惊胆寒的故事:在圆形建筑地板的孔上割下人头,被割下的人头就沿着地下管道直接滑到海中;还有一根活动的柱子,柱子下有一个孔,被判有罪的犯人被扔进那里 离开希尔万沙宫,我们继续参观内城。内城街道普遍狭窄,采光不佳,但很干净 老城里很多阳台为木质,突出于墙外,上面种植者花花草草。这里建筑风格多融汇新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哥特式等欧式风格于一体 拐角处这家小店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墙上挂着披肩、手工包包,地上放着二手的铜壶、烟枪、铝盆,还有前苏联时期的各种纪念章、奖章等等 小店主正和朋友交谈,他前面的桌子上放着几顶很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御寒帽 <p class="ql-block">前面是巴库少女塔,和王宫一样,为巴库老城里另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坐落在巴库老城中心,比邻里海海滨,是12世纪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每层可容纳50余人,内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凉甘美。塔上每层窗口都有防御设施。可倾泻滚烫的熔铅,或投下燃烧的石油火把,抵抗外敌的进攻。少女塔还经受了1304年大地震,许多居民住宅都被夷为平地,它却安然无恙</p> 塔名字的来源众说不一。一说从前有一对恋人,女富男贫,姑娘的父亲不同意这桩婚事,把姑娘关进塔里。姑娘为了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含恨跳入塔下波涛汹涌的里海,小伙子也以身殉情;另一说法是,在战争中此塔保护了无数少女,使她们免遭外敌蹂躏,因此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名字。少女塔的建筑设计十分巧妙,圆形部分朝北,寒冬的北风绕塔而去,塔的突出翼朝南,每到夏季,将凉爽的南风导向城内,因而塔后的巴库老城始终冬暖夏凉。<div>少女塔入口很狭窄,里面只有一条楼梯,上下楼梯时要两人交错而过,于是,我们11名团员决定只拍一下外观,不上楼</div> <p class="ql-block">离开少女塔,我们下面要参观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因为距离不太远,导游小刘带着我们步行前往。巴库将在9月15日也就是4天后要举办2024阿塞拜疆大奖赛。我们去地毯博物馆的路途上都在封路,小刘边走边问路。我们进入围栏里,边走边欣赏F1赛道的盛况。此时部分地面上已经喷涂彩漆,两侧围挡上也张贴上了各式广告<br></p> 作为F1历年赛季极具看点的一站,大奖赛在巴库城市赛道进行 51圈的角逐,巴库城市赛道单圈长度为6.003千米。围栏外的简易看台已搭建完毕,小刘说随便第一张票折合人民币就要上千块,仅为看一眼风驰电掣般“飞”过赛车队就花费不菲,在我们这些非赛车爱好者眼里似乎不太值(笑) 我们东转西绕,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里海旁边的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博物馆外观很像一卷下面打开的地毯。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成立于1967年,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毯博物馆,最初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老城的朱马清真寺,1992年苏联解体后,被重新安置到巴库博物馆中心。2014年,由建筑师Franz Janz为其设计了新馆,成为首都巴库的又一地标建筑。<br>阿塞拜疆素以地毯编织艺术而闻名于世,现博物馆内收藏约万余件地毯展品,包括绒毛地毯、平织地毯以及由金属制品和珠宝制成的各种展品(网络照片,感谢原作者) <p class="ql-block">馆内共分三层,一楼主要展示阿塞拜疆地毯编织工艺的演变过程;二楼展示阿塞拜疆地毯编织学校的发展趋势,展示各式绒毛地毯,以及阿塞拜疆民间艺术中代表性图案元素的信息,如龙、生命之树等等;三楼重点展示20世纪至21世纪地毯编织的发展,展示专业地毯艺术家们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后,导游小刘先去买票,然后我们坐扶梯上楼参观。展览的二层主要介绍了阿塞拜疆发达的地毯编织中心的分类及其特有的装饰设计。正是由于这些特质,即装饰和艺术的多样性,阿塞拜疆的地毯才得以获取来自全世界的声誉,并成为诸多著名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核心。地板上展示的毛毯是根据杰出艺术专家和阿塞拜疆地毯基础研究作者拉蒂夫·凯里莫夫的分类展示的。按照分类,库巴、巴库、希尔万、甘贾、加扎赫、加拉巴赫和塔比兹的毛毯亦展示其中。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观者可以探索关于最广泛类型的装饰设计以及图案的大量信息,不仅反映了地毯编织的特点,而且突显出所有类型民间艺术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一位阿塞拜疆地毯技师正在演示手工织毯,我们10多人站在她身后饶有兴致地仔细观赏</p> 团里几位有织毛衣经验的大姐和小刘边看边小声讨论 地毯“Makkah-Madina”(祈祷用),希尔万组,阿塞拜疆,20世纪初,羊毛、棉 几乎每一幅毛毯都有标牌,上面以阿塞拜疆和英语两种文字对毛毯进行详细描述。<div>地毯“Zeykhur”,库巴组,阿塞拜疆,19世纪末,羊毛。根据环绕中央区域的装饰边判断,这条库巴组地毯属于阿尔卑斯风格。地毯中描述的场景,讲述了亚伯拉罕为他儿子萨亚克寻找妻子的故事。他把这项任务交给其首仆以利亚撒。按照当时的风俗,以利亚撒带着商队礼物来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哈兰城。傍晚,他到达城外,并让骆驼跪下。当时是妇女到井边打水的时间。仆人祷告,一个为他和他的商队打水的女孩将成为萨亚克的妻子。他还没来得及说出祈祷的话,利百加就提着水罐来到井边。仆人问利百加,能不能喝她水瓶里的水,利百加便将一些水给了他。仆人喝完水后,利百加说她可以为他的骆驼打水。后来,利百加的家人欢迎仆人来家里做客。亚伯拉罕的仆人首先说明了来意,利百加说她愿意去远方。当利百加出现时,萨亚克爱上了她,后来便娶她为妻。叙事地毯描绘了亚伯拉罕的仆人以利亚撒、利百加、她的兄弟拉班和祖父拿鹤<br></div> 地毯“Hajigabul”,希尔万组,阿塞拜疆,羊毛 阿塞拜疆国家地毯博物馆展品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2017年博物馆从奥地利拍卖行竞拍成功获得的一条沙马基(Shamakhi)宫廷地毯。该地毯编织于17世纪晚期,但却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非常罕见,价值无法估算。博物馆致力于为世界展示、普及该国传统手工地毯编织工艺,除对游客开放,还在世界多个国家举办展览 在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收藏的地毯刺绣中,有一件18世纪最新、最稀有的刺绣作品,由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在该博物馆成立50周年庆典时捐赠。“稀有的刺绣”一词适用于制作于19世纪中叶的阿塞拜疆作品。它们被认为是非常珍贵的古董纺织品。事实上,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家用物品寿命相当短。这些填充针法的几何图案是用精致的谢基丝绸制成的。根据它的用途判断其最有可能是覆盖装饰物。在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收藏了许多该时期的刺绣,采用这样的技术,然而,这个新展超越了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和技艺水平。<br>Shabkulah(男士睡帽),阿塞拜疆 卡拉巴赫,19世纪,棉等。Shabkulah意为睡帽。Shab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夜晚”,kulah在波斯语中意为“帽子”。沙布卡拉由昂贵的面料制成,经过熟练的刺绣,由四个单独的三角形缝制而成。这些18-19 世纪的卡拉巴赫地区样品,由termeh、jejim、棉花和galloon制成(网络照片,感谢原作者) Shebeke是一种用于装饰窗户的艺术。它使用彩色玻璃,在木制构件的辅助下安装,不使用胶水或钉子即可相互固定。这类彩色玻璃多以玫瑰结和多面几何星为图案设计,由于其透光的方式,可在室内创造明亮的装饰图案,主要用于贵族的宫殿和富人的房屋设计,也用于宗教建筑中。建于16世纪的舍基可汗皇宫是Shebeke艺术应用的里程碑。Shusha、Ordubad和Nakhchivan的著名建筑内部也使用Shebeke-theimarets进行装饰。至今,这一传统技艺在舍基仍以其原始形式得以保存(网络照片,感谢原作者) 布偶,阿塞拜疆 巴库,20世纪,丝、棉、天鹅绒、缎子、金银,Garagoz(一种技术),Brade,Zaranduz(一种技术)(网络照片,感谢原作者) 参观二三层的展品后,我来到一层。阿塞拜疆地毯的演变,从简单的物品,如编织垫,到越来越复杂的形状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一楼的主要展览。同时,实际生产过程之前的各个制作环节也在此进行了逐一展示,如,剪羊毛、羊毛洗涤和梳理、纱线制造和染色。一层的展览还包括来自该国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证实了阿塞拜疆地毯编织的古老起源。此外,在一楼还可以看到当地居民使用各种编织技术生产的平织地毯、地毯配饰(毯子、背包、马鞍袋、盐袋等),这些物品传统上用于阿塞拜疆人的日常生活中。<div>Hasir(织造工具),阿塞拜疆,20世纪30、40年代。最早的织造痕迹与最初的简单技术有关,并可追溯到中石器时代。丰富的经纬线交织,包含了植物亚麻、貂皮、绳子等材料。哈希尔是家用最常用的工具,它将经纱串到织机上,再使用灯心草,以一定的节奏顺序将纬线穿过经线,在织物表面描绘出图案<br></div> 在结束近1小时地毯博物馆参观后,时间为17:30,小刘让大家到旁边边的里海岸边走走,体验一下当地的风情。里海旁边有条很宽的步道,干净整洁。右手边有座建筑-徳尼兹购物中心(Dniz Mall)造型独特,外观形似莲花,由英国商业建筑公司设计建造。因其远观形似“悉尼歌剧院”,也被戏称为“巴库的悉尼歌剧院” 步道外有座桥,桥上不时有来往徳尼兹购物中心的汽车经过。桥旁不远处有一个游艇码头 远处环形建筑叫做 Crescent Tower即新月酒店,外形设计像一轮新月,共有 32 层,提供 221 间豪华客房,并有 128 间服务式住宅,总面积达128,140 平方米。它旁边还有 4 栋高楼大厦,包括 43 层、高 203 米的商用大厦 步道旁边有一冰激凌摊位,售卖现做的冰激凌,生意不错。摊主伸出长勺子上下翻飞,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一会儿来了兄弟俩小朋友,看他怎么卖冰激凌吧 一位小美女坐着步道旁的长凳上忙着自拍 不时有散步的市民从我面前走过,很多人向我挥手或微笑,我心里暖暖的 一艘沐浴在夕阳之下的游艇从码头缓缓驶出,前后甲板站着的10多位帅哥在开心地交谈 大约18:00,我们离开里海岸边,跟着小刘去坐车吃晚餐。左手边为巴库体育馆,巴库这边的建筑米黄色的不少,这座体育馆便是如此,体育馆外墙绘有丰富的图案 仔细看,这些图案是全部由打在墙上的圆孔组成,十分新颖有趣 巴库街头干净漂亮的公交车停在路边,司机师傅正在休息 陪伴我们一天的旅游车驶来,我们顺序登车。前风挡玻璃上左边贴着土耳其国旗右边贴着阿塞拜疆国旗。在巴库一天,我看到很多大小汽车都贴土耳其国旗,有些建筑前还插有土耳其国旗。小刘解释说:因为在阿塞拜疆有事时土耳其每次都出手支援,当地人对土耳其大哥心存感激,自发地这样做 大约20分钟后我们下车,小刘说因为封路我们要走一段路才能到餐厅,好在走路不算长,我们边走边欣赏巴库街景。餐厅开在巴库一条步行街上,为地下餐厅。国外很多城市市中心都有这样的地下餐厅,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家餐厅内部装饰城洞穴一样,很有意思,分成几个隔间,我们在最里面也是最大的一间用餐 大家坐好,开始享用丰盛的晚餐 凉菜、沙拉、烤茄子和烤肉等陆续上桌,小刘和付领队过来给大家敬酒,尽管不是酒而是饮料,但这没什么,热烈的气氛最为重要。小刘说她明天有事,不能给我们做导游了,由她的朋友小张继续为我们服务。尽管小刘在阿塞拜疆只有两三年,但她对阿塞拜疆历史和几处景点做了很多研究,记忆力好,讲解很专业,脾气也好,我们都很不舍 在大家相互交谈中,服务员端上一个方正外观像烤饼的食物,服务员伴着热气用到打开“烤饼”,切成花瓣状,内部竟然藏着羊肉、板栗和杏干、椰枣等,还搭配了阿拉伯长米饭,尽管略微有些酸,但整体口感丰富,让人回味无穷!小刘介绍说这叫皇帝手抓饭,是阿塞拜疆最出名的美食之一 晚餐后,我们原路返回。此时华灯初上,步行街两边的店铺灯火通明,街上人来人往,几个小朋友骑着自行车在人群里穿梭,耳边传来阿塞拜疆传统音乐声,很是热闹 晚20:20,我们回到酒店。明天我们去阿塞拜疆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舎基,参观舎基汗宫和舍基古商队驿站-caravanserai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