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风是成就三苏的坚实后盾

川人.铭溪

家风家教 <p class="ql-block">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和作风,它象一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品格和行为。良好家风是家庭和睦相处、气氛融合、品徳高尚、人才辈出的基础和核心。家风家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寓意在感情、品性、道德、行为、成就上的具体表现。</p> 宝贵财富 <p class="ql-block">  家风家教事关家庭和睦美满,事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事关家族兴旺发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p> 文化自信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苏祠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眉山苏氏传承百年的家风。</b></p><p class="ql-block"> 苏洵父亲在别人质疑儿子能力和前途时,他毅然相信并支持儿子游览山川和历史遗迹,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质。程夫人变卖嫁妆创业,支撑家庭,承托丈夫和儿子学业,表现出极大的襟怀。苏洵带领儿子共学共勉共进,三人是父是子,亦师亦友。苏辙视哥哥为榜样,一生跟随、效仿哥哥学习、奋斗、心系百姓的理念。苏氏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演绎出旷世罕见的家风家教崇高典范。</p> 崇高品质 <p class="ql-block">  苏轼少小求学,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他经常登山入寺,踏青交友,田间骑牛,山头种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知识。</p><p class="ql-block"> 苏洵常带两个儿子拜访名人志士,增长远见卓识。程夫人向儿子亲授杰出人才的传奇故事和优秀品质。父母言传身教为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树立爱国爱民、求真务实、为民办事、探索创新、坚守贞操的优秀政治品质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苏轼一生先后到14个地方任职,多次含冤被贬,但不恢心不气馁,满怀激情,一身正气,心系百姓。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灭蝗抗旱、防灾减灾,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开育婴堂、收养孤儿,创办学堂、培养人才,加强军备、巩固边防。</p> 智慧助长器 <p class="ql-block">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代表着宋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农业、水利、医学、经学、军事、音乐、烹饪、养生等方面颇有建树,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苏轼的巨大成就与苏氏优秀家风家教密不可分。</p> 忘我境界 <p class="ql-block">  苏辙才智不逊哥哥苏轼,但他谦虚大度,终身以哥哥为榜样,自幼和哥哥一起接受父母教育培养,19岁陪伴哥哥进京赶考,同时中举。学哥哥为官理念,每到一处都体恤民情,造福百姓。学哥哥风格,连书法笔峰也与哥哥酷似。哥哥“乌台诗案”被贬时,他上书朝廷愿以自己的功名为代价减轻对哥哥的责罚,因此受株连被贬。在哥哥去逝后,他不仅撰写很多祭奠哥哥的文章,还把哥哥的家眷接到自己府上赡养,足见对哥哥的深情厚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