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故宫已成为了全国人民来北京必逛的景点,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我每年也要去个一两次,这次进宫主要是参观午门上的特展:大道之行-儒家文化展。</p><p class="ql-block"> 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溯古寻儒”</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先民进入文明时代,创立了以等级制度、祭祀制度为核心的早期礼制,并在夏商时期趋于成熟。西周初年,建立的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道德秩序和礼乐制度,成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推崇的文化范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大动荡、大分裂的环境中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极大地拓展了人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秦汉时期开启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序幕,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基调。</p> <p class="ql-block">神鸟纹方座簋(音轨)</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师旂(音旗)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宋公固铺</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枣庄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鲁士商权(cuó)簋</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郑义伯孺(音灵)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陈子匜(音仪)</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诏铁权</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甘肃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符号陶罐(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 约公园前8000年—前6500年)</p> <p class="ql-block">白陶鼎 商</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化成天下</p> <p class="ql-block">孔子讲学图轴 明(1368~1644年)孔子端坐于苍松、杏树之下授业解惑,面前一弟子拱立聆听,三弟子侍立,另有十六名弟子沿山路而来,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正始石经《尚书》 三国魏(220~265年)</p> <p class="ql-block">朱熹 上时宰二札卷 南宋(1127~1279年)</p> <p class="ql-block">剔红云龙纹碗 清乾隆(1736~1795年)四碗外底均阴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其下居中分别刻“仁”“义”“礼”“智” 楷书单字。此为其中一碗。</p> <p class="ql-block">赵孟頫 出师表卷 元(1271~1368年)诸葛亮《出师表》系北上伐魏时给后主刘禅的上表,行文恳切委婉,文天祥称其“鬼神泣壮烈”,体现了儒家理想中的恪忠品格,成为后世书法家屡为书写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陈淳 岳阳楼记卷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天下为公”横幅 民国(1912~1949年)</p> <p class="ql-block">寿山石双兽钮“亲贤爱民”印 清雍正(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仿李迪鸡雏待饲图卷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临摹此作,希望官员对待百姓如母鸡对待雏鸡一样爱护。</p> <p class="ql-block">“律权钧”铜权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嘉量 清乾隆(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松荫谈道图页 宋(960~1279年)</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欹器 清光绪(1875~1908年)孔子曾在鲁桓公之庙观欹(音七)器。欹器是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中空时,会向一侧倾斜,即“虚则欹”;当注水一半时,能够保持端正,即“中则正”;水注满时,会倾覆倒出,即“满则覆”。欹器生动展现了儒家所推崇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古时国君曾将欹器置于座右,以为修身之戒,故又称为“宥坐之器”。</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御笔帖落 清乾隆(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泗水捞鼎”“孔子见老子”</p><p class="ql-block">“周公辅成王”画像石(山东博物馆藏)画像石从上往下包含“泗水捞鼎〞“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等画面。其中“孔子见老子”图,老子在右,孔子在左,其间为神童项橐(音驼)。这不仅是两位学者的历史会面,更体现了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行乐图卷 清(1644~1911年)孔子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孔昭焕(1735~1782年),孔子第七十一代嫡孙,乾隆九年(1744年)袭封衍圣公。乾隆帝九次到曲阜祭奠孔子,其中七次是衍圣公孔昭焕接驾。</p> <p class="ql-block">顺治帝 苏轼武侯庙记卷 清顺治(1644~1661年)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一生忠君,致力于国家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谥号“忠武侯”,为无数后人歌咏细怀。此文原为苏轼所作,由顺治帝福临所书。</p> <p class="ql-block"> 中国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西周时期,贵族教育制度已较为成熟。孔子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基础。两千余年来,人们怀着崇仰之情纪念孔子,以庄重之礼祭祀孔子,传承着尊师重教、慎终追远的儒家文化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