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麻、木、酸...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您的经络可能堵了!及时艾灸温通经络

华夏健康管理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疼?什么是痛?什么是麻?什么是木?什么是酸?什么是热?什么是冷?</p><p class="ql-block">人体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那么,如果经络不通,人体会发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号呢?</p><p class="ql-block">各种不通的信号代表着不同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和穴位来调理。</p> <p class="ql-block">1、疼和痛有区别!</p><p class="ql-block">疼和痛是两个概念,虽然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还是有些差异的。</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p><p class="ql-block">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p> <p class="ql-block">  (1)、什么是疼?</p><p class="ql-block">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是“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p><p class="ql-block">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p> <p class="ql-block">  (2)、什么是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p><p class="ql-block">“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压、触摸才会感到,疼是可以反复发作的,面积比疼要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  2、“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人体上,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p> <p class="ql-block">  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艾灸,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腰背部痛疼更注重的是对疼痛部位的局部艾灸或按摩,即我们常说的艾灸阿是穴。阿是穴的取穴原则本就哪里疼痛就以哪里为穴。</p> <p class="ql-block">  比如椎间盘突出,着重艾灸或按摩阿是穴的话,效果往往是不错的,也可以加上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如果你艾灸时不知道如何取穴,不妨就以阿是穴为重点(哪痛灸哪),同时还可以艾灸阿是穴所在的经络,循经艾灸!这一些刚接触艾灸的朋友往往是比较简单、有效的。</p><p class="ql-block">气血不通:冷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艾灸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p> <p class="ql-block">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p><p class="ql-block">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腎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经络彻底堵塞:麻和木经络不通进一步的发展就是麻或木!</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p> <p class="ql-block">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艾灸取穴:神门穴、内关穴、曲池穴、劳宫穴、百会穴、风池穴、阴陵泉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