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i><u>文化之旅</u></i></b></p> <p class="ql-block">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赴陕北接受红色教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红色基因传万代</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十月二十七日一早,《乡宁博览》编辑部一行三十余人在会长王仁虎,副会长韩殿臻的带领下,乘着大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窗外的蓝天、白云和色彩斑斓的树叶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画卷。车内激情嘹亮的歌声、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这美景美声,让人忘记了平日的烦恼和疲惫,只感到身心愉悦、精神振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要参观的第一站——南泥湾。提起“南泥湾”大家都会想起郭兰英老师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情不自禁地哼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南泥湾景区内,开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大生产运动主题雕塑,一行人在雕塑前合了影,正式开启了一天的参观学习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移步前行,边观看展览边听讲解,对南泥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纪念馆于2015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展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和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始于1941年春,当时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的带领下,进入南泥湾进行屯田军垦,通过艰苦奋斗,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了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场景,全面、客观地展示了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运动,突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30年代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深切体会到了当年南泥湾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泥湾是长征路上一座永恒的红色丰碑,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南泥湾,赶赴杨家岭,参观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低矮的窑洞,简陋的设施,一张床,一个办公桌,老一辈革命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为了革命运筹帷幄打江山,顿生敬佩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合影留念。遗憾的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正在维修,没能近距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过毛主席当年耕种过的菜园子,仿佛看到了他老人家当年身穿补丁衣服在此劳作的身影,崇拜之情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后没休息接着参观了抗战时期的“中南海”——枣园。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八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窑洞比杨家岭的高大宽敞了些,自然环境比杨家岭优越了许多。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延园” ,开往游客打卡之地“二道街夜市”,“二道街”就在宝塔山下。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城区中心,海拔1135.5米,建于唐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 ,人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人们心中它是神圣的,它不只是一座山,一座塔,它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此刻真想登上宝塔山,站在宝塔下抚摸塔身,高声朗诵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晚上要观看演出,时间不允许,只能站在宝塔山下放大手机镜头拍下宝塔的尊容,在 “二道街夜市”逗留了片刻没能等到观赏体验那灯火阑珊,热闹繁荣的夜市场面,又匆匆赶往红秀《延安延安》剧场,在剧情里继续感悟延安精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住处,我久久不能入睡,白天参观的场景反复出现在脑海里,感慨万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九十年前,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便成了党中央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年,在这里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低谷走向高峰,延安也成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在十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延安人民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十三载的光辉岁月也谱写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因此成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延安精神成为了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这样一块红色土地、革命老区,养育了中国革命,培育了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是全国人民信仰和向往的神圣图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共七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行车上拍的宝塔山远景</p> <p class="ql-block">在二道街附近拍摄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山河壮丽美如画</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十八日一早乘车前往榆林市靖边县的“波浪谷”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波浪谷景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形成于距今9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水蚀作用,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奇特地貌。这里地貌仿佛变幻万千的波浪,所以形象地称为"波浪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波浪谷是最早发现的龙洲丹霞地貌,红砂岩色泽鲜艳,远看好像火焰山一样,所以称“赤壁丹霞”。赤壁丹霞是波浪谷景区内典型的峡谷景观,峡谷北侧是高近百米的红岩绝壁,南侧则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行走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比之下有种奇异的美感。这些砂岩在风雨的侵蚀下形成了层层叠叠、宛如波浪般的壮观景象。有的像巨大的蜗牛,有的像奔腾的黄河流水,有的像翻起的海浪,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之美,如同一幅幅线条流畅、波澜壮阔的水彩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谷底流沙河穿梭其间,水草肥美,芦苇盈盈。还有几处天然的“回音壁”,好奇心强的游客都要试着喊上几嗓子来印证一下。这如画的自然景色让人惊叹不已,宛如人间仙境,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拍照,大自然的神奇总让人产生无限的敬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闫家寨、西门台城等历史遗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由此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厚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夜观榆林古城,这座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几经修复,仍不失为塞上明珠 。街道两边整齐划一,商铺栉比。街道上空现代化的灯饰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数座鼓楼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有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的雄伟壮观,重楼飞阁;有的则古色古香,别有洞天,格外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化传承谱新篇</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十九日上午参观了“陕北民歌博物馆”,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陕北民歌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博物馆,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产品研发于一体,是国内唯一以陕北文化为元素,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重要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分为序厅和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建国初期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专题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等六个主展区,以及尾厅和临时展区等八大板块。通过图片文字、视听体验和场景复原等手段,全面展示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和故事,让陕北民歌的艺术内涵得到升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陕北民歌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音乐与历史的文化宝库,通过全面展示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和故事,传承和发扬了陕北民歌的文化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歌博物馆前合影留念,接着乘车前往佳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佳县地处秦晋大峡谷腹地,黄河流经全县73公里,是颂歌《东方红》和黄河船夫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故乡。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佳县期间,面对黄河指出:“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是陕甘宁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榆林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集纪念博览、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团队拓展、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展览、影视传播、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打卡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河文化博物馆”属“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的一个重要部分,2023年10月建成开馆,外观磅礴大气上档次, 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余件,是陕西省首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由序厅“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大河汤汤睇四方”,“文明曙光耀九州”,“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黄河安澜海晏清”,“昂米就在岸上住”五个展厅组成。展览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赓续民族血脉”为理念,以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治河变迁、佳县历史文化为主题,全方位阐释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厚重底蕴和时代价值。在展厅设计上,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全息投影、场景复原、艺术浮雕、沉浸体验等多种辅展手段突出重点,增强展览的科技性和互动性,带给观众宏大、浪漫和独特的视觉感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立足于沿黄九省区厚重的黄河文化,利用活态的表现形式,深入探索黄河文化的根、脉、源、魂,填补了陕西黄河类博物馆的空白,对进一步溯源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曲黄河绵亘万里,哺育了两岸的中华儿女,滋养了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与黄土文化交融共生,在这块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孕育产生了转九曲、闹社火等众多民俗活动,无不展示着佳县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老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与发祥地。 在这片河域中,孕育了璀璨的黄河文化,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和延续不断的文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存续的力量之源。而黄河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它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性格、政治智慧、价值观念,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进入新时代,透过黄河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根脉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红色教育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传承之旅。我们必将高举红色旗帜,继承先烈们的精神,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b></p> <p class="ql-block">拍摄花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