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里的往事之箍木桶】

風無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 堂 里 的 往 事 之 箍 木 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堂,顾名思义,就是姓氏宗族之间兴建起的大型活动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供奉、祭祀祖先,教育议事,解决宗亲之间的问题、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家族中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事情,要利用祠堂这个比较特殊的场景进行举行,以示隆重。比如某家当年添了大胖小子,马上到祠堂内焚香告祖,来年的年初一,必定燃放添丁炮仗,以示人丁兴旺。祠堂也会对外起到其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箍木桶是木匠师傅的延伸手艺,挑个担子,带上刨子、锯子、斧头等修理工具,挑子的一头挂满木条藤条,在村口就开始吆喝,围着村子走一圈,边吆喝边走进祠堂,在祠堂中厅找一个光线好的地方,小木凳一放,工具一摆,坐等乡亲们从村子四面八方走过来。在农忙前,农户必须准备好农忙时节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农忙后就比较清闲,可以从容修补家具。比如说日常用的挑水做饭的水桶坏了,挑不了水,影响干农活的回来喝水吃饭,挑水是要到村庄里唯一的水井去挑,早晨是挑水的旺季,整个村庄,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天的用水做准备,热闹的村庄从挑水开始,烧开水、洗菜淘米,做饭刷锅,其它的洗洗刷刷,用水量非常的大,所以水桶起到了井水到缸的重要运输作用。箍好的木桶,只要是为装水,或者是腌制菜用的,箍桶师傅就会抓一把木屑,洒在桶底,用削制好的竹片,一下一下地把木屑插进木桶底部的空隙当中去,当水浸泡木屑,膨胀起来后,起到堵漏的作用。能够用箍的家具,还有饭甑、木制菜盆、桶房(腌菜用的大木桶)、猪食用的斗盆,甚至是尿桶等等,都能用木条或藤条修理,对于木制家具、农具,木匠师傅都能修修补补,修补后保证使用起来都非常顺手,那个年代的手艺人,手艺都是杠杠的,注重口碑和信誉。如果你手艺不精,被人当面说道,会非常尴尬。如果被别人背后议论,那是一种羞耻。冬季闲暇时光,木匠师傅走街串巷去箍木桶的比较少,主要的是冬季结婚的黄道吉日非常多,非常的重要,打制嫁妆时节是木匠手艺人挣钱的旺季,整套家具打制下来,工钱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可以居家做木匠活,主家包吃住,省去了不少的伙食钱,伙食往往也差不到哪里去,餐餐桌上放置有一锡壶滚烫的水酒,富裕一些的主家,餐桌主席位置上显眼地挺立着一瓶"裸体"章贡(此为赣南客家人对本土章贡牌玻璃瓶白酒的戏称,别的地方可能用其他牌子的白酒),能用白酒招待,显得奢侈大方,也表示一种尊重。</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祠堂的存在,绝对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奇迹,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存在的这种场所,其功能就是祠堂的功能,三柱香是少不了的,是刻在脑子里的下意识动作,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对祖先的崇拜和敬畏,是对自身和家族来源的一种肯定,并通过言传身教的这种形式,对后代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承思想教育。 祠堂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的根本,是家族凝聚力量,讲究尊卑有序的地方,是在外游子乡愁的牵挂,祠堂内珍藏的家族宗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的最根本的源泉,对于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炎黄子孙洐生的百家姓氏后代,他们长期详细真实记录、编撰的家谱,汇聚成一部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