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里的往事之打锡人】

風無痕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祠 堂 里 的 往 事 之 打 锡 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堂,顾名思义,就是姓氏宗族之间兴建起的大型活动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供奉、祭祀祖先,教育议事,解决宗亲之间的问题、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家族中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事情,要利用祠堂这个比较特殊的场景进行举行,以示隆重。比如某家当年添了大胖小子,马上到祠堂内焚香告祖,来年的年初一,必定燃放添丁炮仗,以示人丁兴旺。祠堂也会对外起到其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打锡补锅头咯,打锡补锅头咯",打锡佬左手拿木锤,右手拿木棍,边喊边在村庄的小巷里来回是二趟,木锤声与吆喝声就招来了生意。吆喝是这么吆喝来着,补铁锅头也是一种手艺,虽有相通,下数差不多,家伙什却有些不同,工艺也有所差异。但锡也有驳锅底的哟。</p><p class="ql-block"> 吆喝完后,就返回祠堂内,坐等生意的上门。打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打锡手艺人利用锡金属,制作出锡器逐渐在民间普及使用,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打锡艺人的手艺会世代相传,作为一种手艺,走街串巷,用手艺养家糊口。有一些手艺精湛人,也会利用锡制作一些精美的艺术品,受到上层社会和有钱人的亲睐,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打锡驳锅底,则是近现代最为流行的一种制作方式,并冲击着传统的锡制品的制作及使用层面。洋锡是从南洋方面传过来的,客家人南渡重洋后,返回祖居地,带回来的一种制作工艺和一种新型材料。洋锡通常指的是镀锌铁皮或白铁皮,由于是从外国进口来的,人们通常称其为洋铁皮子,或者叫洋锡,这种材料光泽明亮发白。形状似锡,可以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实用型品种,深爱当时的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喜爱,如农村屯谷用的谷仓、水桶、油桶、面盆、脚盆、酒壶等等。这个时候,家里有需求的人们听到打锡师傳来了,就走进祠堂里,跟打锡师傅说,家里要添加一个谷仓,大小尺寸如何,另一家说家里要制一把酒壶,再一家说打一个脚盆。打锡师傅听后,马上将锡块投入到早已炉火旺盛的小锅中,拉动风箱,锡块迅速被加热熔化成了锡水,打锡师傅麻利地用铁钳把锅钳起,将锡水浇灌进两块压板之间。放置在旁边,并大声吆喝围观的小孩子们,远离压板周围,小心烫伤,小孩子们轰的一声,往后退了好几步,依旧叽叽喳喳说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打锡师傅话比较少,除了问一下主顾产品的尺寸、大小外,其他时间都埋头干活,主要是在工作其间,敲敲打打的声音比较大,说话聊天比较费劲,干脆就少说多干活了。待两块压板慢慢冷都后,锡片就成形了,打锡师傳这个时候会根据主顾描述的产品要求,规划设计好图样,将锡片剪成产品需要的形状,精确计量好尺寸,将锡片完成基本的连接,然后利用一块木方,对锡片与锡片连接处,进行精准的敲打,反反复复地敲打,使连接处紧密衔接。使衔接处密不透风(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产品的形状完整,敲敲打打的过程中,产品逐渐完美,突现出它应该有的面貌。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亮丽,达到理想的外观效果。一件产品就此完工,如果要使锡壶或其他完成的产品,更加有独特的美观或增加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打锡师傅就会在产品上另外进行雕刻、镶嵌等等工艺装饰,制作出更加完善的产品。所以说,打洋锡主要体现在对每一个步骤的精细操作和对材料、工艺的严格把控上,从熔锡、制锡片到产品粗步完工,再到最后的装饰,每一步都要打锡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用当中,会听到说:"哎呀嘚,亻厓边打芥酒壶芥唔靓,乎里乎纳(凹凹凸凸),拿嘚去都唔顺手"。也会听到说:"哎呀嘚,亻厓边芥呀嘿,打嘚唔结实,嘚嘿漏水哟"。出现这样的状况,说明打锡师傅的手艺不咋地,下次走进屋场,吆喝一圈,凳子都坐不热,挑着担子就出了村庄,冇生意哟。如果手艺好的打锡师傅,老百姓马上就喊道:"师傅、师傅,快滴嘚看下来,脚盆嘚漏水些,替亻厓补下嘚"。打锡师傅接过来,叮当叮当一通,大声喊道:"好了,拿归去些,放心用,冇问题些"。接着就还有人话:"师傅师傅,前次打个面盆蛮好,芥次打个水桶来"。还有人喊道:"师傅师傅,帮亻厓把芥个酒壶点滴嘚锡去"。"好些,点了锡,好靓些,拿归去用些",师傅边忙碌边递过补好的酒壶。这样好手艺的打锡师傅,忙忙碌碌,要到断暗断黑(时间很晚)才会收工,然后挑着担子,晃晃悠悠,哼着小曲,趁着月光往家里走去。</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时间的推移,塑料制品、铝制品等等替代物的大量出现,既经济又实用,作为当时日常生活用品最广泛的锡器制品逐渐淡出市场的需求,而传统的打锡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祠堂的存在,绝对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奇迹,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存在的这种场所,其功能就是祠堂的功能,三柱香是少不了的,是刻在脑子里的下意识动作,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对祖先的崇拜和敬畏,是对自身和家族来源的一种肯定,并通过言传身教的这种形式,对后代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承思想教育。 祠堂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的根本,是家族凝聚力量,讲究尊卑有序的地方,是在外游子乡愁的牵挂,祠堂内珍藏的家族宗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的最根本的源泉,对于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炎黄子孙洐生的百家姓氏后代,他们长期详细真实记录、编撰的家谱,汇聚成一部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