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里的往事之爆米花】

風無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 堂 里 的 往 事 之 爆 米 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堂,顾名思义,就是姓氏宗族之间兴建起的大型活动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供奉、祭祀祖先,教育议事,解决宗亲之间的问题、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家族中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事情,要利用祠堂这个比较特殊的场景进行举行,以示隆重。比如某家当年添了大胖小子,马上到祠堂内焚香告祖,来年的年初一,必定燃放添丁炮仗,以示人丁兴旺。祠堂也会对外起到其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贡炒米(爆米花)这个行当,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常年穿行,"黑葫芦"样式的老式爆米花机,在城市里随便找个比较宽阔的街头巷尾,摆开架势,吆喝吆喝,就可以开业了。而走进农村,必定得找到祠堂里来,进得祠堂,先向上厅摆放牌位的地方作个揖,因为等下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预先告之一下,免的冲撞了人家的祖先而有所怪嫌。然后在祠堂的中厅摆开家伙事,烧起炉子,这个时候,小孩子们早就聚在一起了,而且有的小孩子充当了小小通信员,跑回去告诉了不少的大人们。爆米花的师傅边忙碌操持,边和小孩子们说说笑笑,无非就是"引诱"他们说动家长来爆米花。炉火开始旺起来的时候,村里的人们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祠堂内,师傅接过老乡手里的小米,打开机盖,倒入适量的大米,盖上机盖,扣住小弯头,机头螺杆架压在手摇后支架上,而摇手上的前螺杆就压在手摇柄的前支架上。爆米机的师傅右手慢慢摇动摇手,左手拉动风箱,一抽一推,掌握着火候,黑葫芦里的温度与压力,完全依靠在摇手上的一个圆形压力表上,当达到一定的压力值时,师傅就会戴上一双厚厚的手套,把整个黑葫芦搬到一个方木的凹槽上,盖上一条麻布袋,左脚踩在黑葫芦圆鼓鼓的肚子上,右手抓紧摇手,左手拿一根短的空心钢管,套在小弯头上,小弯头也就是一个机关,在机盖方向套上一条长长的布袋,大约有5米长左右,袋口则需要一左一右二个人抓紧袋角,防止爆米花爆漏。不过一般都是大人,也有胆子大的半拉小子,有时也有大姑娘小媳妇儿去抓袋角的。主要就是师傅扳动小弯头时,发出的巨大响声,往往吓人一跳,虽然有言在先,但依然会被吓到,爆米花瞬间冲出的气浪也蛮大的,所以,抓紧了,就是满满的一袋珠圆玉润的爆米花,整个祠堂内充满香气的爆米花。一旦被巨大的响声吓到,袋角没有抓紧,爆米花就犹如天女散花,飞满整个祠堂,香气则更浓烈,而四周就会响起一阵哄笑声、惋惜声,爆米花师傅对于这个意外,他可不负责任的,因为开爆之前,早就再三声明了抓袋角的人要稳当。满祠堂飞落下来的爆米花,人就不好捡起来吃了,因为粘爆米花与泥块混杂在一起了,用扫把和垃圾斗收集起来喂自家放养的鸡,那是最好的办法,鸡饱了口福,粮食又没有浪费。虽然出现了小小的意外,但也是一举两得的事。爆米花可以有多个品种,比如小米的,玉米的,参杂在一起的,也有爆米花爆出后加入白糖,红糖的,做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小孩子吃完爆米花糖块,把粘有余糖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添了个遍,满脸意犹未尽甜甜的笑,而慈爱的母亲只是舔了舔粘有余沫的手指肚儿,便端着装满爆米花的米筛,牵着小小的人儿往家的方向走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在进步,老式的黑葫芦爆米机也被另一种机器所取代,那就是新型的膨化机,膨化机的好处就是插上电,漏斗上放入原材料,机器下面马上就可以出产品,从一个小孔里拉出长长的膨化酥,长短可以自由截取,既干净卫生,又省去许多繁琐的工序,膨化食品在一定的时期曾风靡一时,后来也曾被其他的食品所代替,但直到现在膨化食品也在市面上少量存在,而爆米花的踪迹则在影院里才能得一见。</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祠堂的存在,绝对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奇迹,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存在的这种场所,其功能就是祠堂的功能,三柱香是少不了的,是刻在脑子里的下意识动作,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对祖先的崇拜和敬畏,是对自身和家族来源的一种肯定,并通过言传身教的这种形式,对后代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承思想教育。 祠堂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的根本,是家族凝聚力量,讲究尊卑有序的地方,是在外游子乡愁的牵挂,祠堂内珍藏的家族宗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的最根本的源泉,对于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炎黄子孙洐生的百家姓氏后代,他们长期详细真实记录、编撰的家谱,汇聚成一部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