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高尔基《我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仰慕高尔基久矣,在我的记忆里,高中时曾读过他的散文诗《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震撼心魄的诗句,曾经激励和感召了无数革命志士的蓬勃意志。</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和《童年》、《在人间》是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的姊妹篇。带着仰慕之情,怀揣尊崇之心,近些时日,我细心拜读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那么,它描写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主人公又是如何在这所大学里锻炼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小说以睿智的眼光、平实的笔触,描写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状况。十六岁那年,他怀揣梦想和希望,背井离乡来到喀山去上大学。然而,希望却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大学的门并没有向他敞开。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为了生活,他只好到伏尔加河码头上去打工,做搬运工人:“为了不挨饿,我来到伏尔加河上、码头上,这里容易找到一份能挣到十五到二十戈比的活。在这里我混在搬运工、流浪汉、混混儿中间”。在这个污浊的生活圈子里,他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气馁,不沉沦,坚持求知好学、勤奋读书,手不离书,有空就读书,孜孜不倦,捷连科夫图书馆的书他读遍了,罗马斯的藏书他也看完了,他甚至还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尽管他读了这么多书,但他还是觉得不够,他想上大学,就是想获得更系统的知识。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正因为他有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求知精神,所以他读的书要比一般大学生在学校里读的书还要多,他在社会大学里获得的知识比许多大学生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还要丰富,也接触到许多俄国革命派,从而成为他接受革命思想并参加革命的起点。通过这所社会大学的实践,高尔基感受到“只有对人的最强烈、最炽热的爱,才能从这种爱中汲取必需的力量去发现和领会生活的意义。从此时起,我已不再考虑自己,而开始更多地关心别人了。”他认定,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了革命道路,成为俄国的伟大文豪和杰出革命家。 </p><p class="ql-block"> 读《我的大学》,品生活百味。今天,我们的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和条件,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虽然时代不同,境况迥异,但高尔基那顽强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畏困难,自强不息,敢于抗争的特质,在今天看来依然宝贵,仍然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