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村古商城景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山东主干道济青高速路设有周村出口、309国道绕城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景区总占地面积60.5公倾,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淄博市十大最美景点,淄博市十大地标建筑,淄博市十大网红景点,淄博市最好玩的景点,淄博市最值得去的景点,山东省最值得去的景点,山东十大民俗旅游胜地等。</p><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是山东省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景区内古迹众多,街巷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中西文化合璧,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p><p class="ql-block">经多年抢救性恢复和保护性开发,目前景区已形成了千佛寺庙群、三益堂印刷展馆、谦祥益、瑞蚨祥、历史文化展览馆、丝绸文化体验馆 、英美烟草公司展览馆、今日无税碑、状元府、票证博物馆、票号展览馆、杨家大院、大染坊、魁星阁庙群、淄博艺术博物馆以及这里的特色小吃周村烧饼等10多处,约5万平方米,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景点。是著名影视剧《活着》、《大染坊》、《旱码头》、《闯关东》等的主要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我们约车前往周村,一路顺畅,8:30就到了古商城东门(观海楼)。时间还早,看到周村古商城内还没什么人。</p> <p class="ql-block">进东门后,仔细观看了周村古商城导游全景图和景区简介及游客须知。因为景区太大景点太多要想全走全看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只能选择了丝市街、银子市街和大街中的一些重要景观进行了游览。</p> <p class="ql-block">丝市街东起东门路,西至南下河,全长约730米,现保存比较完好的有216米。丝市街作为买卖蚕丝的专业市场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当时山东蚕丝交易最繁盛的市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丝市街临街商铺里的招贴画。</p> <p class="ql-block">丝市街店铺</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位于丝市街鲁博艺坊北侧的状元街(丝市街188号),它的主人是周村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王应统(1664-1715)。王应统祖籍山东长山县王家毛坨(今属邹平县),于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出生在一个累代读书仕宦门第。王应统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受其父亲王廷扬(康熙二十三年中武举)的影响,从小喜欢习练武艺,除从父学习外,还四处拜师学艺,由于其勤学苦练,又注意广泛涉猎军事书籍,加之常与长辈研究兵法,其军事知识十分渊博,经过多年努力,于24岁考中武举,25岁进京赶考入围,经殿试被康熙帝钦点为状元。初授参将,1696年随同康熙千里远征新疆,平定叛乱后以军功升为副将。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念他清正廉洁,提升他为河南、河北总兵,镇守怀庆。王应统为官清正,招致一些贪官污吏的嫉恨,千方百计造谣中伤他。皇帝失察,将他免职下狱。幸亏有人为他辩护,才得以被释出狱,贬为庶民,放归田里。</p><p class="ql-block">回乡后,他与家人住在周村的状元府里。皇帝后来发现冤枉了王应统,几次找他进京谈话表示慰问。康熙五十二年春,皇帝六十寿辰,王应统进京朝贺。此时被贬黜的同事大多复职起用。但他对官场已经厌倦,婉言谢绝了皇帝的挽留,仍然回到周村状元府赋闲熙养。据王氏族谱记载,王应统居官清廉,突遭大变,归田日久,生计艰难,晚年四壁萧然,以至衣食不继。但他处之泰然,不以为意。.康熙五十四年,王应统病逝,家人遵照他的吩咐,将遗体葬于周村城西象山山麓。</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状元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周村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王应统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始建于明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应统含寃被免职后,周村集镇已经形成,大街、丝市街、下河集市逐渐繁荣。王应统用多年的俸禄买下大街与丝市街之间的这个地方,模仿北京一个有名的王府,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私家宅邸院落庞大,布局精巧,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犹如江南富庶之地,人称状元府,府前逐渐形成的一条街道,被称为状元街。</p><p class="ql-block">随着世事变迁,武状元宅邸改为民居受到严重破坏,时至现代,状元府已几易其主。状元楼也于1966年拆除。只有南院西厢房仍残留断壁。1998年为恢复周村古迹,宅邸内居民陆续迁出。随着周村古商城开发旅游,“状元府”也走上市场开发之路,2006年,武状元王应统第十八代旁系子孙王辉、王博先生斥资一千余万元,赎回遗址,在原址上恢复了部分建筑。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三进深院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总占地面积达3330平方米(约5亩地)。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三进院呈阶梯状一院高过一院,寓意“步步高升”。</p><p class="ql-block">现在状元府应该是周村旅游局和王氏后人合资经营,供游人参观、凭吊的一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状元巷位于丝市街南侧,距离丝市街北侧的状元府不远,据说是当年王应统建造自家府邸的同时建造的。状元巷窄岝的门洞,进去后却是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穿过状元巷门洞,一尊古代武将塑像格外引人注目,武将塑像背景墙上“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无备。”的铭文则更加令人瞩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说明: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却不可一日不备,切不可忘记历史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上三层台阶,一个小小的门楼映入眼帘。门额题字为“高升”,门楼背面的题字为“及第”。</p><p class="ql-block">门额,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独特而精采的存在,门额上的题字,更是融合了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门额题字内容则体现了一个人或家族的文化与情感,状元巷门额题字“高升”、“及第”,是状元府三层院落“步步高升”和“状元及第”的点睛之笔,与状元府的建筑协调一致交相辉映。高升、及第言简意赅,是王应统高中武状元极为荣耀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在“高升”、“及第”院落西墙上镶嵌有一幅民国时期山东周村警察局行政科制作的“山东周村三镇略图”。该图堪称文物级别的精品,对于研究周村的历史与发展极具价值。</p> <p class="ql-block">状元巷内的民居院落。</p> <p class="ql-block">状元巷内摆放的灵心转运石和染锅。</p><p class="ql-block">周村是桑蚕丝绸业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丝绸之乡"。自古制丝缫丝业发达,明末清初成为周村重要的支柱产业。染锅则是当时染坊中的主要工具,其用途是将生丝、生布进行高温沸素上色处理。建国初期风靡全国的发网就是用这种染锅染制的,下面的炉口是放煤炭加热的地方,染好的生丝经过妇女的手工编结便成为发网,这口染锅便是当时染坊用来染制发网生丝用的。上世纪30年代周村发网的输出量占周村贷物总输出量的第三位(第一是人造丝丝织品、第二是腿带)。但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妇女剪发者日多,发网行业也就不兴时了。后来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染锅便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在状元巷内拐了两个弯,出来就是银子市街了。银子市街北起丝市街,南至魁星阁,长约245米。明清时期,因钱庄票号多汇聚于此而得名。据统计,当年周村票号多达108家,年总银根高达600万两白银,有“济南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坐落于周村古商城银子市街南首,是一座保留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寺庙建筑,也是周村现存完整的寺庙古建筑之一。一九九七年被公布为淄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魁星阁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魁星阁系三层高阁,耸立于涿河北岸,飞檐斗拱,灵气冲霄,巍峨壮观。檐下的望砖雕刻艺术,被古建专家们审定为省内砖雕工艺品。是研究明清时期齐地商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在银子市街南口的魁星阁建筑群大门前。魁星阁外墙两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铭文非常醒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被认为是诸佛所教导的做人的总则,应该成为世人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大染坊位于银子市街90号,是由周村王家庄克勤堂张安兰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办的东来升绸布庄的旧址,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格局。保存完好的建筑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现保存完好的两进院落展示了清末染坊的繁荣盛景。东来升绸布庄旧址,也是电视剧《大染坊》的真实故事发生地,目前在染坊旧址的基础之上加以提升改造,设置了缫丝纺线、织造、晾晒等展厅。通过活化非遗技术,现场还原了周村丝绸的织染。并增加全息投影来恢复和渲染空间场景,让影视剧的原型在空间里真实演绎,让游客参与其中,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地体验大染坊的故事与传统印染技艺。</p> <p class="ql-block">回忆经典:一个发生在周村大地上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作家陈杰生前以此故事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染坊》,累计销售500万册。后由导演王文杰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大染坊》。</p><p class="ql-block">2002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刻热播的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再现了陈寿亭在周村创业奋斗的深情故事,描述了中国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叶发生、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抒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p> <p class="ql-block">《大染坊》第一部描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一个有强烈爱国热情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工业者形象。陈寿亭来自民间最底层,幼时乞讨,无父无母,正是这样一个没经过诗书熏陶的"小人物". 最终成为了名震大江南北的印染界奇才。陈寿亭在经商谋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和国家联系起来。九一八事变之后,陈寿亭不为利诱和威胁所动拒绝与日商“合作”、带头抵制日货、支持学生抗日游行、资助八路抗战,一生充满正义感,心里淌流着民族大义和爱国深情,保持了民族气节。该剧由王文杰执导,由陈杰任编剧、由侯勇、孙俪等人主演。</p> <p class="ql-block">大染坊景点第一进院落北侧的小楼,是电视剧《大染坊》作者陈杰先生创作的地方,现开辟为陈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陈杰纪念馆一角。</p><p class="ql-block">陈杰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陈杰,1956年6月出生于济南,祖籍桓台县,只读过三年小学,16岁参加工作,到济南市邮政局做火车邮件押运工、凭借天资与勤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成为钱钟书先生的高足受钱钟书先生邀请任《十三经注释》特约编辑。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省内报刊发表一批中短篇小说、散文。其《飘零》、《小站》、《在旅途上》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并获奖。1987年山东文学院院长耿建华以《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人》为题撰文评介其小说。1992年退职,成立当代艺术广告公司,后受聘于泛亚(国际)文化传媒公司任首席艺术总监。</p><p class="ql-block">2002年创作电视剧《大染坊》。200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并一举成名。2005年创作电视剧《旱码头》,于2006年8月10日在周村封镜,该剧于2010年4月16日,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首播。</p><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6日,陈杰先生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旱码头》是由唐敬睿执导,陈杰编剧,张丰毅、吴军、范志博、王柠等演员主演的一部商战剧。该剧以周村百年商埠为背景,以清朝末年周村举人杨瑞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民族资本的创业史 。</p> <p class="ql-block">周村绸:</p><p class="ql-block">淄博周村最早设置城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600余年,古称於陵邑。当时於陵城位于齐国的腹心地区,是齐国丝织业的重要生产区域。当时的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产量巨大,质量上乘,为东周各国所仰慕,成为各国经商、效仿和利用的对象。由於陵为主生产的艳丽丝绸通商于东周列国之间,其中,有一部分向东越海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向西经秦国而进入漠北和西域以至中亚欧洲大陆。可以说,自东周时期开始,於陵就已经奠定了在古丝绸之路的商品生产源头地位。</p><p class="ql-block">唐初,大量波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涌入中国,遗址在千佛阁南侧的摩尼教寺就是波斯人在中国的“於陵论价重如金”来称颂於陵丝绸的辉期寺庙建筑。</p><p class="ql-block">明清以来,在於陵遗址上又诞生了周村这样一座以传承丝绸文明为已任的商业重镇,历经明清两代发展俨然成为长江以北的丝绸织造交易中心,“旱码头”“天下第一村”声名鹊起,产品销售网络已翻江过海,遍布全球。</p> <p class="ql-block">大染坊非遗活化体验馆主要包含,序厅、缫丝、织造、染布、晾晒五大区域。原汁原味的还原了传统染织步骤,使游客了解、参与传统染织技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无穷乐趣。展厅陈列的脚踏缫丝车、老式的手摇纺线车、古老的织布机等众多的纺织机具都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到大染妨内参观,了解染坊染布去浆、染色、晾晒等工序。</p> <p class="ql-block">染坊的染布工序</p><p class="ql-block">第一步:去浆,把材料放入第一口锅里煮炼、去浆,去过浆的布是非常白非常柔软的;</p><p class="ql-block">第二步:染色,这位彪形大汉,就是当时染坊里的工头,带领工人工作。工头俗称把头,是经理通过长期考察从工人中选出来管理工人的。</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晾晒院子中间的是个晾布架,刚刚到染坊的新伙计,第一个工作就是把染好的布匹甩到晾布架上整平晾晒,这既是个力气活又是技术活。</p> <p class="ql-block">1898年,陈立庭在周村创办了东元盛大染坊,他严格要求质量,尽量降低成本,热情对待顾客,受到顾客的普遍好评。东元盛染坊仅三年就成为了周村的三大染坊之一。在东元盛刚创立的时候,由于周村遍地都是养蚕人,染的是丝绸,发展很迅速,后来受西方洋品种的影响,染织业务也是逐年减少,染织业务不好做,于是东元盛也改染洋布,为了追求利润压低加工费,大染坊的主要业务是将收购来的丝调、坯布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批发出去。采取自取、自购、自染、自销的方式获得了很大的利润。陈立庭创办东元盛两年后,也就是1900年,周村浆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使周村的纺织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周村也因大染坊这部电视剧而声名鹊起,引得了无数人来到周村参观大染坊。</p> <p class="ql-block">染布</p> <p class="ql-block">在压踩、漂洗之后晾晒。</p> <p class="ql-block">非遗活化体验馆楼上布展的是大染坊的掌柜房,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又很气派。</p> <p class="ql-block">坐在掌柜的桌案后,体验一下染坊大掌柜的感觉,仿佛也成为了场景中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大染坊,继续向北游览银子市街。</p> <p class="ql-block">大德通票号周村分号与票号展览馆位于银子市街131号。这条不足5米宽的银子市街,被称作“清代中期的华尔街”。</p><p class="ql-block">大德通票号是由山西祁县乔家堡乔氏在中堂创办,其前身是大德兴茶庄,约咸丰时已兼营汇兑,同治初年专营汇兑,约光绪十年(1884)四月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城内小东街。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石家庄、沈阳、营口、呼和浩特、包头、济南、周村、周家口、正阳关、三原、上海、汉口、沙市、开封、常德、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分号。各分号工作人员不多,一般为六七人,到20世纪30年代改为银号后,分号人数才增至二三十人。</p><p class="ql-block">周村这家是同年乔致庸在周村设立的分号。“大德通票号”,这五个金色大字就是当年乔致庸亲笔书写的,大门两侧挂着一幅乔致庸亲自题写的对联,“自古勤俭能增富,从来集腋可成裘”。这幅对联通俗易懂,从字面上说明了主人注重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传统致富美德。“集腋成裘”语出《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指皮衣。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p> <p class="ql-block">大德通票号周村分号内,设有票号展览馆,共有揽柜坊、会客厅、钱市展示厅等7个展厅。主要通过大量实物展示周村银钱业的兴起、发展、繁荣到衰败的全过程。1921年,周村规模较大的银号有108家,总资本达6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60多亿人民币,周村商业之繁荣,由此可見一斑。解放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票号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票号亦称钱庄、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进票号左侧即是办理经营业务的柜台,柜台里边布置了乔致庸塑像(右),左侧是现在的帐房先生李云峰。</p><p class="ql-block">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山西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儒从商,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乔致庸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光绪十年(1884年)他创立了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使乔氏商业遍布中国各地商埠及水陆码头。乔致庸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巨星,被称为“亮财主”。</p> <p class="ql-block">现年77岁高龄的李云峰是大德通票号的账房先生,他每天主管的工作是汇票撰写。</p> <p class="ql-block">地下金库及琉璃元宝。</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增加景点内游客互动性,让游客游有所值。票号地下金库重新布展,增加琉璃元宝、桃木饰品、景区吉祥物等商品,并安排景点讲解员两名,充分配合好现有的“信坊先生代写汇券”项目,游客凭景区通票或票号景点单票加20元即可得到账房先生开具的汇票一张(价值20元),凭此汇票可免费聘请景点讲解员带领了解票号文化并到地下金库领取琉璃元宝一个(价值15元)。</p> <p class="ql-block">信坊先生代写汇券。</p> <p class="ql-block">票号一进院两侧“财神殿”与“福地鸿基”遥相对应。“财神殿”里设有武财神关公的塑像,“福地鸿基”里则为掌柜室。</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进院,一座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小楼名为修德砥行楼。</p> <p class="ql-block">修德砥行楼一层名为泰和堂,是票号专门接待大客户的地方。凡存、贷的大客户,票号掌柜,都把客人接到中厅加以款待,吃、住、行、乐为客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中厅右侧摆有镖车和镖箱。“敏事慎言”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学而》,“敏于事而少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中厅挂有“敏事慎言”意在告诉人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事情才能办得更好。</p><p class="ql-block">中厅一侧挂有“乔致庸的用人之道”给人以启迪。</p><p class="ql-block">乔致庸的用人之道:</p><p class="ql-block">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p><p class="ql-block">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前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p><p class="ql-block">阎维藩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p><p class="ql-block">乔致庸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他就是大德恒票号太原分号经理贾继英。庚子事变时慈禧太后一行由京仓惶而逃,途经山西时,贾曾代表大德恒票号总号为清皇室支垫西行路费银30万两(一说10万或20万),但要求西行之财赋收入暂由大德恒经管。对此囊中无银的慈太后自是恩准。当慈禧太后途经祁县时,大德恒总号又专设临时行官接待慈禧等人。后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准备筹办户部银行时,想起了大德恒票号的贾继英,下旨授他官职,筹办户部银行。光绪三十一年(1905)户部银行成立,贾继英出任第一任行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贾继英继任行长。</p> <p class="ql-block">中厅左侧地上摆有元宝石,意在生财旺财,富而有德,能长能久,圆满人生。,修身则“端庄凝重”,如同银号之中的元宝石。中堂左侧的“乔致庸的治家之道”同样能夠给人以人深刻的启迪。</p><p class="ql-block">乔致庸的治家之道:</p><p class="ql-block">乔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诚恳,处世随和。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花翎的嘉奖。</p><p class="ql-block">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这些家规既在理家上,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p><p class="ql-block">他常告诫儿孙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p><p class="ql-block">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诚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他的儿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人。只有长孙乔映霞性格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p> <p class="ql-block">票号二进院甬路中央地面上镶嵌着硕大“唯吾知足”的“借口钱”铜币造型,二进院左手还配置了一组“唯吾知足”“借口钱”的景观,令人瞩目。</p><p class="ql-block">据说“唯吾知足”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古钱币上面,微妙之处在于这四个字上下左右共用中间的一个口字,所以后人就称它为“借口钱”,即为“唯吾知足”。“唯吾知足”的古钱币早已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然而票号对其格外重视源于何故值得参透。</p> <p class="ql-block">钱币中代表“口”字的方孔位于正中,它表示人心,方孔是空的,暗示人心本为空,是人自己不断将它装满,然后再把它掏空,再装满,再掏空,反反复复无休无止。这是本义,若作敬语,则是对别人的德泽和教益铭感于心!“唯吾知足”不但构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正面四字为“隹五矢止”,这四个字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不争高低,不分前后,相得益彰,颇有和谐之美。凡不可告人的绝密之事,常称“天知、地知、我知”。“知足”之间一点断就成了“唯吾知,足”。从右起逆时针读是“唯吾知足”。从上向右顺时针读是“吾唯知足”。 “唯吾知足” 即知足者常乐,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朴素的心愿、寄托和追求。</p><p class="ql-block">甬道和墙壁上的“唯吾知足”铜钱,体现出来的是乔致庸对店铺伙计的别出心裁的教育方式,让每天过往的店铺伙计都能够看到,每走过一趟就是一次洗脑,时间一长,成了伙计思想的灵魂,时刻在警示着他们要知足常乐,万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相。用这枚铜钱教育伙计们工作时不要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才是最重要的事。乔老先生也是通过镌刻的铜钱外圆内方的造型,告诫人们为人处事外表可以圆滑一些,但内心要方方正正,心口一致,堂堂正正,正所谓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唯吾知足”体现了乔老先生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也体现了乔老先生的“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的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正如大德通票号一直坚持的经营宗旨“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p> <p class="ql-block">在淄博就听说,到周村要吃烧饼喝义盛永。意思就是吃周村的烧饼饮义盛永的果醋饮料。在周村看到许多商家都在卖义盛永的冰糖醋梨等果醋饮料,可见在周村古商城游客对义盛永还是很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义盛永”酿造老字号始创于清乾隆五十一年,以酿造黄酒和米醋为主,至今已经六代传承。作为“淄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首批“淄博市老字号”,央视亲临义盛永现场拍摄《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黄金时段播出,后编印成书册,专题展示“义盛永”的酿造文化。</p><p class="ql-block">设立在周村古商城银子市街的义盛市,作为传统酿造文化的复兴传播阵地,现已经成为各大网红的必打卡地。传承人对“义盛永”品牌进行整体VI设计,开发的多款文创旅游产品荣获“文创大赛”奖项。作为“淄博好品”,被邀请走进国际会客厅。文旅局长亲自推荐,登上了烧烤专列,助力提升了“淄博烧烤”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小语访谈”栏目组亲临义盛永,拍摄大型记录片《大街》第三集——匠人匠心;产品得到淄博市委马晓磊书记的赞扬肯定;央视新闻来店现场直播,助力宣传国货老字号的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近日,百集短剧《醋娘子传奇》剧组在周村古商城举行开机仪式。该剧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阚博执导,故事发生在古商城内義盛永醋坊,围绕着醋娘子和两个伙计文墨、灵儿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来展开,预计共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作,每月制作十集。百集短剧《醋娘子传奇》拍摄基地就设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義盛永醋坊。试想義盛永醋坊必将越来越火。</span></p> <p class="ql-block">义盛永大事记:1389年,明洪武年间,牛氏家族迁入王村。1786-1869年,清乾隆年间,酿造世家--牛家开始酿造红谷黄酒和洒糟醋。当时产量低仅供周边邻里和自家食用。1821年,清道光年间,牛凤书创立“义盛”字号,全心经营酿造生意。1907年,清道光末年,牛正心接手“义盛”,与井泉居毕氏大醋坊联姻后,酿坊经营不断扩大,后更名为“义盛永”,寓意“义盛”永续留传。1948年,解放土改,“义盛永”歇业。1949-1978年,公私合营(1958年),“义盛永”酿造设备并入国营。原“义盛永”大师傅毕德富任技术骨干。1979-1999年,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牛氏后人牛海均、毕耜永重振“义盛永”。2000年至今,“义盛永”字号第六代传承人毕研翠、李猛全面复兴传统工艺,着力打造百年醋坊--“义盛永”。</p><p class="ql-block">2017年,“义盛永”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同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2018年,央视在“义盛永”拍摄大型纪录片《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专题展示“义盛永”酿造文化。</p><p class="ql-block">百年来,“义盛永”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品质为重,引进种植特色红谷小米,糯高粱等优质原料,传承“冬酒夏醋”特色酿造工艺,结合现代酿造设备不断开拓创新。如今,“义盛永”已形成以红谷小米黄酒、酒糟醋和冰糖醋梨发酵醏饮为代表的三大特色产品生产线,并向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和跨界品延伸扩展。</p> <p class="ql-block">红皮小米的营养含量比较高,糯性强,含的营养素也格外高,被称之为第七营养素。义盛永的产品先用红皮小米做黄酒,用黄酒再做酒糟陈醋,然后用醋再做水果醋。好多游客,一些老人们想要不含糖,就可以直接喝原浆的醋。这些带着酒香味的醋,是古法酿造的,主要特点就是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因为很多人直接吃醋吃不了,所以义盛永就开发了各种各样好喝的果醋,荔枝味的,陈皮味的等等。到周村来吃烧饼喝义盛永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店里的很多产品在古商城现在是网红爆款饮料,开瓶就可以喝。醋味不是很浓,有各种水果的味道。而且喝醋还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又健康又时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在不长的银子市街,店铺林立目不暇接,还有诸如票证博物馆、老电影博物馆等也非常值得参观。</p> <p class="ql-block">如图箭头所指,在银子市街东北角处立有著名的今日无税碑。</p> <p class="ql-block">今日无税碑由李化熙所立,原址在周村北门街街口,解放后被毁,2005年9月,周村古商城管委会办公室在新址重立。</p><p class="ql-block">李化熙(1594--1669),明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先后任湖州司理、河间府推官、天津道尹,后晋升刑部尚书、光禄大夫加封太子太保。清顺治十年(1653),因不满清朝统治者对汉人的歧视,以伺母之名辞官回乡。</p><p class="ql-block">当时周村大集繁盛,数集并存,形成城市雏形。但是官府的苛捐杂税和豪猾恶棍的敲诈盘剥,影响着周村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家乡经济,辞官回乡的李化熙曾上书山东巡抚,获准减免全长山县一千六百顷荒地税。</p><p class="ql-block">据周村工商联会长王磊介绍,李化熙在周村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经营税收上“打擦边球”即是从他开始的。他见当时周村税重抑商,就给皇帝打了个报告,请示減免家乡赋税,在周村城内开设义集,皇帝念其功高准免一日税。于是李化熙把皇上的谕旨镌刻成“今日无税”碑首立在周村大街北首,皇帝的御批无人敢动。其实这些都是传说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李化熙承担了全部市税并延续祖孙六代近二百年之久,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这一义举极大改善了周村商贸氛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吸引了各地商人纷至沓来。使周村成为商贾云集闻名全国的商埠,促</span>进了周村商埠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周村古商城演艺广场位于银子市街、丝市街和大街三岔路口的西南角。百集短剧《醋娘子传奇》剧组即是在古商城演艺广场古戏台前举行的开机仪式。</p> <p class="ql-block">三叉路口的西北角,新建的旱码头石牌坊颇有气势,成为周村古商城代表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码头是货物的聚散地(现在所谓的物流中心),而周村不通水陆,陆上交通发达,所以被商人称之为旱码头。周村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周村属“三齐”之地,前身为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商代就是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周朝初期,於陵是齐国军事和商业重镇。春秋战国以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至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山东沿线诸地的商贸文化首先得以发展和繁荣。城市商贸经济空前繁荣:而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山东以淄博地区为主的矿业经济得以发展,为明清时期周村商埠的出现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自然条件,故而明清时期的周村商埠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至<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康熙年间,周村已是拥有72条商业街、8大专业市场,“天下之货聚焉”的“三齐重镇”。丝市街、绸市街、油店街、棉花市、水胶场、银子市等以专业市场命名的街道就有36条之多。</span>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周村与济南、潍县(今山东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主对外开放的商埠,工商贸易日趋繁盛,成为重要的丝绸和商贸中心。</p><p class="ql-block">据《现代本国地图》(1936年出版)中记载,周村“当时商贾之盛,实超过济南,而为全省之冠”。据旧中国海关统计:清末,烟台港纺织品进出口的三分之一都来自周村。青岛港开辟之后,周村的棉花、黄丝等出口货物也分别占了29%和75%,远超过济南和潍县。可见,无论从历史还是近代周村经济发展看,周村商埠无愧于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其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北门),全长1365米,宽8至10米。其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年间(约公元 1410 年),至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长约两华里多的大街上,原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约400米。是周村中的繁华地段,也是过去周村的商业中心。前期是陕西、山西商人的开拓阶段,中间经过南方商人的加入,至清朝后期,以章丘旧军孟氏为代表的山东民族工商者的加入为振兴阶段。"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与山东巡抚周馥一起上书清政府,奏请“在于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同时,说明“省城迤东之潍县及长山县所属之周村,皆为商贾荟萃之区”,“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同年5月19日(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p><p class="ql-block">大街中的景点如:遇见周村、谦祥益、瑞蚨祥、民俗展览馆、英美烟草公司展览馆,以及专门介绍特色小吃周村烧饼的周村烧饼博物馆等都值得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博物馆于2011年由山东<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斥资2000万元建</span>立。创意设计师安立华在感言中说:“我为一个烧饼创意设计了一座博物馆。能为企业、特别是为周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是浓香的周村烧饼和古老的大街文化给了我诸多的创作冲动和艺术灵感!感谢周村!感谢大街!感谢所有信任我的人!”</p> <p class="ql-block">周村是清代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商埠,号称“齐鲁重镇“。有“天下之货聚焉”“金周村”、“旱码头”之美誉。是鲁商文化的发源地。不仅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也十分发达。周村烧饼是周村商埠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其薄、香.、酥、脆的产品特点,深受中外美食家高度赞誉。诞生于100年前的周村大酥烧饼,虽历经时代变迁却经久不衰。1961年,正式注册为“周村”牌。今天,她已作为“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正是这一中华美食的传承者。周村烧饼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周村烧饼的历史、工艺、传播、发展及相关习俗,同时,她又是一座活态的文化类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现场品尝到周村烧饼的独特风味,从而得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的最大满足。</p> <p class="ql-block">洋洋洒洒的烧饼赋,详尽地描述了周村烧饼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传统绿色休闲食品,“形如满月,薄似秋叶”,以“薄、香、酥、脆”形成产品特色。一百多年以来,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广受中外美食家赞誉。</p><p class="ql-block">据考证,周村烧饼的源头可追溯到汉代的“胡饼”,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胡麻即芝麻,相传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时,把胡麻种子引到了中原,故名。从原料上看,胡饼就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现在的烧饼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胡饼最初发源于西亚地区,丝绸之路形成后传入我国。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周村(古称於陵)正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城市,自然就有胡饼传入。。</p><p class="ql-block">明朝中叶,周村大街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大批官僚和富商成为纯手工制作的高档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周村烧饼应运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大酥烧饼。</p><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周村郭姓烧饼老店"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聚合斋"郭姓后人携大酥烧饼的配方和制作技艺加入了国营周村食品厂。1979年,大酥烧饼以"周村"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正式定名为"周村牌"周村烧饼。</p> <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曾用名:糖酥烧饼、大酥烧饼、香酥烧饼。1850年,诞生于周村聚合斋烧饼铺。1956年,在聚合斋等十三家作坊公私合营基础上,成立国营周村食品厂。</p><p class="ql-block">2000年,改制重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以张兆海等9人为发起人,买断了企业全部净资产,组建了淄博市周村华泰烧饼有限公司,2005年,更名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掌门人、法人代表 张兆海担任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p><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传承人:</p><p class="ql-block">第1代 郭云龙、郭海亭等</p><p class="ql-block">第2代 郭芳林、孔繁智等</p><p class="ql-block">第3化 梁文超、姚焕乙等</p><p class="ql-block">第4代 王春花</p><p class="ql-block">第5代 张俊杰</p> <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传承人(部分)。</p> <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第1代传人山东桓台郭云龙(1853-1935年)来到周村,在鱼店街创办了“聚合斋”,潜心研制出“形似满月,薄如秋叶”的烤制烧饼。后来其长子郭海亭(1889-1976)改进配方和技术,最终成功创造出具有浓郁特色的酥、香、薄、脆的周村大烧饼。使周村烧饼闻名全国,也进入清宫廷成为贡品。这是正宗“周村烧饼”的来源。</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郭云龙的儿子第2代传人,郭海亭和郭俊川兄弟接手父亲“聚合斋”事业,进一步将周村大酥烧饼技艺发扬光大,不仅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使之成为上流社会的消闲食品点心,同时还无私地将烧饼制作方法介绍给同行。</p><p class="ql-block">1958年,郭家后人第3.代传人郭芳林携“聚合斋”铺面、烧饼祖传配方和工艺,通过公私合营与其他十多家烧饼铺一起并入了国营周村食品厂,烧饼做为周村食品厂的一个生产品种。1961年,“周村”牌烧饼商标正式注册为国家商标。改革开放后,国营周村食品厂因体制问题频频亏损,企业历经改制,并在2005年正式改名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2010年,“周村烧饼”也同“周村”牌商标一样,正式成为国家注册商标。</p><p class="ql-block">.作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国家级第4代代表性传承人的王春花,专注于制作周村烧饼 30余年。从2000年开始,王春花便陆续地进行教学传承工作,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400余名,在徒弟中,省级认定名师高徒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区级非遗传承人1人。</p><p class="ql-block">可谓中华老字号,代代有传人。</p> <p class="ql-block">张俊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第5代传承人。她是周村人,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就开始进入周村烧饼制作车间,开始学习周村烧饼技艺,不断地去练习制作,6个月之后才做出一张成型的饼。作为“周村烧饼”及其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张俊杰遵循世纪传承,始终如一,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代际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说“作为周村烧饼的传承人,我一定会把周村烧饼技艺传承好发扬好,让我们更多的年轻人都了解这个工艺,都喜欢、能够深入去了解学习、传承这个工艺,我一定会秉承我们周村烧饼的家训:薄的是烧饼,厚的是良心。”</p> <p class="ql-block">展览再现了小作坊年代制作大酥烧饼的过程与场景。</p> <p class="ql-block">沿街叫卖周村烧饼的小贩。</p> <p class="ql-block">周村站列车停车时售卖周村烧饼的情景再现,现在周村站已停业客运服务。早年间乘火车在淄博站停车时,在站台上购买周村烧饼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在展示区,我们可以目睹周村烧饼手工制作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村食品厂糕点(烧饼)技师孟庆云(右)和李昌永正式调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让代代周村烧饼人引以人为自豪。</p><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与共和国国务活动:从1959年起,周村烧饼先后多次被选定为国宴用品,走进人民大会堂或被作为国礼送给来华访问的外国政要。在周村烧饼发展史上不断谱写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周村烧饼从小作坛到大产业,世纪传承周村烧饼以其独特的美味与口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称赞。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更是获得了众多的荣誉。</p><p class="ql-block">1983年,周村烧饼被山东省命名为优质名特产品,同年在长沙举办的“全国名特糕点工艺交流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p><p class="ql-block">1997年,周村烧饼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p><p class="ql-block">1999年,周村烧饼被山东省消费协会列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p><p class="ql-block">2000年,周村烧饼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国名点”;</p><p class="ql-block">2002年,周村烧饼被授予为“国家无公害产品”;</p><p class="ql-block">2006年,周村烧饼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p><p class="ql-block">2008年,“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示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点、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山东省最具特色旅游商品、山东省免检产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厚道魯商”品牌企业、周村烧饼荣耀入选《国饼经典》、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山东省百姓口碑最佳商业企业、山东省食品行业百年品牌培育企业等等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在烧饼博物馆从一层去地下一层的扶梯旁,有一幅巨大的“百脸吃百饼”图,图片上面的男女老幼都是面带笑容地咬着薄薄的脆皮芝麻烧饼,整幅图幸福感四溢,令游客深受感柒。</p><p class="ql-block">在周村古商城卖烧饼的店铺或超市随处可见,但不是所有烧饼都叫周村烧饼。带有“周村”牌烧饼商标注册标志的才是正宗的周村烧饼。</p> <p class="ql-block">地下一层是博物馆的烧饼制作技艺的体验区和销售区。游客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烧饼师傅制作烧饼的过程,自己也能上手一试,还可以免费品尝刚出炉鲜香可口的热烧饼。</p> <p class="ql-block">无疑,我们自然也选购了自己心仪的正宗周村烧饼,而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游客拎着大包小包的周村烧饼。</p> <p class="ql-block"> 1904年,周村与济南、潍县同时被辟为对外通商的城市。此时,胶济铁路已通车,便利的交通运输,特区的优惠政策,无限商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客商。很多外资企业开始进驻周村,现在周村古商城内就保留了当年几家外资企业的旧址。</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把目光锁定大街。至今矗立在大街中段的这栋中西合璧的欧式水刷石建筑就是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旧址保存完好,当时经销的555、健牌、希尔顿烟的招牌依旧清晰可见。旧址前面沿街为三间营业厅,后面几个院子为仓库、接待室、办公室、员工宿舍、食堂等。现已辟为英美烟草公司展览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图片,展示了烟草的发展历程、制作过程和烟草文化、生活妙用、吸烟的讲究以及吸烟的毒害等。</p> <p class="ql-block">作为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成功实行了“本土化”政策。凭借雄厚的资本,该公司迅速组织了庞大的销售体系,在短短二、三年间,英美烟草公司就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p><p class="ql-block">因为周村地位重要,被指定为济南以东、潍县以西的营业段负责人驻地。负责人是刘鹏山(1892-1955),泰安人,受过专门的商业教育,思想开明,会讲英语。英美烟草公司周村股股长,负责潍县以西、济南以东、沧州以南、泰安以北广大地区的烟草批发,同时兼任济南仁丰纱厂副经理、周村光被中学董事会董事长,是周村第一个穿西装的人。英美烟草公司外籍总代理住在济南,每月到周村视察一次,听取刘鹏山的汇报。另一负责人为周玉汝(1885-1967),英美烟草公司周村同庆烟号经理,曾任周村商会会长,祖籍桓台县,受过专门的商业教育。清朝初年其祖父在周村创办经营烟叶的同庆烟号,其父周镜蕙时为英美烟草公司周村地区华人代理商。主要经营地球、大连珠、刀等品牌。英美烟草公司和同庆号一直经营到解放前夕,将财产撤往济南。</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元年(1821年),万蚨祥(瑞蚨祥前身)在周村大街中段路东挂牌。这幢门楣书写“瑞蚨祥”,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正是瑞蚨祥母号的旧址。现在周村的瑞蚨祥已化身为博物馆,这里展示的是周村丝绸,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史,可以欣赏到各朝各代的不同服饰,还可以买到中国丝绸特有风韵美的多款式的“瑞蚨祥”牌民族服装。</p> <p class="ql-block">孟洛川(1851-1939.9.7) ,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旧军村人,著名商人,祖辈为地主兼商人。被誉为"一孟皆善"。孟洛川是孟家祥字号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瑞蚨祥的创办者和掌门人。</p><p class="ql-block">孟洛川从小精明灵巧、生性顽皮、不善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商业天赋早早就显露出来。孟家凡房院营建、年终结账,孟洛川都要参与。当管家、账房对某一问题不明时,孟洛川便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p><p class="ql-block">孟洛川家祖祖辈辈都是干布行的,他的父亲孟鸿升,不辞劳苦以经营土捻布发家,字号为万蚨祥。清道光元年(1821年),万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清同治元年(1862年)万蚨祥在济南开设了第一家分号。此后陆续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了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瑞蚨祥发展为集布匹、绸缎、绣品、皮货、织染、茶叶、首饰、钱庄、当铺等众多经营项目的商业王国。</p><p class="ql-block">1868年,年仅18岁的孟洛川18岁孟洛川接过了家族的生意,以东家身份常驻济南,他聪颖睿智,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一般事情难不倒他。他首先将瑞蚨号改为瑞蚨祥,还兼营“庆祥”、“瑞生祥”和“瑞增祥”等祥字号的布店与钱庄。在古代有一种传说的虫子,叫青蚨,稍比蝉大些,能使铜钱来聚。后来,人们就把青蚨代称铜钱。“瑞蚨”的意思是既给人以祥瑞,又会多聚钱财。孟洛川把“瑞蚨号”改为“瑞蚨祥”,求得更加吉祥之意。</p><p class="ql-block">孟鸿升去世后,孟洛川做了瑞蚨祥的经理,瑞蚨祥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生意更加兴旺。1876年,25岁的第二代当家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购置铺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由于经营作风好,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而买卖兴隆,发展极快,十几年的工夫便几乎垄断了北京的绸布生意。成为旧京城“八大祥”(瑞蚨祥、瑞生祥、瑞增祥、瑞林祥、庆祥、隆祥、益和祥、谦祥益)之首。后来,凭着他雄厚的实力,又先后在大栅栏开设了鸿记洋货店、鸿记皮货店、东鸿记茶叶店、西鸿记皮货店四大字号,几乎将大栅栏这块寸土寸金之地占去了一半。</p><p class="ql-block">孟洛川在成功打开北京市场后,瑞蚨祥又先后在天津、青岛、杭州、上海、沈阳等地开设多家分号,周村成为母号,同时在苏州设立印染厂,实现上下游的一体化经营。瑞蚨祥在孟洛川掌管下达到了事业的最辉煌时期,当时遍布全国的各类分号达108家。其中有52家瑞蚨祥布店,32家鸿祥茶庄以及多家钱庄、皮货店、织呢厂和成衣店。地处大栅栏的北京瑞蚨祥是经营状态最好的一家。历史上,慈禧太后过生日,去瑞蚨祥定做礼服;袁世凯复辟当皇帝,去瑞蚨祥做龙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布料也出自瑞蚨祥。 毛泽东在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历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万年要保存。”这句话被制成牌匾,立在瑞蚨祥旧址门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周村大街上,除烧饼博物馆、瑞蚨祥外,还有民俗展览馆、丝绸文化体验馆、鲁商文化馆、刘万呜艺术馆、三益堂、大清邮局和大街两侧胡同等都值得人们参观游览,只是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了。</p> <p class="ql-block">大街东侧的一条胡同口,不少游客在拍照。近前一看原来这条胡同叫万顺街。街口北墙面貼满了周村大街小巷胡同的标牌。标牌中间一排大字“没错,我也很喜欢周村”,反映出众多游客的心声。右下角还有一个煽情的标牌,上写“我等你,就在这里。那些年,记忆里的老胡同”。</p><p class="ql-block">万顺街,原名刁家胡同,清初由刁姓人家经营染坊,后因经营不善,家庭不和,邻里不睦,最终歇业。时有章丘旧军村商人孟毓溪相中此地,于1820年,以4万两白银低价接手,开办恒祥布店,仍旧经营染坊生意。孟毓溪为亚圣孟子第67代孙,经营恒祥染坊,孟氏家族秉承亚圣“诚者,天之道也”的哲学思想,在经商过程中提出并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管理理念,注重民本,讲究仁政。</p><p class="ql-block">孟毓溪在刁家胡同经营恒祥染坊以后,生意日渐兴隆,周边生意也相继红火,开店铺者万事皆顺,生意兴旺,邻里和睦,遂将刁家胡同更名为万顺街。在此居住的邻里之间互敬互爱、团结友善、万事皆顺而声名远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嘉庆末年,恒祥染坊迁至周村大街,更名为谦祥益绸布庄,兼营颜料、染坊。“谦祥益”寓意为“谦慎祥和恒为益”,取自于孟子的“满招损,谦受益”。后于道光年间(1830年)在北京开办“谦祥益”绸布店。是一家实力雄厚,久负盛名的绸布店。</p><p class="ql-block">当然,大街之上不仅有谦祥益,瑞蚨祥的母号万蚨号也于1821年在此建立。孟氏家族的八大祥号先后都来到这寸金之地营业经商。</p> <p class="ql-block">1900年5月清政府在周村设立大清邮局,开办国内外邮政业务,是山东当时少有的几个邮局之一,其早于周村开埠(1904年)四年,为周村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邮政通信服务。</p><p class="ql-block">具有120多年历史的大清邮局,现为周村古商城内极富地方特色的著名景一点。是一家以邮政业务和旅游业务相结合特色主题邮局,一楼为邮政业务办理区、二楼为邮政文史馆。文史馆内容分为早期通信、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人民邮政等四部分。展览以周村邮政发展历史沿革为主线,利用珍稀的早期邮政实物、清代小龙邮票、清代蟠龙、周村二等邮局的单据以及民国实寄封片、邮票、文字、图片等,介绍了中国邮政及淄博周村邮政演变历史和发展历程。连续多年被周村古商城管委会评为“文明诚信业户”的光荣称号,为周村大街增添了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过了大清邮局,就到了大街的北首。位于周村古商城北门的牌楼,是1985年重新修复的,它是周村具有代表性的牌楼之一.,正中“大街”二字是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题写的,他被毛主席称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牌楼西侧有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许多游客在那里休息。似乎这里就是曾任清刑部尚书、太子太保的周村人李化熙辞官回乡后首立今日无税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周村古商城丝市街、银子市街和大街之后,临近饭点。我们出大街牌楼向左沿新建中路,信步西行约300米,过涿河桥就到了预定吃午饭的淄博知味斋大饭店(周村古商城店)。知味斋位于汇龙湖和古商城旁边,园林式设计风景优美。饭店内部富丽堂皇高端大气,犹如迷宫没有人指引很难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我们先到饭店南部庭院中游览了一番。凭栏远眺,饭店的湖面与汇龙湖浑然一体,波光粼粼,美轮美奂。也算是到周村大街西侧的汇龙湖公园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漫步饭店庭院,犹如游走于一个大花园之中。</p> <p class="ql-block">120年前,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p><p class="ql-block">由于来往商贾客商众多,远近富商巨贾竟相云集,自然带动了周村饮食文化的南北融合与繁荣发展。知味斋,作为周村土生土长的餐饮企业,始终致力于周村商埠菜的研究、整理与创新,到大街游览,值得就近到此品鉴。</p><p class="ql-block">知味斋内就餐的地儿很多,诸如闻香食府、同乐堂、喜怿厅、寿康厅、福祥厅、福昌厅、汇龙舫、宴喜堂等不一而足。我们选择的是以山东魯菜淄博味道著称的知味斋商埠菜食府。这里的布局彰显出周村的记忆,菜品突出的是商埠的老味道。在这里就餐尽可以知风味、知情味、知品味。更为亲民的是,这里的菜肴都可以点半份。我们人少就可以多点几种加以品尝。令人惊奇的是3个人美美的一顿午餐,买单一看才花了109元。继吃老魏烧烤之后,再次体验到淄博美食的物美价廉,这种品质和价位在北京真得是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步出知味斋,约车返回酒店休息,途中年轻健谈的司机介绍了当地的人情趣事,绐我们周村古商城之旅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