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金秋

再延

<p class="ql-block">  一场大风刮走了霾,吹散了雾,送来蓝天,中山公园看银杏去,那里有京城晚秋醉迷人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金灿灿的银杏叶,洒在古老的红墙黄瓦上,斑斑驳驳,风过枝摇,落叶飘洒,漫天满地金黄,浪漫如此。走在拱形门的银杏大道上,休息在雕樑画栋的水榭长廊,放眼望去满目宫殿风背景的画面,令人遐想,充满诗意。</p><p class="ql-block"> (2024-11-04)</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山公园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古典坛庙园林,与故宫仅一墙之隔,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社稷坛,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保卫和平坊‌,迁建于1952年,牌坊正中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铜象,气势雄伟,四季鲜花簇拥,于1986年11月竣工揭幕,邓小平题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来今雨轩茶社,建于1915年,著名的社交场所,文化沙龙,也是当时进步学者和革命人士的聚集之地。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林徽因、张恨水、沈从文、齐白石等数不尽的名人大家在这里喝茶、读书、写字、会友。毛泽东也曾到访过此……。</p> <p class="ql-block">  社稷坛(五色土)古代皇帝祭祀土神、谷神之地。图中正下方是红土地,对它有特殊情怀。</p> <p class="ql-block">  社稷祭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周礼》"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建造于故宫午门之外,阙右门西侧,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祭坛位于内坛核心区,正方形、三层,青白石砌筑,高0.96米。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坛台中央立"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表示"江山永固"。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占地面积392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中山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此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每年首都各界人士都会在这里举行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和忌辰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棵高大的鹅掌楸,树叶像黄马褂,也叫马褂木,</p> <p class="ql-block">  出公园己是午时,路过拍拍午门,周一故宫博物院闭馆,难得的清静,往日人山人海,今日只是"帝后格格皇子皇孙"多。巍峨壮观的午门高高矗立,不时一群有鸽子飞过。</p><p class="ql-block"> 出午门,一边是静静流淌的的东华门筒子河(护城河),一边是高大坚固的灰色老城墙,徜徉其间,感慨颇多。数百年来,星移斗转,改朝换代,乾坤变迁,然而、城池永固。它们始终默默地守护着故宫,述说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午时,到故宫,拍午门。</p> <p class="ql-block">  今天周一,故宫闭馆。</p> <p class="ql-block">  南望端门。</p> <p class="ql-block">  故宫的护城河(东华门筒子河)。</p> <p class="ql-block">  故宫角楼。</p> <p class="ql-block">  故宫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  转发好友點蜜斋关于“保卫和平坊”历史由来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保卫和平坊原来是庚子赔款后应德国等列强要求,在东单建立“克林德坊”以为向庚子年被义和团杀死的德国统帅克林德赔礼道歉。1919年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由陈独秀等人提议将此坊改为“公理战胜坊”。解放后扩建马路拆除街道牌坊,遂将此坊迁建到中山公园並改称“保卫和平坊”,是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北京举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