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闽南/“华侨建筑博物馆”梧林传统村落游记

林秀玲

我是正宗的闽南人,泉州晋江是我的故乡,但我并非生于斯长于斯。儿时,随着父母回乡探望外婆和叔伯姑姑等亲戚,除了其乐融融的亲情之外,老家那座红砖厝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十五年前,祖屋被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钢筋水泥高楼,与现在的住房并无两样。当祖屋的记忆渐渐淡忘之时,2024年11月4日,我来到泉州陈埭镇梧林传统村落参观,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包括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等呈现在我眼前时,特别是那些“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 ”的闽南红砖建筑,瞬间为我打开了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 在泉州陈埭,有一片历经600多年沧桑的闽南古建筑群,一砖一瓦无不体现着闽南元素与西洋风格的凝练融合,这就是梧林。 梧林传统村落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年7月,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梧林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20世纪初,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晋江人远赴南洋谋生,积累了财富后回到故乡投资建设,建造了许多具有南洋特色的建筑。 <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落,一半是传统的闽南风格,一半是洋气的南洋风格,中式与西式建筑风格的相互映衬与结合,这是艺术的碰撞,同时也是闽南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完美交融,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使得梧林古村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p> 步入梧林,第一眼被吸引的是色彩。蓝天、白云、绿树打底,一片片“红”高调闯入画面,那是属于闽南古厝的主色调。 <p class="ql-block">“梧林传统村落”是少见的中西合𤧥的闽南风,村里有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式建筑共两百多座。闽南人混搭了中西文化,成就了“梧林传统”村落。</p> 村头的“朝东宅”是清末建的闽南传统大厝,又叫“皇宫起”,老宅的主人是旅菲华侨蔡朝东。 朝东楼是梧林村首座钢筋水泥洋楼,古罗马风格建筑。始建于1930年,是旅菲华侨蔡朝东宅邸。朝东楼也被称为“最美的烂尾楼”,蔡朝东当时在老宅旁建此楼,本是为了叶落归根,但主体工程完成后,正值抗日战争艰难时刻,远在菲律宾的蔡朝东便决定,暂停装修,将装修巨资捐出,支持抗战。 朝东楼前面是宽大的烧塔仔(烧塔)广场,梧林的烧塔仔高5米多,是泉州最高的砖塔,梧林人从元朝末年开始通过烧塔来表达收获的喜悦,火苗代表着人们对来年的期许。每年逢大年初一、元宵节、中秋节点燃万家灯火,四方来客,众人围绕,生火团圆祈愿。 <p class="ql-block">这栋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侨批馆,是爱国华侨蔡顺义于1938年建造的。哪知侨批馆刚建好,还没投入使用就遭遇了战争。于是,他将装修款全数捐给国家支援抗战。房子则捐给村里当学堂。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间的书信和汇款的统称。批,就是闽南语的“信”,指的是海外华侨寄回国内的家书以及汇款的凭证。侨批就是今天的邮局。图片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古榕里巷是梧林古村落中的一条特色街道,东起油漆厝,西至五层厝,这条巷子的名字来源于图中所经过的武林特色景点“榕盘虎踞”和“榕门”,旨在突出古宅与巨榕的特色,同时兼具意境与古韵。漫步这条石板路,感受古村的韵味。</p> 泉州的闽南红砖古厝最大特点是“三红”:红砖墙、红瓦顶、红地板砖,即内外墙均为红砖结构,屋面铺红色筒瓦,厅堂廊地铺砌边形红砖。小时候回老家,看到亲戚们从河边挑来一担水,蹲在地上将红砖擦得鲜鲜亮亮的印象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芳界宅门上石刻“济阳衍派”四字。宋仁宗时,为泉州城造洛阳桥的蔡襄,是入闽始祖蔡用元的六世裔孙,他的子孙,都以“济阳衍派”自称。 芳界宅大厝上凉亭独具一格。 闽南大厝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所以称为燕尾脊。“燕尾归脊” 寓意燕子(子女)不管飞多远总要归来。 “双坡曲”,是指屋脊两边的瓦面并非如其他地方的直线坡度,而是略下弯呈弧度下降,使得雨水在屋面流下时,先蓄势下滑,后在屋檐口完成“冲刺”,出得更远更彻底。从外观上看,其独特的“曲线美”能给人美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雕梁画栋皇宫式,也称官式大厝或“皇宫起”,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在这种建筑中,木雕、彩绘、石刻、透雕、泥塑、剪贴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p> 出砖入石是闽南红砖区建筑中一种十分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和红砖交垒叠砌,因其外观而得名。 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既有“东方家园”雅称,又有“中西合璧”美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梧林侨眷吴当和她在菲律宾经商的儿子蔡顺意出资建了修养楼(铳楼),是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占据着梧林的制高点。它占地仅30平方米,但是外观却设计得花样百出,营造出“一层一境,四面八境”的建筑景观。(图片百度下载) 这些中西合璧建筑,是了解各个时期泉籍华侨活动、商贸往来、历史文化的难得的素材,更是研究泉州近现代建筑历史的“活史料”。 古厝书局。 红砖老厝,前埕后厝,燕尾脊与马鞍脊交错,别有情致。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村落,半部南洋史。我们不曾下过南洋,但可以来这里,做一场跨越六百年的南洋旧梦。</p> 铂爵民族写真馆 五层厝,是旅菲华侨蔡德鑨于1936年建的宅邸。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日本侵华战乎爆发,为了支援抗战,主人把装修的钱捐给政府购买抗战飞机,大楼至今未完工。 “五层厝”由英国设计师设计,所用钢筋水泥全部采购自国外,由上海专业工程队派了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分组日夜浇筑而成,成为梧林地标性建筑之一。 五层厝前的红厝内,有一家名叫“梧林青普”的民俗酒店。 榕宅。如今被改造成休闲咖啡屋,取名“榕树下”,名字得名于房子前厅和后院的两棵老榕树。历经多年,两棵榕树已与宅子长成一体,树枝攀缘着房梁生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树门。树根盘错,如巨龙蜿蜒。<br> 一颗大榕树霸占了整个院落。难得一见,甚是夸张,绝对霸道。 德鑨五间张,旅菲华侨蔡德鑨宅邸,建于1924年,为两落五开间的传统闽南官式大厝,建筑面积450平方米 德越馆,旅菲华侨蔡德越宅邸,始建于1928年,为两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大厝,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大门南向,有石刻楹联、线雕、浮雕、镂雕的石构件和木雕装饰。 梧林古井是一口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井,水质清澈甘甜,被誉为“梧林第一井”。您可以在这里品尝到传统的井水,感受古代人们的生活情趣。 明显感受到这里受传统思想、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有的楼叫“胸怀祖国”楼、“忠塔楼”、“忠怀楼”,有的门上左边刻“勤俭”,右边刻“持家”。 三栋厝,建于1933年,砖木石结构,五开间两落闽南官式大厝,多使用闽南传统的建筑装饰手法,工艺水平高,图案精致。 胸怀祖国楼。建于1953年春,为旅菲华侨蔡怀紫、蔡怀番在家乡合建,是梧林村保存最完整的番仔楼。 高瞻远瞩楼 中国风的村韵融合西洋建筑美学,使梧林村落有了中西合璧之风韵。 梧林之行,是一次闽南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沉浸之旅。行走其中,一砖一瓦闽南韵,一厝一景故乡情,让身心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浸,享受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