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路〡20〡佤山之歌

火柴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我的一次“国之大道”专题旅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自驾G219国道(桂滇段)3332公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中越边境、中老边境、中缅边境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广西东兴到云南丙中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大海到大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海平面到横断山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人一车、且行且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感受“边路”35天</b></p> <p class="ql-block"><b>佤山之歌(2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世纪60年代传唱的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我是记忆犹新的,那时只是学唱跟唱,却就这样储存在了记忆深处,直到现在还能张口就来。网络上看到,西盟县有一座“阿佤人民唱新歌纪念馆”就在西盟境内,这令我共鸣向往。寻着歌曲中的词句“壮志震山河”,我走进西盟佤山,来到了纪念馆所在地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下景迈山,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过8000KM里程碑,一路直到西盟佤族自治县,山路弯弯,不紧不慢跑完全程计约180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普洱市,云南之西南,我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县西部与西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云南边三角最后一角,佤族部落世代居住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边城西盟新县城很有地域特色。大到建筑样式、装饰、色彩小至公共设施细节等,散发着佤族风情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浓郁与美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佤族先人用最神奇想象创造了最原始的木鼓,在穿越千年、震响山谷、激荡心彻的木鼓声中,续承着独特的基因密码,佤族视为 “ 通天之神器 ”。若你要来西盟嗨,记住赶上每年4.10日至12日里,亲身感受一番年度“中国佤族木鼓节”的气势,一定有你好看好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出西盟县城勐梭镇,离开G219国道,一路爬山而去。在观景台上远眺勐卡镇,散落于山间的建筑群依地而建,还是颇有些规模,毕竟之前还是原西盟县城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来到镇上街道商业中心地般,看到的感觉好像还是上个世纪末模样,与山下县城勐梭镇新貌形成了太大反差。我想或因勐卡镇山高路远或受限于山地自然因素,停滞在了那一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天恰好是端午节,农贸市场附近比较热闹,人来人往的,粽子在这里还是有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阿佤山是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山脉走向自北而南,逐渐低缓。准确来说,应该是阿佤山区,包括了沧源、西盟、孟连、澜沧等多个县,佤族部落的主要聚居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永俄寨是纪念馆所在地,寨子已打造成一处景点,一路寻来并不费劲。只是没有活动或没赶上节点而显得有点冷清,偌大场地就我一人一车在此逗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来到纪念馆前,不料大门紧锁,令人失望,看过前言后,我心有不甘的在附近寻觅了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言: ……建设《阿佤人民唱新歌》纪念馆,是为了全面展示歌曲诞生的背景、创作过程和深远影响,记录一首歌产生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为一首歌建一座纪念馆,一个小寨子里有一座专题纪念馆,我想这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没有一定内涵因素考量,是难以立项建设的,也是不多见的地方“寨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无巧不成书,这话当真。当我在寨子里转悠时,却意外碰到了几位来客,我赶紧上前问话,怎么能参观纪念馆?原来他们一行也是来度假参观,正在找人开门,而且勐卡镇余镇长就在寨子里,稍后才知道他(她)们是省直单位挂职及驻村干部们,端午节不回省城(永俄寨距昆明约900余公里),并相约在永俄寨里节日小聚,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余镇长亲自为我们开馆讲解并友好的邀请我一起共进午餐欢度佳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看着图片、读着文字、听着讲解,西盟佤山的前世今生触目惊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阿佤山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形态。“原始村落到处呈现着一片风雨飘摇的茅草房、杈杈房,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生活资源极端匮乏,人民群众还过着刻木记事、结绳计数,居无定所、刀耕火种,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残匪滋扰、求神治病,砍头祭谷、民不聊生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直接过渡,千年跨越。难以想象,这“直过型”的一步,对于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佤族人而言,需要付出何等艰难裂变。馆中列举的众多人物、事迹令人感慨唏嘘,佤人在用生命付出的代价卸下千百年来的沉重负荷,从落后封闭蛮荒中一步步跨越走来。举个例子,可见一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部落头人岩松,被封为“拉勐”,即首领,地位仅次于酋长,姓名加官位称为“拉勐松”,尊称“拉勐”。拉勐,追求进步,接受新思想,打破“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交朋友”的旧观念,信守团结忠诚的品格,赢得了尊重,被选为参加建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少数民族代表之一。而赴京前,因部落存在戒心,害怕上当受骗,担心拉勐人身安全,竟用时任澜沧县竹塘区龚国清区长仅6岁的儿子作为人质抵押作为条件,才得以成行。在给毛主席献礼活动时,毛主席握着拉勐的手说:“听说你们佤族还有砍人头祭祀的习惯。能不能不砍人头,改为用猴子头或者是狗头来祭祀呢?”;“……,可是,别再砍人头了,人头砍了就长不出来了。”毛主席给拉勐回赠了一套藏青色呢子衣服和一把手枪。拉勐记住了毛主席的话。但废除千年陋习阻力巨大,过程艰难,直到1956年,砍人头祭谷等旧习俗才宣告终结,距拉勐去世都4年了。再说拉勐离京回来后,为了表达“民族大团结,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在拉祜族李保土司提仪与拉勐的建议带领下,25个少数民族代表和汉族代表齐聚一起,由拉勐主持镖牛仪式并执镖、盟誓、签名、立碑及喝鸡血酒,表达了一心一德,石头不烂不变心的意志决心。“佤山盟誓”垒砌成石塔后称之为“盟誓塔”,亦称“民族团结盟誓塔”,现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翔实的图文史料,真实的人物事迹,令人感动共情,可歌可泣,再略举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李保土司又名扎莫,赴京国庆观礼代表之一。曾组织佤族、拉祜族群众向中英勘界的代表示威抗争,阻止了英国人想要吞并阿佤山的企图,保全了疆土。1951年5月,国民党军残部攻占了西盟区政府,并诱骗李保到区政府开会,埋伏绊马索将李宝抓住,下了佩戴的手抢(毛主席赠送),押送到了境外,逼他投降供出我方情况。这位被毛主席接见,还给自己赠送了呢子衣服、1把手抢和50发子弹,同毛主席握过手,碰过酒杯的拉祜族头人,予以了坚决的拒绝。最后惨遭匪徒七天七夜折磨活埋而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岩火龙,赴京国庆观礼代表之一,见到过毛主席。部落头人岩顶的养子(奴隶),养父岩顶奸诈,表里不一,因害怕受邀去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活动是汉人的阴谋,勉强答应由养子岩火龙代为参加。在区政府被国民党残匪攻陷后,岩顶积极参与反共活动,软禁岩火龙并逼着他去台湾。在岩火龙力争苦劝无果劝说无效,在向乡亲们表达跟着共产党走、绝对不去台湾、我只去北京的决心后,拔出手枪扺在自己的太阳穴上扣动了扳机,年仅19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唐煌,25岁,任西盟区委书记兼副区长,是澜沧县最年轻的区委书记。1951年5月12日,蒋残匪与反动土司头人纠集200余人,趁西盟区政府留守少数人员(11人)之际,策划攻打区政府,在与大部队联系失败后,唐煌带领大家(战斗人员5人)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至13日下午,在敌人的强攻以及被射来的弩箭火把点燃的茅草房大火围攻下,唐煌等11人终因力量悬殊全部牺牲,而后唐煌残遭敌人砍头,其中女教师袁正鸿等3人还未满20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4.陈显顺,解放军某部6连战士,1954年2月17日,在执行任务途中,突遭莫美和永业两个寨子佤族人埋伏枪杀后,头被砍走,并将烈士头颅一分为二,用于两个寨子祭谷。事后,西盟地方工作队赶到那里,希望能将烈士头颅要回,遭到反动土司头人及少数顽固分子阻挠而没有成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阿佤山,封闭禁锢,原始野蛮,终在漫漫黑夜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佤山的新生。在直过型的千年跨越中,佤人步履蹒跚起伏,着实不易。直至1958年4、5月至9月间,仍有莫美、新厂佤族骚乱、中课佤族岩顶等上层头人外逃以及全县性的武装暴乱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阿佤人跨越的足迹是沉重的、清晰的,落地是铿锵有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61年8月,18岁的杨正仁参军随部队进驻西盟,作为通讯兵走遍了佤山。64年冬,在‌班哲寨架线之际,被篝火活动时佤族民间小调《白鹇鸟》曲调所感动,自幼酷爱音乐的杨正仁,在此基础上。经过一个多月的构思和改偏,完成了《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创作,并于1965年3月在西盟县成立大会上作为庆典节目在晚会上首唱,并在一夜之间传遍了佤山村寨,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首歌、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记忆……20世纪60年代,《阿佤人民唱新歌》唱遍大江南北。我也从当年懵懂的少年只会记词跟唱到现在的退休人员,在时隔近60年后,未料想会在这首歌的发源地,有了这首歌创作诞生背景更多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深意。为一个时代,为一首歌曲,为老兵杨正仁作品,值得建馆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02年,西盟县政府决定将《阿佤人民唱新歌》定为县歌,在重大活动中除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外,还要歌唱县歌《阿瓦人民唱新歌》,满满的边疆民族团结情怀仪式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俯视永俄寨,房屋依次沿坡地而建,样式较为统一,像是家家户户的小别墅,据说是政府援建免费提供,中心的空地便是纪念馆和活动场所,真心话羡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寨子里道路通畅便利,房前屋后,整洁漂亮,还有一块时尚潮流的招牌“我在永俄寨等你”在呼唤你、等着你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屋子外,人们还是习惯围坐在一起,或是习惯了在室内架起火塘烧烤取暖。血脉中承载着基因,骨子里延续着文化,佤人不会改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受邀在寨子里参加端午聚会,大家欢聚一堂,我并不感到生疏,倒是感受到了年轻干部们朝气乐观、进取的精气神,从他(她)们新一代接力赛人身上,一定会续写出更多的《阿佤人民唱新歌》新乐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丰富的馆展内容,感慨作者在这片大山土壤中,顺应时势共鸣,贴近生活,把心声音符触入了这个太环境中,谱写了一首动情的时代赞歌,作品生来逢时,这真是一个音乐人莫大的荣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重温经典,佤山之歌,江三木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史资料》第1辑 2004年12月第1版”</b></p> <p class="ql-block"> 11.6.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