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 银州米脂

捕光掠影~瑞林

<p class="ql-block">  米脂,古称“银州”,因“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谷物命名的县。古今文韵生生不息,历史长河顺势流过,推进着文明演变,注视着黄土地上的岁月浮沉。</p><p class="ql-block"> 米脂是貂蝉故里,闯王家乡,素有“文化县、英雄县、美人县”之称。这里,博大与雄奇并存,壮丽与柔美交融,激情与诗意碰撞。岁月的千回百转,留下一段段凝固的过往。翻开中华历史的扉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方色彩斑斓的土地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色绵长的米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色厚重的米脂,历史悠久,文华深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色铿锵的米脂,精神激荡,浩气绵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绿色悠扬的米脂,物产丰盛,明净秀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属于米脂的每一种色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都在时光洪流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追红色印记 成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红色革命圣地杨家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b></p> <p class="ql-block">翻开中华历史的扉页</p><p class="ql-block">一方色彩斑斓的土地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古色绵长的米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黄色厚重的米脂,历史悠久,文华深远</p><p class="ql-block">红色铿锵的米脂,精神激荡,浩气绵长</p><p class="ql-block">绿色悠扬的米脂,物产丰盛,明净秀美</p><p class="ql-block">属于米脂的每一种色彩</p><p class="ql-block">都在时光洪流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陕西榆林,米脂,杨家沟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杨家沟在陕北米脂城十里铺向东北方向延伸约20公里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转战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于1947年居住过的小村落。杨家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p> <p class="ql-block">  翻过历史的荣耀,追寻英雄的足迹。米脂,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无数的革命先辈在这里历经了血雨腥风和筚路蓝缕,留下了红色足迹,铸就了光辉岁月。</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最核心的窑洞建筑,位于沟谷岸边的半山腰上,叫做扶风寨。之所以称作扶风寨,因为居住在这里的马氏一族,其祖籍为关中的扶风县。马氏一族于明代搬迁到杨家沟,在这里开枝散叶,家族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名门望族。清同治年间,为躲避战乱,马氏第九世祖马国士发动家族集资建寨。寨子建在一座龙头凤尾的孤山上,又称龙凤山,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寨墙、瞭望台、炮台、水井、排水系统、道路、广场、戏台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位于米脂县杨家沟镇,坐落在沟壑峁梁之间的古朴村落。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这一方红色热土上始终燃烧着革命的火种,矗立着信仰的丰碑,书写着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  红色革命圣地杨家沟,坐落在沟壑峁梁之间,三沟相挟,一水环绕。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国共产党来到杨家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召开了“十二月会议”,“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从这里传向全国。</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如今村落里建有革命纪念馆,可以在这里充分感受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的马氏庄园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遍布村落。被命名为“新院”的四合院建筑,是其中最富艺术性的代表,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窑洞文化巧妙融合。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就位于新院。窑洞共11孔,依山而建,地基则是建在从东到西80多米长、9个自然生成形同飞龙的土梁上。</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1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杨家沟,开明地主主动腾出杨家沟建筑水平最高的新窑院,给毛主席等人居住,杨家沟也因此有机会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里,在1947年12月,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阶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指明了方向,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提出了纲领,为建立新中国做了思想准备和动员,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革命战争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大会议。</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迈进了“十二月会议”的旧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开会的画像,画像正上方醒目的贴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八个大字,室内简单的罗列着几排桌椅,看着画像,抚摸着一张张桌子,我仿佛看见革命先辈们肃穆凝重,思索未来,看见他们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看见他们充满笑容,充满希望。</p> <p class="ql-block">  出了会议室,我们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旧居,旧居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西方的典雅,陕北的雄浑,无比自然的糅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觉得恰到好处。旧居内陈设简陋,文物摆放如初,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些点点滴滴的历史,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柜子,简朴如斯,在这里的120多个日日夜夜,革命先辈们写下了一份份文件,发出了一张张电报,在奋笔疾书中,在烛火摇曳中,在风雨飘摇中,伟大领袖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从此,杨家沟的革命曙光照亮了陕北的沟沟岔岔,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全国伟大胜利的革命道路,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高级军事会议旧址,位于扶风寨最高处的平台,二进院落,入门后正面3孔窑洞,上书“讲堂”二字,东西两侧6孔窑洞对置,过去为杨家沟扶风小学;二进院落正面是马氏宗祠,为石建结构的无粱式卧窑,三进大厅,硬山式建筑,前瞻出廊,两侧四孔暗窑,东西两侧4孔厢窑相对,为光裕堂子嗣祭祖的地方。布局合理,配置得体,是陕北地区保存的唯一的一处家族宗祠与讲堂,属晚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建在杨家沟村扶风寨原马氏讲堂祠堂院,是杨家沟革命旧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院分为前后俩院,前院为1911年建的“马氏讲堂”,后院为续建的“马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杨家沟,在这里先后召开过“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院子广场还有全国仅有的一块“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迅速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制定新的行动纲领,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党中央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既是以马氏庄园为代表的陕北乡土文化的象征,也是革命旧址的重要标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赏窑洞建筑艺术,体味博大精深的陕北庄园文化,更可以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历史峥嵘岁月。岁月交替磨不去丰功伟绩,杨家沟作为承载革命精神的历史遗迹,将永远启迪后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闯王故里几多情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盘龙山上筑行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李自成行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照米脂一座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看米脂无西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龙山上栽旗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门压了九条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一年来发大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城楼下冲开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了个闯王李自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反上河南攻打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米脂民歌《闯王李自成》</p> <p class="ql-block">  米脂,是被誉为“闯王”的大顺帝李自成故里。李自成行宫,高高矗立在盘龙山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盘龙山古建筑群,俗称“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 100 米处的盘龙山南麓,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修建的行宫,为陕北现存一组较完整的古建筑。在主轴线上依次分布着乐楼、梅花亭、捧圣楼、圣母庙、二天门、揽胜楼、启祥殿、兆庆宫,两侧设置钟鼓楼、廊庑、厢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700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盘龙山古建筑群原为旧真武庙(俗称祖师庙)址,始建于明代成化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大顺,自称大顺王,年号永昌。李自成建立大顺国后,派侄儿李过回米脂修筑行宫和祖坟,李过见此山气势雄伟,便把真武祖师庙扩建成行宫,山亦改名盘龙山。据米脂县志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盘龙山古建筑群坐落于盘龙山南麓,依山势起伏而建,东邻饮马河,南眺文屏山,西傍无定河,随山就势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其选址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思想。</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殿宇,而殿宇背后隐藏着岁月的沙漏,推门而入,院内的广场上伫立着李自成骑着骏马,挥舞着宝剑的雕像,目光如炬,令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它是目前陕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研究李自成以及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建筑史有较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其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前后2层90级台阶,楼台叠峙,亭殿交错,颇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意境。岁月与尘埃,于行宫数十级的台阶上脱落,弹指一挥间,烟火百余年,那些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盘龙山上。站在远处眺望,行宫整体蜿蜒有序,犹如巨龙腾飞,雄奇壮丽。</p> <p class="ql-block">  乐楼位于盘龙山古建筑群西南始端,主楼为后悬山前卷棚式砖木结构,捏花脊兽,筒瓦覆面。</p> <p class="ql-block">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他出生于陕西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在很多人认为,占据了紫禁城这个明朝的首都,才称得上是取代了新朝代,才是可以承认的政权。</p> <p class="ql-block">  李自成自从崇祯十六年一月正式建立政权,一直到在九宫山被地方武装干掉为止,他其实做了整整十四个月的皇帝。尽管说,李自成的皇帝之路非常短暂。然而,由于他却在陕北老家给自己建起行宫,无比奢华!</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  纵观,李自成的起义,完全为了生存,1630年他带领本村的一批饥民投奔起义。从士兵干起, 脱颖而出当了闯将,最后做到了闯王。最后攻破了北京。</p> <p class="ql-block">  闯王李自成,纵横半中国,将“均田免赋”口号唱响大江南北;苦战十七载,把“闯”字大旗插遍黄河两岸。终率百万雄师,入山西、破太原、战宁武、取燕京。推翻腐朽明王朝,建立大顺帝王业。</p> <p class="ql-block">  起义失败,在清军占领后,当地人为了缅怀这位英雄,将行宫改为“真武大帝庙”这才使得行宫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李自成作为农民军领袖是继西汉刘邦、明朝朱元璋之后最接近成功的一个,他和他的大顺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像一颗匆匆划过的流星被湮没在了历史大潮之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伤感。</p> <p class="ql-block">  在农民起义历史上的这些失败者中,“闯王”李自成无疑是最令人惋惜的那一个。但他依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陕西人的光荣,更是米脂人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行宫依山势起伏修建,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一直延续到山巅。行宫外墙,至今基本上保持原来的风貌,典雅、厚重、沧桑而庄严,不禁暗暗称绝。</p> <p class="ql-block">  李自成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建筑。或者说,在国内的诸多行宫中,建筑形制独树一帜,尤其是启祥、兆庆两座正殿十分庄严,廊腰漫回,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是一座浓缩了传统建筑与道教文化的融合集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华民宅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氏庄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span></p> <p class="ql-block">  米脂,一座逾越了千年的文化古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窑洞聚集、古韵犹存,千年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它荡气回肠的神韵,为这座城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p> <p class="ql-block">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庄园占地40多亩,下院、中院、上院之间明道相接、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砖雕、木雕、石雕十分讲究。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处处尽显主人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  庄园是陕北民居精华的组合。三座院背倚绝壁,层层相依,环环相扣。不管是窑洞还是房舍或是门楼,都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上院的窑洞上砌十字花墙,从高处俯瞰,组成了非常对称的六环相套的图案。中院的房舍四抹隔扇门,斜、方格窗棂,卷棚顶,布筒瓦,自有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庄园背靠峰峦,面向深沟长壑,依山就势,大气磅礴;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上下相互通联,既是陕北罕见的窑洞式庄园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p> <p class="ql-block">  整个庄园由城垛式寨墙、井楼、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库房、碾磨院、鸡鸭棚、甬道等建筑构成。在施工上尤其对砖、木、石材的雕刻艺术十分讲究,充分展示了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独具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建筑艺术,是我国古民居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古建文物和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  直通大门的是一条斜坡甬道,中间竖插片石作为车马道,两侧石砌供人行走,甬道同时有排泄洪水的作用。九十度转弯才是拱形石洞寨门,窄仄低调,利于防御。门洞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p> <p class="ql-block">  穿寨门涵洞即达下院管家院。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其建筑为二孔石窑,坐西北向东南,两厢各有三孔石窑。女墙形式上如城垣。</p> <p class="ql-block">  姜氏庄园集中了“乡野村夫”的智慧,在平凡中现出了奇崛、大气和辉煌。它所展现出的窑洞文化,用自己深旷勃发的历史积淀,给人以震撼的印象,耐人追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 谢 您 的 品 鉴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