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普救寺的爱情故事里走出来,我们驾车直抵鹳雀楼景区。鹳鹊楼,又名鹳雀楼,国家级4A景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东岸,依黄河水,枕中条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p> <p class="ql-block">在鹳雀园门殿前有一“天外天”的假山,给景区增添了一抹亮色。我们查看了“景区简介”,想从中挖掘鹳雀楼背后的历史与人文故事,增加历史的积淀。</p> 七百年后涅槃重生 <p class="ql-block">“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诞生了无数辉煌的文化遗产。这里的每一处文化古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是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的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被焚毁于战火中,仅存故址。</p> <p class="ql-block">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可是人们对鹳雀楼的深厚情结难以割舍,便把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6年5月,“山西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指导委员会”成立,郑孝燮、罗哲文等9位专家任顾问。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由于黄河改道,原楼址与黄河的距离变远,重建的鹳雀楼址平行向西移动了2.5公里。2002年9月26日,消失了700余年的鹳雀楼又涅槃重生,“登鹳雀楼”又成现实。</p> <p class="ql-block">走进门殿,通过鹳影湖上的拱桥,在唐韵广场驻足,在壮观的鹳鹊楼前拍照。大家便兴致勃勃准备登楼远望,体验秀丽美景。老邢这几天因腿疼又坚持攀登台阶累的够呛,提出不去登楼在广场等候。无论去哪,结伴出发。我们再三鼓励,老邢还是因身体原因放弃了登楼。</p> <p class="ql-block">由于光线的原因,我们绕到鹳鹊楼南侧拍照。南门一层有副对联写的大气磅礴:五峰列障,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楼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从南门进入,我们乘电梯直达六楼。</p> 诗以楼作 楼以诗名 <p class="ql-block">鹳雀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上地理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五言绝句,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王之涣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他的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置身诗中。这首诗太过有名,被称为五言压卷之作。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以及登高望远、极目骋怀的一片雄心。</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画面简洁而壮阔,置身其中,人也成为壮阔天地的一部分。短短10个字,描绘出千言万语都无法描绘出的绝美景色。一幅登高远眺的场景,却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正能量,让人在天地之间激发豪情,燃起希望。后两句写诗人的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感,饱含哲理的议论,把诗篇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只要不断攀登进取,终究会被目力所及。这两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诗以楼作,楼以诗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世人耳熟能详,念念不忘;鹳雀楼又因名句绝唱的加持,并列四大历史名楼,声名显赫。</p> 登楼赏景 看点纷呈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布展主题是:一层千古绝唱;二层悠远流长;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陈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呈现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登楼观景。在主题为“举目千里”的六层,鹳雀楼西南角塑造着一尊王之涣的铜像,他一手拿纸,一手挥笔,目光凝视远方,豪情万丈。这里是登楼远眺的最佳位置,我们在铜像旁极目眺望,体会王之涣吟诵诗句的意境,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引起跨时代共鸣,心里产生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古有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不朽诗篇,今有游人学者步前人足迹再现美景,留下许多对联,有不少已被选为楼上楹联。六楼走廊柱子上的对联较多,如:唐宋重文章,自司马光前,范水模山惟子厚;河楼留胜迹,问王之涣后,登高临远更何人。</p> <p class="ql-block">六楼西侧的楹联是:一楼隆地表,看水接云山,铁牛已自犁沧海;千古攘名区,任风熏盐海,白日依然偎远山。</p> <p class="ql-block">六楼北侧的楹联是:大河奔海,斜日恋山,妙景宜从高处赏;千古奇观,五言绝唱,名楼长借好诗传。</p> <p class="ql-block">展区浏览。我们从六楼逐层往下走,感兴趣的是第三层,置景主要有河东地区制盐、冶铁、养蚕和酿酒等工艺流程,反映了古河东人民的勤劳智慧。一层大厅有长达18米的彩塑《中都蒲坂繁盛图》,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楼体本身。鹳雀楼本身也是一大看点,它采用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外观为四檐三层,内部有9层使用空间,总高度达73.9米,坐南朝北。其次,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徜徉黄河岸边是在上午,虽然没有看上落日美景,但亲临其境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登高望远,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要知下站何处,请听下篇讲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