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故事】贫穷揉碎了我的求学梦

闫大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昵 称:闫大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篇号:3841306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0年我出生华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在娘肚子里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荒。可想而知起跑线有多惨淡。童年更是多灾多病,记忆最深的是脖子既歪又痛,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只读了一学期就辍学了。因为看不到出路,家境太贫寒了。然后跟着三个壮劳力到当地一个叫黑脑包的地方打工。经过一段艰苦的打工生活,幡然醒悟,我来错地方了,和我年令相仿的伙伴们正徜徉在人生最美好的中学时光里,而我小小的年纪却在工地上劳其精骨,耗其时光,只为碎银几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有生以来对人生的思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爷爷饱受战乱和饥荒,在很小的年纪就爆病而亡,一生中连名字都土得掉渣,———“牛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很牛吗?是养牛的?不!他只有牛一样的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生在旧社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爱。新中国的诞生,让他有了安生立命的根本。也许,贫穷让他饱受艰辛。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生财”。可几乎一辈子在贫困中生存,没发过什么财。父母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黑脑包打工画上句号的那一天,我和同村的三位兄长,扛着行理徒步从黑脑包回到了当时旗政府所在地的达茂旗百灵庙镇。在路上三位兄长聊了很多话题,他们都过了而立之年,似乎比我看的更远,他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不该走这一步,你应该回学校好好读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是呀,打工是不可能改变命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后,我对父母说出了我的打算,我要继续读书,而且我不想在村里的中学读书,我要到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的百灵庙中学去读书,当时我的父母都沉默了。因为我的家庭条件不允许我这样做。在当时,那将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我们家并不富裕,每天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是奢侈。过了很久,父母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当时我的叔伯二哥在百灵庙中学教书,二哥给我联系好了学校。母亲给我联系好了住处。(至今我觉得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开明的双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七六年九月一日,我成了达茂旗百灵庙中学初52班的一名学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吃住在舅舅家,舅舅家就在达茂旗百灵庙镇。舅舅、舅母对我非常好。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在班里比同学们年长一两岁。我在村里只读了一学期的初中,我在52班跟读的是初二第一学期,初一第二学期的课程,我没有学过。白天我在学校里完成一天的课业,晚上我在舅舅家里紧张地学习初一落下的课程,尤其是数学,需要敢快补齐,不然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学习,我总算学完了落下的课程。但成绩一般,也许连一名中等生都算不上。当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就是一九七七年,我自己感觉学习起来,也轻松自如了。也就在这一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对莘莘学子的一个巨大激励。也是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的学子们,实现鲤鱼跃龙门的一次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6月,我初中毕业了。本想继续读书参加高考,但因为贫穷,我没有参加高中的升学考试,而是参加了中考(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贫穷没有限制了我的求知渴望和热情,而撕碎了我的大学梦。我回村了。这一年,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南柯一梦。我是撞了南墙,也不会轻易回头的人。我依然有步骤的复习着,准备迎接下一年的中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暑假里的一天,我遇到了村里小学的负责人马老师,因聊的投机,多聊了几句。马老师问我,“愿不愿意当个民办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说:“我想参加中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老师和我聊了好一阵,他说:“你回村了,就是一名社员,你就要参加村里的劳动,又要复习功课,又要劳动,多辛苦。”他笑了笑说:“如果你一边教书,一边复习功课,那就轻松多了,是不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这一年,我成了一位民办教师。1979年,《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等,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9月,我通过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站在了乡村小学的讲台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面对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和稚嫩的脸庞,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又都是那么纯真。如果与成年人那充满不同色彩的眼睛作对照,我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最初上苍赋于每一个人最纯净友爱的心灵,和清澈明净的双眸。可随着时光列车的穿梭,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一路颠簸,让那最初的真、善、美,蒙上了岁月的尘。因此有了不同层次的人和不一样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图、文/闫大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