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贵游散记(一) 丨国画/文/图

国画

金秋十月,色彩斑斓,总是那么给人想象,令人陶醉。这样的好时节,外出旅行岂能错过? <br><br><div> 国庆黄金周过后,中专同学一次聚餈上,自驾游不约而同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 <br><br></div><div>说起旅游,大家兴致高昂。不仅因为旅行可以愉悦心扉,放飞自我,而是已接近古稀之年的我们,在身体尚好能够旅行的有限时日里,如何抓住时光,走向旅途。 <br><br></div><div>几经商量和筹划,大家决定到西南方向的旅游热门湘贵等地。不是有一句耳熟能祥的广告词吗: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div> 旅游,不仅是看风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欲望、一种洒脱。贵在好友同行,重在旅行过程。 <br><b><br></b><div><b> (1) </b> <br><br></div><div>10月16日早七时,十位同学好友准时来到陇海汽车站附近集合,渴望和兴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自驾游的好处自不待言,已成为同学们旅行的最佳选择。 <br><br></div><div>汽车上京港澳转二广一路向南。公路上,急驰的车辆一闪而过,晚秋的田野一片繁忙,广袤的大地尽显斑斓。美妙的风光在车后延伸,大家的思绪飞向远方。 <br><br></div><div>经过600多公里的行程,下午四点半我们到达旅途的第一站,湖南常德桃花源。 </div> 按照导航指引,沿着蜿蜒的山道,我们驶入了五柳小镇。五柳小镇,坐落于秦溪与沅江一侧,因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并写下《五柳先生传》一文,展现了真实恬淡的隐士生活图景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五柳小镇据此命名。<br><br><div>小镇精心规划,紧邻景区,清一色的古色民宿,三层小楼,住宿餐饮,寂静安祥。节后的景区游人稀少,老乡热情周到。环顾四周,道路整洁宽阔,林木葱笼,烟云飘渺,亦有“世外桃园”的韵味。 <br><br></div><div>桃花源得名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文中记述了一个世俗的漁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 </div> 在我国,叫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学术界存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根据史料和地理环境认为,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的追溯之地,也是《桃园县志》记载本地最古老渔村“乌头村”的原型地。<br><br><div>其实,真正的桃花源也许就在我们心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精神乐园。 <br><br></div><div>桃花源,亦称桃源山,简称桃源,雅称“世外桃源”,国家级森林公园,5A风景名胜区。作为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描绘的避秦绝境原型,后人所称“世外桃园”真迹。有“爱情之都、养生福地、休闲天堂”之美誉。 </div> 据介绍,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景区15.8平方公里。主体景区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和灵境湖五个景区。 <br><br><div>在民宿主人的指点下,我们得知景区很大。重点是游览“两山一湖”,即桃花山、桃源山和五柳湖。 <br><br></div><div>次日一早,天空下起了濛濛细雨。朦胧的细雨和气氛,给意境中的桃花源披上了神密的色彩。走进烟云湖泊和茂盛山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想象中的世外桃园。 <br><br></div><div>五柳湖,因陶渊明尊称“五柳先生”而得名。坐上观光车,沿着五柳湖前往桃源山。五柳湖烟雨浩荡,俊秀绵长,香柳垂岸,碧波荡漾,氤氲的灵气在迷人的雨雾中升腾。 <br><br></div><div>“水府阁”,一处古老的道教寺庙。登上台阶走进观光长廊,瞭望沅江。江面雾气蒸腾白茫茫一片,隐约可见远方朦胧的山体民居轮廓。真可谓“雨扉罩桃源,意悠蕴致远”。我们在此合影留念,而大家争相观看合影画面的兴奋镜头,也被有心人记录下来。 </div> 高高的吊桥桥头门楣上,书写着“状元桥”三个大字。桥栏上系满祈福的红飘带随风飘荡,祈福学子们能够金榜题名,学业有成。<br><br><div>走进迂回错落有致的庭院内,小桥池水,荷花枝展,古树参天,文雅幽静。 <br><br></div><div>碑廊,长26米、进深2.8米。廊亭四角四脊,瓦底苔藓映绿,倚墙一字横列自唐以降古碑十八方。其中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弥足珍贵。 <br><br></div><div>历史上,桃花源就是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之美誉。千百年来,桃花源汇聚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和不朽诗篇。 </div> 桃川书院,又名天宁碑院,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十八年重建。这座占地10余亩,三段阶梯式布局,主体为国学讲堂及藏书阁,传播桃花源传统文化精华。我们驻足于此,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怀着深深的敬仰,在此合影留念。 <br><br><div>此时,菲菲细雨下个不停,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雨雾中的桃花园,反而更加朦胧迷人了。 <br><br></div><div>来到桃花山牌坊,雕花白色的门楼牌坊大气而典雅,横楣上“桃花源”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心中向往的桃花源吗?烟云雨雾中,桃花源显得静谧雅致,意境深幽。 <br><br></div><div>漫步绿茵小径,游人的花雨伞成了亮丽的点缀。一片开阔地中,一棵棵桃树雨中伫立,展现出晚秋的风姿。虽然枝头上没有了花朵,但雨水的浇灌聚续着内在的力量,迎接着初春的盛开。不难想象,春暖花开时节,万亩桃花定会姹紫嫣红,桃花满山。 </div> 风雨中的渊明祠庄重肃穆,遇仙桥、桃花观、白云轩、高举阁、方竹亭,记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和传承。我想,桃花源,这处世外桃源,她的幽静、雅思、妩媚、灵光、知性,怎能不吸引名人雅士的关注、游人的目光? <br><br><div>大雨中的方竹亭,肃穆而庄重。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明万历年间修建,为桃花源现存最古老建筑。亭高6.3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 窿顶。外观八方八角;内看无梁无柱,亭后方竹翠滴。我们冒雨观看方竹。方竹眼观为圆形,手摸为方形,且有棱有角,如刀削成。为桃花源三宝之一。 </div> 坐上观光车,环游五柳湖。雨中车过景移,依次经过秦街、陋室、桃源工艺博物馆、静影桥,狭长的湖泊柳光倒影,让人心旷神怡。虽不见往日人流熙攘的情景,但桃花山的风韵,显得淋漓尽致。 <br><br><div>游历桃花源,大家打趣说,祈福明年桃花盛开时,喜得桃花运。 <br><b><br></b></div><div><b> (2) </b> <br><br></div><div>前往梵净山在服务区休息时,得知凤凰古城离此只有几公里,大家觉得天赐良机,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 <br><br></div><div>随便导航了一家旅馆,没想到离古城闹市宏桥景点近在咫尺,步行百米即可到达沱江河畔。 </div> 凤凰古城闻名遐迩,是著名的湘西旅游胜地,这里汇聚了苗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浓郁的湘西风土人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沱江风情,让人们趋之若鹜,流连忘返。 <br><br><div>来到凤凰古城标志性建筑“宏桥”,人流熙攘,人头攒动,如此多的游人让我们没有想到。林立的商铺,浓厚的商业气氛,如织的游人,汇成了一首喧嚣的交响曲。 <br><br></div><div>文旅市场,已成为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 <br><br></div><div>淌漾在沱河岸边,苗族土家族特色的吊角楼沿江排列,高低错落。原来用木杆支撑的房屋如今大多成了水泥柱子,既防止腐蚀又提高了安全系数,黑灰色的颜色色调及民族建筑,充满了湘西风情。 </div> 穿戴少数民族服饰的俊男靓女成了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街道上、沱河边,热恋中的男女、亲密的闺蜜、可爱的母女,在披金挂银彩装服饰的包装下,光彩照人,生动妩媚。充满民族风情的吊脚楼在河水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美轮美奂。古城与美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副美丽斑斓的美妙画卷。 <br><br><div>古城陀江段上,有许多连接两岸的桥梁。恢宏古老的大桥古色生辉,现代化的大桥雄伟壮观。而横垮两岸的小木板桥,相隔几十公分的石埻桥,给古城和游人增添了水景一趣,成为热门的打卡之地。我们一群老年人,顺利稳健地走过小木桥和小石墩,似乎年轻了许多。我们身体矫健而不服老。 <br><br></div><div>夜幕降临,璀璨的灯光闪烁在沱江两岸,华彩斑澜。一阵阵美妙的歌声从音乐小屋传出,似沱江水波的流动,滋润心田。 </div> 沱江岸边,靓女们身着少数民族彩装,在摄影师镜头的关注下,眉情目盼,招览游客拍照留念。当游人们举起手机向她们拍照时,她们娇首弄姿,送上轻盈的笑脸。含蓄中透着妩媚,现化中饱含热情。 <br><br><div> 凤凰古城的美食叫人垂涎欲滴。晚餐时,我们特意品尝了酸汤魚、竹笋炒腊肉等美味佳肴,独有风味。 <br><br></div><div>文化的底蕴、民族的风情、美丽的风光,给凤凰古城带来了精神的满足,经济的繁荣。<br><br></div><div> 2024.11.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