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同志”传统 谨防称呼腐化

Se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肩负着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这里商业氛围浓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逐渐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导致党内交往中的称呼也悄然发生变化,诸如“老板”“老大”“哥们”等具有市场化、商业化色彩的称呼频繁出现。称呼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鉴往知来,重唤党内“同志”称呼。党内互称“同志”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党的“一大”党纲首次明确规定,到党中央多次发文重申,这一称呼不仅承载着党员间深厚的同志情谊,更彰显了党内关系的平等与纯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内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应坚决捍卫这一优良传统,强化党内监督、压实政治责任、守住纪律底线,以实际行动重振“同志”这一优良传统,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见微知著,称呼映射作风本质。叶落知秋,语出见性,称呼是思想作风的镜像,是人际关系在语言上的表现。不当称呼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风险,它可能从语言渗透至思想,从思想延伸到行为,对纯洁的党内同志关系、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蓬勃的党内民主构成威胁。称呼上的腐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隐形毒瘤”,试想,如果个人的前途命运系于“老板”之手,组织原则与纪律观念从何谈起?当身家依赖“老大”罩着,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时,又怎么奢望能有严格监督与党内民主?彼此皆是“兄弟”,自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违纪违法行为网开一面、下不为例,党纪国法岂不形同虚设?在党内称呼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挺身而出、勇于纠偏,并乐于以“同志”相称,这样才能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正风肃纪,切实履行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与使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固本培元,“同志”相称落地生根。“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恢复和坚持“同志”这一称呼,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深情回望与传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与具体体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内称呼的规范,是党的纪律建设之基、之源,关乎党的肌体健康与长远发展。要深化拓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内纪律约束,着力规范党员间的称谓使用。中国共产党既不是商场,也不该有“山大王”,通过让“同志”这一称呼在党内交往中常态化、长效化,削弱绿林味、铜臭气的侵蚀,增进同志间的深厚情谊,弘扬友爱关怀、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远在路上,坚定向深行。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坚持、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纪检监察机关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重拾“同志”传统,谨防称呼腐化,以“同志”为镜,以纪律为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筑清风正气,不断书写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