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之秋

卢蓉

<p class="ql-block">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建于辽代,寺院坐西朝东,体现了辽统治者契丹人"朝日东向"之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p><p class="ql-block">金代曾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后又称"吴泉寺"。明宣亲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赐"大觉寺"之名。此后经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成化十四年(1478年)及清康熙至乾隆朝不新重新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p><p class="ql-block">寺院依山而建,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惑坛等建筑,数字雄伟古朴,布局严谨深广。</p><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许多珍贵的文物、《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记载着寺院修缮及刻经的历史,无量寿佛殿内的观音壁塑,堪称古代艺术精品。此外还存有许多清代斋后御制的碑文区额。</p><p class="ql-block">大觉寺地处群山环艳之中,林茂泉清,景色幽美,早在辽金时就是有名的风景区。这里古柏参天,罩竹葱部,其中又以玉兰和银杏名冠京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大觉寺的每一个角落,金黄的树叶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我漫步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仿佛走进了一个金色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前的那棵银杏树,据说种植于辽代,树龄已有千年,被誉为西山银杏之冠。树干之粗,需要七八个成人才能合抱。乾隆皇帝曾为此树赋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每当秋风吹过,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建于明代,面阔35米,进深18米。殿门外悬挂的“无去来处”匾额,是乾隆皇帝的手书。这四个字意为“如来”即如如不动,《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称如来。”站在殿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这棵巨大的银杏树,树叶金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宛如一把巨大的伞盖,遮蔽了整个庭院。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感到温暖而宁静。树下,人们驻足欣赏,有人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树下的小径上,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人们漫步其间,不时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秋天的韵味。孩子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喜鹊正啄食山楂秋果。</p> <p class="ql-block">一只小猫蜷缩成一团睡在一棵大树旁的地面上,它的毛发呈现出白色与黑色相间的斑点图案,看起来非常可爱舒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猫身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只小猫,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屋檐下,挂着黄色银杏叶的大树显得格外醒目。树叶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我沿着小径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踏在柔软的落叶上,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p> <p class="ql-block">一棵大树的黄叶与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棵树位于一堵灰色砖墙后面,墙上有一些装饰图案。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谐。</p> <p class="ql-block">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占据了画面,它的枝叶茂盛,金黄色的叶子铺满了地面。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谐。</p> <p class="ql-block">金黄色的银杏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树下,落叶铺成了一条金色的小径,人们沿着这条小径缓缓前行,仿佛走进了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我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着秋天的气息,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人群聚集在一个池塘边,欣赏或拍摄眼前的美景。这个水体看起来像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周围有一些石制栏杆作为防护设施。一尊龙头雕塑醒目地矗立在一旁,增添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感和艺术气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