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小故事

启航(吴章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5日下午5时许,微信电话铃声响起,“银鹊”来电了:“喂,吴师傅,你星期四晚上有空吗?空的话,帮我“银鹊越剧培训班”配乐做琴师,好吗?”原来是胡巧萍老师有事相求,求得突兀。她怎么会找到我的呢?对我的琴技认可吗?我没有这样正儿八经在课堂上拉过呢?既然她这样的信任,信任很重要。我略作思索后马上回话:“有空的,就是明天晚上开始啰?”“是的,辛苦你了。”“OK,那就试试看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认识巧萍老师已有十几年了,第一次相见是在一个叫红霞饭店的门口,我跟着琴师拉帮胡,那时候学琴时间还不长。下午快结束收场时,从饭店墙西旁的弄堂里走来了一个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绰约多姿,满面春风的美女。“哇塞,胡老师”,“巧萍老师”,“来来来,唱一曲”,师傅们大声嚷嚷,兴致勃发。“哦”,这是胡巧萍老师!我初次见识。随即她唱了一首《孔雀东南飞》兰芝的“记得那年春花发”。那悦耳动听的美声,给她配乐默契的滋味,回味无穷,至今犹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回生,二回熟,之后我们在公园、社区、礼堂等演唱活动中见面的机会也多了,慢慢变成了老熟人。有时候她搞活动邀请我们去配个乐;有时候顺便要搭我的车送她到小区;她搞越剧培训班了,我把好友介绍给她,我们也都成了好朋友。只是没有单独给她拉过琴,配合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巧萍老师是越剧之乡的嵊州人,从小爱好戏曲,受到了越剧戏曲的熏陶。长大后又在越剧团里得到了锤炼与升华,那唱功、做功的基础打得很扎实,扮演小生、小旦、老生、老旦及小丑等不同角色烂熟于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多年前的她与许多嵊州人一道,离开了家乡,告别越剧团来我慈溪经商发展。出来的嵊州人大多能唱会舞,并且表演非常经典,巧萍老师则是经典中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商谋生是一回事,而刻骨铭心的戏曲爱好她不但放弃不了,却成了打通商路、联结人脉的开路先锋。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生意场上的市面还来勿及打开,唱戏的活儿又被缠上了,缠缠绵绵不得脱身。时间只有一个,两选其一咋个办?索性重操旧业搞培训,“银鹊戏曲培训班”应运而生。在余姚、慈溪两市的许多乡镇村落留下了她足迹,培训了一批又一批不计其数的中老年学生,也有少量少小的学生,已有几个培养送进了省级戏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唱歌的基本要求“字正腔圆”,不能带有地方音,而戏曲则要求基本上说些地方音。越剧的地方音不知有多少个地方的方言揉合而成。这丰富而顽强的戏曲文化,传承了千百年,依然保持着其传统特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剧讲究“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相当复杂。唱戏先得入戏腔,富有情深意切的情感投入,口未开腔“手眼身法步”的一招一式必须在先。这些对于巧萍老师来说乃熟门熟路,言语举止中尽是越腔戏味,越剧摇篮里长大的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剧戏曲中的流派,很早就有袁派、范派、戚派、毕派等十多个,唱腔有质朴细腻的、委婉缠绵的、飘逸潇洒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十几个流派的后代传人、后起之秀百花齐放竞相媲美。这许多派腔的窍门、奥秘,要了解个大概也已相当犯难,如若掌握其中的精髓乃是千难万难了。巧萍老师了解大概不在话下,各派的精髓也都了如指掌。我不知她几十年来肚子里的积累已有多么的深厚。反正她讲给你听头头是道,你有问题请益百问不倒,教唱中对每个学员的把脉一针见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我不知道这话对了几成?我也不知道高手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戏友们早就认可她是我市的名票,无疑是戏曲群中的高手之一。巧萍老师心灵手巧,她还是化妆方面的一流高手。许多时候累得腰疼背酸,但也挣了不少钱。我戏称她是“化妆文化的艺术大师”,完全让戏友们年轻了十几、几十岁之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许多琴师说:巧萍老师的教唱属于一流,就是有点儿“滞”。滞即偏缓,慢板愈滞,教唱时候更加滞缓。不打不相识,我已给胡老师拉过六晚课了,每晚2小时,感觉一次比一次丰富,体会一课比一课深刻。慢和快,能慢则慢,要快即快对琴师来说才是真功夫,同样对学唱者来说更是非一日之功。巧萍老师就有这个硬功夫,她准确、全面、到位并情真意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滞”是巧萍老师的特色,或说是特长。她“滞”在句首入腔,是在掌控恰到好处的火候;“滞”在句中让颤音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滞”在句尾为的是意味深长与圆满落下。她熟谙戏路,精通简谱,对曲谱中的装饰音及三十六分高难度音符,有强悍到一点不漏哼唱如流的能力。那准确触及灵魂的声音,醉人心扉;那丰富而宛转、饱满并润泽的柔美动听,作曲家都无法描述,琴师更难以企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巧萍老师五十多了吧?在过去漫长的几十年里,她为了谋生,执着于爱好,擅长于教育,把主要精力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投身到了越剧事业,拯救着濒临失传的传统戏曲。她没有编制头衔,没有职级名份,没有借力使力,完全凭实力单枪匹马、无怨无悔日夜兼程地忙个不停。我不由自主地为她那样热爱与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开始学跌打,十年磨了一粗剑的我,有机会给专业的老师配乐,给优秀的学生拉琴,也为自己能获得师生的赏识而感动。我们无论能合作多久,一定是开心快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给巧萍老师说:“我们还处于磨合期,以后会更好。”“挺好的,一起努力吧!”她如是说。是的,老有所乐,学以致用了,合作又愉快,还有何求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