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一清华大学[409]

牛玉明

<p class="ql-block">   <b>前 言</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南迁长沙和昆明,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第一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现任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82.84公顷,建筑面积338.87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85.50万册;设22个学院、59个系,开设91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3800多人,现有在校学生60919人,有教师3738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是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华大学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入双一流大学,985、211工程建设,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人将秉持"</span><b style="font-size:18px;">自强不息、厚德载物</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校训,发扬"</span><b style="font-size:18px;">爱国奉献,追求卓越</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优良传统,"</span><b style="font-size:18px;">行胜于言</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校风以及"</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严谨、勤奋、求实、创新</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span>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5日,我参观并用手机拍摄了清华大学的基本情况、古建、教学、科研和场馆等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 <b>一、学挍概况</b></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东南门</b></p><p class="ql-block"> 东南门,是清华大学的主校门,位于清华园东南角,正对着宏伟的清华大学主教学楼,全部由花岗岩装饰、由八根高大的石柱组成。主校门外有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刻着毛泽东手书的“<b>清华大学</b>”校名、背面是清华校训“<b>自强不息、厚德载物</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清华大学校训</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b>自强不息、厚德载物</b>”‌。‌“自强不息”意为应当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见义勇为,一往无前,不因险境所挡,不因艰难而阻,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厚德载物”意为期望人像大地那样包容万物,培养出博大胸怀、包容宽厚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篆刻林石碑</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篆刻林石碑 位于</span>清华大学校园的中心区域,矗立着三个巨大的石碑,中间的石碑上刻着学校的校名,两侧分别刻着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清华大学校徽</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校徽由三个带有装饰性的同心圆环组成,色彩为紫色。外环包括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外环的中文和英文校名以及建校时间象征着学校的历史和传承,中环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清华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中心的五角星象征着清华人的理想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西校门</b></p><p class="ql-block"> 西校门是清华大学第二个主校门,位于中关村北大街,由大理石筑成,正对着清华路,与圆明园只有一街之隔。西校门高大雄伟,两头威武的石狮守护着大门,正额上方镌刻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清华大学校名。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校歌</b></p><p class="ql-block">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济、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需自强,自强、自强!</p><p class="ql-block">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 光辉!</p><p class="ql-block">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穹、无穹!</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景观图</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82.84公顷,建筑面积338.87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85.50万册;设22个学院、59个系,开设91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3800多人,现有在校学生60919人,有教师3738人。有博士是一所具有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双一流大学,列入985、211工程建设,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p> <p class="ql-block"> <b>二、清华大学早期建筑</b></p> <p class="ql-block"> <b>1、二校门</b></p><p class="ql-block"> 二校门 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b>清华园</b>"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b>2、工字厅</b></p><p class="ql-block">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庭院中既有曲廊萦回、雕甍绣槛之景,又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之姿。2005年,工字厅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b>现在工字厅是学校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工字厅曾为清代康熙帝的长子所建,在乾隆时期为皇帝御园。后道光皇帝将其赐给他的第五个儿子,是称"小五爷园"。工字厅大门上面悬挂一匾额,上书"<b>清华园</b>",是咸丰皇帝御笔。清华园由此得名。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3、古月堂</b></p><p class="ql-block"> 古月堂为清华园古建庭院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庭院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两只白色石狮,最具特色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b>古月堂目前为学校总务机关与外事部门办公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  1928年,清华初招女生,古月堂被辟为清华女生宿舍。汪健君先生有诗记曰:<b>"古月堂前几变更,昔年济济聚群英。一从女禁开黉畲,两度繁花共月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3、清华学堂</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1909至1911年,游美学务处先后选派了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有梅贻琦、张子高、赵元任、胡适、张彭春、庄俊等。1911年4月29号,学堂里传出第一阵读书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p> <p class="ql-block">  1925年,清华设立了新制大学部,招收大学一年级学生,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1928年8月,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这时的清华学子有竺可桢、侯德榜、茅以升、金岳霖、吴宓、叶企孙、周培元、张钰哲、闻一多、潘光旦、马寅初、杨廷宝、梁思成、顾毓琇、贺麟、王力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4、水木清华</b></p><p class="ql-block">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  “水木清华"正额四字,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b>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b>。"正中朱柱上悬有名联:"<b>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5、同方部</b></p><p class="ql-block"> 同方部是‌清华园最早的建筑之一,曾长期作为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祭奠‌孔子的地方,其意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该建筑于1911年随清华的一院大楼、‌二院、‌三院、‌北院住宅及‌校医院等一同建成。同方部整个建筑灰砖墙身,红瓦坡顶,欧式风格,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b>6、</b><b style="font-size:18px;">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2100多平方米,地面用软木、花石及玻璃铺就而成。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建成的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p> <p class="ql-block">  三期工程建设新馆,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1991年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老馆的风格,又有所创新,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p> <p class="ql-block">  <b>先贤孔子雕像在清华大学近春园的小岛上,是清华大学八大雕像之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7、科学馆</b></p><p class="ql-block"> 科学馆 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之一。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1919年9月。由公顺记承建,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科学馆主体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p> <p class="ql-block">  科技馆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从1926年物理系建系,特别是1929年清华理学院建院以后,科学馆一直被作为物理系馆。现在科学馆已作为杨振宁和林家翘两教授回国工作后创建的高等研究中心以及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办公基地。</p> <p class="ql-block">   <b>8、</b><b style="font-size:18px;">近春园遗址</b></p><p class="ql-block"> 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康熙皇帝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近春园园志上写着:"<b>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b>”。</p> <p class="ql-block">   <b>9、</b><b style="font-size:18px;">大礼堂</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第一批大规模建筑。大礼堂建成时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大礼堂的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p> <p class="ql-block">  大礼堂整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雄伟,象征着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是清华的集会中心。大礼堂是清华"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在30年代是支持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的"大礼堂派"学生集会之地。<b>现在校内的会议、讲座及娱乐演出,仍在此进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0、土木工程馆</b></p><p class="ql-block"> 土木工程馆,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土木工程馆,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教学和科研建筑之一。建立之初,承载着清华大学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期许与憧憬,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任校长梅贻琦</b></p><p class="ql-block"> 1889年12月29日,梅贻琦出生于天津,1904年梅贻琦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优秀成绩被清华招考为留美公费生,赴美国武斯特理工学院攻读电机专业。1915年春,归国后回清华任教。1931年10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直到1948底离开北平清华园整整17年。在他领导的清华却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共23位)。</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 <b>闻一多雕塑</b></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塑像建于1986年,是为了纪念闻一多牺牲40周年。塑像为一尊红色花岗岩石雕坐像,高2.80米,位于清华大学大礼堂西侧土山坡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塑像旁的题词内容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这句题词刻在塑像背后的一面黑色石壁上,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设计制作。</p> <p class="ql-block"> <b>闻亭钟声</b></p><p class="ql-block"> 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清华校友和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清华路</b></p><p class="ql-block"> 清华路是清华大学的两条主干道之一,笔直的大道从清华西门一直延伸到学校的最东部,将校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贯穿学校东西方向的清华路连接着学校教师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和教学区,连接着校园东西部,连接着清华几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也连接着传统与现代。</p> <p class="ql-block"> <b>三、教学与学科</b></p> <p class="ql-block"> <b>1、主教学楼</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主教学楼,地处校园东区,全名为"东区主楼"。该楼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体态巍峨,结构坚固,总建筑面积达76871平方米,是建国后由清华大学多个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央主楼于1959年设计,1963年修改设计为主体基本为9层,中间部分10层,1964年重新开工,1966年5月建成。大楼建筑面积34011平方米。后部下层附设500座阶梯式讲演大厅。进厅为2层高,3层环有跑马廓,周围布置了会议室、接待室。讲演厅上方为环有"凹"廓的半圆形学术报告厅,中央主楼标高40米,登上楼顶,清华校园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东区主楼中,东主楼于1957年设计并动工,1958年基本建成,总面积21271平方米,附设400座阶梯式讲堂一座。</p> <p class="ql-block">  东区主楼中,西主楼于1956年设计并破土动工,1957年建成面积为21589平方米,附设单层的300座位的阶梯式讲堂一座。</p> <p class="ql-block"> <b>2、</b><b style="font-size:18px;">社会科学学院</b></p><p class="ql-block"> 社会科学学院,是清华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院前身是1926年清华学校大学部设立的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教育心理学系。1993年,清华大学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上,分别成立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3、人文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人文学院是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12年10月20日。学院包括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文系以及国学研究院、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多个系所中心。</p> <p class="ql-block"> <b>4、法学明理楼</b></p><p class="ql-block"> 明理楼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大楼,坐落于经管学院南侧,坐西朝东。占地7418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5、建筑学院</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建筑系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的;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并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成立景观学系。目前,建筑学院设有4个系,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p> <p class="ql-block"><b> 5、经济管理学院</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学院的使命是“<b>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b>”,“<b>高端定位、强大师资、国际化</b>”是清华经管的重要特色。学院教学项目分为本科、硕士、博士、MBA项目、EMBA项目以及高级管理培训项目。清华经管学院是1926年成立的经济学系。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朱镕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p> <p class="ql-block">  清华经管学院学科水平国内领先。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金融系、经济系、会计系、企业战略与政策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等8个系,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4个一级学科都博士点,其中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学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172项,国家各部委项目400多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6、理学院</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于1929年,当今中国众多知名科学家、院士、专家和学者都出自清华大学理学院。1952年清华理学院各系被调整到外校,1978年以后,学校先后成立了应用数学系、现代应用物理、化学系和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等4个理科系,还建立了应用数学和近代物理两个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7、生物医学馆</b></p><p class="ql-block"> 生物医学馆坐落在清华大学校内西北部,建设用地约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生物医学馆是清华大学生物医药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科研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8、物理系</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为提高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起着重要作用。‌物理系的教师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9、生命科学学院</b></p><p class="ql-block"> 生命科学学院是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0、化学系</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在新中国成立时,已成为国内高校中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学术水平最高的化学系之一。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中断。1985年11月化学系正式恢复建立,相继完成了学科布局和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现在化学系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化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化学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1</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公共管理学院</b></p><p class="ql-block">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是清华大学直属院系。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2、第二教室楼</b></p><p class="ql-block"> 第二教室楼是清华最早的几栋教学楼之一,位于校园教学楼聚集区的西南方、一教北侧,共2层,3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3、第三教室楼</b></p><p class="ql-block"> 第三教室楼是清华大学承担公共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场所,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三栋教学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4、第六教学楼</b></p><p class="ql-block">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第六教学楼位于清华大学主楼西北侧,为综合教学科研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5、美术学院</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简称“清华美院”、“清美”是清华大学二级学院,是中国国内较具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类学院,其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学科颇具盛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6、李兆基科技大楼</b></p><p class="ql-block"> 李兆基科技大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南区域,<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10月建成,</span>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米,地下4层,地上6-10层,是清华大学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大楼建成后,有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机械学院、材料学院、机械系、汽车系、热能系以及燃烧中心、信息化技术中心等多个院系、研究机构入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7、行健书院</b></p><p class="ql-block"> 为给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2020年清华大学先后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和行健五大学院。行健书院是清华大学负责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聚焦智能科技、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重创新”领军人才。</p> <p class="ql-block"> <b>四、教学与科研</b></p> <p class="ql-block"> <b>1、高等研究院</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于1997年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体,创建者是<b>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并担任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b>2012年,<b>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接任研究院院长</b>。研究院借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经验而成立,自成立伊始便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2、郑裕彤医学楼</b></p><p class="ql-block"> 郑裕彤医学楼 位于清华大学校园西部,是生命医学研究中心的医学教学中心,建筑面积17922.8平方米,其中地上11605平方米,地下6317.8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两层。是香港周大福基金会捐赠的建筑项目。</p> <p class="ql-block"> <b>《悟》</b></p><p class="ql-block"> 作者 董书兵 国籍:中国材质:青铜 时间:2001年福建校友会捐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3、逸夫楼</b></p><p class="ql-block"> 逸夫楼是由清华大学的一位校友,即香港恒隆集团创始人逸夫爵士捐赠资金兴建。<b>逸夫楼主要用于举办学术研讨、会议、讲座等活动场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4、人文社科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 人文社科图书馆是清华大学重要的研究型专业化图书馆之一,于2011年4月百年校庆期间落成并投入运行。坐落于清华大学教学核心区,已成为学校文科学术资源、学术活动、文化展示和开放交流的重要场所。建筑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共七层,包括地下两层、地面层和地上四层。</p> <p class="ql-block"> <b>孺子牛石雕</b></p><p class="ql-block"> 孺子牛石雕寓意:要做人民大众之牛,"孺子牛"三字,摘自毛泽东手写鲁迅诗。1974届全体校友捐赠 2004.4.25</p> <p class="ql-block"> <b>5、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个将出土文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合而为一的校级科研机构。中心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性和合作性研究,深入探讨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前沿课题。</p> <p class="ql-block"><b>清华百年志庆《铜鼓》(1911-201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广西校友会赠送</b></p> <p class="ql-block">   <b>6、新清华学堂</b></p><p class="ql-block"> 新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期间建成的重要文化设施,由池宇峰、徐航、宋歌、方方 4 位校友捐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场馆内观众大厅设池座和两层楼座,可容纳2011人坐席。舞台高18米,宽11.5米,配有双侧台,升降乐池可容纳百人乐队,有化妆间、多功能厅、舞蹈排练厅、贵宾接待室、贵宾会议室等其它配套设施。<b>举办交响音乐会、歌剧、芭蕾等大型专业演出和大型会议。</b></p> <p class="ql-block">   <b>7、蒙民伟音乐厅</b></p><p class="ql-block"> 蒙民伟音乐厅由香港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会捐资建设(基金会前主席为校友蒙民伟先生),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与新清华学堂同期落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b>举办音乐会、戏剧、话剧等中型演出和各类大中型会议。</b></p> <p class="ql-block">‌ <b>8</b>、<b style="font-size:18px;">艺术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艺术博物馆 位于清华大学院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9000平方米,现有藏品约13000余组件,涵盖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9、李文正馆</b></p><p class="ql-block"> 李文正馆是由李文正先生捐资建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领衔设计,于2016年年初落成。该图书馆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藏书60万余册,提供800余阅读座席,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与清华图书馆原来的三期工程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综合性、藏书丰富、多功能、现代化、一流的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0、清华新校史馆</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新校史馆 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楼南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18米。校史馆共分三层,南侧与新清华学堂和交流中心共用一个大平台。一层为共享大厅、序言厅、多媒体演示厅以及1000平方米的“百年清华”展览大厅,二层为专题展览大厅,三层为校史研究、资料室及教学用房等。</p> <p class="ql-block"> <b>五、体育与场所</b></p> <p class="ql-block">   <b>1、总合体育馆</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于2000年建成,总建筑面积 12547.85平米,总观众席位4502个,可满足国际比赛和现场电视转播的要求。为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和轮椅篮球训练场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2、西体育馆</b></p><p class="ql-block"> 西体育馆早期清华四大建筑之一,分为前馆和后馆两部分。前馆建于 1916-1919年,由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施工;后馆建于1931-1932年。前馆内有篮球场、80码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附设室内游泳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清华西体育馆曾是中国最先进的体育馆。1954年,毛泽东主席曾来此馆室内游泳池游泳,达一个冬季。2001 年西体育馆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3、游泳馆</b></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游泳馆长约十八米,宽约八米。深水区有跳台,水深约三米,浅水区约一米。这是中国的第二个游泳馆。</p> <p class="ql-block"><b> 4、清华大学学生食堂-听涛园</b></p> <p class="ql-block"> <b>清华大学校园地图</b></p> <p class="ql-block"> <b>收获和体会</b></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5日,是我第二次去清华大学学习参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地图场馆位置,我用</span>3个小时参观并拍摄了30多个学校楼堂馆所及景点。利用4天时间学习、整理、归纳和编写了清华大学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主要收获体会:</p><p class="ql-block"> 一是学习了解了清华大学教学科研、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自然环境情况。感觉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全球竞争力,打造双一流学校。</p><p class="ql-block"> 二是清华地域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多样,自然环境优美。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现代化的教学楼;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波光粼粼的湖水,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知识气息。</p><p class="ql-block"> 三是清华百年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技术发达。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教育理念、国际交流、学生发展还是教学成果上,都体现了其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四是清华是国家人才库,名人多,有智慧,贡献大。清华不仅在教育、科研和技术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还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学者、科研人员和国家领导,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五是我们每个家庭都要注重培养教育下一代,让孩子刻苦学习,勤奋努力,不负青春,勇敢追梦,考入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学业有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国家、人民和家庭做出重要贡献!为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明:清华大学规模大,范围广,单位多,美篇中有部分资料和照片下载于网络,在搜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