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八十年代中学散记:青春的底片

张树忠

<p class="ql-block">  提及 1985 年的那场高考,在大理州的鹤庆县,一中的高 52 班、53 班、54 班以及 55 班,二中的高 26 班、27 班,还有三中的高 7 班、8 班都参与了当年的高考。其中,一中的唐士其、段波、王健;三中的杜克武、寸东义等人,皆凭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斩获了辉煌的成绩。直至今日,仍有众多人士时常传颂着他们那令人钦佩至极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尤其唐士其以 557 的高分,荣膺云南省全省文科第二名,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我作为 85 级的考生,曾经撰文报道:《鹤庆才子唐士其,如今当了北京大学国关院院长》之后,同级的许多人忆起唐士其的中学印象,当然,更多的是怀念我们这一代人那已逝的青春岁月。赵泽伟曾与唐士其同班,他与我用微信语音交谈了对鹤庆85级的零散琐忆。下面根据两人回忆用“第一人称”方式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赵泽伟琐忆</p><p class="ql-block"> 张树忠你好,我叫赵泽伟。当我看到你所发关于唐士其同学的报道——《鹤庆才子唐士其,如今当了北京大学国关院院长》,那些沉睡于心底的回忆,宛如汹涌潮水,不可遏制地向我涌来。因为我曾是唐士其父亲唐余庆老师的学生,还曾经与唐士其同窗。我学生时代的诸多往事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鹤庆金山学校,3排右1戴眼镜的是唐士其父亲唐余庆老师</b></p> <p class="ql-block">  我是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委会南山河村人。邑头村这名字在白语中被唤作“依逗”,依是邑,逗是头,意味着村子的上部。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述,古时它与松树曲同为一村,名为松树邑。然而,清朝咸同年间的兵燹让一切改变,重建后,松树邑村一分为二,松树曲和邑头村就此诞生。我们邑头居北,地势略高,因而得名。我们的南山河自然村,在白语中称作呐赊屋。呐为南,赊为山,屋是山坡,合起来便是南山坡。只因村子坐落在银河水刚进入鹤庆坝子南岸的缓坡上,书面上便有了南山河这般诗意的表述。</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三在隔壁北山河村里的金山学校就读。那是 1981 年 9 月至 1982 年 7 月,在初三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命运如同一位温柔的使者,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无比优秀的引路人——唐余庆老师。他是唐士其的父亲,亦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教授我们语文课,他的每一堂课都似那轻柔的春风,无声地化去知识的坚冰,如那温润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渴望求知的心田。那时,他的儿子唐士其也曾踏入金山学校,缘分的丝线悄然编织,让我与他早早相识。</p><p class="ql-block"> 唐余庆老师个子不算高,那副眼镜为他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然而,他的性情却是那般热情开朗、活力四溢。对待同学们,他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与关爱。同学们无一不喜爱他,他还会跟我们讲述他儿子唐士其同学的种种趣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性情也如唐老师一般,开朗热情且积极向上。唐老师对我更是喜爱有加,关怀备至。他常常让我在班上朗读报纸上的文章给全班同学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我。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心中满是温暖与幸福。好怀念唐老师啊,您的每一位学生,都将您深深地铭记在心底,永远无法忘却。</p> <p class="ql-block"><b>鹤庆金山学校初15班,2排右3是唐余庆老师</b></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深处,唐士其就读于鹤庆一中初 19 班。他不仅在数理化方面表现优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他来到其父亲任教的金山学校,还曾邀我一起攀登村西的豸角山。相比我们,他对鹤庆的地方文史更为熟悉,他言此山在志书中又名“学宫宾山”。山上的这母猪塔,在民间通常被叫做文笔塔,乃是万历年间的鹤庆知府周赞主持修建。光绪《鹤庆州志》中记载着它的往昔:“豸角山为学宫宾山,在州治南二十五里,明鹤庆知府周赞建塔于上,塔形如笔,故亦名笔塔山。”</p><p class="ql-block"> 我与唐士其爬到文笔塔所在的山包包之上,他还给我讲述了一则民间传说,豸角山原本是一条母猪龙所幻化,猪嘴正朝着鹤庆军民府衙署拱去。明万历年间,到鹤庆出任知府之人,因各种各样的缘由或是在任上去世,或是遭罢黜免职,人们听信风水师的传言,在山上建造了母猪塔,并在府衙前售卖粮食,以此祈求不要加害府官。</p> <p class="ql-block">  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唐士其,其地方文史知识的丰富程度就已经令人惊叹不已。曾有一次,他跟随我一同前往我们的南山河村逛玩。当时,我引领着他去参观我们村子里保留着鹤庆著名商人赵星云、赵伦云昆仲故居的那片建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能够如数家珍般清晰地说出他们行商的诸多事迹。</p><p class="ql-block"> 在那所处处承载着梦想与无限希望的金山学校里,唐余庆老师那充满智慧与关爱的教诲,还有与唐士其那充满偶然却又意义非凡的交集,全都成为了我青春岁月记忆中无比璀璨耀眼的点点星光。它们不仅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漫漫道路,也让那段至真至纯的美好时光始终被温暖所环绕。张树忠你知道吗?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我们的金山学校,当中有一些学生也顺利考入了你曾经就读的鹤庆三中,比如说赵琴芬、段培育、赵坤林、赵艳英、段凤雄等等这些同学,不知道你是否认识他们。</p> <p class="ql-block"><b>一中,高52班</b></p> <p class="ql-block">(<b>52班照片中,第二排老师从右二开始:杨琳、杨树文、寸丽元、解槐照、陈光汉、王文经、赵兴、杨星堂、庞治平、范宗瑄、吴世平、赵闻天</b>)</p> <p class="ql-block">  1982 年 9 月,我满怀憧憬地考入了 鹤庆一中高 52 班,我们班主任范宗瑄老师、后来为赵兴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竟与唐士其在同一班级。更为巧合的是,我和小学就同学的现任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施仲军同学共处一个宿舍,我俩的床铺肩并肩相邻。班里还有一位爱唱歌的同学叫母建生,我两人相处成好朋友。他的歌声宛如潺潺流淌的溪流,轻柔地滑过我的心间,常让我沉醉。但第二年,即1983年11月份他转学到三中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 52 班,多数同学来自城里的初中班,也就是原鹤庆一中原初19班和初20班的学生,农村的学生相对较少。52班的学生有杨永生、施兆琼、舒芳、唐士其、李芸、宋柳琼、杨立新、杨继英、何文辉、马忠华、解世新、金秀芝、杨七妹、冯桂海、郭雷、杨胜彪、袁炘华、杨润灼、郑文英、赵五九、侯新天、汪福刚、李树兴、洪云龙、寸织纲、赵美兰、王立岗、罗嘉林、赵松林、王彦生、施仲军、杨育生、王礼合、李剑平、杨秀松、杨林槐、田金贤、赵龙、李天华、朱晓冰、赵云凤、段波、鲍虹、王国清、李鸿胜、孟有文、赵大纲、彭晓源、李仰生、杨国俊、钟长旭、梁锦波、母建生等学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能够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同学习,本该是何等荣幸之事啊!然而,我是从金山乡村学校考进来的,英语基础颇为薄弱。高 52 班原来初 19 班、初 20 班的英语老师是寸丽元,在其教学之下,他们的英语普遍扎实。譬如王立岗同学,能够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相比之下,我与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差距堪称悬殊。仅仅一个学期过后,我的英语由于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无奈之中只好请求换班。</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在 52 班的那段时光,有欣喜的瞬间,也有遗憾的时刻,它们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难以磨灭、令人难以忘怀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b>85级同级,高53班</b></p> <p class="ql-block">  我们52班教室的对面是85 同级的 53 班。他们的班主任是杨琳老师,其班级学生有张盛峰、张丽华、赵松年、张筱露 、黄桂芳 、赵显章、陈智、史冬梅、张吉安、蒋淑芬、徐家强、余四代 、奚应昌、刘斌、彭住、周洁玉、张凡、张剑舟、 张勤、 饶勇、张建和、李为民、任宇民、杨波、任树源、庄椒兰、范东孙、马东霞、高林润、王美峰、高淑丽、张祖谋、徐群鹤、柳红、 吴继红、施朝先、张金春、段可坚、蒋丽梅、林涛、张志丹、尹利华、杨泽先、蒋勤、施德媛、刘志芬、赵炳润、张红星、张润生、杨红鑫、张润仙、杨美华、赵斌、朱利斌、杨燕、尹嘉吉、马立云等等学生。</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转进了 55 班,班主任是孙慧老师。她年轻靓丽,浑身总是洋溢着亲切与温暖的气息,她教我们物理。在孙老师产假期间由杨星堂老师教我们物理。</p><p class="ql-block"> 语文老师刘建勋博学多才且态度严肃,刘老师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他还曾亲口跟我们讲,他和闻一多先生是校友关系。刘建勋老师外表看上去端庄严正,令人心生敬畏,然而他的内心却充盈着浩然正气,待人亲和友善。英语老师杨文高年轻英俊,仅仅比我们这些学生大了几岁。施荣盛老师高一教我们数学,后来他调去丽江宁蒗民族中学了。高二、高三由赵兴老师教我们数学;年轻漂亮的黄慧坤老师高一教我们化学,后由赵文锐老师教我们化学。生物老师是风趣幽默的张松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高一学期,张柏老师教我们政治,现已八十六七岁,2024年8月份我回老家时看望过他,身体不错。后来,赵文天老师为我们讲授政治课程,赵老师身材高大,颇具威武霸气之姿。我尤其钟爱他两人所教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p><p class="ql-block"> 段嘉鹏老师负责我们的历史教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他</span>引领我们畅游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令我受益良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地理赵友璞老师,</span>云南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他是我们班赵丽璋同学的父亲,为人和蔼可亲。得益于赵老师所传授的地理知识,也为我后来在军校学习的军事地理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深深感恩各位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b>鹤庆一中,高55班</b></p> <p class="ql-block">  我们55班毕业照, 第一排左起:赵丽璋、赵文凤、 杨红梅、董淑芬、 奚锦芝、舒荣华、李松娥、小凤(简称)、李若义、赵雪梅、唐育琴、寸林红。</p><p class="ql-block"> <b>第二排老师左起(</b><b style="color:rgb(1, 1, 1);">老师</b><b>):吴世平、杨伟孝(总务科主任)、李忠实、杨星堂、王文经、刘建勋、赵文天、赵兴、解槐照、洪仁杰、赵文锐、孙慧。</b></p><p class="ql-block"> 第三排左起:王玉国、赵宝清、郜乃畅、杨丽顺、彭林英、杨兴妹、王静娥、文庆红、李炳兰、杨永红、赵韵琴、唐永滋、李琼芬。</p><p class="ql-block"> 第四排左起:舒尔浩、寸映龙、陈银昌、段海河、杨树森、张剑波、李汝文、杜宝彦、周永红、施六一、李玉泉、杨海洋。</p><p class="ql-block"> 第五排左起:周济光、寸炳灿、王健、田冰元、彭贵军、张海标、杨波、赵泽伟、李润华、赵映红、黄连发、王利刚、郜乃文、徐六五、解跃新。</p><p class="ql-block"> 此外,没有参加毕业照合影的同学有:杨娟、李彩林、李晓燕、施永生、谢志宏、张钟禄、赵志军、杨庆华、赵晴碧、李海星、赵新瑞、李兰、周湘群、余根彤、苏正益、梁林嫒等。</p> <p class="ql-block">  从 52 班转至 55 班的那段日子。那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次转折,也就是我与英语重燃缘分的起始。在 55 班,教我们英语的杨文高老师,仅仅比我们大两三岁。他拥有英俊子弟的面容和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他的身影总是早早地出现在教室里,一丝不苟地为上课做准备。他会将课堂重点、作业中需要讲解的难题,一笔一划,认真地书写在黑板上。</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英语课,仿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从他口中传出,都幻化成美妙的音符。我沉醉其中,对他的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的英语成绩逐步有了可喜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有一次下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向杨老师倾诉自己薄弱的英语基础,不知该如何是好。不久之后,他专门找我谈话,鼓励我说我一定能学好英语。他的话语犹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我那颗焦虑不安的心。他还为我提出了几条宝贵的学习方法,让我反复背诵高中英语第一课《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去深刻领会马克思学习外语的智慧。他说:“英语是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与汉藏语系的白族语言差别巨大,白族人学英语难度颇大的,只能利用记忆规律,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合理安排单词记忆。另一方面要采用语境记忆法,将单词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中,比如课文段落或文章里去记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还向唐士其同学借阅了《走遍美国》英语教材,不断汲取着英语知识的丰富养分。</p><p class="ql-block"> 到了高二学期,英语已不再是令我望而生畏的学科,而是成为了我所钟爱的伙伴。这一切,皆得益于杨文高老师的耐心教导,以及唐士其同学的热心帮助。</p> <p class="ql-block">  1984 年 9 月,步入高三学年,迎来了文科理科选择的关键时刻。当年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话语深深影响了我,明知自己理科不佳,却鬼使神差般选择了理科。其实,我的文科向来出色,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哲学充满热爱,尤其是历史,早在小学时,我就借来初中的历史书自行研读、自学,且记忆力超群,历史知识可谓倒背如流。</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如果当年我选择考文科,在 1985 年参加高考的我,定能万无一失地考上大学,走出这片天地去外面读书。可事实却是,我因报理科,高考中英语、语文两门成绩虽获高分,表现出色,但数理化发挥却不佳,最终理科高考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而唐士其同学,文科理科皆优,1985年的云南全省文科第二名,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95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北大任教。1998-2000年赴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p><p class="ql-block"> 这段高三的经历,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有过冲动的抉择,也有无奈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85同级的高54 班与我们 55 班的教室始终相对门而立,早晚上下课都能面对面相见。感觉就像在一个大班里,彼此都无比熟悉。老师们在两个班级间教学,这一切都让我记忆尤深。后来在2015年8月,54 班在昆明举行聚会,我有幸参与其中。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到开心和幸福。在此,衷心祝福 54 班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54班班主任是庞志平老师,教化学,语文是刘建勋老师教,英语先是李六四老师教,后为杨文高老师,数学起初是施荣胜老师任,后改为赵兴和杨琳老师,物理是杨福元老师,物理高三为孙慧老师。生物是张松文老师,历史是段嘉鹏老师,体育是李伍九老师,后为吴仕平老师。</p> <p class="ql-block"><b>85同级,高54班</b></p> <p class="ql-block">  54班学生有舒尔新、陈忠杰、李杰 、田永、胡曙光、向文兴、杨志新、张泽斌、施化云、寸靖清、李德槐、杨建伟、袁振华、寸灿林、 赵泽松、张炳志 、苏增宏、苏锦红、王 猛、 张银河、赵克钟、杨永元、屈峥嵘、余志伟、张金全、张宏全、刘国源 、王云峰、田玉贵、黄慧君、寸锦丽、杨文静、洪银娥 、薛丽芬、王芳义、 郜瑞英、朱荔、蔡立新、杨树芬、周树媛、王爱萍、张映贤、童昆宁、杨丽君、余加彦、余爱群 、杨庆春、周玉乾、赵良臣、王德文、周文军、杨雪敏、高五七、王金林、 杨 林、潘锦荣、杨丽珍、 赵 清、李爱红、段玉槐、赵金鹤等学生。</p> <p class="ql-block">  1985 年的高考,我未能金榜题名考入大学。不过,因我在高考中英语成绩较为出色,幸运地被县文教局聘为英语教师,前往位于菜园的宝顶区(原城郊公社)初级中学,代了一年的英语课程。</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前往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任教,并担任二中的团委书记。这所学校坐落在雄伟的高黎贡山脉之中。“高黎贡”在景颇族语中的原意是“高黎家族的山”。此地银河飞瀑,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石门关隘险峻,峡谷壁影雄浑,呈现出一幅幅壮阔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虽说风景绝美,然而这里的教育状况却一直相对滞后。我的学生来自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甚至还有白族支系勒墨人。他们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只为尽力教好他们英语。</p><p class="ql-block"> 1987 年,我在丙中洛二中参加了当年省里统一组织的英语教学资格考试,并成功获得了红本资格证书。倘若当初没有怀揣从军的梦想,而是选择留下来,我想我也会如恩师杨文高一般,用心钻研英语教学之法,踏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英语教育生涯。</p> <p class="ql-block">  然而,那时我年轻气盛,从小怀揣从军之梦,恰逢老山战场上激战正酣,热血在心中沸腾,我毅然归来投身军旅,之后踏上了老山防御作战的战场,经历了生死考验。</p><p class="ql-block"> 当年高考落榜诚然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但也让我拥有了众多同学,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它还为我带来了从教、从军、从警一系列坎坷而又波澜壮阔的基层人生经历,这丰富的历程,也是凡人生活满满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走过三十几年的风雨人生路,与同学们相比,我或许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心中满是惭愧与愧疚。还望大家多多帮助指导,让我能在这人生的旅途中继续前行,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底,阳光明媚、微风和煦,鹤庆一中高 52 班在昆明温泉花园酒店举行了一场令人难忘的聚会。我虽然在52班仅读了一个学期就转入55班,但也参加这次聚会。唐士其同学也特地从北京大学归来,参与此次欢聚。同学们久别重逢,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整个聚会现场充满了温馨与欢乐。</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唐士其同学,早已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和副院长(2018 年后任院长)。他在学术领域的成就斐然,2009 年其专著《西方政治思想史》更是获评为教育部“2009 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不仅如此,他还凭借着出色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北京大学 2010 年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难得的聚会中,我有幸与唐士其进行了深度交流。我满怀感激地回忆起他中学时代在英语学习上给予我的无私帮助,那些耐心的讲解和鼓励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同时,我也衷心地向他表达了祝贺,祝贺他在事业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自 1985 年离别之后,我与唐士其两个人便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人生的轨迹也因此渐行渐远,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紧密交集。不管过去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有多少深厚浓烈的情谊,随着时光的流逝,见面的机会只会愈来愈少。但那些珍贵的回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是啊,家乡学子人才辈出,我们这代人里,除了唐士其、施仲军等,还有金墩化龙村的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祖武学弟等等,他们皆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是值得学习传承的榜样,在此向他们以及所有的同学乡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乃典型的家乡直性情之人,若言语有不当之处,还望 1985 年参加高考的所有鹤阳儿女们多多谅解。</p> <p class="ql-block"> <b>二、张树忠琐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85级,三中高七班</b></p> <p class="ql-block">  赵泽伟乡友,您好!我于 1982 年从彭屯学校的初 20 班考入了鹤庆三中的高七班。三中是李桂银老师创办,在选址问题上,他可谓是极其讲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定了“大教场”作为学校的校址。此地在往昔乃是操兵演武的重要场地,据彭仕奇老师所言,在三中大门以东约 50 米的地方,原先构筑有一座将台。这座将台南北长达 90 米,东西宽约 50 米,高度竟达 9 米之高。其四周皆以古朴的条石砌成踏步,在那宽阔的大平台之上,还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厅堂。那些将官们常常在这座厅堂之上指挥操练,或是居高临下地观摩士兵们的演练,故而这里也被称为官厅。正因如此,此地无疑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高七高八班乃是我校的第四届,此届一共招收了两个班级,学生人数约在一百人左右。学生主要来自彭屯学校的初 19 班、初 20 班,金墩学校的 4 个初中班,还有辛屯学校等等来自鹤庆坝子的农村学子。高七高八班学生有寸东义、董泽民、杜克武、洪建民、李鹤松、母建生、彭开顺、彭琼芬、赵锦华、陈怀军、段凤雄、冯四正、洪星亮、李敏、李才、李玉山、李玉生、李兆龙、孙怀英、田四开、王干才、王金文、杨林、杨丽文、杨润坚、张树忠、赵艳萍、寸丽平、寸彦才、寸云彪、寸灼龙、段立春、段林兆、段培育、范志刚、郭灿荣、洪国藩、洪锦旗、洪渭泉、金桂娥、李川、李其实、李伍生、李银龙、李正宝、李志恒、李宗林、刘琼森、刘战英、刘中全、潘锐岚、彭彩虹、彭康荣、苏丽群、田银凤、童银花、王利三、王林鑫、王美秀、王银泽、杨秉国、杨春英、杨定国、杨光华、杨国俊、杨焕昌、杨煥林、杨李登、杨林英、杨汝朴、杨四堂、张 旭、张国臣、张立新、张永红、张云美、张志勇、赵米、赵保平、赵锦标、赵昆林、赵丽华、赵品生、赵琴芬、赵庆明、赵顺娥、赵秀全、赵耀东、赵永胜、赵云祥、赵振鑫、赵志模、朱玉林、段金平、段祺昌、李玉铅、李宗仁、彭宝荣、杨宗汉、高宏芬、张鸿远、董明新、母金荣、史志刚、杨红跃等等学生。</p> <p class="ql-block">  三中这所学校直至 1979 年才得以建成。校园的南北两侧,整齐地分布着两排沿着东西轴线排列的土木结构小平房,它们被用作老师与学生的宿舍。而在校园的中部位置,则高高矗立着两幢南北走向的平顶砖混教学楼,显得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三中,拥有众多优秀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有杨庆华、潘家禄、张舒、王振泽等老师。他们凭借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学方式,悉心传授给我们在工作中写好各种文章所必备的基础语文知识。 数学领域的教师有张钟昌、郜绍成、高沛康、彭一谦等。他们以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为我们成功构建起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英语老师队伍中,有洪仁杰、解锦荣、赵桂清等。他们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初中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让我们重新燃起对英语学习的强烈热情。</p><p class="ql-block"> 政治老师方面,有李桂银、赵忠亮等。他们运用深刻的见解和丰富多样的时事案例,精心培养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以及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常识。 体育老师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辛春和老师,他以自身的热情带动我们积极强身健体。</p><p class="ql-block"> 化学老师有宋金铭、彭元鑫等。他们通过饶有趣味的实验操作和详尽细致的讲解,引领我们牢牢掌握了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物理老师有王存厚、李健刚、周宗林等。他们凭借精妙绝伦的实验展示和清晰明了的理论阐释,引领我们逐步揭开力学、电学、磁学等基础且实用的物理原理的神秘面纱。<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物老师有寸钟林、傅宝林,他们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的神奇与美妙。</span></p><p class="ql-block"> 历史老师段汉康,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储备和生动精彩的讲述,带领我们自如地穿梭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地理老师有李靖仁、段武,他们耐心地教会我们人文地理以及地球地质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三中还有负责会计出纳工作的梅荣华、何立标,教务处的杨应宇、辛云生,以及其他后勤人员杨银镜、杨四杰、龚维吉、杨映雨等。他们始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辛勤耕耘,为学校的正常平稳运转奉献着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85级,三中高八班</b></p> <p class="ql-block">  赵泽伟乡友啊!李桂银老师堪称教育翘楚,《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李校长是那隐匿于平凡之中的非凡奇才。遥想三中初创之时,条件何等简陋,却如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顽强生长。而他,用那智慧与心血浇灌出的学子们,皆是胸怀壮志、博学广闻之英才。鹤庆三中,首届于 1982 年毕业,便似一颗耀眼的星辰,绽放出绚烂光芒。马立鹏以那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叩开了清华大学的神圣之门。紧接着,第二届的寸花英亦不逊色,同样踏入了清华大学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我们 85 级,作为第四届,杜克武以全县文科第二名的荣耀成绩,迈向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知识殿堂;理科的寸东义,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走进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学术之门。在三中那温暖而又激昂的良好学风中,如春风化雨,润泽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三中学子们啊,宛如那苍劲有力的大树,傲然挺立,任凭风雨,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与追求。这片土地,孕育了希望;这位老师,点亮了梦想。岁月流转,那份深情与感动,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熠熠生辉,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三中已然快四十年头,在这期间,我虽许多次从校门经过,却不敢踏入。三中校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怎样巨大的改变,这里依旧保持着那份静谧之美。三中老师那敬业奉献的精神气韵始终无所不在地留存着。</p> <p class="ql-block"><b>85同级,二中高26班</b></p> <p class="ql-block">  赵泽伟乡友,85 同级的鹤庆二中,乃是高 26 班与高 27 班。这两个班级的同学,大多来自黄坪、朵美、中江、北衙、六合、松桂等地的初中生。二中于 1958 年秋开启了办学之旅,最初的校址落于松桂街。然而,它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迁途,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归到了松桂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1962 年春,除了 1959 级的师生坚守在校,坚持读到秋季毕业,二中其余的师生全都搬迁至辛屯龙节坡,并改办为鹤庆县龙节坡农业中学。1970 年秋,鹤庆二中得以恢复,校址却选在了黄坪。直至 1974 年,先后招收了高中、初中各 5 个班级。只因校址不太尽如人意,于是在当年的秋季,又迁至松桂原二中的校址。</p><p class="ql-block"> 二中85 级的莘莘学子们,始终秉承着“艰苦朴素,刻苦勤奋,勤俭建校,团结奋斗”的优良校风。在 1985 年 7 月的高考中,他们也如同破茧的蝴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那是他们日夜拼搏的成果,是他们青春奋斗的荣耀,更是二中教育精神传承的有力见证!</p> <p class="ql-block"><b>85同级,二中高27班</b></p> <p class="ql-block">  以上所呈现的,乃是鹤庆一中学生赵泽伟与三中学生张树忠微信语音谈话内容的悉心整理。倘若其中存有差池或欠妥之处,诚望读者能够宽宏大量,予以谅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满怀深情地怀念着那已然消逝、再也无法重回的八十年代青春岁月,那是我们心中永远熠熠生辉的璀璨珍宝。在那悠悠时光中,我们的青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p><p class="ql-block"> 我们衷心感恩那些曾经辛勤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是他们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用温暖的关爱呵护了我们成长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谢谢了,鹤庆那巍峨耸立的山与澄澈灵动的水,你们是故乡最美的画卷,承载着我们无尽的眷恋与思念。</p><p class="ql-block"> 谢谢了,鹤庆那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你们是育人的明灯,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温暖与力量。岁月如流,那份深沉的感恩与无尽的怀念,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间,永不黯淡,永不消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