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夏鲁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此篇献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全体官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元帅</b></p> 横跨朝鲜半岛 <p class="ql-block">一—入朝行军10日记</p><p class="ql-block">刘健身回忆:</p><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五团,奉命配属第六十一师,作为二十一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梯队先行入朝。当时,我在该团工作,亲自参加了全团首尾10天的朝鲜战地行军。从祖国的集安(当时称辑安)跨过鸭绿江,一路东南行,直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东海岸咸兴以北的赴战郡(相当中国县)松下里。这里是一八五团筑城准备抗击美帝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可能在东朝鲜湾两栖登陆的作战地域。</p><p class="ql-block">一八五团这次在朝鲜战地的长途行军,其困难情况,不只是处于异国他乡,生活习惯不太适应;在战士负荷之重、道路之难行、气候之奇寒、敌机之骚扰等方面,均为以往少遇。</p><p class="ql-block">兹摘抄当时日记,作为后人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之参考。</p><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14日 晴 星期六 中国铁厂——朝鲜杜德里</p><p class="ql-block">今天要和亲爱的祖国暂别了。各种工作摆在面前,忙得连午饭也未顾上吃,就同大家一起离开铁厂驻地往铁厂火车站赶。</p><p class="ql-block">全团分乘两个军用专列,按团党委分工,我与史庆三团长、郑焕如参谋长随第一列车(团直属队、第一营)先开,张炯政委、朱德武副团长随第二列车(二、三营)跟进。</p><p class="ql-block">13时,第一列车准时驰离铁厂,向集安开进。虽然仍在祖国,从各车站车辆调动、堆积的物资等迹象看,令人有“战地”之感。一路上几次传来防空警报声,还传来我高炮部队打落敌机1 架的大好消息。</p><p class="ql-block">19时,机车喘着粗气将列车拖到了集安。这是祖国东北边疆的一座小城,这里更充满了战争气氛,灯火管制也较严格。这使我对“朝鲜战火将烧到祖国的东北”这一理性认识,增添了感性知识。援朝的确也是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19时28分,机车发出一声英雄吼声,开始拖拉着我们的列车驰过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在集安就得知列车换了机车,因为拖拉列车到朝鲜去的必须是抗美援朝的专门机车。一过鸭绿江,列车在夜暗中奔驰在茫茫原野上,若不事先已知到了朝鲜,真不知这就是朝鲜。</p><p class="ql-block">23时,列车驰抵我们这次乘车的终点站—一仲岩。为了防空,各连按规定迅速下车,边走边整队,不准在车站停留,各自按照团司令部下发的行军路线图快速行进。</p><p class="ql-block">3月15日 晴 星期日 杜德里——平南镇</p><p class="ql-block">本日2时左右,团直属队各单位先后抵达入朝后的第一个宿营地——杜德里。为了商讨工作方便,我们团的几位领导同志同住一家较大的空房内,尽管房东阿妈尼(大娘)多方关怀,仍觉得生活习惯与祖国人民有较大差异。这使我感到华东军区党委“很快习惯下来”的指示是多么正确。</p><p class="ql-block">9时半用餐后,与张政委一起到三营,与陈杰营长、贾岳坤教导员交谈了第一次宿营于朝鲜的情况。15时,与政委沿公路先行,走20多华里后,我停在路旁观看部队行军的情况。各营、连组织严密,情绪尚好,证明上午写给各营的信,得到了落实。</p><p class="ql-block">下半夜特别冷,史团长劝我骑上马走,我说“累了再说吧。”各营又是2时左右进入宿营地,团部16日3时住进平南镇。大家既冷又累。</p><p class="ql-block">3月16 晴 星期一 平南——市场</p><p class="ql-block">在平南镇宿营后,我由于考虑下一步行军政治工作要求,辗转反侧难以熟睡,据警卫员小张说,我真正熟睡是5时半。</p><p class="ql-block">10 时起来后,通知政治处各下连工作组组长回来汇报。他们未到前,我在平南镇走了一圈,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原来是一个较好的镇子,在美帝国主义飞贼的轰炸下,已变成一片焦土,全镇除残留下来的一、二栋平房外,全成一片瓦砾。美帝国主义一、二百年来靠侵略外国发家,今天仍张牙舞爪侵略弱小国,使自己更富裕。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就这一点讲,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是不可能自行停止的。一定要使这一点变成全团指战员的共识,提高在朝鲜战场上杀敌的自觉性。</p><p class="ql-block">下连工作组长汇报会开得很有效。他们不愿在团部吃饭,想赶快返回所在营、连传达行军政治工作要求。</p><p class="ql-block">17时,部队继续前进,我走在全团最后,体验一下收容工作的情形。七、八位病号同志,爬山越岭,行进十分困难,但仍自表决心:“不能掉队太远。”他们在听我讲解朝鲜战争起因、美国仁川登陆的无道理,以及一年多来打打、谈谈的过程等问题中,似乎忘却带病行军的痛苦,都说:“不累了!”我的乘马,驮着他们的背包和步枪。</p><p class="ql-block">我抵团部驻地—一市场已是17日4时了。</p><p class="ql-block">3月17日 雪 星期二 市场——柳潭里</p><p class="ql-block">10 时起来,出门一看,遍地白雪皑皑。</p><p class="ql-block">11时半,团长、政委主持研究了今夜行军的特殊性——翻越山高、坡陡、路滑、风大、奇寒的雪寒岭,将部队今夜行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预估。我与张政委请来政治处在“家”的6个人,就今夜行军中军、政工作的要求重点地讲了几点,要他们迅速分赴各营传达。6位同志刚离开市场驻地,几架敌机成了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今天与前两次不同,敌机飞速快,盘旋时间长,而且不时地进行侦察性的扫射。由于各单位防空区域分得好,人员隐蔽得好,防空工事做得好,全团无一伤亡。</p><p class="ql-block">市场,原来也是一个乡村集镇,被美国强盗炸毁了,现在成了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今夜行军,全团出现了“低谷”。爬雪寒岭刚走过一半,多数连队已呈队列不整、士气低落、按时到达宿营地的信心不足的状态。我停在路旁观察情况,思考措施。我发现中午研究的工作要求并未很好贯彻下去。我留下一个骑兵班随我收容。走来一个连,我就简明扼要地向这个连的领导同志提示几点,着重要求不准丢掉1个人,不准冻死1个人。有人告诉我,雪寒岭顶峰的气温是摄氏零下42度,于是,我更怕坐下休息的同志会冻伤、冻亡的。由于各营、连都中途进行了连续动员,行军状况好转。我们临时组织的收容站,给后卫的第二营以很大帮助。全团终于战胜特大困难,无1人冻伤、冻亡,顺利抵达宿营地。</p><p class="ql-block">在全团今夜行军中,第五连表现最好。他们按团、营要求白天休息得好,伙食改善得好,对可能掉队的人员提前组织互助好,干部和骨干带头、模范作用好,全连精神饱满,队列整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祖国慰问团在朝鲜和志愿军首长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按时到达目的地。团、营表扬了连长刘全胜、政指石长海。推广了他们的好经验。</p><p class="ql-block">翻越雪寒岭给我们的教训是:即使可以战胜的困难,如果放松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难以战胜的。</p><p class="ql-block">3月18日 晴 星期三 柳潭里</p><p class="ql-block">17日夜行军,因遇较大困难,除三营外,各单位都提前宿营,没能抵达当日宿营地。所以,本来在柳潭里大休息一天的计划,也不能完整的体现,各单位都要在今天继续行进,抵达未到达的宿营地。我抵达团部宿营地柳潭里已是今日13时了。晚上,团常委将4天来行军组织领导工作的优缺点检讨、总结一下。</p><p class="ql-block">3月19日 雪 星期四 柳潭里——长津湖</p><p class="ql-block">上午,六十一师冯福林副参谋长来一八五团了解行军工作。12时,史团长、张政委随冯吉普车赴六十一师师部驻地,向六十一师首长汇报、请示工作。行前将行军与施工准备工作向朱副团长与我交待一番,要我们“很快布置下去。”柳潭里是志愿军重创美军陆战一师的地点之一。今天各连均按布置进行志愿军第二次战役胜利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下午16时,部队在大雪纷飞下继续前进。由于休息了一天,行军情绪甚高。半夜顺利越过死鹰岭,按时抵达新的宿营地——长津湖</p><p class="ql-block">夜间行军中,六十一师政治部干部乘坐的两辆卡车陷入雪穴,我团后勤处数十名同志主动帮助推车,同志们手、足冻得麻木了,仍坚持到将两辆车推上好路。师政治部刘传新主任下车逐个握手赞扬。我想,这是朝鲜战场应有的好作风,值得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3月20日 阴 星期五 长津湖——古土水</p><p class="ql-block">长津湖也是我志愿军大量歼灭美军和南朝鲜李承晚伪军的著名战场,各单位分批地到散置于路边、田间、山坡的被我打坏的许多破坦克、汽车和1架飞机残骸前,按照团宣传股编发的要点进行现实教育,用事实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p class="ql-block">15 时半,全团在疏开距离、严密伪装中继续出发。今天全团行军情况又很好,走在二营、团直后边的一、三营,堪称队列整齐,精神抖擞。这是他们军、政工作落实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途中,借检查行军秩序的机会,在路边1个电工的住所小停。他是朝鲜劳动党党员,很健谈,生硬的汉语使我们听得懂,他从朝鲜战争的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中朝人民团结战斗,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任何时候也不能忘掉的。</p><p class="ql-block">下半夜1时许,抵达团部新驻地—一古土水</p><p class="ql-block">3月21日 晴 星期六 古土水——东兴里 </p><p class="ql-block">古土水是敌机重要封锁区之一,团部住地伸到几里外的山沟里。我右足肿痛得历害,就随警卫连宿于山沟外边一家工人房中。房东很好,他让我与警卫员小张“大胆睡觉”,由他担任“空勤哨”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一直睡到9时半,基本上恢复了昨夜行军过分消耗的体力与精力。草草吃点压缩饼干,就到附近的一营驻地与薛吕善政教、谭贞固副政教交谈抵达目的地后的施工准备中的政治工作问题。</p><p class="ql-block">今天黄昏继续行军,各营、连都按通知特别抓紧防空。虽处古土水敌机重要封锁区,但全团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由于今天行程只有60华里,尽管遍地皑皑白雪,道路冻滑难行,部队却于午夜1时次第进入宿营点。团部驻东兴里。</p><p class="ql-block">这是入朝行军以来第一次的早宿营。</p><p class="ql-block">3月22日 晴 星期日 东兴里—一新兴 </p><p class="ql-block">从图上看,东兴里距我团战备筑城地点不远了。朱副团长、郑参谋长与我商量行军路线选择问题,我们决定取捷径。既可缩短两天行军路程,又可绕开五老里敌机重点封锁区,难点是要翻越一座高山。定下决心以后,我请来组织股长陈震、宣传股长刘文涛、保卫股长钮儒林,说明情况后,由他们分别到各营传达今晚行军深入动员、加强组织领导诸问题。我又乘马到二、三营进行检查贯彻情况,同时予告筑城动员问题。我随部队行军时,天已黑下来。</p><p class="ql-block">东兴里也是我志愿军九兵团(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军)参加第二次战役的战场,被我军击毁之敌坦克、汽车、大炮残骸遍地皆是,充分呈现一幅战场景象。各连均按团政宣传股下发的宣传要点再次进行现实教育,以增强部队斗志。</p><p class="ql-block">行军道旁,有几位朝鲜妇女摆着几筐苹果,看来是卖的,可惜我们无朝鲜币。警卫班长用几天来买烧草剩下的100元朝鲜币买了几个,在场的同志每人分一块首尝朝鲜苹果味道,均感口中清甜,心内新奇。</p><p class="ql-block">为缩短两天路程,今晚全团付出了预想不到的代价。虽然已是3月下旬,但朝鲜北部高山上仍满布白雪,山陡、路滑,人人均有“冷”、“险”之感。经过险段不论是谁,都是艰难地四肢并用上爬,尔后再坐地迅速“溜冰”下滑,其难甚大,其苦空前。由于有一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作为精神支柱,指战员们仍是困难脚下踩,口号满山岗。“困难是考验,艰苦是荣誉”、“最可爱的人要做最可爱的事”、“爬过山头,为祖国增光”……等口号一遍又一遍地喊出来相互鼓励着,全团终于战胜了罕见的困难,抵达宿营地—一新兴。</p><p class="ql-block">3月23日 晴 星期一 新兴——松下里</p><p class="ql-block">由于昨夜组织行军的鼓动工作,我走在全团的最后,随第七连宿营。这里距团部驻地一—新兴还有15华里。上午10时醒来,与刘炳福连长等同志交谈了工作后,即带警卫员朝团部驻地走去。中午,在一家像似中农的家中休息一下,房东阿支妈尼(大嫂)30余岁,热情地端来一铜碗米饭和一盘招待至上亲朋的朝鲜泡白菜给我们吃,朝鲜人民的风习是不吃他(她)们拿出的食品,就是看不起人家,他(她)们会很不高兴的。小张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吃。”我说:“吃吧,否则,不尊重朝鲜人民风俗习惯也不好。”餐后,小张付了点朝鲜币,女主人坚决拒收。朝鲜人民可真好啊!</p><p class="ql-block">抵达团部不久,部队又开始出发了,像往日一样,为了预防美机空袭,连、营、团都不集合,这是一条纪律,但部队总是能整齐有序地很快形成长长的行军队列。大家心情都很高兴,因为这是这段入朝行军的最后一天。果然,半夜时分,会见了早就等待在路旁的提前来设营的同志。“到目的地了!”这句入朝行军以来大家共同盼望的话,从设营同志口中说出。大家一阵紧握、拥抱之后,团部和各营、连设营的同志,就分别地将各单位引领到驻地。按照防空和施工的需要,各营、连都在山林中露营,待自己“创造”住房后再进房安家。团部驻咸镜南道(相当中国的省)赴战郡(相当中国县)松下里。</p><p class="ql-block">5月24日 晴 星期三 松下里 </p><p class="ql-block">我被分配住在靠大路边的一户人家,房子较完整,有电灯。早上醒来,房东大哥告诉我,松下里处于赴战郡、新兴郡交界处,原为赴战郡的一个小镇,有个小的火车站。可是现在这个镇子已被美帝飞机炸成一片瓦砾场,只有山边的这一小片民房残破不全的存留着,仍是敌机一个扫射、轰炸点。他劝我们“到山沟里自造房安全些。”他是小学教员,语言加文字地表达了上述美意。我紧握他的手,再三说:“朝士迷达(谢谢)!”</p><p class="ql-block">团长、政委比我们早到两天。上午,史庆三团长偕夫人钱平来我住处看望,我与史抗战时期同在三十一团一营,相知较深,仅分别两天,显得格外亲热。</p><p class="ql-block">上午团党委开了常委会,决定下午召开团党委扩大会,讨论和决定明天就要展开的安家、施工任务。在政治工作上,首先使全团指战员明确:这个邻近咸兴、兴南的松下里地域,就是一八五团战备筑城的地点,就是我们迎击可能登陆的敌人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祖国慰问团到志愿军第21军驻地慰问</b></p> 难忘的19个日日夜夜——185团向金城开进纪实 <p class="ql-block">朱德武回忆:</p><p class="ql-block"> 结束筑城备战、开向金城前线</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8日至7月9日期间,一八五团奉命结束朝鲜赴战郡松下里地域备战筑城任务,以19个日日夜夜,在敌机和炮火封锁下,风餐露宿,日宿夜行,连续徒步、车运、再徒步;途径数道敌机和炮火封锁区,屡遭扫射,轰炸,炮击,均在各级谨慎组织下,战胜了艰险,准时到达949.2高地,顺利完成接防任务。如今岁月已过去40余载,但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总是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我团(我任副团长)正在朝鲜咸镜南道赴战郡松下里地域进行紧张施工之际,15日接六十一师首长(一八五团配属该师作战)来电预告:做好一切准备,参加夏季战役。20日又电令我团:团长和参谋长前往金城前线六十军阵地了解情况,准备接防。并令将施工任务移交给铁道兵第七师十九团后,于松下里集结待命。我们立即对部队进行战斗转移的动员教育和补充兵员及装备等准备工作;同时进行施工任务移交。22日至27日顺利完成上述工作后,集结待命于松下里以南各村。</p><p class="ql-block">6月1日,六十一师首长电告我团任务是:接六十军一八〇师五三八团949.2阵地执行坚守防御任务。同时令团机关和各营、连接防人员即刻出发。8日,师电令我团:即日行军至咸兴登车,抵达阳德站下车徒步前进。电令明确指出:这次行军时间较长,既有徒步又有车运,沿途须经数道敌机、敌炮封锁地区,应严密组织、加强防空、防炮教育和采取相应措施;每日必须3时前进入待蔽位置。到金城前线作战任务一经传达,全团指战员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一致表示:不怕一切艰苦,战胜任何困难,早日接下阵地,争取参加夏季作战的良机。我们同时在全团强调:我团3月入朝10天行军表现尚好,获得六十一师黄光明师长的热情赞扬,这次行军在组织领导上要慎之又慎,争取好上加好,不给六十二师抹黑。6月8日黄昏,全团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和紧急的战斗姿态踏上征程,向着咸兴登车点开进。</p><p class="ql-block">日夜警惕“黑寡妇”披星戴月向前进</p><p class="ql-block">自从踏上行军路程后,每天不论白天或黑夜,都是时刻在与敌机抗斗中前进或宿营。敌机的活动方式是:夜间在我军沿途上空先投照明弹,尔后再像乌龟下蛋似的投下一串一串的炸弹;白天则于我待蔽地区进行低空侦察扫射、轰炸。敌机体多为黑色,又常在夜间活动,有些同志称它为“黑寡妇”,说它既为我们行军照明,又以枪炮为我们“伴行”。在行军的第二天,接六十一师情况通报:兄弟部队于昨夜途中遭敌机袭击,伤亡1个多班。要求我们在行军、宿营的组织指挥上须更加严密、细致,加强安全保障措施。通报给我们及时地敲了警钟,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团研</p><p class="ql-block">究后立即命令各营、连严格做到:白天搞好伪装、严密隐蔽,烧水做饭应分散实施,不得冒出浓烟,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待蔽位置,以免暴露目标;电话线不得高架:夜行军各分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坚决执行师关于每日3时前进入待蔽位置宿营的指示。由于全团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所以开向咸兴的4个夜间行军途中虽不时遭敌机骚扰、袭击,全团人员与物资却无损失,顺利地到达咸兴登车点。</p><p class="ql-block">咸兴乘车输送、高原遭敌空袭</p><p class="ql-block">全团于咸兴西郊外分乘两列火车,在夜暗中跨过咸兴河上的浮桥(此桥原为铁桥,被敌炸坏后建水上浮桥,为隐蔽,可以上、下升降。)飞速地向前开进。在敌机骚扰下组织部队战地铁路输送,当时我们既无条例依据,又没有实际经验。加之登车点都是离开车站位于隐蔽的荒郊铁道线上,没有站台,在夜暗中登车工具又少(仅靠每车厢内两副木梯供人员上下车用),战士负荷又重(每人负荷30-35公斤),第一天夜间登车动作较慢,加上时刻受到敌机威协,秩序乱些。为解决上述问题,团遵照毛主席关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教导,即令各连白天以排、班为单位,利用敌机活动空隙,于隐蔽地区选择近似火车厢的梯田,演练上下火车的动作。并规定每次登车前,团、营、连各1名干部率领每排两名战士,先到达登车点,看好地形,分配好车箱,有准备地带领本单位登车,解决动作忙、秩序乱的问题。各营连以排为单位分散抵达登车点时,在站方和先行人员的指引和带领下登车迅速,秩序良好。</p><p class="ql-block">6月14日,列车安全到达高原车站,部队进人隐蔽区,上午8时左右,敌机3架,进人我上空和高原车站进行轮番轰炸、扫射,持续20分钟左右。由于部队组织严密、隐蔽得好,除一个车厢轻微受损使团机关部分文件箱以及后勤6位同志背包被炸坏外,人员无一伤亡,14日黄昏后,列车离开高原站疾风似地向阳德站运行时,中途突接到报告:前方铁轨遭到破坏,正在抢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第六十一师女战士</b></p> <p class="ql-block">列车暂停前进。经了解须两个小时后方可修复。列车便在一个较小的山谷中的铁道线上停了两个小时。与此同时,沿线附近随时可听到防空枪声(路线重点处均设有防空哨,一来敌机则鸣枪报警)及敌机的轰炸声。敌机投下的照明弹不时的照亮长空。作战参谋建议:部队下车疏散隐蔽。经与政治处主任刘健身同志研究,我们认为:此处铁道两侧地形开阔,不便隐蔽,临时停车部队不能远离,夜间上、下车又不方便,一旦发生情况,不易组织指挥,故决定暂不下车。但我们的心情却是异常紧张,坐立不安,忧心如焚,心急火燎地在列车旁边不停地转来转去,不时的看看手表,总感到时针走得太慢。两小时后,站方传来“列车可以前进”的佳音,此时此刻紧张的心情暂缓下来;及至列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时,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15日凌晨3时左右,全团分乘的两列火车,先后安全到达阳德车站。紧接着又是3个夜间徒步行军,18日到达谷山郡之九思洞待命。此段由徒步转入车运,再徒步,历时10天,途经6个敌机重点封锁区,屡遭敌机扫射、轰炸,除高原站稍有物资损失外,人员无一伤亡,再次受到六十一师首长的表扬。</p><p class="ql-block">谷山集结待命、受领具体任务</p><p class="ql-block">谷山是我志愿军前送后运的交通枢纽,也是敌机重点封锁地区。为统一协调和组织指挥来往部队,志愿军东线指挥部设有专门指挥机构。当我团到达时,在其指挥下,迅速通过敌机封锁区,安全进抵集结位置——九思洞。在这里接六十一师电令,进一步明确我团接一八〇师五三八团949.2阵地,担负六十一师右翼第一线坚守防御作战任务。同时,作为一八○师反击任务的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反击作战任务。23日——25日,以3天时间召开全团(含六十二师山炮营、警工营)排以上干部会议,</p><p class="ql-block">除对前段行军进行简结外,主要根据六十一师政治部指示,进行了有关朝鲜战场形势和我团作战任务的动员教育。通过报告、讨论,使大家对朝鲜停战谈判经过和现况、遣俘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以及前一个月夏季攻势取得重大胜利和继续发动金城前线反击作战的重要意义等问题,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大家纷纷送交请战书,表示:“美帝不认输,坚决与其打到底,”“李伪军敢单打,就坚决消灭它。”根据六十一师首长电令,我团6月29日17时继续开进,决心7月9日24时前接防完毕。团令司、政、后机关再次各派四、五人提前到达阵地,熟悉情况,以便迎接部队顺利接防。与此同时,我们将全团马车和重病员组织后留,随六十一师师部行动。部队以临战姿态,战胜一切困难,向预定目的地开进。在前进过程中,我六十二师孙云汉师长于7月16日,派吉普车将团领导接到下水雨庵他的住地,就一八五团接防问题作了详尽的交待,要求我们积极、谨慎,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战斗的信心和勇气。由于部队的行程逐渐接近前线,敌机和敌炮的封锁也更为剧烈。特别是夜间,行军沿途我防空枪声,敌机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敌机投下的照明弹,不时照亮大地,给我们行进间的防空组织指挥增大了难度,使我们时时处于高度警惕之中。这次全团经过连续9个夜间行军,于7月8日3时前,进入接防前的最后集结点——封栈里。由于事先动员深入、充分,行进中各级干部工作细致、扎实,连续通过明德里、城北、洗浦里、县里等封锁区,屡遭敌机扫射、轰炸,均安全顺利,未受任何损失。</p><p class="ql-block">战胜敌人封锁 完成接防任务</p><p class="ql-block">因时间紧迫,接防在即,虽有数架敌机不停地骚扰,为确保准时完成接防任务,7月8日,我们决心不等天黑继续开进。各营、连依令于17时做好伪装、拉大距离地向接防阵地一—949.2高地迅速前进。部队前进途中必须翻越封栈岭和通过敌炮火严密封锁的明德里大桥。此桥是通往949.2高地必经之处,特别是夜间敌炮火封锁更加严密,一般情况下,两次炮击间隙仅15 分钟左右。鉴于上述情况,如何保障全团安全通过此桥,乃是我们组织指挥上应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严令部队拉大距离,疏开队形;以连为单位,在敌一阵炮击之后,跑步通过此桥。部队开进不久,即听到前方传来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团即令各营、连快步爬坡前进。当先头分队刚进至封栈岭腰部之际,突遭到敌机群狂轰滥炸。于是,各分队立即避开大道,利用山沟、田坎和敌机活动间隙分散地迅速翻越封栈岭。这次遭敌机袭击,除一营营部、机炮连、三连共伤亡12人(亡3人,住院6人)外,其余单位无损失。各营、连越过封栈岭后,为保障顺利通过明德里大桥,团立即派有关人员提前进至大桥两侧,指挥部队迅速通过。同时命令各分队迅速做好通过大桥一切准备工作。当夜 22 时左右,团先头部队刚刚通过明德里大桥,后梯队则陆续遭到敌炮火拦阻,于是各分队立即拉大距离,利用敌炮击的间隙不顾一切,跑步通过。我后卫连队刚离开大桥500米时,敌机群即来轰炸、扫射该大桥达15分钟之久。要不是团严令跑步通过,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9日凌晨3时前后,全团先后进至阵地前沿待蔽位置,在我先遣人员和五三八团、五四〇团(我团也接该团部分阵地)同志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于当日12时前准时顺利的完成了接防任务。</p> 铁 血 铸 剑 <p class="ql-block">李少英回忆摘选:</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下救伤员</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中旬,敌整编74师被我军包围在孟良崮地区。学校驻地每天都能听隆隆的大炮响,敌飞机不断在周围盘旋、轰炸。</p><p class="ql-block">5月16号,学校召开动员大会,由于孟良崮离学校大约有五、六十里,大批伤员马上要下来住进白求恩和平医院,学校要组织抢救组,设帐篷收伤员,要求各队队长组织好人员参加包扎、抢救和分类,配合好和平医院完成孟良崮战役的伤员后送与收治。</p><p class="ql-block">当晚8、9点钟,我看到了大约30多副担架进入到和平医院,都是重伤员,这是前站分类组安排的。夜里11点又来了一批,其中有国民党的俘虏伤员。有的民工抱怨道“我们没抬上解放军,倒抢了个国民党兵,当时真想把他丢在半路上!我们的队长不让这么做,所以就把他给抬下来了。”我说:“国民党兵受了伤当了俘虏也要救他”。</p><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份我与王常娥被分配到华野第12院48队实习,实习完后就留下来工作。我留在大队部手术室(俗称开刀房)。华野12院共编有三个大队,即46、47、48队,47队是手术队,每个队又编2个中队,48队下设有7中队和8中队,负责收容伤病员。李甫是我们的大队长,他的外科技术不错,给很多伤员做过手术。</p><p class="ql-block">那时战争频繁,医院里一是伤员多。由于敌我双方都是十几万部队在作战,每打一仗,一个师就有成百上千伤员。二是伤情重。送来的伤员往往多器官受伤,且多为复合伤。有枪伤、弹片伤、烧伤、挤压伤,头、胸、腹、四肢等多处伤,骨折,伤员的出血、休克症状一齐出现,对医务工作者真是极大的考验,所以手术室工作特别忙。我刚到手术室时,是戴以汉同志做麻醉师,后来他调走了,队长让我搞麻醉。麻醉的种类有:局麻、腰麻、静脉麻醉、全身麻醉。一天工作下来,我自己几乎也成了被麻醉者,常感四肢乏力,头晕眼花,食欲不振,老想吐又吐不出来。</p><p class="ql-block">大队部手术室是流动的,今天在7中队,过两天又到8中队。8中队长华人江很能干,有些轻伤员的手术经请示李队长后他就做了。大队长就安排得很紧,每到一处,光是手术室支白布棚、消毒、整理就很费事,搭前消毒一次,搭起来以后还要再消毒一次,第二天才能开展手术。当时加强休克处理,是战伤治疗的重要环节。尤其冬季作战,为伤员保暖是一大难题。烧热砖、炒热糠、烧保暖炕、搭保暖棚、给伤员熬制各种热汤水……种种土法上马,对预防伤员休克起了重要作用。那时没有血库,只好给失血的伤员输自制的生理盐水,特别是对手术和大出血的伤员,能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生理盐水全靠自己配置。用一个“土制”的洋铁蒸馏器烧蒸馏水,指定专人配成生理盐水,保证无菌,挽救了不少重伤员。</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华野十二院主要任务是跟随二纵、七纵,有时收容九纵接收伤员,所以我们的伤员大部分是新四军的,伤员中有个别情绪很焦躁,经常骂人,也有打人的事。在发生几次伤员吵骂工作人员后,医院领导曾多次教育大家:要看大局,前方战士在战斗中流血负伤,有的终身残疾,发点脾气大家要谅解、要忍耐,有的同志说几句不中听的话,我们要体谅他们的苦衷和情绪,一定不要与他们争吵,我们的任务就是救治伤员。院首长在上面讲,我们就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议论。接触时间长了,又觉得新四军伤员挺好,只不过语言不同罢了,他们说话很快声音很高,有时听不懂难免会误认为他们是在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医保科长牵红线</p><p class="ql-block">我们医院新四军四师的人最多,其中有院长张良德、李甫及胡士芳等等。这些人都是12院的医务骨干。</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1948年秋天的一天,医院的医保科易良华科长来48队检查工作,他也是老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时候,是红28军医院的,1945年11月在韩庄战斗时负伤,转后方医院养伤,伤愈后留在该医院又干了老本行。易良华来到手术室了解开展手术情况。他问起麻醉药品的供应情况,我便反映说进口的一种麻醉药“潘托沙"时有短缺,供不应求。………</p><p class="ql-block"> 医务骨干进上海</p><p class="ql-block">不久以后,福胜所在部队就往安徽巢湖一带准备渡江作战,“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为全军的统一意志。我们医院也忙碌着准备渡江的工作。我们手术室的器械、敷料、布匹精简了一大半,过去那些设备都得用马车拉,现在则不用了,只要人挑肩扛就能轻装前进。</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医院通知我:华东军区政治部来调令,要我在 10天内到政治部报道。正好华东卫生部崔部长到我们医院检查工作,易科长电话通知我,随崔部长一同到徐州,这样我就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12医院,离开了共同抢救了无数生命的白衣战友。</p><p class="ql-block">到华野后勤组织部后,组织立即把我分配到华东军区直属卫生处门诊部。处长姓李,与我谈话说,你现在没法去2纵,暂时留在我们这里,等胜利渡江再说。目前部队正在积极练兵,我们最重要的是把“野直”卫生保健工作做好,并学习江南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与诊断。过江后会有很多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解决。 </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1日伟大的渡江战役开始了,百万雄师横渡大江,势如破竹追歼残敌。</p><p class="ql-block">我们紧随大军前进,22日经高邮抵达江边,在辽阔的江边我们看到南岸有高楼,有密密麻麻的房屋。我们是早上6点左右上了渡江的船,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浩荡的长江,第一次渡过辽阔的长江。坐在船上只见江水发黄、水流很急,宽广的江面上只有运送部队的船只往来穿梭。</p><p class="ql-block">到达江阴岸边时,前面一片芦苇荡,我们跳下船,在齐腰深的江水里拨开芦苇涉水登上南岸,国民党军队早已闻风而逃,连空中常见的敌机也没了踪影。我们以最快的行军速度到达无锡市,在惠山住下,紧接着下午开会,要立即组织“上海军管委员会卫生小组”。卫生处指定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参加,一位姓于,是海阳人,另一位姓王的医生管化验,要我们马上去报到。</p><p class="ql-block">陈毅司令员是总指挥,负责接管上海的工作,组织了十几个专项的工作小组。“上海军管委员会卫生小组”医务人员有十几个人,集中后我们首先是学习有关党的城市政策、规定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这个组是负责卫生检疫及食品安全。对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土包子”,类似老炊事员对着电灯抽旱烟,点不着用烟袋锅敲碎电灯泡的笑话出了不少。因此,学习内容还包括怎样使用抽水马桶方面的生活常识。1949年5月28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我们随进驻上海的军管委员会进入上海。</p><p class="ql-block">“上海军管委员会卫生小组”到了上海以后,进驻四川路“新亚酒楼”,我们住在3楼,房间里乱七八糟,拉开抽屉一看,里面约有二十多张女人照片,还有化妆品。据了解是酒店在接待男宾时,有留宿的看了照片后,可以把选中的告诉老板找来陪客。组长大怒,对解放军也来这套?非要找老板教训一番,找茶房一问,老板听到解放军的炮声,几天前就溜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第六十三师文工队在朝鲜慰问演出</b></p> <p class="ql-block">29日下午组长参加接管仪式,我们听他说陈毅同志当了市长,曾山、潘汉年等人任副市长。同时宣布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宋时轮任司令,郭化若任政委。至此,上海彻底回到了人民手中。</p><p class="ql-block"> 入浙返回野战军</p><p class="ql-block">进入上海后7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干部部转21军干部部调函,来送信的人说,“我们查了12院,说你已经调走很长时间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明天到干部部拿介绍信去2纵干部部,他们现在正在温州,你去那里组织上会有安排。现在各地区刚解放,社会秩序很乱一个女同志行动不方便,要注意安全。我们先查一下,如果有往2纵去的可以一起走。”</p><p class="ql-block">我根据他指示的地址去取了介绍信,我们5人同行,先到浙江金华,经丽水到温州。先把我暂时安置在卫生部二队。因为去62师要经过温岭,那一带土匪太多不安全。</p><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62师周世忠政委到军里开会,就问起陈福胜与我的事。干部处胡玉海处长说,“老陈红军时期是我班的小兵,个头还没有老套简枪高,对他的事我非常关心,这件事是我亲自找的华野干部部,他未婚妻不仅调来了,而且已分配到卫生部二队。</p><p class="ql-block">”随后,安排我去 62师。</p><p class="ql-block">与我一起去62师的有邱云,她是李跃先的未婚妻。周政委听说我到了62师,随即便来打电话叫我到他的办公室。他先是问了工作、学习情况,接下来谈到与福胜的恋爱问题,谈了很多有关恋爱与理想、生活与婚姻的话题,还问到我们今后的打算。周政委约福胜当晚与我们一起用餐,使人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就像到家一样。</p><p class="ql-block">185团住黄岩路桥镇,离师部很近。星期天福胜就让马夫老张牵着马来,接我到路桥镇,晚饭后再送我回来。老张是泰安人,为人忠厚,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吃尽了苦头,淮海战役“解放"过来的,觉得解放军官兵平等,工作很积极。</p><p class="ql-block">时间没多久,185团于9月份奉命派驻天台县城。当时天台地区蒋军残部沦为土匪,非常猖獗,他们破坏乡、镇新政权,杀害我地方干部、农村积极分子,抢、掠群众,扰乱社会秩序,民愤极大。为了消灭土匪,我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进入深山老林,一去就是多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福胜见面和通信。</p><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后,我认为福胜这个人性格内向不是夸夸其谈的人,比较稳重可靠,他虽然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追求很刻意、很执著,但还是非常尊重别人的感受与感情,不是那种凭借个人有资本就狂放无忌手脚不老实的人,一句话,就是正派而又憨厚的那种人。我觉得这个人值得我爱,有时不见面就像失去了什么,这样处下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结婚,</p><p class="ql-block"> 抢救朝鲜小女孩</p><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4日我的女儿出生在孔庙内西厢房(七兵团医院驻地),当时整个孔府、孔庙都被政府部门或者军队保护起来,大雄宝殿整天锁着,不对外开放。在女儿不到半岁时,我就要求参加抗美援朝。得到组织上批准后,我便毅然把女儿送回栖霞老家,由我大姐养育,每月给大姐寄些生活费,大儿子则送在留守处幼儿园。</p><p class="ql-block">10月初,我到达安东市62师办事处。在那里组织帮我办理入朝手续后,又乘火车前往朝鲜东海岸安边郡。到了那里报道后的第二天,干部部门便把我分配到62师的师部卫生所。平时除了门诊、巡诊、有时给老百姓看病外,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参加朝鲜地方开会、宣传或妇女会开会。开始语言不通,后来他们教我学习朝鲜话,再加上自学,工作中多少还能解决点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次,工兵营一名战士在修理电线时不慎被电击倒,右手还握着一根电线,另一名战士忙去拉他也被击倒,二人同时躺在师机关对面的半山腰上。有人看到后赶忙跑来叫医生。当时我正在给朝鲜老乡看病,听说后立即背起救护箱就跑,后面有人喊:“李医助,要小心!等我拿个木棒,不然会触电的!”</p><p class="ql-block">当我爬上山找到那两个战士时,其中一位能动但不会说话。卫生员拿木棍将另一个战士手中的电线挑开时,电线还在冒火花。我迅速揭开那位还可能有救的战士衣襟进行检查,他已没有心跳,我们两人轮流给他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40多分钟过去了仍不见效,我说再抢救 20分钟,无效再放弃。大约过了30分钟,我听到了微弱的心跳声,而且很长时间跳一下,我说,“快,继续做人工呼吸!注射一支强心针!”20 分钟后,这个战士奇迹般发出了“哎”的一声,终于醒过来了。我们把他抬下山看护着,一直到营里的军医来把他接走。后来这个战士告诉我:当你们说再抢救20分钟,无效再放弃时,他想说千万别扔下我不管,但就是说不出来。从这个战士的抢救过程中,我得出一个经验无论是触电还是上吊的病人,抢救一定要有耐心,要彻底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被抢救的这个战士是浙江人,不知现在何处。当时朝鲜已经停战,志愿军在朝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我们医院的任务也包括为朝鲜群众救死扶伤。有一次,朝鲜阿妈妮送来她生病的女儿,孩子发烧3.4天了,体温高达40℃以上,呼吸急促,面色潮红,鼻翼煽动,口唇紫绀,心率120次/分,双肺布满了干、湿性啰音。询问病史,家中还有2人发烧、咳嗽,我初步诊断是流感,后来并发肺炎。这时,女孩的痰鸣音在她的呼吸道里随着呼吸轰鸣,教她咳,怎么也咳不出,她用无助的眼神望着我们,可是我们眼前既没有氧气也没有吸痰器,怎么办?不能眼看着让孩子憋死啊!我们就想到用口对口呼吸帮她把痰吸出来,试了几次,无济于事,轮到我对她再次进行对口吸痰时,吸了几次也不成功,后来,我停了一下,做了口深呼气,然后猛地一吸,把又浓又臭的脓血痰吸到我嘴里,这时小女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泪水夺眶而出,她妈妈也高兴地跳起来。后来我们给她肌肉注射了青霉素,止咳降温处理,几天后朝鲜女孩康复回家,家中其余病人也都被我们治愈。</p><p class="ql-block">朝鲜小女孩获救的事在当地引起反响,朝鲜老乡认为是志愿军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朝鲜政府为我颁发了一枚银质勋章,师党委也给我记了功。福胜听说我救活了一名朝鲜的小孩,受到了朝鲜政府的嘉奖,他非常高兴,并鼓励我说,这也叫为人民服务,只不过是异国他乡罢了,今后应该再多做些有益于朝鲜人民的事,让朝鲜人民了解我们不仅能打击美国侵略,也能帮助人民做更多的事,其中就包括你们当医生的为朝鲜人民看病,好啊!你能这样我非常高兴,他的一番鼓励,更增加了我为朝鲜人民服务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我深刻地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战后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和驻地朝鲜老乡的关系也是鱼水情深,在工作之余,卫生所的女同志都在阿妈妮那学会了做各式朝鲜泡菜,直到今天,我做的朝鲜泡菜还依旧是全家人最喜爱的“绿色食品”。</p><p class="ql-block"> 荣幸参加党代会</p><p class="ql-block">1955年部队实行精简整编和军衔制,女同志全部转业或复员,我也回到留守处等待组织安排。不久,我所在的支部改选,我被选上党支部书记。那年正好21军要开党代会,我又被选为参加军党代会的代表。1956年3月25日,21军召开党代会,我代表留守处赴朝鲜参加21军党代会。军政委在大会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对本年度开展以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措施。并选举了参加志愿军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我有幸被选为候补代表(当时有6名候补代表)。1956年4月5日,军组织处通知我已补为正式代表,让我做好准备参加志愿军第一届党代会。</p><p class="ql-block">我由长春乘火车,第二天晚上11点到达志愿军司令部第3招待所。21军大约有50-60人参加,福胜亦去了。参加这次党代会的只有2名女代表,还有一名是延边朝鲜族的女护士。志愿军第一届党代会是1956年5月8日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志愿军总部驻地召开的,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开幕,志愿军李志民政委做了报告。</p><p class="ql-block">党代会第三天,全体代表在操场列队,准备合影留念。大家静候聂荣臻元帅,总政治部主任及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委李志民,合影时把我们2位女代表安排在第二排中间,我就站在聂帅后面。那一刻,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21军后代记忆:</p><p class="ql-block">李少英阿姨,一辈子从军,骨子里永远有那么一种气质和本色,即军人的气质和本色,今天看来,李阿姨军人风采依旧。</p><p class="ql-block">李少英山东栖霞人,1931年9月出生,1945年3月入伍,194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26军后勤部卫生处处长,1984年12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她从事过宣传员、护理员、护士、医助、军医等职,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她在枪林弹雨的孟良崮战役中,不顾危险抢救伤员荣立二等功。</p><p class="ql-block">李少英是一名残疾二等甲级军人,1947年7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65年6月在执行物资转运任务时受到重伤。</p><p class="ql-block">李少英同志吃苦能干,勤恳做事,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荣获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李少英同志因在朝鲜战场上抢救伤员和朝鲜老百姓,工作成绩突出,当选为志愿军第一届党代会党代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央视军事频道采访李少英老前辈</b></p> 阵 地 接 防 <p class="ql-block">孙魁元回忆文章:</p><p class="ql-block">兄弟部队这个营指挥所组成很奇特,二营教导员、三营营长组成一个指挥所。从而可见他们一个团打到现在只能编成一个营。我一听他们介绍,心里就明白了,他们攻下938.2高地后,反复与敌人拼夺,伤亡了很多同志。他们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我从心底敬佩。事不宜迟,我和营长商量,天已拂晓,接防一刻也不能延迟,随即命令各连迅速奔向第一线阵地接防,在前沿阵地一条堑壕边,我见到了正在指挥战士筑构工事的兄弟部队步兵连长。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说:“太好啦,有你们支援,歼灭敌人更有把握了。”他带我到主峰右侧的山梁上,这里原是敌人的隐蔽洞,可以清楚看到我们主峰的前面和右面,也可监视李伪七师的主阵地和山下的公路。敌我之间的缓冲区不超过500米。我营一、三连为第一线防御部队,二连为营预备队,82迫击炮在阵地中间占领发射阵地,无后坐力炮、重机枪加强到一线阵地,配置射击位置,由于阵地是刚从敌人手中夺过来,工事简陋,没有坑道,臭气难闻。上阵地后,同志们表现了非凡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我提出口号:“要边打边挖,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工具缺乏用洋铁、刺刀挖土,用裤子运土代替坑道小车。经过三昼夜的奋战,打了几百个猫耳洞和十几条短坑道,野战工事基本完成,阵地趋于稳定。</p><p class="ql-block">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着战斗开始。可是,敌人除了飞机、炮火轰炸外,步兵一直没敢出动,大家都等得焦急起来。营长说:“这个李承晚老小子真刁,等着他,他却不来了。”</p><p class="ql-block">“不要着急,”我说:“这个山头是安插在敌人肚子上的一把钢刀,敌人不会善罢甘休的,我看,这两天没动静,准有什么新花招,细心观察,耐心等着吧。”</p><p class="ql-block">深夜,轰轰隆隆,敌人的大炮又向我们阵地轰击起来,大地颤抖着,沙石泥块哗哗地落下来。我走出掩蔽部,只见我们主峰上炮弹爆炸的火光闪闪,敌人五○机枪弹绿蓝色的火球,也一串一串地朝主峰飞去。我忙与一、三连接通电话,连长们说敌人可能有情况,但没有出动。</p><p class="ql-block">天渐渐地亮了,敌人还是没出动,我心里想,打了一夜炮,白天不出动,肯定有鬼,我用望远镜细细地搜索,忽然在山脚下发现白五角星的美军坦克。我立即警觉起来,把发现的情况报告团长刘正昌,他说:“上级通报敌人可能要换防,加强他们的兵力,你们要派小分队去侦察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这天夜晚,三连搜索敌情的小分队,悄悄地沿着蜿蜒的山径,向敌人铁丝网爬过去。</p><p class="ql-block">摸进敌人阵地内,那里山林很密,到处是茅草,一片漆黑,啥都看不清,只听到敌人讲的外国话,不像朝鲜话。小分队继续向里面侦察,发现在一顶帐篷里有个美国兵在做饭,这时一个战士的水壶不知道怎么响了一下,美国兵一抬头看到我侦察兵,就叽里呱啦大叫起来拔腿往外跑,侦察员眼疾手快,就一枪把他放倒了。我一听枪响,告知小分队迅速撤回阵地,战士小李在撤回时还带回3个水壶。我问他:“要这个干什么?”他说:“教导员,我们连队缺水喝一天多了。”我一看水壶写着“USA”,还有编号,肯定美军上来了。原来当面之敌李伪七师换上了美军四十五师,无论从装备和火力都比李伪七师强得多。自美军四十五师上阵地以后,敌人依仗优势炮火对我938.2阵地以及后边交通壕进行疯狂地袭击,每天不分昼夜封锁各个要道口。敌人还经常派出小分队向我发起试探性的攻击,企图了解我兵力和火器配置情况,战士们个个都沉着勇敢。今天拂晓,阵地上枪声、炮声混在一起,938.2高地遍地浓烟烈火,敌人冲上来了,我们就用手榴弹、爆破筒将敌人打下去,战士们争分夺秒,利用作战间隙抢修工事。坚守一线的指战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5天的“边打边建”,防御工程初步形成,部队有了比较安全的依托。但严重的问题是,团部原交代我营坚守3天,现在已经5天了,带的粮食已断炊,有的连一天只能吃一次干粮,有的连整天没有饭吃,特别是缺水,个别战士口干难忍,喝自己的小便。炊事人员几次送饭送水,由于敌炮火封锁严密,伤亡较大,饭、水送不上去,各连告急,就连营部也一昼夜水米没沾牙了。形势紧迫,送饭送水已成当务之急,如不能很快解决吃饭喝水问题,难以完成坚守阵地的任务。事关紧急,我和杨永和反复商量,认识一致,决定营长坐镇指挥所,我立即下山想办法解决送饭问题。下山后我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一个“诸葛亮”会议,确定将全营送饭人员编成三个大组,由干部分头带领送饭。为了避开敌人重点封锁区,各送饭组先后错开时间,沿不同路线前进,尽量减少伤亡。为了应付各种情况,我和同志们一道出发了。</p><p class="ql-block">一个漆黑的夜,前沿阵地的炮声还在不停的轰鸣,敌人炮火昼夜封锁着我们通往前沿的道路。我拄着木棍,冒着敌炮火,带着送饭人员到前沿阵地送饭。说是“饭”,其实是煮熟了的杂粮,可就是这个,前沿阵地上的同志们也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吃了,也没有水喝。怎能看着前沿阵地同志忍着饿打仗呢?不管敌人炮火多凶,我决心亲自带队走一趟,找到送饭的可行办法。</p><p class="ql-block">深夜里,敌人仍一个劲地打炮,烟雾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送饭小分队每组5人,各自用背架背上饭和水,一脚深一脚浅地摸索前进。山野改变了模样,道路、沟壑再也分辨不清。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前面出现了一个陡坡,小分队忙停下来商议通过的对策,突然“嘘嘘”几声,“快趴下!”我话音未落,一排炮弹落在我们的身后爆炸了。炸起的泥土盖了一身,耳朵震得嗡嗡响,右耳膜震破了向外流血(战后我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好险!幸好只有几个同志负了点轻伤,可装饭的白铁皮桶,有的被炸了几个洞,幸亏是干饭,而水桶则从裂口处向外漏水。大家赶快用包扎用的纱布堵住口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1军文工团员在坑道为战士们演出</b></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过陡坡沿着沟来到一个满是弹坑的山坡上,有的水桶只剩半桶水,必须加快脚步赶到前沿阵地,要不水都漏光了。但总是快不了,脚下很软,沙土很深,沟里到处是被我军打死的敌人尸体。我着急了:这耽误多少时间呀!我催促大家赶快走。不一会儿大家就累出一身汗,脸上汗珠直向下流。愈靠近前沿,敌火力越猛,“嗒嗒嗒”,忽然敌人一梭子弹扫过来,我急忙卧倒,心想:快到了,务必加倍小心!我告诫大家:“检查一下背架,脚步快一点,对敌人冷枪零炮不去管它,前进,冲过去!”</p><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渐渐靠近了山顶主阵地,这时,我已经清楚地听到一连一排同志挖工事的镐声了。我回过头对大家说:“这回可胜利送到啦!”当时我高兴得真想大声喊:“同志们饭来啦!”但我没有喊,因这里离敌人太近了。战士们看到饭和水,心里乐得一蹦三尺高。我脱下帽子擦擦头上的汗水,浑身觉得轻松。当我看到同志们吃着冷饭那么香甜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同志们衣服沾满泥污血迹,面孔被火药熏得焦黑。一连三排长像宣誓般地说道:“教导员,请上级放心,吃了饭,喝了水,我们浑身都有劲,保证守住阵地。”说着,二排长递给我一张写满带有血迹的决心书,上面写着:“坚决守住阵地,为祖国争光!”</p><p class="ql-block">戈基回忆:</p><p class="ql-block">读了上面4位战友的回忆文章,把我又带到了50多年前朝鲜战场,也引起了我的回忆。干部战士在那样艰苦、危险,与敌人相隔只有几百米的阵地上英勇奋战,把敌人打得手忙脚乱,躲在工事里不敢露头。指战员的鲜血洒遍前沿山头,染红了阵地。</p><p class="ql-block">510高地与前沿虽然隔着几个山头,但敌人还是不分昼夜,不停地向我炮击,企图摧毁我们团的后方指挥所。我们住在坑道里,敌人的轰炸、炮击没有伤到我们一根毫毛。可是坑道外山坡上的炊事班跟前线一样,冒着敌机、敌炮的轰炸做饭。管理股每天组织直属队战士和机关干部下山背运粮食、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和同志们几次从山下扛着一包包100多斤重的大米爬上500多米的高地,送进坑道。</p><p class="ql-block">前线部队每天都有同志流血牺牲,在我们后指坑道外被敌炮弹炸伤、炸死的事也常有发生。由于坑道里潮湿,空气污浊,管理股组织战士在坑道口外搭了一个小帐篷,作为团指挥所办公之用。</p><p class="ql-block">一天上午,敌人疯狂向我们打炮,一颗炮弹落在坑道口,这时,政治处主任赵明正在向机关干部布置工作,警卫员荆再旺为了保护首长,一把将赵明推进坑道,自己却不幸中弹牺牲。</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目睹一个战士在敌机的轰炸下倒在血泊中,大家看着满身是血的荆再旺的遗体,没有悲哭,只有对敌人的仇恨和怒火。可是有一个人悲痛落泪,他就是政治处主任赵明。荆再旺是保护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赵明含着泪水,组织几个警卫员将荆再旺的遗体抬到山下的一块空地上安葬。后来,我听说爱兵如子的赵明在坟前默哀时,悲痛得忍不住大哭。</p><p class="ql-block">赵明,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从抗日战争至渡海作战的10年中,他都是日夜战斗在前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一个小战士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赵明是我的老领导,1951年,我在一八三团宣教股当干事时,他是政治处主任。2003年我去西安向他采访,他已79岁高龄,从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岗位上离职休养,患有多年糖尿病,身体虚弱。谈到渡海作战、抗美援朝,他总要提到那些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帝控制了制空权,不分昼夜狂轰滥炸。中朝部队和人民群众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无论是机关,还是连队,无论是前沿,还是后方,干部战士都随时准备流血牺牲,以死保国。</p><p class="ql-block">前线每天都传来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消息。政治处技术书记(秘书) 廉国栋成了最忙碌的人,他每天要填写好几份烈士档案,给国内地方政府发烈士死亡通知书和烈属慰问信。荆再旺牺牲的第二天,尹月扛着背包,单身一人突然来到团后方指挥所,我们见了猛吃一惊。</p><p class="ql-block">杜冰厉声喝问:“你怎么来了?你来干什么?”尹月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来和你们跟敌人打仗!”</p><p class="ql-block">杜冰余怒未消,“我们男同志都上不了前线,你不在后方好好待着,却到这里来添乱!”</p><p class="ql-block">尹月顶了一句:“什么男同志、女同志,我们都是志愿军,男女都一样,抗美援朝就是跟敌人打仗,上不了战场,你们干啥我干啥!”说罢自己扛着背包走进了坑道。</p><p class="ql-block">尹月来到后指,确实给我们添了乱。因为后指全是男同志,现在来了一个女兵,给大家,也给她自己带来麻烦和不便。她和我们在坑道里同宿同眠,特别是夜里要摸出坑道到山坡上“方便”,我们还要保护她。不过来了这个娘子军,听了她的欢声笑语,给我们阵地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p><p class="ql-block">尹月因字写得好,派了用场,成了廉国栋的好助手,每天帮他填写烈士档案,给地方写公函。坑道里滴水,潮湿,点洋蜡照明,工作不方便,便在后坑道口外搭了一个小帐篷,做廉国栋的专用办公室,也是政治处唯一的一间“办公室”。一天,敌人向我们山头打炮,两块馒头大小、火红火红的弹块飞落在办公帐篷的旁边。当时,我在帮廉国栋填写烈士档案,弹片就落在我跟前。好险!幸亏没有炸到,否则,我不是成了烈士,就是被炸断了腿的残废军人。这是我上战场后,第二次“死里逃生”。</p><p class="ql-block">7月13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三阶段的反击,即最后一次战役——金城反击战。发起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打击以“释放战俘”为名破坏停战谈判的李承晚政权。6月下旬,志愿军根据彭德怀的建议和毛泽东的决定,决心推迟停战,以歼灭南朝鲜军1万余人和拉直金城以南的战线为目标开始战役准备。当时,我方兵力空前雄厚,后方公路网已形成,海防有保障,前线又囤积了8个月的粮食和大量弹药,部队已有丰富的阵地攻坚经验,新入朝的各军急切求战,这些都是战争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有利条件。经过半月的准备,在金城地区南朝鲜军4个师的 25公里的正面上,志愿军集中了第20兵团指挥下的5个军(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第六十军、第六十七军、第六十八军)以及第二十四军,加上配属的炮兵和工兵,总兵力达24万人。同时,还集中了1306门火炮和20辆坦克。这样,不仅在兵力上形成3倍于敌的优势,在火力上也形成1.7倍于敌的优势。志愿军在地面火力上对敌形成优势,这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是唯一的一次。</p><p class="ql-block">7月13日夜21时,在大雨欲来之际,志愿军总部命令部队出敌意料地发起进攻,首先,1094门火炮进行了7至28分钟的火力准备,发射炮弹1900吨。在重点方向,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100~120门,相当于苏德战争中战场的一般标准。这次炮击,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随后,志愿军的6个军发起猛烈突击,1小时内全线突破,然后一面围歼各高地之敌,一面向纵深穿插。穿插时,各部队预先准备好的渗透支队乘敌人混乱之机,大胆深入迂回。六十八军就以突然袭击消灭了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团部和配属首都师的美军第555榴弹炮营大部,并俘虏了首都师的副师长。第二天天明后云浓雨大,美国飞机难以出动,志愿军各部打破常规实行白天进攻,坦克兵也配合步兵向纵深发展。至7月14日黄昏,志愿军已于21个小时内在敌人以坑道和钢骨水泥为主体的坚固防御阵地内推进了9.5公里,创造了双方部队在阵地战阶段推进速度的最高纪录。</p><p class="ql-block">7月15日和7月16日,志愿军乘南朝鲜军溃败之际继续进攻,最远推进了8公里。这样,经3天进攻,志愿军已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南推了15公里,并消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的大部(因只采取战术分割,未能形成战役包围,敌军部分逃脱)。鉴于进攻目标已达到,连日大雨又造成运输困难,各部队奉命在新占领的阵地上转入防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朱德总司令接见志愿军代表</b></p> 坚守北汉江桥三天三夜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作为志愿军工兵战士,亲身经历了守卫北汉江桥三天三夜特殊战斗,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间,三八线上中朝军队正在进行金城反击战。我作为连队文教跟随工兵连,奉命从兄弟部队工兵排手中接过守卫北汉江桥的任务。这座桥木质结构,约30米长,是通往三八线前沿阵地的交通要道,因而是敌机封锁的重点。日夜有成批的野马式战斗轰炸机和皿9重轰炸机不断空袭投弹、扫射,或扔下定时炸弹、地雷,企图卡断这条运输线。附近山上虽有我们的高炮阵地,但狡猾的敌机有时会超低空突然偷袭这座桥,使得山上的高炮来不及,也无法对钻山沟低空偷袭的敌机进行射击。有时守桥战士还未听到敌机声音,炸弹就已在桥上爆炸了;我们的战士有的还未回过神来,就被炸伤以致牺牲了。上级命令:这座北汉江桥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在一小时内抢修恢复通车!</p><p class="ql-block">我们工兵连一排长在我们进驻桥头边的坑道时,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山东口音对我们说:同志们,守卫这座桥是一场真正的战斗!绝不比三八线前沿阵地的战斗轻松。我们要是让这座桥一小时内不能通车,那就是对中朝人民犯下大罪!对兄弟部队犯下大罪!所以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证通车!</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守卫北汉江桥的特殊战斗。</p><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上午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不,对我们守桥的工兵连来说,是个“坏”天气,因这必然会引来大批敌机空袭炸桥。果然,我们还没顾上吃完一块压缩饼干,就窜来了两架“油挑子”(美空军野马式战斗轰炸机),轮番轰炸。我们工兵连战士和一排长刘长山像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蹲在起跑线上等待那一声号令,全都紧张注视着桥上;只要桥上挨了炸弹,我们就要冲出坑道去抢修,不管敌机飞走了没有。这时,空中频频响起“嗵嗵嗵”高炮发射的爆炸声,天空顿时布满一朵朵白花球,密集的高射炮火迫使“油挑子”只好在高空投弹。投了十多枚炸弹,大多落进了北汉江中和江岸上,只有一枚击中桥梁,炸坏几根桥柱。一排长带领一班战士立即冲出坑道,扛起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上桥抢修;其余两个班战士和副排长在坑道里待命准备接应。敌机还在空中盘旋,不断地朝桥上扫射,子弹打得桥头边岩石上“噗噗”直迸火星。一排长和一班战士冒着危险抢修好几根桥柱,只用了40分钟。一排长和一班长又在桥上仔细查看其他桥柱有否受损。这时“油挑子”从空中又投下几枚炸弹,在桥梁上空爆炸,一班长被弹片击中腿部,血流如注;一排长忙着把他背到坑道里让卫生员给他包扎。这时敌机已飞走了。一排长拦下一辆过路的军车,让卫生员和一名战士把一班长送往急救站。我看到桥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血痕。</p><p class="ql-block">下午,天空布满云雾,我们这才松了口气。我瞅空问一排长,干吗不等敌机飞走了再去抢修、查看,那不是可以减少伤亡吗?一排长说:“你当我是爱玩命吗?第一,根据兄弟部队的经验,桥柱炸坏了,如不立即修复,车辆压过去,桥很可能断裂,重载车辆弄不好会陷下去,一小时也恢复不了;第二,炸坏一处不赶快修复,如再炸坏几处桥就瘫痪了,更难修复了;第三,敌机什么时候飞走又没通知我们,要等多久?第四,敌机投下炸弹后故意拖长盘旋时间,就是不让我们及时抢修。我们要不及时抢修,不是让敌机牵着鼻子走吗?”我才明白了,这就是他所说的工兵的战斗。</p><p class="ql-block">晚上来临,敌机似乎要夺回下午被耽误了的时间,天刚黑,防空哨就打枪了。敌机在高空盘旋,投下几枚照明弹,悬挂在木桥上空,像几盏汽灯,把桥上照得雪亮。行驶在桥上的军车暴露了,紧接着重磅炸弹呼啸而下,在离桥不远的对岸公路上爆炸,掀起的冲天气浪冲进坑道。蹲在坑道口的一排长的军帽给掀掉了,他抓起军帽喊道:“大家拿铁锨十字镐条筐跟我来!”他自己先抓了一把铁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部队在朝鲜</b></p> <p class="ql-block">冲了出去。桥上的照明弹还悬着,敌机还在头上转。我本来还有点犹豫,但看到全排战士都拿了工具冲过桥去填炸弹坑,我也抓起一把铁锨跟去了。那弹坑至少有一人多深,直径十多米。这时,我高炮阵地探照灯的光柱在天空来回搜寻敌机,敌机这才隐去了。可是不久照明弹熄了,啥也看不见,填土也就慢了。填平了大弹坑,都快午夜了。我累得浑身酸痛,两手起趼,硬撑着到北汉江边洗了个澡,吃了半块压缩饼干,就钻进坑道歪在地铺上沉睡了。</p><p class="ql-block">可是睡了不到个把小时,又让B-29那嗡嗡声弄醒了,我还没有“修炼”到能在B-29嗡嗡声中鼾睡的功夫,夜里一听到那瘪人的嗡嗡声就不能人睡,即使在坑道里也一样。因为这家伙来了,绝不会白跑一趟就回去的!果然不久,桥上传来爆炸声,惨叫声,坑道外闪动火光。一排长沙哑的山东口音又响了:“快起来扛沙子,救火!救火!”我迷迷糊糊钻出坑道,只见桥中间停着一辆车,车头周围一片火光,不知出了什么事。一排长已在坑道口扛起一包大沙袋,朝桥上奔,战士也纷纷扛起沙袋冲过去。我也跑去扛了一袋沙;约摸有百来斤重,被压得趔趔趄趄往桥上走,不小心叫泥土绊了一跤,连人带沙袋跌倒在地,挣扎爬起来再扛起沙袋走到汽车旁,一排长他们已把火扑灭,从烫手的驾驶室里救出被严重烧伤的驾驶员,他已昏迷不醒。一排长赶快拦住过路的汽车,派两名战士把烧伤的驾驶员送到急救站去。事后才得知,起火的是一辆往前沿运送粮食的军车。在桥中间触了飞蝶雷,爆炸引起油箱起火。要不是抢救得快,驾驶员和一车粮食全完了,大桥也会被烧坏。一排长带领我们把车上的粮食搬到另一辆车上,然后把报废的车子推到江中去。干完这些后,天已黎明时分。</p><p class="ql-block">一排长把我们都赶进坑道喝道:“都给我睡觉去!天亮换班!快!明天还要战斗哩!”</p><p class="ql-block">我被喊醒时,坑道口外已是满天朝霞。咳,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坏”天气!</p><p class="ql-block">两眼布满血丝、脸色焦黄的一排长还坐在坑道口两眼盯着桥上。敢情他没叫人换班,一夜没睡。</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几乎和头一天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下午也是晴朗的“坏”天气,我们工兵排战士与“油挑子”、B-29的战斗更加频繁、艰苦了。结果是北汉江桥巍然如故,我们又有两位战士负了重伤。一个被打瞎了一只右眼,另一个在抢修时挨了敌机扫射,打断了一只左膀……</p><p class="ql-block">第三天白天又是一个“坏”天气,我们的空军显然加强了对地面部队的支援,在空中拉开了道道弧形白烟,跟敌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天空“呼呼”炮声不断。我们工兵排战士都拥在坑道口仰头观战,连轮休睡觉的战士也跑出来对空举拳兴奋大喊:狠狠揍这龟孙子!!我们工兵排对我们的航空兵怀有特别的感激之情,觉得是给我们出气解恨来了。</p><p class="ql-block">傍晚,上级命令我们调防到鱼隐山阵地扫雷,把北汉江守桥任务交给兄弟部队。一排长刘长山带头,副排长和几位班长在暮色苍茫中又细细查看了北汉江桥,未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刘长山站在桥头岩石上,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山东口音对着整装待发的战士高兴地说:“同志们,这三天三夜,我们守住了这座桥,敌人没能损坏这座桥,它是永远炸不断的,我们用鲜血、生命保卫了钢铁运输线,同时也支援了金城反击战,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早日签字!”他激动地说:“我们希望早日实现和平!”</p><p class="ql-block">话音刚落,一声巨大的爆炸震撼了山头,一枚炸弹落在离一排长20多米的江岸边,刺耳的尖啸随之掠过,一架“油挑子”超低空偷袭,投弹、扫射之后飞走了。一排长倒在血泊中……兄弟工兵排刚好赶到,他们的卫生员紧急包扎了重伤的一排长,赶紧用担架把他抬上过路的军车,送往急救站。</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得知一排长在半路就牺牲了,身上留有一张年轻的妻子抱着才周岁的小儿子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他最后那番话,永远留在我耳边,烙印在我心坎上。</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北汉江桥时,内心交织着沉痛与自豪之情。朝鲜战场这样的木桥何止千百座,刘长山这样的排长何止千万人。这三天三夜使我坚信:为正义而战的千万个普通战士,是不可战胜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二十四军代军长张震在朝鲜合影</b></p> 军事分界线上的云烟 <p class="ql-block">张亦民回忆:</p><p class="ql-block">每当翻开几张已经发黄的朝鲜停战后在军事分界线的相片时,禁不住勾起对抗美援朝停战前后悠悠往事的记忆…</p><p class="ql-block">1952 年底,我们21军奉命入朝。当时,朝鲜战场上美李军在“三八线”上无法突破我军防线,竟异想天开,欲重演仁川登陆的故技,妄想从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东西两侧实施“两栖登陆”,然后南北夹击我军,以实现其占领北朝鲜并进一步侵略我国的野心。我们入朝的任务就是去参加反登陆作战的。陈毅司令还专门到军部所在地嘉定,对营以上干部作了动员和告别送行。</p><p class="ql-block">我们团入朝后,先是在后方进行反空降反登陆训练,同时从事抢修公路等战地后勤保障工作,边准备边等待着迎击敌人。但当敌人发觉我们已在北朝鲜的沿海与内地、前方与后方,布下天罗地网,不得不考虑实施“两栖登陆”将会是怎样的恶果,这才被迫悄悄地放弃了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其实,朝中方面作了充分的两手准备:耐心地等待到5月上旬,到时候敌人再不来,我们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再举行一次类似1952年秋季那样的战役性反击作战。这就是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或称“金城反击战”。</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 188团当秘书。我们63师是作为60军预备部队参加夏季反击战的。令人遗憾的是经过战斗动员,全团上下士气鼓得足足的,却未能到最前线去冲锋陷阵就停战了。</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身临战场,未能投身战斗固然遗憾,但停战前后的这一段经历,却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7月13日傍晚,团政委金非同志来政治处传达志愿军司令部通报:金城反击战今晚9时开始,要我们在战斗动员的基础上作好一切准备,做到随时可以出发。</p><p class="ql-block">我们团部就住在半山腰北侧,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爬上山顶,看到敌我双方阵地,夜间可以看到敌人为自己壮胆而接连不断打起的照明弹、曳光弹,可谓是朝鲜战场上一种特有的风景线。今晚我方发起战役进攻,更可以看到我军炮火袭击的镜头和威力了,何况有一个火箭炮阵地就在离我们团部不远的山岙里。</p><p class="ql-block">9时整,千百门大炮瞬间齐鸣,一串串炮弹穿过夜空飞向敌阵地,特别是称为“卡秋莎”的火箭炮,更如雷电排空,顷刻间使敌人阵地变成一片火海,映红了南边敌阵地的天空。指战员们见到如此强大的炮火,激动异常,斗志昂扬,信心倍增。</p><p class="ql-block">当炮火从前沿阵地向纵深延伸射击时,组织这次战役的20兵团三个突击集团向南朝鲜李承晚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一举突破了防线,毙伤俘敌5万余人,攻占土地240平方公里,什么“首都师”、“白虎团”都在被歼之列。</p><p class="ql-block">第一线部队打得越顺利,我第二线部队参加的机会就越少。敌人虽然不甘于失败,并纠集他们力所能及的兵力,在坦克、飞机、火炮的配合下,几经反扑,屡遭失败的情况下,7月2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声明,表示同意接受停战。其前方谈判代表哈里逊也向我保证:“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的实施”。</p><p class="ql-block">7月27日傍晚,政委与主任,面带笑容向政治处同志传达了志愿军总部的通报:今日上午10时,美李集团已在板门店同朝中方面签署了停战协定,今晚22时起,敌我双方全线停火。</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停战消息传开,阵地上又激起了停火前一种特有的紧张气氛。大家在高度警惕敌人最后袭击的同时,又时刻注视这一伟大难忘时刻的到来,我们虽在二线,也要特别警惕敌人最后时刻的乱枪乱炮。但当时出于内心的激情,我们还是带着手电,上山观察了停战前片刻的动静。大致就在停火前一刻多钟,敌我双方阵地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枪声、炮声,突然四起,照明弹、曳光弹五颜六色,把满山遍野照得通明。双方在激烈的枪炮战中,顷刻间又随着停火时刻的到来,嘎然而止,刚才还是战火纷飞的战场,顿时又变得万簌俱寂,一片宁静。转眼间,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和火药味,随着夏夜的凉风悄悄飘散。</p><p class="ql-block">至此,朝鲜半岛上燃烧了三年之久的战火熄灭了。</p><p class="ql-block">停战后不久,我师奉命接替33师从鱼隐山到文登里一线的防务。</p><p class="ql-block">战争停止了,但保卫和平的任务刚刚开始。停战协定中的非军事区和军事分界线,从图上作业到实施勘测,建立标记等都有待落实:部队的主要任务还是开凿、修建和完善坑道工事,使整个“三八线”组成一条相互联接,互相支持的地下长城,以防敌人破坏停战协定,再次燃起战火;还有打扫雷区,搜寻、认辨、登记和掩埋烈士遗体,敌人尸体也要登记移交等任务依然相当繁重。</p><p class="ql-block">我在接防以后就有一个想法:虽然未能直接参加停战前的最后那次战斗,但也是胜利者,很想利用机会到非军事区“观察”一番,到敌我交战的最前沿看个究竟。相同经历的人,大致有相似的思维轨迹和共同愿望。1954年春节,应参加停战联合观察小组工作的战友魏再生等同志之约,会同五位战友利用雪后晴天,别上了他们的袖章,参观了文登里的非军事区北缘,实现了这个愿望。</p><p class="ql-block">文登里,是东线的门户、南北之间的主要通道。1951年11月中旬,美军曾在这里用120多辆坦克向我志愿军阵地发起“范佛里特秋季攻势”,结果被我军击毁击伤68辆,因而成为朝鲜战场上著名的反坦克阵地,而且也是188团接防后的一个预定战场。</p><p class="ql-block">我们五位同志来到文登里非军事区,环顾四周,依然一片凄凉,除了不久前才竖起的“军事分界线”标志牌和“非军事区第八联合观察小组”联络、会晤的工作帐篷外,就是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遗迹和范佛里特秋季攻势里被我军击毁而未能拖走的十几辆破坦克还东倒西歪地横卧在乱草丛中。我们五位战友,除了在观察小组帐篷前拍一张合影外,还分别在“军事分界线”和敌坦克上各拍了一张照片,以作“到此一游”的纪念。</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流年似水,停战40多年了。当年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子,如今都已成为白发爷爷了。记得很清楚,当时拍照时就有过一番议论:这里既非风景名胜,也无文物古迹,我们要的就是能作为胜利标志的美军破坦克和“军事分界线”这块标牌的影子,让它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知道,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国人永远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第21军司令部作战科全体同志合影</b></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