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p class="ql-block"> "福荫紫竹院"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方,在元、明、清时期,曾为帝后乘龙舟游览西郊园林的转闸换船之所。明代时,这里有一座小型庙宇。明万历五年(1577),庙宇被划归万寿寺,成为万寿寺下院,具有了皇家寺庙属性。</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皇室频繁游幸长河。乾隆十六年(1751),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大兴土木。长河作为由紫禁城前往清漪园的必经水路,沿途因此大肆修缮。这一时期,在紫竹院开挖湖泡、修建船坞,并在庙宇西侧添建行宫。同时,修缮了庙宇,乾隆皇帝御赐"紫竹禅院"。光绪年间,紫竹院行宫与禅院经历一次重建,开工于光绪九年(1883)七月,竣工于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并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成为一处独立的行宫。</p><p class="ql-block"> 1900年,紫竹院行宫遭八国联军洗劫后,院落损坏严重。民国年间,其作为皇室财产数度被出租、转赠、占用。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行宫成了一座荒郊野寺。</p><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紫竹院公园接管行宫。2010年11月,紫竹院公园在前期勘探挖掘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福荫紫竹院整修工程,2012年8月竣工。修缮后的福荫紫竹院由行宫和禅院两组院落组成。</p><p class="ql-block"> 2023年至2024年,又对行宫、禅院及周边院落内的35座建筑开展了保护性修缮工作,重点是屋面和油饰部分的维护,包括建筑的瓦面、屋面清理,以及上下架油饰和彩画的除尘。</p></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宫</h3>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长河作为由紫禁城前往清漪园的必经水路,沿途因此大肆修缮,包括万寿寺下院,还将其交由内务府管理。乾隆皇帝为孝敬母后,在庙内供奉了一尊观音大士像。当时此地已有茂密且特别的紫色竹林,颇有“普陀山紫竹林”之意境,且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海紫竹林,乾隆帝便赐名此庙宇为“紫竹禅院”。乾隆时期又在禅院西侧添建一座行宫,作为帝后前往西郊游览万寿寺、颐和园等地时的临时驻跸之所,此即紫竹院行宫。<div>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水路往返颐和园时,紫竹院行宫因其适中的位置而成为他们途中歇脚、休息或进膳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也因此曾设有内务府奉宸苑的办事机构,负责接待皇室成员。</div> 2024年10月,修缮后重新开放的紫竹院行宫,游人如织。<br> <p class="ql-block"> 行宫的主要建筑包括报恩楼、紫霄殿、东西倒座房、游廊等等。</p> 行宫大门入口处为一字型砖砌影壁,是解放后添建的。 一进院东西两侧建有妃子房。 东南妃子房 静逸斋 <br> 东北妃子房 栖筠斋 <br> <p class="ql-block">西南妃子房</p> 致飬斋 西北妃子房 天香斋 院落两侧的折角游廊各为十八间,游廊及主体建筑上均采用苏式彩绘,彩画共计320幅,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 院内有两棵400多岁的银杏树。 西侧的银杏树,生机勃勃。 <p class="ql-block"><br></p> <h5> 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在空中交织成荫。<br></h5> 东侧 <p class="ql-block"> 银杏树主干曾遭雷击 <br></p> 蘖枝生长繁茂,独木成林。 紫霄殿,门前两棵四百多岁的古银杏见证着历史沧桑和今日风华。 紫霄殿是北平解放时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也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相传为官员办理转闸换船相关事宜的办公场所。大殿屋顶为歇山顶,彩画为“金琢墨枋心式苏画”。 二宫门 致远轩 <br> 福荫軒 穿过复建后的二宫门,便是开放式的二进院,主体建筑为上下两层各九开间的“报恩楼”。<br> 砖木结构,青瓦覆顶。 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 报恩楼 <div>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div><div>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br></div> <p class="ql-block"> 报恩楼内的《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p> <h5> 紫竹院公园因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大运河北京段航道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点位。"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可以使游客充分领略紫竹院地区与大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紫竹院公园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的文化遗存和特色人文景观。</h5> 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现楼内仍保存有慈禧曾使用过的穿衣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禅院</h3> <h5>重建紫竹院碑記</h5><h5>夫都城多廟也 城之西數里長河地方有古刹紫什院者 乃萬等寺之下院也 方丈德果因下院衆多 勢難兼顏 恐悮梵脩 即商之於廣化寺魁一和尚擬讓與樂善之人勿論僧道 士庶永助梵修以償此愿 魁一和尚即酌之 白雲觀方丈高雲溪監院姚靄雲兩羽士咸忻然曰茲有余同戒劉素雲者脩建廟宇 濟危救困 不可枚舉 至於捨薬施茶乃其餘事可推謂功德之主也 其人生而聰慧長而博學 言行忠信作事仁慈 忠孝耿耿 儒道兼脩 樂善好施 可謂手屈一指 因而德果和尚篤慕善緣 願将此廟奉送與劉素雲羽士永為為梵修住持之所也 廟前小山一座 迎照蓮塘数頃平鋪後繞長河為護左右 雙塔相映 更忻廣源一橋樹木叢襍 不啻綠天菴中 形式幽静 世人共賞 足稱巒嶂翠峩之區 真可謂與名山爭勝也 夫紫竹院者 了觀音大士之行宮也 奈年久廢弛 殿宇傾塌 素雲曰似此勝境何凋零至此 因發願慕化重修 大殿三楹 東西耳殿各三楹 東西客堂各三楹 司房三楹 厨房三楹 華祖殿三楹 靈官殿三楹 南客堂六楹 三清殿三楹 東西静室各三楹 報恩樓九楹 供奉長春邱祖聖像 東為斎堂三楹 西為祠堂三楹 東西圍房庫房門户遊廊亭臺等百餘楹 山門迆東為馬號房户二十餘間 大興土木之工三載有餘 焕然一新 更名為福蔭紫竹道院 素雲敬约雲溪靄雲兩羽士同入紫竹院以為修息之所 素雲智人也 思深慮遠 相约兩羽士者 志在得人恐無繼緒 是以共修盛事 绵绵遠遠 永垂不朽 亦不負素雲之一片苦心耳 為此勒諸貞石 是為記</h5><h5>大清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榖旦立</h5><h5> 賞 戴花翎即世知縣 山左 李其寯 敬撰并書</h5> <h5><br></h5> <h5> 清光绪九年(1883年),紫竹院行宫与禅院经历了一次重建。为便于管理,万寿寺方丈与广化寺方丈商议,推荐在同治年间担任慈禧二总管太监的刘多生即素云道人,当紫竹禅院住持。光绪九年至十一年,刘多生主持紫竹院重修工程。此番重建后,紫竹院正式从万寿寺分离出来,成为一处独立的行宫。建成后,工部尚书潘祖荫撰写了《福荫紫竹院碑》,表达对慈禧太后及光绪帝的尊崇之情。 <br></h5> <h5></h5><h3 class="ql-block"> 福荫紫竹院碑</h3><p class="ql-block">盖自法蘭西遾 陳紺馬之儀 刹利東皈 布青螺之教 摩尼惠影 雖照於濁水 衹樹勝域 實曜等於化城 但以空有難消機寂莫悟金葉之布安求鐵鏘之怖 斯甚五誠十力必刼而始通六趣七横 武崇飾而可遣 是故天金天銀之闗 鐸語相聞 風輪大輪之界 幡枝密建 豈非能仁之廣筏足濟浮囊 真諦之幽栖 即為醒境 兹有福蔭紫竹院者 菴羅舊苑 堅固貞林 溯创置於當年 紀营修於今日珎臺煥霄擬天竺雞頭之刹 元閣駕空如耆閣雕鷲之窟婆楼蒂下 甘露潜生 律提鳥身 香花自洗 遠五都之市 静若穹岩 接四誓之衆 廣同梵海 企瑞相於 飛雲肅慈 範於珂雪 一瞻一禮 喜萬累之冰消 一讚一稱 見羣魔之霧卷非止瓦 官擅三絶之秘 陽冰繞七級之隆 銑盤炫日即號神功 石钵藏花 共傳仙穴己也 其中之崇檐 傑搆阿閣相承 桂廡森櫹松楹 䆗窱若夫隐旃檀之座 譬忉利之宫琉甍複起銀龕俯臨足以焜耀於兹寺者則有報恩楼為所以恭祝皇太后皇上萬歲萬萬歲億萬</p><p class="ql-block">慈儀垂裕符秦階於三台 </p><p class="ql-block">鴻號顯楊播𧃸音於萬國</p><p class="ql-block">皇上承顏有喜个福無疆薄海臣民同深歡忭 兹素雲勤資羣力敬展微誠鶴息留丹 虹飛叠翠替庚聞乎 一同雲摩馨乎 四果亭亭 芝幹產斗拱而未凋 彤彤蓮薬奉寶龕 而永固 经始於光緒癸未年七月至乙酉年九月二十五日厥功始竟金碧為幟净業之勝以生鐵鎏功成 大施之會丕著念昔滬瀆之浮维衛爰泐穹 珉天水之頌 佛龛亦垂 竹素用是虔敷願海廣設導師餐具伊蒲施餘磨勒匠由神運機以冥通不有鎸題曷昭未許因兹無漏聊識波旬庶幾彦和銘象不黏外道之黐源賀投辭堪作衹垣之偈</p><p class="ql-block">大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榖旦立</p><p class="ql-block">经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 花铜頭 品顶戴工部尚書南書房行走管理户部三庫總管錢法堂事務咸豐壬子恩科进士 潘祖蔭 字東鏞 號伯寅拜撰 <br></p> 禅院的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山门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弥陀殿,以及主要供奉"紫竹观音"的观音殿。 <h5><p class="ql-block"> 紫竹禅院为明代所建,万历年间,在长河北岸修建万寿寺时,南岸的紫竹禅院划为万寿寺下院,成为皇家苑囿。清乾隆年间,由于皇室频繁游幸长河,又在禅院西侧添建行宫,禅院成为行宫的附属建筑。清光绪年间,紫竹院行宫重建,历时三年,重建后的紫竹院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此后历经战乱动荡的紫竹禅院成为一座荒庙。1982年公园正式接管禅院,后进行复建。复建后的禅院整体布局为二进院落,主要供奉"紫竹观音"。</p></h5> <p class="ql-block">祖师殿</p> <div>萬法皆空明佛性</div><div>一塵不染證襌心<br></div> <p class="ql-block">伽蓝殿</p> <div>塵消古鏡光愈遠</div><div>風定寒潭水自平<br></div> 大雄宝殿 <div>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div><div>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br></div>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荷花渡上灑法雨</p><p class="ql-block">紫竹林中觀世音</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積善之家必有馀慶</p><p class="ql-block">積不善者必有餘殃</p> 第一殿 秦广王<br> 第二殿 楚江王 第三殿 宋帝王 第四殿 仵官王 第五殿 阎罗天子 第六殿 卞城王 第七殿 泰山王 第八殿 都市王 第九殿 平等王 第十殿 转轮王 <p class="ql-block">弥陀殿</p> <p class="ql-block">真心静寂渾無迹</p><p class="ql-block">妙相莊嚴倍有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