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土山湾博物馆的现址,原来是徐家汇南部肇嘉浜的沿岸,由1832至1837年间,江苏巡抚民族英雄林则徐率民众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故名“土山湾”。而土山湾文化则源于1864 年教会在这块土地上创设的土山湾孤儿院。</p><p class="ql-block">在抚养孤儿之余,土山湾孤儿院还创办了工艺品厂,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无所不包,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p><p class="ql-block">土山湾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在这里任教。</p><p class="ql-block">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建在孤儿院原址上,2010年6月“博物馆日”开馆,镇馆之宝为“中国牌楼”。博物馆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博物馆在徐汇区蒲汇塘路55号。从路名就可以知道,这里原来也是一条河的河道。</p> <p class="ql-block">一个博物馆就建在它的原址,说明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门口是一个服务台,虽小却有艺术细节。</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个由外国人创办的孤儿院。孤儿院的生活一定是清苦甚至严酷的,但这里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们从事着各种劳作,这是现在的孩子们不能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土山湾大事记:1864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楼房开始兴建;1867年土山湾印刷馆开始创办;1872年陆伯都、刘德斋把范廷佐于1851年创办的徐家汇画室搬迁到土山湾……</p> <p class="ql-block">各方人士曾对土山湾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第一要数土山湾印书馆的出品最多,竟多到53万种,中国侨民所至之处,莫不用土山湾出品书籍”,“土山湾也有习画之处,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等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前厅是个玻璃大厅。这里陈列着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百余年前,这座牌曾经是世博会上的惊人一瞥。这是牌坊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土山湾牌楼是外国修士葛承亮于1912 年带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名有工艺才华的孤儿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雕刻而成,它于1914 年从中国上海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此后,几经辗转,绕了地球一周,终于在世博会来到上海的时候回到了久违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件精品竟出于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孤儿之手,简直无法想象。</p> <p class="ql-block">孤儿即人们脑子里的弃儿,但只要给予合适的教育,他们何尝也不是人才?</p> <p class="ql-block">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人人可以成为人才,这是我在参观展览时一直想到的。</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有几座宝塔,这些宝塔也曾经是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的珍品,只是原物归还道路漫长,这里陈列的只是一些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大厅四周陈列着土山湾孤儿院的一些水彩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孤儿院被誉为“西画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这里介绍有“中国水彩画第一人”之称的徐詠青,9岁时进入孤儿院,天赋极佳,经过打磨雕琢,终于成为中国水彩画的一代大家。</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这个地方的兴起和一些外国传教士有密切的关系,如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德国人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还有我们的先贤徐光启。</p> <p class="ql-block">大厅展览一角。</p> <p class="ql-block">艺术是需要传承的。这里介绍的是土山湾孤儿园的张充任,名扬中外的雕塑家。</p> <p class="ql-block">再朝前走,看到了这些先贤们的群像: 李问渔、徐宗泽、费赖之、马相伯、范廷佐、高龙鞶、郎怀仁、南格禄、晁德莅、韩伯禄。</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当年土山湾孤儿院的旧址。心中泛起一种特殊的对历史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一号展厅,详细展示了徐家汇形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的兴起有其历史背景。徐家汇因徐光启的墓地坐落于此,后代在此聚族而居,且有肇家浜等多条河流汇集而得名。1841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派传教士来此,耶稣会会院在徐家汇成立。此后,天文台、博物院、藏书楼、学校、教堂、圣母院、孤儿院等机构逐步兴建。</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地区的慈善机构圣母院和土山湾孤儿院。</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的教育机构徐汇公学、类思小学、汇师中学、震旦学院、启明女校等。顺便一提震旦学院是后来的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前身,是我学习和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科学文化机构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博物院、徐家汇天文台、圣心报馆、圣教杂志社等。</p> <p class="ql-block">宗教机构大修会、小修会、耶稣会总院、徐家汇天主堂、圣衣院、耶稣会神学院等(有些建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拍了震旦学院这一张。1903年,马相伯捐资创建震丹学院,学院初设语言、文学、翻译学科,后设法政学、工程学、医学和文学,是当时最重要的大学之一。1908年迁至卢家湾,1928年改名震旦大学,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p> <p class="ql-block">先贤们的群像: 李问渔、韩伯禄、高龙鞶、范廷佐、南格禄;徐宗泽、马相伯、费赖之、晁德莅、郎怀仁。</p> <p class="ql-block">因光线原因,从不同角度拍了两张。</p> <p class="ql-block">二号厅里,有当年孤儿生活的场景、土山湾老人口述历史通过电子视频的方式呈现。</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曾经收养了近万名孤儿和贫困儿童,解决了孤儿谋生和江南地区宗教用品需求,引进并传授各类西方技艺。</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看到土山湾孤儿院的历史和大事记,上下两张照片内容相连接。</p> <p class="ql-block">孤儿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清苦、管教严格、弥撒祷告、同进同出。</p> <p class="ql-block">孤儿们的教育。孤儿院设慈云小学,提供普通教育,初小4年,高小两年,学习班两年,与普通学校相同。天资聪颖者可进入汇师和徐汇中学深造,重点培养,以期成才。</p> <p class="ql-block">孤儿学艺。高小期间实行半工半读,在工艺院各工场接受初步训练,实习期间按自身特点分配在各个工场学习技艺。每日工作9小时,晚上有夜课。学习班毕业后,转为三年学徒,满师后可转为师傅,也可自行谋生。</p> <p class="ql-block">此后几个展示厅内展出当年外国指导老师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p> <p class="ql-block">学员们创作的作品《恋爱与责任》(张充仁),《圣母子像》(徐宝庆)。</p> <p class="ql-block">展馆一角。</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孤儿院内有过一支当年上海有名的乐队 ,这里是曾经使用过的乐器。这里还有几份当年学生的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孤儿院内学习训练的场所模型。</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画馆——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前身为徐家汇画室,有西班牙人范廷佐和意大利人马义谷在徐家汇老堂创办。土山文化馆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西洋画人才,是最早向中国人传授西洋画技艺的美术机构。</p> <p class="ql-block">范廷佐、马义谷、陆伯都、刘德斋。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传承系谱。</p> <p class="ql-block">这几位是当年的佼佼者张充任、张聿光、徐咏青、周湘。</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场景,展馆也是充满艺术氛围的。</p> <p class="ql-block">西洋画名家刘德斋塑像。刘海粟、汪亚尘等是他学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学以致用和循序渐进,已经是当年的教学原则。</p> <p class="ql-block">老师在授课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艺。</p> <p class="ql-block">有限的空间也可以造就无限的才能。</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感谢老一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的木工部树立着葛承亮的塑像。闻名于世的土山湾牌楼就是外国修士葛承亮于1912年带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名有工艺才华的孤儿,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当年上课的一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木工有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良好的质量管控,继承了明代的简约,清代的精致,欧洲的典雅,为海派艺术奠定了基石。</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制作的产品远销海外。</p> <p class="ql-block">有不少成为传世佳品。图中的宝塔是杭州六和塔。</p> <p class="ql-block">作品雕刻之精细,结构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雕刻家徐宝庆的作品《真假李逵》、《长坂坡》、《春耕》,这些雕塑也件件是无与伦比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制作的木雕《最后的晚宴》。</p> <p class="ql-block">老师正在亲手传授木工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场景还是感到很亲切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介绍了圆雕的工艺流程。</p> <p class="ql-block">这个走廊的两边是玻璃花窗。</p> <p class="ql-block">制作玻璃花窗也是土山湾孤儿园的一个“专业”。</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整个厨内放满了书籍,每一本书籍都是需要印刷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了“珂罗版”印刷技术的介绍。小时候经常听到“珂罗版,但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直没有搞清楚。现在才知道这是1869年一名德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而土山湾孤儿院在1875年就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机器现在看起来好笨重啊。</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当年可是领风气之先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介绍了石板印刷技术。</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有了照相铜锌版印刷技术。</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孤儿院内曾经印出了53万多册的书。</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印出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馆名为《传承影响》,讲述了土山湾在中国近代新工艺、新技术、新事物等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介绍里提到了张充任、张聿光、徐咏青、周湘、徐宝庆、潘克恭、邱子昂大师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了不少绘画雕刻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各种艺术都需要传承,土山湾作为培养西方绘画雕塑艺术的摇篮,培养了大批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中外文化交融的路,中国艺术发展的路。</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学员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各种类型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赵志荣重塑的恩师张充任先生的原作《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为了还原历史,博物馆尽力收集获取的各种原始作品,这种努力现在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一个普通观展者,也想尽力保存这一份记忆。</p> <p class="ql-block">所以展馆虽然不大,我仍然以多角度来拍摄我的所见。</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也是加深记忆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相伯老先生的头像。他曾经自称是“想叫醒中国老百姓的一条狗”。</p> <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非常传神。</p> <p class="ql-block">这个黄杨木雕还曾经成为邮票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讲的是土山湾彩绘玻璃雕花橱柜。</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的家具都极其漂亮。</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些东西过去只出现在达官贵人之家。</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传统手艺就是雕版,过去大户人家的门窗都是有各种雕刻装饰的,表现各种历史和戏曲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中的两个人物是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底层是和一所中学连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通道走过去,可以看一下学校的操场。</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是上海乃至中国,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记忆。土山湾的历史折射出上海谦和坦诚、海纳百川的胸怀,镌刻着中西文化会通和艺术交融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再回看这座经历了100多年的牌楼,有一种特殊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改革与开放”仍然应当是我们现在应当追求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参观图山湾博物馆给我带来的深深启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学生的操场。前面这座楼叫“致和楼,底层内就是我刚才参观的土山湾博物馆,马相伯老先生曾经在这个楼里居住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