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心病是一种思维症状,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具体包括对生活、工作、事业发展等等无兴趣,无意思状态,打不起精神,思维无思路,情感缺失淡漠、悲观盲然,过度自责、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减少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生活无意思状态</p><p class="ql-block">空心病患者在生活中没有多少快手感,对包括生活、工作事业总有压力感在心中徘徊,没有奔头,没有多少生活希望,就是老和尚撞钟,撞一天,算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思维无思路</p><p class="ql-block">遇到问题,不会也不懂得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理性应对,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然无助感。要么头脑跟着情绪走,要么头脑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自己的头脑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p> <p class="ql-block">3、情感缺失淡漠:</p><p class="ql-block">空心病患者常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对生活感到迷茫和无趣。缺乏与他人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支持,对他人和事物缺乏兴趣和热情,表现出情感淡漠的症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过度自责:</p><p class="ql-block">有的人存在过度自责的现象,自觉不自觉的躲避与他人的深度情感交流,与人发生一些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冲突”,则会自觉不自觉的“自责”,比如悔恨、郁闷等,同时还会伴随沮丧等心情,甚至会出现特绝望感。</p> <p class="ql-block">5、注意力不集中:</p><p class="ql-block">在学习中、工作中,有些人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难以专注于学习、工作或日常活动。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和记忆力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活动减少:</p><p class="ql-block">有的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活跃,减少日常活动和社交活动。避免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出现自我封闭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疲劳感:</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有时会感到持续的疲劳感,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失眠:</p><p class="ql-block">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早醒等睡眠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食欲不振:</p><p class="ql-block">由于持续的心理压力、情绪困扰等,有的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可能厌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绝望心理和状态:</p><p class="ql-block">部分空心病者可能因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而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心病,反映这样一种现象,即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某些人,不论是大学生、小学生,还是其他各层面的成年人,人们在一种社会状态的包围中,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和形成对生活的没意思、无聊、消极、被动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种状态同时反映出其价值观念、世界观的不完善和偏颇,这种种不合格的观念系统,造成一些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和被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这类体验的人群中有正常人,也有的人存在或造成了心理疾病,比如有的人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甚至其它心理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心病最后造成的是人格障碍,人一旦形成了人格障碍,一来是其人生的终身悲剧,二来一旦这种情况形成一种普通现象,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肯定会发生严重的障碍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这种在认知方式上、行为模式上存在负面影响的精神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扼制,那么,势必会对人的具体精神状态产生消极、被动、倾无聊、没意思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改变这种负面影响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在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偏执的家庭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教育方式通常是对孩子过度偏执的保护。孩子在过度保护下,其衣食无忧,有些家长宁可委屈自己也会满足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会缺乏追求。同时在“应试教育”下,孩子在们的各种个性化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被集中到学习、考试上,而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其对学业缺乏兴趣、目标之后,生活就会陷入一种无聊的状态。因为其它的社会功能没有发展,其不懂得责任、感恩,不懂得更好的人际交往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较少,父母过多保护孩子,同时又过多的控制孩子,不尊重其愿望、创造力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逐渐失去创造性,失去为自己学习,为团队、家庭、社会有所担当的一种意识和责任。以至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使得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被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长大之后,父母不在身边,不能给其充足指导时,这时完全依赖自己,有时其会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不知所措。内心中也激发不出一种强烈、向上的愿望,以至于在其生活中显得缺乏激情,较为灰暗,甚至对未来没有希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心病看起来与抑郁症相似,但不是抑郁症,一旦把人的这个“心”充实起来,“空心”的问题会很好的得到缓解。缓解和“空心病”问题,可以说是心智文化学的强项之一。人们通过更多的了解人的心智结构,了解自己的心智状态,在心智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自己的调理方式,同时,多参与有调试意义的社会活动和专业实践,会产生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预防和调试“空心症”,最主要是的根本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培养。</p><p class="ql-block">价值观的调试和培养,可以说是一个个人成长的“系统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家庭和亲友帮助:</p><p class="ql-block">家人的有意识和有的放矢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需要家人及身边的同学、老师应多多留意,给予“空心症者”足够的关心,让“空心症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由于“空心症者”是价值观缺陷所导致的疾病,所以建议请专业人士帮助“空心症者”认识自己的心智模式,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科学的思维方式。并积极地给予思维和心理疏导,采取倾听等方式引导患者说出真实的思想和心理感受,并且注意避免责备“患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帮助挖掘空心症者的主体性:</p><p class="ql-block">对“患者”能力进行挖掘、梳理和排序,整合其能力优势,并形成其对自我能力有意识的操作方式,特别是心智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培养“空心症者”的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如绘画、阅读、写作、跳舞、瑜伽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建立自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咨询心智专家或心理专家:</p><p class="ql-block">在上述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患者”通过专业咨询,从专业角度寻找空心病的病因,并进行思维梳理和心理疏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