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汉看大美祖国之四十七 2024年11月2日午后,与几位友人来到千年老街孔城游览。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境内,沉淀了1800年风雨的历史长河。三国时东吴属地。传说吕蒙曾筑垒于此,故《桐旧集·孔城》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br> 明清时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2009年,孔城镇党委、政府对老街核心区域二甲至八甲的300间临街房屋进行整修复建;2011年5月1日,孔城老街举行了修复完成开街仪式。<br> 2019年1月10日,孔城老街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b>老街的“甲”</b> 来到孔城老街,对“甲”字印象深刻。老街在区段上分为十甲,甲与甲间有穿闸门分隔,是保甲制的“活化石”。<br> 孔城老街的甲首先是区域概念,即一个地域范围的意思,每甲相对独立,具备防御功能,夜晚栅门紧闭,互不通行,是一个独立的城堡;其次是功能概念,每甲有每甲的独特功能,这在全国老街中实属罕见,如一甲是传统手工艺,二甲是布匹、药材经营,三甲是书院文化、商贾大户,四甲是政治、经济中心,五甲是小吃、京货,六甲是米行、酒坊,七甲是柴市、猪集,八甲是鱼行、菜市,九甲是茶楼、货运(九甲东头就是码头,为挑夫通道),十甲是客栈、旅馆。行走老街巷,穿越慢时光,历史的回声纷至沓来:金戈铁马声,算盘拨打声,琅琅读书声,市井吆喝声,还有那广为传唱的地方歌谣:一甲咚咚呛,高跷带五猖;二甲真有钱,出个彩轮船;三甲真大胆,出个玻璃伞;四甲人斯文,出个富贵亭;五甲没得出,出个十二属;六甲与七甲,平台伴銮驾;八甲不顾羞,出个老悠秋;九甲狮子丑,像个哈叭狗;十甲人真榷,出的是台阁…… <b> 老街的街</b> 孔城老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商业繁荣的发源地。清末到民国时期,这里商业兴盛,大小商铺、运输业、手工业店铺、酒楼茶庄星罗棋布。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将江南江北的文化融合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古老而繁荣的商业街区。<br> 孔城老街,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凹槽的石条展现了老街过去的商业繁华程度。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 <b>老街的巷</b> <b>老街的书院</b> 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唤。李鸿章钱庄、朝阳楼、桐乡书院等历史文物,以及藻青山上的佛林禅寺、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墓等,都是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桐乡书院创办于1840年,是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后裔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戴钧衡与文聚奎、程恩绶三位孔城人筹办的。1853年,惨遭兵燹,后重新复整,但盛况不再。桐乡书院的创办,延续并佐证了桐城派文化及儒家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并为全国书院所奉崇。据了解,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中共早期社会活动家尹宽等,均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 <b>老街的影剧院</b> 位于四甲12号,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建立共演出黄梅戏178场,观众9100人次,放映电影2610场,观众140000人次,表演歌舞、晚会40场,观众2600人次。 <b> 白果厅遗址</b> 位于三甲7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坐东朝西,中间正厅柱、梁、枋使用百年树龄白果树木料,取名白果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军两次驻扎于此,商议军机大事,故又称白果厅为太平天国议事厅。毁于1987年夏初一场意外火灾。 <b>倭房</b> 位于七甲7号,坐东朝西,一间门面,一进进深。房屋破旧低矮,据相关的历史考古论证,它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5年),是孔城老街仅有的一幢最早古建筑。由于房屋低矮、窄小,老街人把它叫做倭房。 <b> 李鸿章钱庄</b> 位于二甲21号,坐东朝西,面阔三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清同治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派人在孔城老街设立钱庄,主要是方便老街商户和百姓银钱税换。李鸿章钱庄前后七进,中间两进已毁,楼下正中设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符阴阳调和之风水学。 <b>保長家</b> 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将十户家庭编成一个组,将十个组再编成一个村,毎到傍晚实行宵禁制度,具备防盗防御功能。这里是尹村长的家,他是这里最后一位村长。 <b> 知府大宅</b> 这座官员住宅,修建于130年前。大门前开阔的广场,体现出主人地位非同一般。主人是倪省长,他退休时,皇帝赠送给他很多建造房屋的木材。 <b> 吕蒙许愿池</b> <b>黄家大屋</b> 位于二甲4号,又叫做“满江村茶楼”,始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是官商黄氏宅第。 <b>大生永百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