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周末休闲游第五站——普陀宗乘之庙。

珠圆玉润

<p class="ql-block">离开须弥福寿之庙,沿着古道缓缓前行,不远处便是普陀宗乘之庙,这座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宏伟建筑。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六年竣工,是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六十寿辰及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敕建的。作为外八庙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它不仅仿照了西藏布达拉宫的风格,还蕴含了“普陀宗乘”这一藏语“布达拉”的汉译之意,象征着观世音菩萨讲经说法的圣地。整个寺庙巧妙地利用地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等构成,两侧山坡上散布着藏式碉房,而大红台则矗立于山顶,宛如楼阁凌空,其中央便是著名的“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碑亭,它不仅是进入寺庙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普陀宗乘之庙的建造缘由与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五塔门便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高达十余米的藏式大白台,白墙上分布着三层共十七个梯形红色盲窗,中央设有三道拱门,正中拱门上方镌刻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广园妙觉”。门上矗立着红、绿、黄、白、黑五座喇嘛塔,分别代表着佛教的不同宗派。三座拱门象征着皇权,唯有皇帝方能从中门通行,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走过五塔门,迎面而来的是精美的琉璃牌坊,其色彩斑斓,造型独特,不仅增添了寺庙的艺术美感,也寓意着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终于来到大红台。这座巍峨的建筑墙面从下至上共有七层窗户,其中六层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底层则是汉式横长方形窗,完美融合了藏汉两种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南面正中垂直镶嵌着六个琉璃佛龛,黄绿相间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标记了中轴线,又起到了装饰作用,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通向大红台的楼梯是拍照的绝佳地点,无论是远处的山峦还是近处的古建筑,都能成为镜头中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红台上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不少游客身着藏服,在这里留下美好的瞬间,她们的身影与古建筑交相辉映,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穿藏服拍照的姑娘们笑容灿烂,仿佛将时光定格在这一刻,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个穿着藏服的小女孩在大红台上嬉戏玩耍,她天真烂漫的模样,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带来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上随风飘扬的经幡,不仅寄托着信徒们的祈愿,也为这里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经幡随风舞动,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位于大红台的最高处,殿顶覆盖着如鱼鳞般的鎏金铜瓦,金光闪闪,气势恢宏。檐下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万法归一”匾额,彰显着这座殿堂的神圣地位。尽管攀登至此已十分疲惫,但为了不留遗憾,我还是坚持登上了最高点,朱老师也出于对我的关心,陪伴我一同登顶。</p> <p class="ql-block">殿顶的金顶部分,曾因八国联军的侵扰而受损,部分金箔被割取,如今虽已修复,但仍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沧桑与悲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