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趔趄中的逆行人生》纪录片杀青

高俊峰

<p class="ql-block">在西安唐都大明宫畔开元壹号我的画室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和王宁导演/右,和摄影赵老师/左,在我的画室拍摄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宁导演</p> <p class="ql-block">李连源老师为我笔下倾情撰写<span style="font-size:18px;">《趔趄中的逆行人生》美文,</span>引起王宁导演关注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摄我的纪录片!</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和李连源老师于去年6月份,恩师陶隆先生三弟陶浒老师的《老城记忆》在西安老钢厂艺术区展出时,通过陶浒老师介绍相识,李老师的谦和儒雅,真是一见如故。随后,又通过陶浒老师推荐,李老师釆访我后,精心地写出了《趔趄中的逆行人生》美文,发布在《西安旧事》公众号及搜狐和头条号平台上,让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而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因这篇文章,一位影视导演朋友看到后很是激动,他发微信给我:“高老师,今天看了那篇文章,感受到你在历次的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反而迎难而上,一次次挫折,一次次磨砺,最终取得辉煌的成绩,我感觉对当下的年轻人是个激励和引导,想抽空给你做个纪录片,完善一下视听内容,对你个人是一个回顾,对于社会是个正能量的传递,看你意下如何?然而以我个人对你的崇敬,我会为你免费制作的。”经过和王导的几次沟通,我们准备就在后天起,利用三天时间拍摄有关我的纪录片。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李连源老师釆访,笔下倾情撰写的结果,我在这里再次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我的《趔趄中的逆行人生》走进百年易俗社,在经过三天的紧张而有序的拍摄,昨晚终于完成了(周四: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周五: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周六:西安易俗社——老剧场内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感谢王宁导演和摄影赵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所有邀约参与拍摄的我的至亲挚爱们,我的每一步都是在您们的帮助下终于成功的走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ZuHtHS9jhamW0u7pOEcg" target="_blank">https://mp.weixin.qq.com/s/-9ZuHtHS9jhamW0u7pOEcg</a></p> <p class="ql-block">左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连源、陶浒、</span>高俊峰在“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凌晨三点钟,王宁导演突然发来信息:宝鸡市正在下大雨!问我拍摄🎬是否更改行程?我百度看了宝鸡的天气预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有60%的下雨,心里祈愿小雨不会大,约定风雨无阻在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会合。清晨,我和妻乘动车到达宝鸡下火车后,正如所料,毛毛细雨,稍倾更是雨驻天晴,天助我也!</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拍摄的三日,多次查看天气预报一直有雨,但是在我内心真诚的的祈祷中幸运的是雨未下,正是:钟鼎和鸣🌞金文祈福一一让我们顺利的拍摄,没有想到杀青后,风雨欻至,🙏🙏🙏🙏天助我们一臂之力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王宁导演拍摄我的纪录片今日开始拍摄🎬:周四/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周五/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周六/西安易俗社里/老剧场内外、博物馆,釆访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何尊(展示邱宗康老师题款的:《文明始祖、书法奠基》我绘的“何以为尊,我有中国”何尊和拓片/参观书写艺术风格迥异的:庄重肃穆的毛公鼎/朴茂豪迈的散氏盘……)</p><p class="ql-block">邱宗康老师2013年拍的颂壶照,现在都没有展,博物馆情景展示厅装修,现在感觉没有原来的展厅大。昨晚宝鸡下雨,我们9:30下火车,毛毛细雨稍倾便雨驻天晴。博物馆在非节假日期间,没有想到人还很多!</p><p class="ql-block">下午,回西安,再开车到长安老家,投宿我们的《清雅园》,明日再当园丁打理我的田园果蔬,并约了几位书画好友和发小,清雅园清香雅集!</p> <p class="ql-block">‍《何尊》“中国”的出现自西周至今,已有3000年了。从古老、遥远的“中国”到如今现代、发达的中国,何尊陪同这片土地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它将继续在这片铸造、埋藏它的土地扎根,也将继续伫立,永久传承着属于中华大地的历史与文明。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中国”之称从何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这一件青铜器,解答了我们的“千古疑惑”。</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的一场秋雨,为宝鸡贾村塬的陈堆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雨水的冲刷使得后院土崖上露出了一件寒芒闪烁的青铜器。这件器物历经多方辗转藏入博物馆后,一个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p> <p class="ql-block">我和恩师邱宗康先生</p> <p class="ql-block">我和导演王宁汇合,漫步中国青铜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导、赵老师及高俊峰、赵苏睿</p> <p class="ql-block">凝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人赵苏睿陪伴我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大客厅,王宁导演把在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拍摄🎬的视频考贝在电脑上,剪辑配文字字幕,拍摄了一天的摄影师赵老师难得休息一会儿,翻看着我写的五本《盖房》的美篇书</p> <p class="ql-block">在清雅园站桩的王宁导演</p> <p class="ql-block">在清雅园打太极拳的摄影师赵老师</p><p class="ql-block">‍凌晨一点多才入睡,清晨六点就被手机闹钟叫醒,查看今天的天气睛天,明天的天气最晚查看至明日清晨六点,没有雨……</p><p class="ql-block">昨晚,从西安驱车我们四人回长安《清雅园》,进的园中,雨后静溢的园中,却是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闻香寻踪,在老门楼前惊喜的发现桂花也和西安楼下的桂花一样,花开二度!</p><p class="ql-block">在客厅,王宁导演把昨天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拍摄🎬的视频考贝在电脑上,剪辑配文字字幕,拍摄了一天的摄影师赵老师难得休息一会儿,翻看着我写的五本《盖房》的美篇书,不停的感慨着,妻烧水到茶、打扫卫生铺床和被裖,我把新放大的照片换进原来挂的相框里……</p><p class="ql-block">虽然,古人说:“人生难得几日闲、心宽无处不桃塬。”但是,当身处桃花塬之中的我,实在是令王宁导演和赵老师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发小旺哥携嫂子,提着嫂子刚刚烙的二个大大的油酸馍和柿子,前来祝贺我的纪录片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发小、朋友齐聚“清雅园”参加拍摄</p> <p class="ql-block">赵照老师创作《品茗论道图》</p> <p class="ql-block">何鹏老师创作《用心若镜》</p> <p class="ql-block">在“清雅园”拍摄前的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清雅园》清香雅集</p> <p class="ql-block">国画《故乡情》激起王校长、魏书记阵阵乡愁</p> <p class="ql-block">凝视我的国画《故乡情》</p> <p class="ql-block">在高寨古柏下我和妻子捧着1985年画的古柏涝池写生画,与乡党合影留念:毛毛哥/右2、小印哥/右1、随喜/右3</p> <p class="ql-block">在长安,吃儿时待客的坐席稍子面,余香满口……</p><p class="ql-block">‍右起:何鹏、赵苏睿、赵照、高俊峰、李晓森</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同王宁与朱英华老师和朋友在柿子树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日,我的纪录片拍摄🎬第二日长安老家《清雅园》,天公作美,天气预报的雨硬是没有下,而太阳🌞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凌晨一点多才入睡,清晨六点就被妻设置的手机闹钟叫醒,起床后,看到王宁导演已在院里拍摄🎬、摄影师赵老师,在小院绿色花园前打起了太极拳。我操心天气情况,查看今明二天的天气已经放晴,雨已下移到后二天了,可以保证我们第三日/明天在《百年易俗社剧场》的拍摄。</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院子里正准备拍摄,抬头间看到原来家住对门的发小旺哥携嫂子,提着嫂子刚刚烙的二个大大的油酸馍和柿子已经进院而来,我兴奋的赶忙迎上去招呼……</p><p class="ql-block">嫂子说旺哥因单位有事,还要启程去上班,我让王导和赵老师抓紧时间拍摄,我和旺哥在老门前石碾盘聊天叙旧,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旺哥领着利平、黑豆、还有他兄弟忙和我,我们割草,到几里外的浐河抓鱼,在水库里游泳,在坡上放风筝偷西瓜🍉西红柿🍅偷苜蓿……我们兄弟俩笑翻了天!</p><p class="ql-block">书画朋友我单位民生大楼原同事/陕西省山水画学会副会长赵照老师、西安市篆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鹏老师,在三十年未曾遇见的我原民生大楼同事李晓森的陪伴下9:30准时到达《清雅园》,品茗聊天片刻,迈步上二楼,在我的画室三张画案前展纸挥毫泼洒,书画翰墨清香雅集,画家赵照画:品茗论道图,书法家何老师篆书:用心若镜/君子若钟……我也被陶情表意的书画感染了,金文书:清香雅集/乐吾之园。</p><p class="ql-block">我们正沉浸在书画雅集的艺术氛围之中,王校长携夫人和西安外国语大学魏书记也从西安而来,赏书画、游瓜园不亦乐呼!</p><p class="ql-block">在小院里,我们品茗聊天吃瓜果,不知不觉已是下午一点多,驱车引镇吃“坐席</p><p class="ql-block">稍子面、冻肉小菜下酒,大家酒足饭饱余香满口才道别!</p><p class="ql-block">下午,休息片刻,在北京工作的朱英华名字老师和朋友驱车而来,为我带来了他精心挑选的礼物:黃河泥砚台,简直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送走朱老师和朋友后,王宁导演和摄影师赵老师,我们步行到村中央,在我们高寨村的守护神、我心中的图腾崇拜的千年古柏下拍摄🎬。我专意带着1985年考艺术院校,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回家乡画的当时还是两棵古柏,并有一塘池水小鸭嘎嘎划过的美景,在古柏下碰到退休回家小住几日的毛毛哥,小印哥,还有随喜,我们说着古柏的过去和现在,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此刻,夜已深,躺在床上,用大拇指弹儿在不大的苹果手机屏幕上匆匆写着,写了这么多随笔,仍然是意难尽,媳妇儿说我最爱是家乡!可你说呢!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呀?</p><p class="ql-block">准备睡觉,养精蓄锐,明天早上驱车回西安,寻找父亲的足迹👣,在《百年易俗社剧场》再拍摄。</p> <p class="ql-block">一份耕耘一份收获</p> <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p> <p class="ql-block">《靠近故乡,乡愁更愁》</p><p class="ql-block"> 回长安,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满是对乡愁的追寻。</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记忆的宝库。在那里,有我儿时的欢乐与梦想。我在心中寻觅着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农具,那扇老宅的窗户格栅,上边一扇可以推开,儿时的我经常从那里爬进爬出。还有为母亲拉过的风匣,它仿佛还带着母亲劳作的温度。然而,令人痛心惋惜的是,在拆老宅时,这些珍贵的记忆被无知的盖房人弄成了碎片。 今日下午,我怀着对故乡的眷恋,构思铅笔稿。刚才在四海唐人街的兰湘子吃晚饭,等待上菜的空隙,我在餐桌上用速写本把老屋的窗格画了下来。我要让它永远定格在我的世界里,旁边再配上风匣,还有妈妈做鞋底的木夹板、木斗,梨地的梨铧、架子车……这些物件承载着浓浓的思念,是我对故乡最深刻的记忆。故乡,那个承载着童年欢笑与泪水的地方,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当我靠近故乡时,那份乡愁却愈发浓烈,愁绪更加缠绕心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田野、河流、老屋,都已变了模样。但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却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它是对过去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靠近故乡,那些曾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沉浸在乡愁的海洋中无法自拔。或许,只有远离故乡,那份乡愁才会在心中沉淀,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但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那份乡愁也将永远伴随着我。</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母亲唯一的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恩师陶隆先生</p> <p class="ql-block">我和李绪成先生</p> <p class="ql-block">《趔趄中的逆行人生》,走进百年易俗社,经过三天的紧张而有序的拍摄,今天完成了!(周四: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周五: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周六:西安易俗社/老剧场内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谢谢王宁导演和摄影赵老师!你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感谢李连源老师为我写的美文《趔趄中的逆行人生》,没有想到如同激水扬波泛起涟漪🙏</p><p class="ql-block">感谢陶浒老师、李连源老师、龚亚民大哥为了我的纪录片拍摄,今天一大早在冷冷的秋风中,亲赴易俗社百年老剧场内外接受采访!感谢易俗社社长惠敏利女士拍摄视频祝贺我的纪录片拍摄!感谢我的老同学易俗社业务副社长陈超武,今日周末还来到拍摄现场!感谢我的老同学易俗社行政副社长张亚娥,为我拍摄联系相关负责人!感谢易俗社李林强部长安排老剧场工作人员帮助顺利拍摄🙏</p><p class="ql-block">在老剧场门前广场上,我向西安易俗社赠送我的美术作品《易俗1983》、赠送金文书法作品《姹紫嫣红》《梨园行歌》、赠送我的书画作品集和精装美篇书《童年记忆🌕我和易俗社的秦腔情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拍摄老剧场正门时,我抬头仰望浑厚有力的门头大字《西安易俗社》,下午,我们一行就去看望采访题字书法家一一西安易俗社最高寿的九十四高龄戏曲水牌书法家刘东生先生。</p><p class="ql-block">缅怀去世将近五十年的父亲和母亲,我今天专意带着他/她们的照片重回易俗社。在剧场里面在舞台上,回忆父母在易俗社的点点滴滴:在易俗社老剧场内,触景生情忆父母,儿时的酷暑时节,我和父亲拿着凉席和一个蓝色琉璃瓦做的枕头,中午午休时和众多易俗社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在剧场走廊上睡觉;还有,在易俗社晚场演出结束后,母亲抱着三哥,旁边站着二哥合影。</p><p class="ql-block">老剧场门前的台阶上(图一),是小时候酷暑天夜晚乘凉睡觉的地方,也是1985年我报考艺术院校,白天画画备考,夜晚在这台阶上复习背诵语文政治,晚上席地而睡的地方;老剧场西侧的通道尽头,是八十年代化妆室的地方,1982年冬天雪花飞舞的晚上,我没有一个睡觉的地方,我摸黑走进了剧场的舞台上,想缩在幕布中睡上一晚。然而,走进黑洞洞的舞台上那一刻,自幼胆小的我,被眼前漆黑一团阴森森的吓得跑了出来,在刚刚盖好没有房门的化妆室,在房间当中一盏孤孤单单灯炮下的戏箱上,我铺开纸和颜料,临摹李绪成老师的《麒麟屏风画》,忘记了寒冷与孤独,画了整整一晚上……</p><p class="ql-block">置身于百年剧场中,我不由感慨地浮想连翩……</p> <p class="ql-block">易俗社老剧场/右、易俗大剧院/左,中间的位置就是父亲曾经的小院原址</p> <p class="ql-block">[咖啡][握手]感谢🙏百年易俗社社长惠敏利女士对我纪录片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在易俗社老剧场门前赠送易俗社我的画作《易俗社1982》后合影,从右至左为易俗社副社长我的同学陈超武、原易俗社武生演员龚亚民大哥、恩师陶隆先生三弟陶浒老师、李连源老师</p> <p class="ql-block">向易俗社赠送我的金文书作《姹紫嫣红》</p> <p class="ql-block">老剧场內纪录片拍摄中</p> <p class="ql-block">在易俗社老剧场釆访陶浒老师</p> <p class="ql-block">釆访李连源老师</p> <p class="ql-block">釆访龚亚民大哥</p> <p class="ql-block">在易俗社拍摄完后🎬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易俗社门楼前,我们一家三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访谈94岁的水牌和字幕书法写家刘冬生老师</p> <p class="ql-block">[咖啡][握手]谢谢🙏早上好🌞感谢🙏妻子三天的陪伴和跟拍辛苦了!</p><p class="ql-block">昨日,我的《趔趄中的逆行人生》走进百年易俗社,在经过三天的紧张而有序的拍摄,昨晚终于完成了!(周四: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周五: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周六:西安易俗社/老剧场内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咖啡][咖啡][咖啡][握手][握手][握手][抱拳][抱拳][抱拳]感谢王宁导演和摄影赵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所有邀约参与拍摄的我的至亲挚爱们,我的每一步都是在您们的帮助下终于成功的走过来了🙏🙏🙏</p><p class="ql-block">转发妻子的文字纪录,为本次紧张的拍摄🎬画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紧张的忙碌,来回的奔波,只为敬仰心中的图腾。</p><p class="ql-block">第一天10月17日——宝鸡。怀着对中华文化根脉的追崇和周礼之邦的统一和包容载现的敬仰之情,我们凌晨五点多起床踏上快列汇合大爱的王导和赵老师同仁一并奔向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去追寻远古的文明。当王宁导提出给高老师免费拍纪录片时,高老师由衷地高兴和激动,首站就提出去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拍此片的初衷,并不是因为高老师传承着金文书法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渊源,也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有多么的精湛,而是因为《西安旧事》文化学者李连源老师,为高老师撰写的《趔趄中的逆行人生》引起,文中他不为别的,发自肺腑对艺术的喜欢和内心的那份执着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王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冒着蒙蒙细雨前去,没想到博物馆里人头攒动,老少咸集。在王老师编导、高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周边一下子围上来好多的人,个个听得聚精会神,高老师越讲越津津有味……如果说,对传统文化要是有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的话,这种传播大抵就算一种吧!但愿我们祖先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亘古恒今!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深入了解、认知和传承的队伍里来吧![呲牙][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今天10月18日,阳光明媚,惠风和畅,高俊峰老师的专题纪录片进行中的第二天,朋友们陆续前来长安县老家“清雅圆”捧场。院内群贤毕至、蓬荜生辉,让我们深受感动。画家赵照老师高老师、书法家何鹏老师泼墨挥毫,高老师激动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他的成长、他的经历、他的情感倾注于斯的故事以及他的劳动成果。我作为外援主厨加摄像、摄影的助手,终究不如专业的来得自如。但只要大家都开心,一切都值。朋友们的心意❤我们一一收下。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所有的倾情用心![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今天10月19日,拍摄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从长安县老家出发赶往位于西一路的百年易俗社老剧场,几位老师早已等候于此。由于天气有点变化,秋风阵阵有点冷,但各老师早都到达,并很快地进入到角色中,热火朝天的干起来……</p><p class="ql-block">易俗百年的历程,奠定了秦腔戏曲在西安、陕西乃至西北的地位,也积累了一代又一代易俗人对它的深厚感情。今天高老师为易俗社赠送了自己凭记忆画的《易俗社1982》画作和自己亲手编写的美篇纪念册。亲身再次体验和回顾了父亲当年在易俗社的点点滴滴,和陶隆老师、李绪成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并和陶浒老师(陶隆老师三弟,老城记忆知名画家)、亚民哥(武生演员)共同回忆起当年的戏曲和生活情景,走访了94岁的词牌撰写家刘冬生老师。各个人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动情。我这个快成“双枪老太婆”的人,一手摄像、一手拍照,站在一旁,还得腾出一只手来,悄悄跟着抹泪。</p><p class="ql-block">一直对秦腔的不懂而不感兴趣,通过今天一整天的走访和深入了解,突然有种敬佩油然而生。戏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戏曲的本身,也在于那些人。[强][强][强][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谢谢🙏🙏🙏🍷🍷🍷👩‍❤️‍👨👩‍❤️‍👨👩‍❤️‍👨👬👬👬</p> <p class="ql-block">【回顾】</p><p class="ql-block">‍吉金永寿——高俊峰金文书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p><p class="ql-block">西安市篆书学会</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东方文史艺术研究院</p><p class="ql-block">指导单位/</p><p class="ql-block">陕西省书法家协会</p><p class="ql-block">陕西省美术家协会</p><p class="ql-block">展览时间/</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5日—2024年1月10日</p><p class="ql-block">开幕式时间/</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5日(星期五)上午10:00</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p><p class="ql-block">亮宝楼</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泰国游</p> <p class="ql-block">已是人间六十翁,</p><p class="ql-block">依然策马啸长风,</p><p class="ql-block">待我了却肩上事,</p><p class="ql-block">南山篱下做陶公。</p> <p class="ql-block">附:李连源《趔趄中的逆行人生》</p><p class="ql-block">‍一一历尽磨难终成大器的高俊峰</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1963年,高俊峰出生在长安县鸣犊一户农家,因在农村上学较晚,加上偏科又留了一级,11岁时,才上小学三年级。</p><p class="ql-block">一天,小俊峰正在上课,队上一个姑姑急火火地跑到小学叫他赶紧回家。他拼命地往回跑,跑进院子,看到院子里围满了人,妈妈静静地躺在炕上,已不省人事。他使劲摇着妈妈的胳膊呼唤着,但妈妈始终没有应答……在这年,毛桃刚刚露头的时节,俊峰的妈妈离他而去,他记住这个令他万念俱灰的日子:1975年4月16日。</p><p class="ql-block">当时,爸爸在西安易俗社供职剧场,大哥因眼疾失明,爸爸便将他安置在易俗社乐队学习乐器,也方便照料,父母一城一乡聚少离多。母亲去世后,父亲整日郁郁寡欢,一年后也因病撒手人寰。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离世让家里没有了任何现金来源,困难重重,单位了解到高家的实际困难,给年龄未满16周岁的俊峰和他二姐,每人每月发放12元抚恤补助金,并安排其三哥在剧团干临时工,几年后得以转正。</p><p class="ql-block">彼时,大哥被分配在西安市综合工厂工作,二哥在社办预制厂工作,三哥接了父亲的班,家里只剩下二姐和俊峰。二老不在了,生活还得继续,为了生存他初中毕业后只好回乡务农。令他忿忿不平的是,他拼死拼活劳动,但身单力薄工分却总打折扣,男社员一天10分,女社员7分,而他只能挣7个工分。</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在队上干了三个月后,他不想受气,便跑到西安易俗社找三哥。三哥工作时,他独自在剧团里呆着。有一天,他从垃圾里看到一张残破的手稿画作,他将那幅画展开,上面画着老虎、狮子、丹顶鹤等,对绘画感兴趣的俊峰干脆照着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三哥下班后看到他画得有模有样,就拿给美工李绪成老师看,李老师看后夸奖俊峰有绘画天赋,知其当下状况,就让他跟着自己学画画。“李老师一说,我一下子感觉找到了方向。”高俊峰对当时细节记忆犹新,他说“这是1980年底的事,从这个时候,我就入门了。”</p><p class="ql-block">李老师善花鸟和动物,他看俊峰有绘画天赋是可塑之才,又将其引荐给陶隆老师。陶隆师承父亲陶渠,是电光布景传人,易俗社舞美设计,两位老师对热爱绘画的农家小子呵护有加,事无巨细从基础教起,还提供专业书籍,赠送颜料、纸张等,常常一边临摹一边指导。就这样,俊峰寄宿在三哥的小宿舍,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p><p class="ql-block">在二位老师的建议下,1981年春,三哥资助俊峰参加了西安市科技协会主办的初级美术学习班,暑期又加入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油画分会主办的高级美术班的学习,对绘画专业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弥补了专业不足的缺憾。</p><p class="ql-block">平时,每当二位老师绘制布景时,就把俊峰叫来,从调色、定布景、刷底色、绘制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教,大样出来后,局部绘制让他上手锻炼,旨在让他学会一技之长,能够有个饭碗。老师们上班,他专心画画,晚上下班后拿给老师们看。俊峰告诉我:“我的工笔重彩,缘于陶隆老师借给我的华三川的《红楼梦仕女图》挂历,他让我临摹,里面的画基本上都临了。”李绪成老师借给他一本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速写技法》让他临,里边有刘文西、王子武、李习勤等老师的作品,那段时间,他如饥似渴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1981年五六月,南门地下宫搞经营性开发,请陶、李二位老师为地下宫绘制壁画,为了让他有收入,能够自给,李老师介绍他去干临时工。没干几个月,因身体孱弱,大病一场,一应收入交给了医院。出院后,已是1982年春,此时三哥结婚了,他只好白天去易俗社画画,晚上去解放路人民市场的大哥家睡觉。</p><p class="ql-block">在他矢志不渝地坚持和老师们的精心栽培下,俊峰的画作有了模样,然而老师们仍为他的前程担忧,但凡得到任何剧团的招聘信息,就告诉他,并帮助其挑选作品,助其前去应聘。</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命运弄人还是时运不济,每次招聘都因种种原因难以如愿。其间泾阳县剧团以“不相信一个娃娃画的画”(这么好)而婉拒。不得已,陶老师硬着头皮把他塞进易俗社打杂,身体单薄的俊峰干起活来十分吃力,总被别人诟病,仅一个月就终结了这份工作。</p><p class="ql-block">1983年秋,经陶隆和李绪成老师引荐,俊峰结识了五一剧团舞美设计董一致老师,作为长安乡党,董老师让俊峰和他几个学生为五一剧团《红楼梦》绘制布景。董老师特意让俊峰上手绘制几幕主要背景。《红楼梦》布景受到该剧团专业人士认可,高俊峰得到历练,已完全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他讲道:“画完最后一块布景后,我累得躺在舞台上睡着了。”团里领到来巡视,他赶忙起身,领导示意他继续休息,并感慨道:“简直是人不可貌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一个娃娃画得这么好。”</p><p class="ql-block">俊峰以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水平赢得五一剧团上下一致认可,领导留他在剧团干临时工,随时准备随团下乡演出。这次小试牛刀后,他得到了师长们的一致好评,感觉自己的前景宽展起来了。</p><p class="ql-block">1983年冬,易俗社因备建易俗大剧院进行拆迁改造,三哥搬进更小的过渡房,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俊峰在拆掉门窗的二楼一间房子里,拾一块三合板当画案坚持画画。那天,大雪纷飞,画案上飘得都是雪,因太过投入,他的双手被冻得皴裂。晚上去还未搬迁的李老师家,李老师看到后心疼不已。第二天陶奶奶(陶隆母亲)知道后,送了几件旧棉衣让他御寒,嘱咐他:“画画也要爱惜身体啊!”这句话让失去父母的俊峰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平利县剧团演员李晓杰来易俗社学戏,阴差阳错见到俊峰,又目睹了他绘制的《红楼梦》布景,便一心引荐他去平利县剧团干美工。</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李晓杰的推荐信得到领导重视,因为平利县剧团美工空缺,团长专门派一名导演赶赴西安,在五一剧团看了高俊峰绘制的布景,难以置信,多方证实后,撂下一句“你等消息”便匆匆离去。</p><p class="ql-block">几天后,两封电报接踵而至,都是让他速去报到。剧团求贤若渴让俊峰感到荣耀。好事既来,心花怒放。俊峰急忙收拾书籍、画作及资料,扛着被褥南下安康。</p><p class="ql-block">农村孩子初次出远门,没带任何干粮,坐了20多个小时,车到阳平关,饥饿难耐,便跑出车站去买吃的。当听到铃声往回赶时,进站口已关闭,行李先人一步远去……一番周折,把俊峰的入职热情被搅得七上八下,到剧团时已是第三天下午。</p><p class="ql-block">“既来之,则安之”,团长虽求贤若渴,却也有难言之隐(招工指标),便安抚他道:“一有指标立马转正”,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彼时,新剧场建设已接近尾声,按计划1984年五一即可恢复演出。剧团已开始排戏,根据计划,此刻高俊峰要把六出戏的布景逐一画出来。</p><p class="ql-block">在一没场地二没设备的情况下,俊峰利用剧团厨房门口的水泥地面开始创作,其中一出话剧《枪声》布景软片宽高为12X6米的竹林,就是他因地制宜的成果。为了使画布绷紧,他用水冲净地面,将画布铺地,待干燥绷紧后进行创作。团长看到后以为他用了胶水,戏言道:“你娃子用了多少胶水!”得知实情连连夸他“有脑筋,好样的”。画轮廓时,他把油画笔绑在竹竿上,站在戏桌上挥杆作画,引得一众人惊讶不已!</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新剧场落成,停演四年后的平利县剧团恢复演出就一鸣惊人,在当年安康地区汇演中,得了两项大奖,团长高兴之余要给他涨5元工资,和他签订5年合同,俊峰以“我还要回西安考学”拒绝。“自己当时年少无知,咋想咋说,现在看来,当时应该婉转一点,因为剧团的人对我都很好。”四十年后再提此事,俊峰无不惋惜。</p><p class="ql-block">到平利的两年多来,俊峰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上热情似火,任劳任怨,心里边一直惦记着转正的事。尤其是剧团取得成绩,团长因招工指标难办,对转正只字不提(此时,社会上已提倡合同制),让他心有不甘,回西安的想法更加迫切。</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他无意间翻看《陕西日报》,看到西安市艺术学校招生简报,里边有招收秦腔音乐、秦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舞蹈四个专业,有些心动,随后又踌躇起来,因为跑一趟西安,时间、费用等成本难以接受。心烦意乱间,接到陶老师来信让他回去报考,并夸奖其专业过硬,不会空跑。</p><p class="ql-block">大家的加持与鼓励,给了俊峰极大的勇气,他回西安后,在陶、李二位老师指导下积极备战,终于和陶隆老师儿子陶向东一同考进西安市艺术学校舞美专业班,从此彻底改变了命运。</p><p class="ql-block">事过40余年,如今已是耄耋老者的陶隆先生,看了这篇文字后回忆道:“那年平利剧团团长找到我,让我给他找个美工,我推荐了俊峰,他说就是娃太小,怕担不起来,我说他在舞美工作上如果有什么困难,有我们提供帮助。团长说,有你这句话这娃我要了。”这与李晓杰的引荐并不冲突,或是导演考察汇报后的事情。至于后来报考艺校,陶老师说:“你考艺校我记得给你写过一封信,我说你要想户口进西安,就回来考艺校,要觉得在平利工作还顺利,混的还不错,就留在平利,这个主意要你自已决定。你最后决定考艺校,急速返回西安。”</p><p class="ql-block">上学第一年,俊峰尚有之前工资结余,到了第二年便捉襟见肘了。暑假期间,同情俊峰的教研室主任蒋中育老师,把《中国戏剧史》讲义刻制蜡板誉印的活儿交给俊峰,为他攒点生活费。大哥、三哥了解到弟弟的困难,为保障他学业顺利和正常生活,每月每人出10元钱,加上助学金12元,算是解了燃眉。课余时间,他帮着学校卸煤,又到骡马市批发几件服装卖到建筑工地,赚钱自养。其间,因面情薄,常常被同学拿了衣服不给钱,给人家帮忙画画而被克扣工钱,磕磕碰碰反复受伤!即便如此,他也从未耽误自己的专业,每次作品评比总能取得名次,得到奖学金。</p><p class="ql-block">1989年,在西安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上,西安市艺术学校参演秦腔《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高俊峰的舞美设计获得舞美设计“新苗奖”,得奖金50元,让他颇为愉悦和满足。毕业时,加上学校奖励共160余元,他兴奋地说道:“这在那时候,可是一大笔钱,可以买一大堆书。”</p><p class="ql-block">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但准备整整四年的高俊峰,在等待分配的半年多时间里,依然是如乘过山车一般七上八下。关于他的分配,学校领导的想法与现实,他所听到和经历过的事实,都令人嘘嘻不已……一番折腾后,他被分配到了长安县第二职业学校,在秦岭北麓王莽乡,一个风景如画的学校任美术教师。这个分配和选择令他感到酸楚,他自嘲道:“折腾十年后,又回到了农村。”</p><p class="ql-block">让他感到自己苦尽甘来,可以大展宏图的是1990年的一个契机。这年,民生百货大楼面向社会招聘,对美工等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可以调配,高俊峰动心了。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人,一个调令万事大吉,但高俊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鞋底子磨穿,嘴皮子磨破,调令仍如泥牛入海,直到即将放弃的最后一刻,方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民生当时为中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新楼开业后,在西安率先开启电视、广播广告先河,因而对美术设计人才求之若渴。俊峰入职后,工作之余又应聘黑马广告,他的非凡才能赢得领导的认可,同时他的美术设计也引起广告界的广泛关注。几年下来,在超额完成分内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多个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位,这让他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他说:“入职民生后,做得多了,见得多了,得到社会认可后,我的一河水就开了。”</p><p class="ql-block">正如他所说得那样,1990年,对命运多舛的高俊峰来说是转折年,从这年开始,他的事业步入坦途,他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由萌芽向成熟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了有鲜明特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高俊峰从小喜欢书画艺术,从小学时期便热衷于写字、绘画、办黑板报,在跟随陶隆、李绪成老师画画的时候,常常看到李老师练字,便买来字帖在画画的同时临字帖。1983年到了平利县剧团,为排解孤独买来《书法辞典》开始临柳公权、颜真卿书法,并得到时任平利县文化馆馆长蔡伟先生的指点。1985-1989年,在西安市艺术学校期间,书画结合,临《兰亭序》《告身贴》。在王莽学校教学、绘画同时,临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2000年,在民生大楼时在偶尔看到“长安四老”之一的邱星先生书法作品,被其高古、浑厚、典雅,师古而不泥古的风格震动,开始临其作品,2013年,如愿以偿拜邱星先生之女邱宗康先生为师,研习金文书法艺术,走上探索文根之路。</p><p class="ql-block">金文书法让高俊峰艺术灵感得到激发,在后来他所从事的家具事业中,率先将家居与艺术(书画)结合,以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审视人们的生活需求,开启了艺术走进生活的践行之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5日,吉金永寿——高俊峰金文书画作品展在亮宝楼开展,这个在他60岁到来之际的个人书画展,凝结了他数十年的心血,如他所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个告慰、也是对一直关心扶助我的恩师们和至亲好友们做一个汇报”,更是经历风雨之后的彩虹初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显著的艺术成就,得到大家广泛地认可与称赞,唯愿高俊峰艺术之树常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留言:</p><p class="ql-block">‍一一小满未满,爱意已满</p><p class="ql-block"> 万物丰盈,阳光璀璨</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充满浪漫的节日里[强][强][强][咖啡][咖啡][咖啡]太感谢《西安旧事》文化学者李连源老师了🙏这么忙还抽时间给我写这篇好文章勉之![咖啡][调皮]人过六十乃一个甲子,而今迈步从头越,还当时……</p><p class="ql-block">李连源:我与俊峰兄均年少时失去父母,从小遍尝人间疾苦,好在我们认准道路,苦苦求索,总算走过沼泽,看到了彩虹。[握手]</p><p class="ql-block">陶浒:文章的题目很形象,点出了俊峰前半生的艰辛,一个普通人在社会的求生之路,愿以后大家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一一就是![咖啡][调皮][强]我也觉得题目这二个子太形象了。感谢🙏陶老师抬爱并推荐李老师,感谢🙏李老师精心撰写的大作!祝福二位老师身体健康艺术生命长青!</p><p class="ql-block">‍学生白宇:苦难无损老师身上的真善美和心灵的至纯至性,反而磨砺了心智,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p><p class="ql-block">赵菲:拜读欣赏了!昨日幸会久闻大名的同乡书法家高俊峰先生,宠幸受赠一册先生本人亲笔现场提名六十甲子书画作品集《远古之足迹》爱不释手,甚为敬佩俊峰先生历经岁月艰辛与波折,双亲早逝,付出超乎常人的意志和努力耕耘不辍,从一个农家弟子成长为古都长安书画界才子,独具特色充满禅意的书画艺术生活化与心境的完美融合,意蕴隽永…</p><p class="ql-block">长乐爱莲:人生不易,有挫折有不幸,能在苦难中坚持的人总是有好的结果。日月不负有心人[强][强][强][OK][玫瑰]</p><p class="ql-block">苦尽甘来,有志者事竟成…为高老师点赞,是陕西青年的榜样!</p><p class="ql-block">江苏的书友“空心鱼”留言:语言朴实自然 生活情节陆续铺开 全文娓娓道来 真不愧是一篇非常精彩优秀的人生奋斗史[强][强][强]相信未来高老师一定会获得人生更加圆满 好上加好[玫瑰][玫瑰][玫瑰][调皮]高老师的人生真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剧”[强][强][强]完整一字不落看完整篇文章,被高老师百折不挠改变命运的勇气所激励[玫瑰][玫瑰][玫瑰][呲牙]</p><p class="ql-block">无拙庄主:书画人生是笔墨颜料一点一滴的堆积沉淀,个中变化是命运的起落浮沉酸甜苦辣。走到最后,都是此心不动,而定风雷,而起万仞!</p><p class="ql-block">方兰:作者与主角,都是搏击生活之浪的强者。勤勤恳恳,认真扎实,破浪而行,赢得辉煌。👍</p><p class="ql-block">老树咖啡:幸与俊峰兄有两年的同事经历,至今亦有联系。阅读本文更有几多亲切,如同过往在昨日。</p><p class="ql-block">茜茜公主:趔趄中的逆行人生!——所有苦难皆成过往,所有指向汇聚幸福!想起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在趔趄,逆行中,走稳了人生![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李连源:高俊峰酷爱绘画书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终成大器,令人欣慰![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