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堤桥韵:岁月的故事

baima

<p class="ql-block">在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西堤宛如一条翠绿的丝带,飘落在昆明湖上,而西堤上的六座桥则如同这条丝带上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西堤六桥‌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六座桥梁,从南向北依次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豳(bīn)风桥、界湖</span>桥。这六座桥不仅在建筑上各具特色,而且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上也各有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柳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柳桥晴有絮”。意思是绿柳荫中的桥上,晴天有柳絮飘飞。因为西堤上遍植垂柳,这座桥也是掩映在柳色之中,所以名为柳桥。</span></p> <p class="ql-block">柳桥‌位于西堤的最南端,是园中山景变为水乡景观的转折点。桥东为万寿山的建筑区,桥西则景观大变为密柳扑人、茅舍隐现等‌。</p> <p class="ql-block"> 景明楼</p><p class="ql-block">位于柳桥和练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关于“景明”二字,其取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乾隆皇帝将这组同样能够欣赏碧波荡漾的建筑取名为景明楼。</p> <p class="ql-block">  堤上高楼一径通,六桥映带柳丝风。</p><p class="ql-block"> 回连上下天光碧,分入东西水影红。</p><p class="ql-block"> 谢眺诗情摹霁景,仲淹记语写澄空。</p><p class="ql-block"> 汀兰岸芷芳犹未,鼓动生机寂静中。</p><p class="ql-block">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正是乾隆皇帝笔下描绘的景明楼。</p> <p class="ql-block">要说景明楼,首先要提到一位大家——赵孟頫,他不仅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绘画上也是造诣颇高。相传,景明楼是仿照赵孟頫的作品《画亭纳凉图》所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座景明楼上悬挂的匾额虽为新匾,但是内容皆选自乾隆皇帝所写诗句,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看到的景明楼是重建后的效果。那乾隆年间建造的呢?这不得不提1860年的那场劫难,建筑主体基本均被破坏,直到1991年,北京市组织昆明湖清淤工程,在工程进展中发现了埋在湖下130年之久的景明楼地基。</p> <p class="ql-block">于是专家学者们开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终于按其原样开始复建这座景明楼,该楼在1993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北前行,一座简易的小桥映入眼帘。怎么突然又冒出一座桥呢?</p> <p class="ql-block">何时修建的?它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 练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上建有四角重檐桥亭,供观景和憩息之用。</p> <p class="ql-block">‌练桥‌的名字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桥为单方孔石桥,桥上是一座四方形的尖顶桥亭。造型美观,寓意着水面的平静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练”是白色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湖水清净如练。站在练桥上面四周观望,可见南湖岛、十七孔桥、佛香阁中轴线建筑群、治镜阁遗址、畅观堂、藻鉴堂等赏心悦目的景致。夏日练桥西面的藻鉴堂湖中盛开着一片片红白荷花,乾隆时期这里就是观荷花的好地方。如今这片荷塘的面积越来越大,更引得游船塘中赏荷。</p> <p class="ql-block"> 镜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p><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p><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最著名的一座桥,因其洁白如玉的桥身和优美的弧线形状而得名。玉带桥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造型优美,是颐和园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拱高而薄,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p> <p class="ql-block"> 豳(bīn)风桥</p><p class="ql-block">清漪园时期名桑苎(sāngzhù)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詝[yìzhǔ])名讳,改为今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以“桑苎”或“豳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新旧两个桥名都是与农业有关的,因为在这座桥的西部原来还有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豳风桥周围尚存活着少量百年以上的桑树,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的桥亭作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中间的桥洞为方形、两边为圆形。桥洞有调节湖水的作用,中间宽大的桥洞下还可穿行小船。通过桥体形态及所处环境的变化,让游客在观赏过程中产生一种新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界湖桥</p><p class="ql-block">界湖桥是一座南北走向、桥墩和桥洞都设计成方形的三孔石桥,坐落在昆明湖(也就是“内湖”)与西湖(也就是“外湖”)之间,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该桥始建于1750年,早先叫柳桥,桥上原有木结构的桥亭,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清末光绪年间重建清漪园时修复,但没有恢复木结构的桥亭,而且把名字跟“西堤六桥”中最靠南的那座柳桥互换了一下,这才变成了“界湖桥”。</p> <p class="ql-block">界湖桥的桥北原有路可直达德兴殿和西宫门,与西如意门和后山的路径通连。桥西原有水村居、织染局等景点,已成为了颐和园的花圃所在地。桥东南有大船坞、小苏州街等临水建筑,站在桥上能望见半璧桥如一弯新月倒映在东逝的河水上面,其游览环境幽雅宜人。</p> <p class="ql-block">在清漪园时代,桥南端叫“界湖桥”,北端的桥叫“柳桥”。据传说,乾隆老迈年高时,过柳桥顺口咏诗,把西堤南岸的“界湖桥”错称为了“柳桥”。由于皇上金口玉言,将错就错,最终在光绪十二年修建颐和园的时候,将两桥的名称互易,现今的柳桥就是早期的界湖桥‌。</p> <p class="ql-block">西堤六桥不仅是颐和园中的重要景观,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0日手机拍摄于北京颐和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