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3年4月,在我积极要求下,领导同意了我出外进修的要求。我告别刚结婚两年多的妻子,背着行囊,踏上了去乌鲁木齐的路,当时我的长女才一岁三个月。</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代人,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上过大学,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术,多数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再则通过外出进修学习,让专业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剩下的就是自己多看书多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p><p class="ql-block">我进修的医院是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地处乌鲁木齐七道湾处。到医院医务处报道后,我被安排在一个很大的宿舍。宿舍里的床分上下两层。大约记得宿舍里住了18个人,来自新疆各地的进修人员,进修不同的专业,如内科、外科及小儿科等,我进修的是检验专业,类别有临检、生化、免疫、细菌及细胞等。</p> <p class="ql-block">到新疆医学院二附院检验科牛主任那里报到后,我首先分配在了临检室学习,然后各个专业轮转。当时和我一起去进修的有老丁,阿尔泰184团人,经过接触交流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有着一段传奇经历。我们生活在人世间,谁和谁相遇,可能都是天意的安排。1983年我和老丁在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识相知,学习一年后各回各的单位,再也没有联系。六年后即1989年秋季,老丁写信给我,我们两家又从新疆共同走进了华北,这就是我和老丁的缘分。</p><p class="ql-block">在进修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丁在学习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在学习中,首先背熟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氨基酸)的三羧酸循环,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再应用于实践。另外,他学习特别刻苦,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去科室继续看书学习。在学习细胞学的时候,他经常在晚上去细胞室看骨髓片、血片及各种组织涂片,有时学习到很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即重实践轻理论,我也开始重视起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俩也会一起学习讨论一起实践。</p><p class="ql-block">在进修过程中,我和老丁有共同的恩师,老师给予了我们学习上很大的帮助,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很快。后来恩师调到了华北,调回了自己的老家。几年后,老师先把老丁调回了华北工作,老丁又联系上我,把我也调到了华北,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让人心存感恩。</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丁在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一年后,我回到了134团,老丁回到了184团,两人相隔500多公里。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自此失去了联系。后来,我调离了原单位,从北疆134团调到了南疆一个县城医院,和原单位没有了联系。调离原单位七年后,在新单位接到了原单位转发过来的一封信。来信地址为华北某市,打开信封看落款签字,竟然是老丁。老丁的大致意思是,问我愿不愿意到华北工作,他已经在恩师的帮助下,到了华北工作。当时那个年代,去内地工作,是许多大西北人的愿望,我自然高兴万分。老丁这封来信,让我从大西北走到了华北,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就是我和老丁的传奇经历。</p><p class="ql-block">在恩师和老丁的帮助下,我带着一家人到了华北,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到达华北那天,离元旦只有几天时间了,恩师到火车站接的我们,给我们安排了住宿和工作单位。我们到华北后,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以至在过春节时没有备年货。等过年前两三天去街上买东西时,发现大部分商铺已关了门,只有一个叫梅香食品店的店铺还开着门,进去后只有几只瘦瘦的熟鸡卖,只好买了一只瘦鸡回家过年,蔬菜只买上了大白菜。</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中午,老丁带着他老婆到了我们家,并提着土豆及豆角几个菜,真是雪中送炭啊。也许是老丁到华北的时间长一些,知道这里的风俗习惯,知道我们没有思想准备,所以给我们带来了蔬菜。我邀请老丁两口留下在我们家吃饭,当时家里连双多余的筷子也没有,我在家门前的榆树上折了几枝柳条当筷子。当时家中还没有买吃饭桌,我们一家人和老丁两口蹲在家门口的大榆树下吃了一顿饭,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一只瘦鸡三个蔬菜,用柳条枝当筷子,当时刮着微微的西北风,耳朵有点冷,手指冻得有点僵硬握不住筷子,真是记忆犹新啊,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感慨万千。要不是老丁拿来几个蔬菜,这年过得连蔬菜都没有。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在关键时刻见真情,朋友就是那陈酒,时间越久越醇香。</p><p class="ql-block">从1983年在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认识老丁开始,到1989年他给我写信关于调动事宜,再到华北我们在一个城市工作相处了二十五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上帝安排我们相遇相知,最后成了要好的朋友。走在老去的路上,更加珍惜这份友谊,珍惜上帝赐予我们的缘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