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卫勤老师用他的画笔给出了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子</p><p class="ql-block"> 先秦诸子一百八十九家,老子的学说最博大精深,除儒墨外,其他诸家似均可划作老子门下。然老子又最扑朔迷离,司马迁《史记》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写完道德五千余言,“莫知其所终”。故就有了“老子化胡”,得道成仙等等的传说。再被推崇为道教的祖师,“生而皓首”,成了“太上老君”“太上玄元皇帝”,更显雾罩云遮。现代不少学者还有《老子》不是老子所著,老子只是一个老头尊称,而且是战国末期人的说法。说老子,还是用孔子的说法吧:“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p> <p class="ql-block"> 孔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九尺有六寸”。“少而贱”,自学成才,精六艺,讲仁爱。其治学“一以贯之”,为人“温良恭俭”,育人“诲人不倦”,谋道“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文化巨匠,是失意官员,是模范教师,是孤独长者,是性情中人,还是众矢之的。”(易中天语)也由他的儒学而引发了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从董仲舒“独尊儒术”到程朱理学,把儒学变成了“儒教”,孔子也渐渐变成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被后世“祭天祭孔”。孔子如在,定会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认识孔子,从司马迁“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 墨子</p><p class="ql-block">《史记》中有关墨子只有一句话:“盖墨子,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形象历来说不清,有说墨子是脸上刺墨的囚徒,还有直接说是印度或阿拉伯人的。实际上墨子和墨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同儒家一样属“显学”,甚至影响力还超过儒家。“墨家”既是一种学说也是一个团队组织,老师和首领叫“巨子”。到秦汉时,墨家在上层被罢黜。但实际上,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理念作为“草根哲学”两千多年一直在草莽江湖流传,甚至到近代在民间社团帮会中仍在传承。</p> <p class="ql-block">庄子</p><p class="ql-block"> 庄子是继承老子学说的,但实际两人差别很大。如果说老子是“以无为求有为”,庄子则绝对是“以无为求无为”。老子以推理讲“权谋”,庄子则以感悟讲“自由”。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把个体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强调真实和自由,这些都是同现代人权精神观念不谋而合的。《庄子》篇首题目叫《逍遥游》,“逍遥游”可以看作是庄子追求的一种境界,也可以看做是庄子全部理念的一篇“宣言”。</p> <p class="ql-block"> 孙武</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出现了许多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著述很多。像《司马穰苴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等等,都有记载。其中以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流传有序,影响最大,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早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武的出身和求学过程,《史记》没有记述,但其孙辈孙膑出自隐者“鬼谷子”门下,却是清楚的。故画孙武突出了道家隐士形象,突出其运筹惟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战伐谋”思想。</p> <p class="ql-block">孟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之后,儒分八家,孟子属于曾子、子思一门的嫡传弟子。孔子讲仁,孟子重义。如果说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则刚正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孔子的“仁爱”思想,到孟子发展为“仁政”主张。孟子同孔子一样想干谒诸侯王以推行自己的理念,却同样被敬而远之,只留下一个寂寞的背影。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会、反战的思想、“养吾浩然之气”的精神,“舍生而取义”的风骨,都使孟子不光成为儒家的一个大师,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的巨人。</p> <p class="ql-block"> 驺衍 </p><p class="ql-block"> 和孟子同时代、同乡的驺忌、驺衍、驺奭“三驺”,都比孟子显赫得多。其中作为阴阳家代表的驺衍影响最大。驺衍以阴阳五行学说,受到了各诸侯的一片神往:“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用衣袖拂拭坐席)。如燕,昭王拥慧先驱(拿着扫帚在前边扫地开路),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见《史记》)驺衍以《易经》阴阳八卦和五行推演,分析过往,预测未来,“王公大人惧然顾化”,“使人拘而多畏”。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在六家之首,也可见他的影响之大。</p> <p class="ql-block">公孙龙</p><p class="ql-block"> 名家是辩论名实问题的学派。从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墨家“明是非之分,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再到韩非“形名参同,赏罚乃生”,“名实”问题的研究,贯穿着整个百家争鸣的全过程。名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提出“合同异”、“天地合一”,抹杀事物的差别;公孙龙则提出“坚离白”,强调事物的差别性,最有名的就是举出五大理由论证的“白马非马”的公案。后人多有斥名家为诡辩论,而中国古代逻辑学正发轫于此。</p> <p class="ql-block">许行</p><p class="ql-block"> 许行是农家的代表人物。古代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农家自很重要。农家是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派,提倡“神农之教”,认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食而治”,反映了农民阶层的朴素愿望,同时还总结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经验。但许行的著作只散见于《管子.地员篇》和《吕氏春秋》所辑录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篇,许行本人的形象和事迹几无可考。看资料看到“犁”特别是铁犁铧是中国人在战国时最伟大的农业发明之一,于是权宜以研究古代犁铧作许行形象处理,也只能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 苏秦、张仪</p><p class="ql-block"> 苏秦和张仪以他们的“合纵”、“连横”主张,创立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以三寸舌为王者师”。苏秦、张仪本是同学,共同受业于鬼谷子。苏秦说服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掌六国相印,订立“合纵”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而苏秦又暗中资助张仪到秦国执掌相印,张仪提出“连横”分化六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两个同学心领神会,把各国之间的攻战,变成了外交上的博弈,“带来了二十多年难得的和平”。有一些书上说法不同,但我宁肯相信这样的传奇和戏剧性。</p> <p class="ql-block">韩非子</p><p class="ql-block"> 先秦诸子学说思想的传承,在韩非子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意外。韩非子属法家,而且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但他首先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而司马迁又说他“归本于老子”。这些实际都不影响韩非子独立的地位。韩非子总结了管仲、慎到、申不害、商鞅的变革经验,明确地提出“中央集权”、“依法治国”的理论,实在都是伟大的创举。法家的惨苛是历来受人诟病的。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兼取儒法,杂用王霸”时,哪一个不是用的法家“势、术、法”的一套办法?司马迁说:“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p> <p class="ql-block">荀子</p><p class="ql-block"> 荀子是儒家的第三位大师,实际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广泛吸取了儒、墨、道、法、名、阴阳各家的思想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如果说孔子平和,孟子霸气,荀子则严谨。孔子不讲“性”,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则提出性有“善”亦有“恶”,须“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孔、孟只说人道,不涉天道,荀子则以科学态度讲天道直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此后出现的《易传》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就是荀子哲学思想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卫勤先生简介</p><p class="ql-block">卫勤,祖籍山西,生于西安,老三届知青。曾任兴化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宣传企划部长多年,退休后移居西安。曾任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书画家协会理事。现为兴平市文联名誉主席,楹联艺术家协会顾问,老年诗词书画学会、诗词学会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