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经字斟句酌、字正腔圆的外交部发言人,到了今天代表国家的联合国大使。一句硬怼美国代表的耿爽发言,非常霸气、硬气,真的很是提气。原来,外表看似形象文文静静、大大方方、方方正正的耿爽大使,一下子让国人眼光聚焦在刚刃坚韧的耿爽的身上。网络热议,也上了热搜,不少网友说,不愧为将门虎子,原来耿爽是开国元勋耿飙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耿爽,1973年4月生,北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他是耿飚之孙,耿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外交部副部长,湖南醴陵县人。耿爽的祖父耿飚在八十年代初期担任过国防部长,是唯一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在军队系统担任要职,后在建国后离开军队系统,转入外交系统任职。耿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生耿直,只要是对的事,就像狂飙一样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中共党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被人们称作"耿飚之问"。1991年,老革命家耿飚回到了阔别50年的甘肃庆阳,在接见县领导时,他心情沉重地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三八五旅在这里驻防,一个战士犯了严重损害当地群众利益的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这个战士枪毙。正要枪决的时候,来了一大群老百姓替他求情,连受害者的父母都向部队请求让他戴罪立功。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要求。”耿飚停顿了一下,面色凝重,高声发问:“现在我要问问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耿飚之问”是历史经验的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0月23日,安理会上,中美再度爆发激烈交锋。当美国人指责中国不应向俄罗斯提供帮助时,我们的耿大使毫不客气争锋相对地回击:“打不赢俄罗斯是你们没本事!”这句话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一震,也迅速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有其爷必有其孙,虎父无犬子。从两次怒怼来看,真有耿爷爷的风范和风度。有网友评价耿爽:不笑威严端庄,一笑春风化雨。一颦一笑,收放自如,嬉笑怒骂,自成文章。只有我们为人正派、性格耿直、海晏河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国度,才能孕育如此优秀的外交官!</p> <p class="ql-block">耿飚之孙耿巍:祖孙三代的庆阳情怀 耿巍: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公共事务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提及耿家的家风,耿巍说:“我们家并没有那种‘几字原则’之类的家训。祖辈、父辈对我和我哥哥的教育、影响都在平时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间。(摄影:刘梦阳)中国日报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刘梦阳)在采访过程中,耿巍时常露出宽厚朴实甚至带着“歉意”的笑容:“我真的太普通了,我们家的事也没什么特别的,真不知道说啥……”曾有人这样评价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同志:“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而在耿飚之孙耿巍看来,有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祖父,不应是件拿来夸耀的事,反而有时还是一种“压力”。</p> <p class="ql-block">酷爱古史之源耿巍最常收到的评价是“谦和”,他不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北京的南城度过的。天桥你知道吗?我的学校、住家都在那片,用现在的话说特接地气儿,我的同学来自各种家庭,形形色色,可有意思了。”耿巍上学那会,他的母校育才学校就在“五坛八庙”之一的先农坛里面,“你能想象,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迹里上课、游戏的情形吗?当时,先农坛是我们上操时的领操台,宰牲亭是校办工厂,而先农坛最大的大殿‘太岁殿’是学校的大礼堂,我们每年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就在那里举办。搞活动时,推开那扇斑驳的大门,闻着扑面而来的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尘封的味道,能让你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这种感觉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当聊起当时他们时常玩耍的“台子”时,耿巍忍俊不禁:“你知道那是什么吗?它叫‘观耕台’,咱老百姓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就在台子南面,据说每年立春,清朝皇帝要来此亲耕,扶着犁走上六个来回,以身作则,倡导农耕。这个台子当时是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地方,想想那会,真是太有福了,可以跟文物古建零距离接触……”</p> <p class="ql-block">喜读史书的耿巍聊起中国古代史可谓头头是道。问及为何这么喜欢中国古代历史,耿巍很认真地想了想说:“可能真的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吧。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从小浸淫在这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触手可及。不是有句话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么?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战火中的全家福——耿飚、赵兰香夫妇和四个子女。爷爷奶奶恩爱一生尽管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耿巍却仍坚持称:“我是半个甘肃庆阳人。”很少见在北京出生、北京长大的人还会惦记着“老家”,细问之下才知道,耿飚同志的夫人赵兰香女士是庆阳庆城县人,长子耿志深(耿巍的父亲)在庆阳出生,对庆阳的感情很深。1937年,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进驻庆阳,耿飚任三八五旅副旅长、参谋长兼副政委,并任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庆阳城防司令。1940年夏季,耿飚在视察女子学校时与赵兰香相识。赵兰香发现耿飚虽为八路军首长,但待人和蔼可亲,丝毫不摆官架子,洗得发白的军装上风纪扣系得严实而整齐。两人随着交往的加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准备结婚,却在起初遭到了赵兰香父亲的反对。当时庆城封建守旧,家人认为赵兰香漂亮大方,应该找一个家庭富裕、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女婿,而像耿飚这样当兵的终日与枪林弹雨作伴,他们不放心让女儿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后来,在李富春的夫人、曾任庆阳中心县委书记的蔡畅劝说下,赵兰香的家人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爷爷和奶奶感情一直非常好。据说刚结婚的时候,他们借来全套中学课本,一起学习、进步。爷爷在部队里驻防、搞生产,奶奶就配合蔡畅同志组织妇救会,走街串巷宣传革命理念,鼓励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建国后,爷爷工作很忙,奶奶全力配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2007年,赵兰香女士出资为庆城药王洞小学兴建了一幢外形美观、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教学楼。耿飚、赵兰香夫妇情系庆阳、关爱女童的义举受到庆城各届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敬重和称赞,庆城县委、政府决定将该校正式命名为“兰香小学”以示纪念。三代人的庆阳情怀</p> <p class="ql-block">2000年耿飚去世。赵兰香女士根据耿飚的遗愿于2006年用拍卖耿飚生前收藏字画的所得设立“赵兰香庆阳女童基金会”,专门帮扶家乡的贫苦女童。2007年赵兰香女士又出资为庆城药王洞小学兴建了一幢外形美观、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教学楼。耿飚、赵兰香夫妇情系庆阳、关爱女童的义举受到庆城各届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敬重和称赞,庆城县委、政府决定将该校正式命名为“兰香小学”以示纪念。耿巍亦提到,自己父亲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回老家庆阳看看。如今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他,终于在去年有机会替父亲回庆阳走走看看。耿巍说:“我的叔叔耿志远是我走上公益之路的领路人。去年我回庆阳参加慰问生活困难的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和老红军活动,看望了一位93岁高龄的原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老战士,当老人得知是耿飚的后代来看望他时,激动地捧起耿飚同志的照片贴到脸边,声音颤抖地说:‘老首长,您好!’时我的眼圈湿润了……”“看着这一幕,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叔叔、姑姑都对庆阳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庆阳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两点一存’的历史性贡献,我们永远和庆阳的父老乡亲们心连着心,这是我家祖孙三代的庆阳情怀,红色情怀!”耿巍说着,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耿巍看望革命老人王定国。(耿巍 供图)做个平凡热心人提及耿家的家风,耿巍说:“我们家并没有那种‘几字原则’之类的家训。祖辈、父辈对我和我哥哥的教育、影响都在平时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间。爷爷对子女的事业没有提什么高要求,也不会给他们开什么绿灯,但在做人方面,爷爷对子女和孙辈的要求却很严格,所以我们从小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绝对不能给家里抹黑。有时候会冒出奇怪的念头——当‘爷爷’的孙子真是‘压力山大’。”但凡与耿巍接触过的人,对其评价皆是“热情”、“细致”、“谦和”……平日在自家小区,耿巍经常帮助邻居,在路上见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伸出援手,“心地善良,作风正派,这是我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其实论细致周到,我们家谁都比不上爷爷,连周总理都夸赞过爷爷心细。”“爷爷的高尚品格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现在从事公益事业,就是为了多给社会做些贡献,我会坚持做下去。我要秉承家风,做一个正直的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但求做事能对得起良心,问心无愧,不叫爷爷失望。”</p> <p class="ql-block">耿巍,1972年,北京人,祖籍湖南醴陵,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公共事务部部长;北京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副秘书长。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耿飚之孙。</p> <p class="ql-block">耿弘 </p> <p class="ql-block">聂凤智之孙聂明光 南京</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之孙董绍壬 北京 湖北</p> <p class="ql-block">粟裕之孙栗志军 上海</p> <p class="ql-block">外交交流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