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丰沛人生—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小传

原因

<p class="ql-block">她原名关鹔鹴。为了便于广大观众写读记诵,采纳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她于1953年把名字简化为关肃霜。</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传说中,鹔鹴是一种金光闪亮、能歌善舞的神鸟。它一生要经历七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栖冰雪而羽不湿。据说它即使耗尽激情热血,也要劲舞豪歌于九霄之上,让生命迸溅出耀眼的火花。</p><p class="ql-block">当初,她的开门师傅为她取这样一个名字,显然是对她寄托着一种美好祝福和殷切期待的。以后的事实也证明,她的确也是一只在京剧艺术的天空高飞远翔了50余年,放射出夺目光辉的舞台神鸟。</p><p class="ql-block">然而,1992年她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为之捧献了繁硕艺术鲜花的人们。这一点,让所有热爱她的人一想起来就会双眼饱含泪水。</p><p class="ql-block">今年(2009年)是关肃霜诞辰80周年纪念。为缅怀老一辈艺术家,传承和弘扬关派艺术,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联、云南省广电局主办,省戏剧家协会、省京剧院承办了“纪念关肃霜诞辰80周年系列活动”。从8月25日到30日,关肃霜京剧艺术研讨会、关肃霜艺术生涯图片展、关派京剧艺术剧目展演、“关肃霜杯”京剧票友大赛和出版关肃霜大型纪念文集等活动依次亮相,丰富多彩,夺人眼目。</p><p class="ql-block">曾经的万人迷再度焕发超越时空的魅力。关肃霜高尚的品德和闪光的艺术道路,再次激荡着千万颗仰慕她的崇高人格和精湛技艺的心。</p><p class="ql-block">人们怀着无限深情,怀想和追思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1929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廿五)。湖北汉口。一户清苦的艺人家庭中,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婴呱呱落地。</p><p class="ql-block">这是苦难开出的花朵呵,她却用清亮的哭声显示了一种天赋。</p><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嗓门,是不是将来想学唱戏呀!”做父亲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p><p class="ql-block">她14岁开始学艺,师从京剧名旦戴绮霞。基本功由戴绮霞的丈夫、京剧武生王韵武负责教授。“我很厉害,别看我教不了你的戏,但没有我教你基本功,你就唱不了大戏。”这就是她接受的第一课。厉害!是的,王韵武是一位严师。他要求关肃霜每天五点钟起床,练刀枪、吊嗓子,还要为师傅家劈柴做饭准备宵夜,直到夜深才就寢。严师出高徒。关肃霜从王韵武那里学武功,从戴绮霞那里学戏,并且在劳作中锻炼自己的勤劳品格和坚韧意志,领悟做人的道理,为她以后戏路宽广、为人高洁夯实了基础。</p><p class="ql-block">除了天赋过人、有好老师指点外,好学和善于学习,也是关肃霜能快速优质成长的一大要素。她在看演出中,偷偷向当时的武汉名旦董明艳学习。除了花旦外,老生、花脸、小生、武生,甚至老旦,她也暗中学,悄悄练。她还向电影、话剧、楚剧、汉剧、大鼓书等姊妹艺术学习表演技巧,向杂技演员学习一些相关的高难度动作。戏班里的姐姐阿姨叔叔大爷,只要有一丝半点优势特长的,她也不放过地向他们求教。1946年,著名文武老生李少春到武汉演出,他浑厚婉转的唱腔,潇洒稳健的做派,特别是出神入化的武功表演,让关肃霜叹为观止。关肃霜暗下决心,将来也要成为这样一名唱做双绝、文武兼优的全能演员。</p><p class="ql-block">标杆一经树立,就能够产生跨越它的无穷动力。每天,朦胧晨光中,一位留一头齐脖短发,穿一身打着补丁的布衣裤的女孩,就会出现在一座屋顶的水泥平台上练功,就会站立于一条林荫道旁喊嗓。晚上,这位要登台唱开锣戏和跑龙套的姑娘,来不及擦干净脸上的油彩,就溜进戏院看演出,进行“偷”戏,博采众长。几年下来,关肃霜的演艺大幅提高。17岁时,她已在华中地区享有了一定的声誉。</p><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一切才刚刚开头。</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说昆明是关肃霜的第二故乡,还不如说,她的艺术之树在昆明幸运地遇上了时代的春天。</p><p class="ql-block">关肃霜40年代末期到昆明演出,本来仅仅为了生计。但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旖旎秀美的风光、多彩奇特的民情风俗,使得关肃霜一见钟情。特别是很快迎来的云南解放,更给关肃霜带来生逢其时的欣喜。</p><p class="ql-block">对于她,云南确实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暖土。在这里,她遭逢了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她有幸和马连良唱对台戏,后又被邀约同台配戏,并藉此了解了北派的演技和风格,开阔了眼界。 </p><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期,她在这里获得了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的点拨,克服了在艺术上表面模仿的倾向,懂得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精和专方面下功夫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在云南这片暖土上,她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赴重庆参加西南地区文代会,她学习了党在当时的最新文艺方针和政策;到成都观摩川剧会演,她深受启发,并从这一兄弟剧种获得了有益的借鉴。到上海观摩华东戏曲会演,她不耻下问,向众多优秀演员求教,学到了不少独门绝技。那时,她的京剧艺术,不仅得到军旅作家苏策、白桦、冯牧的关切,也受到袁勃、陆万美、彭华、杨明等文艺界领导的热情鼓励。就是贺龙、陈赓、周保中等党的高层领导也曾到剧场观看她的演出,并关怀地对她提出了增强剧目思想性的建议。</p><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特别受春天眷顾的云南,也让关肃霜产生了特别受春天眷顾的感受。据有关文章记载,1953年周恩来总理赴东南亚进行国事访问路过昆明,在看了关肃霜的演出后,对怎样使剧中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提出了中肯建议。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使关肃霜心中热流奔涌。周总理的谆谆教导,使关肃霜获得深刻启示。她说,自己开始懂得了不能只满足于技巧的炫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得心应手的技巧来表现人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不但要演好戏,同时也要学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无私奉献的人。”周总理在那次接见中对她说的这句话,从此成为关肃霜一生奉行不渝的信条。</p><p class="ql-block">关肃霜和云南产生难以割舍的情谊了。尽管她的家乡武汉曾希望她返归,尽管时任中国京剧院领导的李少春曾举荐她调北京工作,但陈赓将军对她的一次斩钉截铁的挽留,贺龙元帅“云南人民需要你!”的一句话语,早就使她萌生了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的决心。</p><p class="ql-block">在云南这片暖土上,关肃霜的人生理想被擦拭得一片锃亮。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1956年5月中旬的一天,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举起了宣誓的右手,成为昆明市演员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从此,这位饱经颠簸从风雨中走来的年轻演员,追求更加高远,目标愈益明晰。</p><p class="ql-block">学习,学习,再学习。她开始学习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厘清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一系列认识上的问题。她省悟到,京剧这样一个外来剧种,要想在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枝繁叶茂色丽花香,不走云南京剧的路,展现民族生活,刻画民族性格是远远不够的。而云南丰饶多姿的少数民族生活,恰恰能给京剧艺术的更加繁荣发展提供一种滋养,是对京剧艺术创新的一种深情祝福。她心中豁然开朗:应该走向那活水源头!她这样想了,也就这样做了。她身体力行,经常深入边疆少数民族村寨,与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撷取艺术养分,探索一条在京剧表演中融入民族特色的新路径。《黛诺》就是她运用京剧艺术形式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代表性剧目。从唱腔到表演,她都把深入景颇村寨获得的生活清泉灌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了拓宽京剧艺术的表现领域,她开创性地成功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民族戏和现代戏,使得滇派京剧的形成和确立,有了充分的理由和必要的条件。</p><p class="ql-block">云南,为关肃霜的京剧艺术大放异彩提供了丰肥土壤;关肃霜的京剧艺术,也为云南的文艺百花园种下了华彩飞扬的青葱之美。</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点名让关肃霜随中国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演出。</p><p class="ql-block">立足云南,走向世界。关肃霜开始了她的虹桥之旅。</p><p class="ql-block">首访的国家是保加利亚。最难忘的一次演出安排在一个露天剧场。那天,山坡上,树杈上,屋顶上,到处都坐满了人。离舞台太远看不清表演的观众,就静静地谛听来自遥远国度的神秘音乐。演出结束,人们纷纷上台献花。当地的农民还向来自东方的艺术使者送上自种的水果和自酿的甜酒。</p><p class="ql-block">报纸每天都刊发中国艺术团演出的消息和照片,评论家把中国朋友的演出称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杰出艺术”。</p><p class="ql-block">在联邦德国的首都柏林,关肃霜演出的节目是《盗仙草》。当情节进入高潮时,台下的掌声一阵接一阵。尤其是当她看到一位独臂的残疾军人用右臂拍打左肩代替鼓掌时,感动得几乎流下了眼泪。关肃霜认识到,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当地的报纸对关肃霜的表演评价很高。他们这样写道:“她是中国的歌唱家、舞蹈家、武术家?不,她是超乎一切之上的伟大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西德还没和中国建交,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它被确定为这次访问演出的重点国家。在汉诺威的演出,关肃霜的《盗仙草》被安排在第一个节目。当剧情发展到与鹿童斗法时,扮演白蛇的关肃霜交替踢着投来的10杆枪,高超的技艺,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掌声像山洪一样爆发了。艺术的力量,征服了所有的隔膜。以后,不论在慕尼黑、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汉堡,中国艺术团的演出都获得了极大成功。有一天晚上,谢幕次数竟达66次。</p><p class="ql-block">慕尼黑《水星报》对中国艺术团的演出进行了饶有情趣的报道,他们说:“在爱情戏的表演中,中国女演员的衣服一直扣到颈上,连手臂也被长长的衣袖包裹。然而,她们用演技所表现的,完全可以打败我们妖娆的裸体美女。”</p><p class="ql-block">关肃霜首次参与的这次出国访问演出,历时5个月半,行程4.5万公里,共演出77场。他们以中国精美的艺术为载体,传播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热爱和平的心愿。而京剧艺术超越国界的魅力,也使关肃霜更加热爱祖国的这份艺术瑰宝,立下在京剧艺术上精益求精的宏愿。</p><p class="ql-block">不久,关肃霜再次获得出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1957年7月,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莫斯科举行。关肃霜成为了以胡耀邦为总团长的中国艺术代表团成员。</p><p class="ql-block">联欢节上,41个国家的3100多名青年艺术家竞展风采,角逐奖牌。</p><p class="ql-block">在充满节日气氛的莫斯科,关肃霜向各国青年艺术家献演了京剧《泗州城》。她的表演,顷刻间把观众带入刀光剑影中,赢得掌声如雷。在这次国际性表演比赛中,关肃霜成了中国荣获金奖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后来,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朋友们》的纪录片,荟萃了各国青年艺术家的精彩节目。影片的最后部分是《中国的女儿——关肃霜》,真实记录了关肃霜演出《泗州城》的感人情景。</p><p class="ql-block">年底,关肃霜回到昆明。除了捧回一枚金质奖章外,她还带回来一面锦旗,上书四个大字:“艺冠全球”。</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汇入古老中国唱响的青春之歌,来自云南的关肃霜首次用自己的“声音”惊艳海外。</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说到关肃霜艺术风格的形成,郭思九先生在《关肃霜艺术论》中的剖析非常中肯。的确,是苦练、融合吸收、创新8个字重叠映印,铺展成一条使她走向艺术高峰的路。</p><p class="ql-block">勤于苦练是从学艺之初就养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她永远记得小时候奶奶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唱戏要人前夺萃,人后就得受罪。”受罪,就是吃苦。</p><p class="ql-block">她永远记得拜师不久后的一件事:那天,师傅让她练完武戏练文戏,她实在练不动了,想休息,就对师傅说自己怕冷,可能是生病了。师傅却把手一挥,让她继续练功。说:“出一身大汗,你就不怕冷了。”</p><p class="ql-block">梅花香自苦寒来,汗水浇开才艺花。年少时师长的严格要求,终成一生的自觉行为。而对关肃霜来说,苦练,既包括苦练基本功,更贯穿于融合吸收、创新的全过程。盖叫天的名言“死练才能活演”,在她身上获得了验证。</p><p class="ql-block">善于融合吸收也是关肃霜成功学的要义。</p><p class="ql-block">1954年,她在北京看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贞的一段“叠岥”的表演,觉得非常优美,就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铁弓缘》的表演,细腻中传情,收到了“以做代言”的极佳效果。</p><p class="ql-block">人们至今还记得她向戎伯铭先生学演《拾玉镯》的事。</p><p class="ql-block">戎老:“这个戏你已经演得很熟了,我的动作,只能供你参考。”</p><p class="ql-block">关肃霜:“戎老的戏演得好,我是专门向您学习来的。”</p><p class="ql-block">看到关肃霜如此诚恳,戎老高兴地做着示范:“数小鸡,你的动作幅度大了。用手指头一个个点着数,更能表现人物的天真活泼,表演也显得含蓄些。”</p><p class="ql-block">李少春扮演的孙悟空、林冲和现代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特别让关肃霜叹服。她说:“简直不能相信,这是一个人演的。”看李少春演《大闹天空》,她认为别人演孙悟空是人学猴而李少春的演出却是猴学人,悟出了形似不如神似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经夏衍、田汉的介绍帮助,关肃霜曾拜梅兰芳为师。但她拜名师不为沽名钓誉而真正为了学艺。向大师梅兰芳,她学到了许多逼真表现少女内心活动的技巧。</p><p class="ql-block">她还把深入生活也当成基本功。为在《黛诺》一剧中演好景颇姑娘黛诺,她数次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的三台山,结识了一批跟黛诺命运相同或相似的景颇族女性,了解景颇族的风俗和她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她们的思想感情,汲取了丰富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养分。</p><p class="ql-block">她向前辈学,向同行学,向不同的艺术门类学,在生活中学。拿来,并且消化,溶入血液,生成骨肉,哪怕多么细微的精彩,她都不放过地借鉴和吸纳。</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要开列一份关肃霜曾虚心向之学习者的完全名单,无异于要数清天上的繁星。</p><p class="ql-block">关肃霜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在于她的勇于创新。</p><p class="ql-block">当然,创新是和苦练内功、广纳博取艺术精粹相生相成的。</p><p class="ql-block">“靠旗打出手”,是关肃霜众口称绝的独门演技,据说是她在看到上海著名京剧演员张美娟的表演后受到启发,孕育于胸,后又经过反复琢磨、练习、校正而创出的。</p><p class="ql-block">在《战洪州》的表演中,要表现穆桂英的大将风度,关肃霜把内蒙古乌兰牧骑表演的马舞,大胆揉在京剧技巧中,用“扎大靠趟马”,营造了独特效果。</p><p class="ql-block">在《黛诺》中,对主人公逃下山来的一段表演,由于有深入生活的基础,她打破了用“圆场”、“劈叉”等程式来表现的传统,创出了一套在山林中奔逃、躲藏的表演技巧,她还把景颇族民歌的音调与京剧唱腔融为一体,在《黛诺》中创出了被誉为京剧唱腔革新典范的唱段。</p><p class="ql-block">关肃霜是一个全能京剧演员。不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文武小生甚至老生、老旦等,她都能演。她技巧精妙却不卖弄技巧,精通“行当”却不为“行当”所囿,既能守格,更能破格、创格。</p><p class="ql-block">关肃霜曾经说过:“一个有成就的演员,必须具有‘一着先’。”她所说的“一着先”,指的是在演技的某一点上发展了,有创造性了,超过前人了。她说:“没有一点独特的东西,怎么能算好演员呢?现在人们所承认的流派,实际上就是有‘一着先’。艺术上的‘一着先’,指的是具备独特的风格,过硬的技巧,创造性的表演。”关肃霜不仅创造了不少“一着先”,而且能把这些绝招跟唱做念打的过硬功夫结合加以整体运用,塑造出一批让人耳目一新、个性鲜明、“关味”十足的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一次,李先念看了她演的《白门楼》后对她说:“你把吕布演活了。”郭沫若却在看演出后给关肃霜题赠七律一首。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舞姿轩昂回落照,歌喉嘹亮遏行云。”这都是对关肃霜的表演艺术恰如其分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广纳博取、创新舞台技能;深入生活、撷取艺术源泉;拒绝媚俗、以情感人,以细腻真切的表演展现人物内心活动;以全面扎实的唱、做、念、打功夫塑造人物形象、挖掘思想内涵的“关氏妩媚”,就这样灿然绽放了。</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艺如其人,人如其艺,人品和艺品俱佳。凡是和关肃霜接触过的人,都会对她作出这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的关肃霜,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十里洋场学艺,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刻写自己纯朴勤勉的人生足迹。</p><p class="ql-block">青年时代的关肃霜,曾谢绝金条的诱惑,不去海外搭班,毅然留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才艺。</p><p class="ql-block">解放后,面对党和人民给予艺术家的优厚待遇,她一次又一次强烈要求削减薪俸,月工资从1500元降至280元后才稍觉心安,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高风亮节。</p><p class="ql-block">她身兼数职,又是大艺术家,却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平常人。她身上没有半点官架子和名人派头。上班下班、开会,她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简易。在生活和工作中,她平易近人。剧院的同辈都喊她“肃霜”,年纪小一点的喊她“关老师”,很少称她“关院长”。</p><p class="ql-block">关肃霜一家曾居住在她早年购买的昆明市长春路的一个小院落里。那是一院老屋,破旧、空旷。省京剧院先后盖了几次宿舍。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单位给她分过一套新房子,她坚决不要,说:“让住房条件差的同志先搬。”在去世前的半年,她虽然搬进了新房,但陈设简单朴素,仅以够用适用为限。</p><p class="ql-block">关肃霜是一级演员。出省演出可以坐飞机或火车软卧。但她总是和其他演员一样坐硬卧。到了演出地,也不住宾馆,和其他演员一起住后台。</p><p class="ql-block">她穿着朴素,经常一身布衣。一次,在上海参加一个活动,人们请她上台表演,却发现她穿了一双布鞋,还是一位来采访的记者脱下自己的半高跟鞋让关肃霜换上,才完成了和场面相称的演出。</p><p class="ql-block">与同事相处,她无一例外地宽以为怀。</p><p class="ql-block">一次慰问边防战士,在表演打出手时,一位掷枪演员不小心击中了她的前额,当场鲜血直流,从此留下伤疤。以后说到这次“挂花”的经历,她总是面带微笑,丝毫不责怪那演员。一次在湖南怀化演《打韩昌》,阴差阳错,饰演韩昌的演员衣服的钮扣脱开了,他在地上打滚时,让扮演杨排风的关肃霜踩了衣角,扯伤了脚。事后这位演员急得直流泪。关肃霜一个劲儿安慰他:“打武戏哪有不失手的?”仿佛受伤深感疼痛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位演员。</p><p class="ql-block">千方百计服务好观众。是关肃霜时刻揣在心里的信念。</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上海演出《铁弓缘》,由于疲劳过度,加上感冒,她突然嗓子哑了。想到观众都是连夜排队买的票,她坚持不轻易退票而加紧练功,终于在练出一身大汗后让嗓子发出了声,满足了观众看她演出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后来到南京演出,气温突然升高。习惯了昆明温暖气候的关肃霜一进化妆室头就晕了。但想到1500个观众的期待,她咬紧牙关一丝不苟地演完戏。结果大幕刚一合拢,她就晕倒舞台。</p><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以关肃霜为领队的云南省京剧二团赴广州等地演出。关肃霜却左脚踝骨骨折。她了解到观众希望看她演出的愿望很强烈,就坚持上台。无法演武戏《铁弓缘》,就演文戏《谢瑶环》。她没考虑带伤演出影响效果会累及自己的声誉,一心惦念的是怎样满足观众的渴望。演出结束后她到医院照片检查,才发现脚上除了新伤,还有旧疾,甚至长有骨刺。她说:“我在台上台下,脚不知扭了多少回,有时也疼得厉害,但一上台,就忘了疼痛。”她能够“忘我”,却分秒不忘观众,这就是一个艺术家不泯不灭的良心。</p><p class="ql-block">只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她就无偿地进行义务演出,从不推三辞四。1983年2月,关肃霜率团赴贵州盘江为煤矿工人演出。在那里,她特地会见了把爱情献给矿工、把青春献给矿山的黎桃姑娘和她的未婚夫王再明。为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敬重,她与之合影并毛遂自荐当主婚人,还在他们的婚礼上表演节目。1990年春节,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举办科学家联欢会,她冒着严寒应邀参加,并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同台合唱京剧曲目,让节日的欢乐,在科学家们心头传递。</p><p class="ql-block">关肃霜助人为乐,充满爱心。她从1958年5月至1981年年底,不论在国家3年困难时期还是十年动乱中,月月不断,23年义务为一对失子老人不让人知晓地提供赡养费。有一次,听说自己的开蒙师傅王韵武病了,她立即送上一些钱让师傅买营养品。1989年1月,楚雄二中学生蔡彬患肾功能衰竭住院,关肃霜关心着这个素不相识的少女的安危。她来到医院捐款,并且鼓励她和疾病作斗争。关肃霜是名人,老百姓碰到难处,往往会想到她。</p> <p class="ql-block">云南光学仪器厂的工人杨楚善,儿子大学毕业后患了白血病,治疗十分困难。杨楚善寻访到关肃霜家诉说不幸。关肃霜立即捐款相助。过了一段时间,病情不见好转,医院建议病人转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治疗,但入院治疗费不够。万般无奈之下,杨楚善给关肃霜写信求援。关肃霜得知情况后,立即写信给天津的学生和朋友,请他们帮忙设法找血液研究所疏通。同时,她登门拜访歌唱家杜丽华,也请她帮忙想办法。杜丽华在天津有得力亲友。她立即写信以求帮助,终于使问题获得解决。为别人排忧解难,对于关肃霜,已由习惯而成自然。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她听说单位有一位女同事分娩难产,二话不说,骑上单车就帮忙去找医生。又一次,一位同事的孩子手折断了,她顾不上吃饭,就领着同事去找医生。还有一次,团里一位演员不慎被汽车撞伤在医院抢救,关肃霜为他四处奔走,寻找所需的药物和血浆。</p><p class="ql-block">例子一个又一个,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曾经,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那样活色生香地存在于在人们中间。</p><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以《艺术精湛品德美》为题报道了关肃霜的先进事迹,并配发《艺高德也高》的短评。</p><p class="ql-block">今天重读人民日报的那篇短评,特别打动我的还有这样一段话:“关肃霜同志的艺术水平是很高的,但她既不称家,也不称派。……这对于某些小有成就即忙于称家标派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对照……”</p><p class="ql-block">然而,人民心中有杆称。越是谦逊,越是淡泊名利,人们对这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就越能给与公正褒扬。我们知道,关肃霜的京剧艺术,以其与众不同的高超演技和民族化特色,以其拥有众多弟子传人的事实,以其在京剧界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早已被公称为“关派京剧”,这不仅是关肃霜的荣耀,也是云南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人们在论及关派京剧时,往往习惯于就艺术论艺术。而艺术境界的高下,从来就取决于艺术家心灵散发的气息。由于关肃霜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一个纯银般的灵魂,就会有一种人格的芬芳,充盈于她的举手投足,弥漫于她的唱腔声韵,流荡于她的顾盼回眸,使得她的表演焕发出一种神性的光辉。而这种神性,也就是关肃霜京剧表演艺术魅力四射的源头和核心。</p><p class="ql-block">做艺术家要做这样的艺术家。做人要做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作为关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除了《黛诺》和1964年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被评为10个好戏之一、1979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获一等奖的《佤山雾》等民族戏、现代戏以外,《铁弓缘》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铁弓缘》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又温馨的侠女故事,演绎悲欢离合、儿女情长、铁血柔肠的传奇,最终有一个中国风格浓郁的大团圆式的结尾,是一出关肃霜十七八岁就开始上演的传统剧。她以此剧开蒙,又以此剧彰显全身才艺,是她的拿手戏。</p><p class="ql-block">1979年初,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把关肃霜主演的《铁弓缘》搬上银幕,以彩色戏曲片的形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p><p class="ql-block">《铁弓缘》的主角陈秀英,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活泼中藏刚毅,天真里蕴深沉,还曾女扮男装,英姿勃发。剧中不仅有大段的唱腔、整场的唱白,还有细致的做工、丰繁的武打。要演好她,必须唱、做、念、打功夫精湛,“三旦二生”(花旦、青衣、刀马旦、小生、武生)演艺俱佳。关肃霜那年51岁,她功底扎实,造诣深厚,技艺全面。电影《铁弓缘》的拍摄,正好为她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绝佳平台。在拍摄中,别人有了好主意,关肃霜虚心采纳;她琢磨出新点子,也及时征求别人的意见,使台词和情节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内容呈现崭新质地。她的表演,一招一式都有味,一颦一笑总含情,炉火纯青,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脉络、性格特征表现得细腻传神。影片试映时,前所未有地赢得了演职员工自己为自己鼓动的热烈掌声。在全国公映后,影片艳惊四座,反响巨大。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始于关肃霜出神入化的表演而终于剧中人物性格的完美塑造。</p><p class="ql-block">电影《铁弓缘》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它是关派京剧的一次华美亮相,它的艺术光彩至今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云南,是关派京剧的土壤,关派京剧,也必然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云南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10日至7月10日,中国云南京剧团一行70人,应邀访问了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等西欧5国的11座城市。关肃霜任副团长兼主演。</p><p class="ql-block">这是关肃霜的又一次虹桥之旅。</p><p class="ql-block">法国总理、参议院议长等政府官员观看了云南京剧团在巴黎的首场演出。关肃霜表演了《拾玉镯》、《盗库银》等剧目。她精彩的技艺,让法国观众打破了中途鼓掌的习惯,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演出结束后,法国总理巴尔亲切地对关肃霜说:“我今天既是来看戏,也是来表达法中两国人民友谊的。”</p><p class="ql-block">中国云南京剧团在巴黎28天,演出23场,3700个座位的巴黎议会大厦场场满座。每场还要加座500个和卖站票500张。</p><p class="ql-block">法国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卡尔蒂埃在《法兰西晚报》发表评论,盛赞中国的京剧艺术。她说:“你不懂中文,那又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你就感觉你会讲中文了。这就是京剧的明显奇迹。”她描写剧场内观众的反映时写到:“京剧使你的想象插翅飞翔。”</p><p class="ql-block">在巴黎,云南京剧团还应邀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的会议大厅演出。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各国常驻代表和总部负责人都出席观看,会议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关肃霜主演的《盗库银》展示了她的拿手绝招——满台飞枪,博得了暴风雨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出访的最后一站是列支敦士登。它人口2万多,是个袖珍国。中国云南京剧团在这个国家的演出,受到它首都人口将近1/5的欢迎,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关肃霜曾先后4次赴欧洲演出,一次出访日本。她是对外传播中国京剧艺术的殷勤使者,以关派京剧为载体,她卓有成效地提高了云南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1992年春天,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昆明举行。期间,关肃霜担任专家咨询组成员参加审看节目的工作。不论白天黑夜,她都风雨无阻地奔波于各个剧场,不论大型剧目还是小出折子戏,她都身到心到,从不缺席地观看。而召开的每一次剧目研讨会,她都少不了要发表精辟见解。“关老师,您排练演出忙得连轴转,怎么受得了?有些活动我给您挡驾吧?”剧团的领导忍不住劝她。“知音在前,何惧疲劳之有?”她却笑用京韵道白回答。然而,人们怎么也无法想象,那一句“怎么受得了”的提醒,竟一语成谶。</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关肃霜3月6日猝然离世前几天的活动日程。</p><p class="ql-block">3月1日:紧张排练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剧目《水漫金山》;下午3时半,三个年轻演员拜她为师,举行拜师仪式。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陈昌本出席。</p><p class="ql-block">3月2日:参加旅美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埂聚会,出席联欢并演出;晚6时多赶回昆明化妆,8时为艺术节演出《雷峰塔》。</p><p class="ql-block">3月3日晚,关肃霜再度登台,在艺术节闭幕式100多人参演的大型京剧舞剧《水漫金山》中扮演白素贞。在48面水旗和48把金刀的簇拥下,她一身皎洁,闪亮登场。闭幕式演出一结束,请她合影、签名的观众潮水般涌来。她逐个满足了观众的心愿。没墨水签名了,她用水笔在嘴里蘸蘸;签名先是站着,腰受不了啦,同事们一个个交替马步下蹲,以背带桌,让她弯腰签;到了精疲力竭站立不稳,她依然笑脸相迎,趴在椅子上签。</p><p class="ql-block">3月4日,关肃霜右眼红肿,点了点眼药后与省剧协领导议谈有关云南京剧振兴与发展的工作。</p><p class="ql-block">3月5日,右眼肿得更厉害。匆匆到医院看了看,忽视了那是眼底出血。中午,山西晋剧团客人来访。顷刻,北京京剧院同仁又到,而市政协接她参加“三八”节联欢会的车子已等在楼下。妇女联欢会上,她作精彩发言并表演《霸王别姬》。</p><p class="ql-block">3月6日……</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份日程很不详尽,但我们可以看出,关肃霜多么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小女孩,穿上了“责任”这双红舞鞋,她就只能生命不息,“跳舞”不止了。</p><p class="ql-block">勤勤恳恳数十年,呕心沥血数十年,在竭尽全力之后,关肃霜溘然辞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是公元1992年3月6日。</p><p class="ql-block">读冯牧《德艺双馨的关肃霜》一文,他把在艺术节上演的《雷峰塔》称为关肃霜的“天鹅之歌”。这个剧目确实是展示关肃霜文武兼备的艺术才华的生命绝唱。新华社在演出翌日的电稿中说:在表演中,关肃霜以其开创性贡献,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增辉添彩。</p><p class="ql-block">音乐在扣人心弦的一刻终止,华灯在明丽夺目的瞬间熄灭,帷幕嗒然降落。</p><p class="ql-block">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举世震惊!万人悲恸!</p><p class="ql-block">数千关派弟子和关迷远道赶来,痛哭失声地和她的遗体告别;上万市民涌上街头,自发地排成队列,为她送行。</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天鹅是一只具有神性的鸟。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用嘹亮的歌声对世界做深情的告别。而鹔鹴是一只神鸟,它能够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谢幕!</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欣慰的是,关肃霜虽然已于17年前在我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告别人世,但她众多的传人,已把她的艺术之花遍插神州。在她的80诞辰纪念活动中,人们有幸看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关派弟子后浪推前浪的高超技艺,也看到了中国京剧、云南京剧更加灿烂的前景。</p><p class="ql-block"> 一个关肃霜倒下去,千百个关肃霜站起来。关肃霜的未竟之路,正在被有力拓宽并且不终止地向前延伸。</p><p class="ql-block"> 写于2009年纪念关肃霜80周年诞辰之际</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