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淙盖石沟 <p class="ql-block"> 盖石沟是一条小河,它从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天马村的高山流出,而在其平坝部分被改造为两支水渠,分别沿着平坝两侧向远方流去。1968年末至1973年末我在盖石沟当知识青年。当时那里属于四川省南川县南平公社盖石大队。我在第四生产队劳动生活五年,那里是盖石沟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 说到盖石沟的水车,还得从南川县的水车说起。南川的水车有两大类,一是水激水车,一是龙骨水车。水激水车是大型的常年灌溉机械,用竹木制成。龙骨水车是中型的抗旱器具。此外,作为抗旱工具的还有戽斗。</p> <p class="ql-block"> 水激水车,就是《天工开物》所说的 “竹筒取水”。凤嘴江穿行的平坝上多有之。在文凤坝、三秀坝、流金村等地,吱呀呀转的飞盘式的水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观镇的龙川江两岸亦有之。龙川江岸,芦苇高丈余,秋天芦花飘飘,水车转转,煞是好看。南宋科学家苏颂(1020—1101),官至宰相,他把这种水车的运行原理称为 “水激”,这是中华民族在古代对水力的巧妙运用。</p><p class="ql-block"><br></p> 水激水车 手摇式龙骨水车 脚踩式龙骨水车 <p class="ql-block"> 坐蹬式的龙骨水车在南川使用最广,其效率远比手摇式龙骨水车来得高。坐蹬龙骨水车就是《天工开物》中所说的 “踏车汲水”,它又叫 “人车”。两个人坐在一根横放的木板上双脚踏踩有长齿的转轮。那真是一幅诱人的田园美景。</p> <p class="ql-block"> 盖石沟是一侧靠山崖的小河沟,而非穿行于大平坝上的河流,故而没有水激水车。村民为稻田灌水使用龙骨水车。龙骨水车,简称龙骨车,它分为两类。一类为坐踏式,一类为手摇式,均由两人操作。</p> <p class="ql-block"> 在盖石沟人们也使用戽斗,多半是抗旱的时候使用。1957年秋至1963年夏,我在隆化一小念小学。班上的农村同学比我大五六岁的都有。上体育课时,他们胳膊上那滑动的肌肉块好让我羡慕,我称之为 “小馒头”。我梦想有一天自己也有那样的小馒头。我在盖石沟当知青那几年,戽过水,当地叫扯水。经过一个夏天后,我的双臂上就有了令人骄傲的小馒头。</p> <p class="ql-block"> 手摇龙骨车,在盖石沟用于小煤窑的井口排水。这活路我干过,十分费力。每干半个小时,就气喘吁吁,不得不歇气一会儿。</p><p class="ql-block"><br></p> 坐蹬龙骨水车 <p class="ql-block"> 坐蹬龙骨水车是我童年的梦想。盖石沟坝子上的稻田,俗称烂良心田,又叫没良心田。盖石沟的不少田块里有泉眼,有的田块还是冷浸田。别处越旱,盖石沟的收成就越好。不过,盖石沟的山坡上有梯田,因而每年都使用龙骨水车。每年插秧后,练家院子和淳家院子之间的缓坡上,七八架龙骨车错落摆开,那是何等的气派!男的,背心,草帽,多么健壮!女的,花衣,头巾,多么漂亮!男的,高挽裤腿。女的,全穿大裤脚。后来城里流行的喇叭裤,或许就是村妇裤的流变也未可知。我想学会所有的农活,当个 “全褂子”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生产队终于安排我蹬龙骨车啦。淳幺娘,一位三十出头的乡村妇女,和我搭档。刚坐上龙骨车的横木板时我好兴奋。不过,十分钟后我就累得心慌,我的脚背不时被踏板打到。淳幺娘告诉我,蹬水车,要脱鞋,赤脚踩。脚板上的汗吃住踏板,这样就不会打滑,脚背就不会被搧倒了。我一看,真是的,转轮上的踏板齿,光滑溜滑,亮晶晶的,有一层包浆。那是万千次踏出来的。她还说,你一双新的解放鞋,六大六块钱一双,磨破了划不来。一个全劳力,干一整天,记十工分,才五角几分钱!半小时后,我学会坐蹬龙骨车了。我们一边踩车,一边说话,谈笑风生,摆龙门阵。哎,可惜我们生产队,知青只有我一个。倘若有女知青,一起坐蹬龙骨车,或许浪漫。</p> <p class="ql-block"> 然而,半天下来,坐蹬龙骨车的厉害就显出来了。下班后,我穿上鞋,走回家去。脚板钻心地疼,走路沾一沾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因为这活路是我自己要求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撑下去。下午上班,淳幺娘看出来了。她教我扯把苦蒿来,捏成团,揉脚板心。这样好了许多。从此,每天下班后,我都用苦蒿揉脚板心。苦蒿有活血化淤的神奇功效。不过,坐蹬龙骨车的头一周,每天都是艰难的。面对困难,我咬紧牙关,熬!</p> <p class="ql-block"> 在盖石沟我终于实现坐蹬龙骨水车的梦想了。而且,在当知青的五年里,每年到了季节,我都蹬龙骨车。那也是一种技术活儿呢。第二年再坐蹬龙骨车,没有第一年艰难,不过开头三天脚板还是疼,只是不至于疼得钻心罢了。第三年再坐蹬龙骨车,就只有第一天才脚板疼了。第四年,第五年,再坐蹬龙骨车,脚板就不再疼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在盖石沟坐蹬龙骨车的经历。</p> 青蒿郁郁葱葱 <p class="ql-block">何事不艰辛?</p><p class="ql-block">开头尤其难。</p><p class="ql-block">咬牙坚持住,</p><p class="ql-block">成功并不远。</p><p class="ql-block">生活的磨练,</p><p class="ql-block">其实是美餐。</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1973年末,我考上中专,离开了盖石沟。后来,乘着时代的春风,我上了大学。再后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在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我一路过关斩将,一直成绩优异。这些与我在乡下坐蹬龙骨车的经历或许有关系。</p> 今日盖石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