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黄昏”哲学

言和意顺

<p class="ql-block">人老了之后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自己的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p><p class="ql-block">人生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是经验,是学问,是纯净的心情。人老了以后,这方面的“本钱”便多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老年是和解的年纪,与命运,与历史的规律,与天道、宇宙、自然、人类文明的和解。他的遗憾与愤懑应该是清醒的,而不是盲目的。他可能仍然无法理解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阴差阳错,然而,他毕竟多了一些自省、一些悔悟、一些自责。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老人变得更可爱、更智慧、更阳光、更哲学。</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讲不服老,该不服的就不服,例如人老了一样能够或更有条件学习,不能因一个自命的“老”字就“不学无术”。该服的就一定要服,我年轻时扛过二百斤的麻袋,现在扛不动了,我并没有什么不安,也感谢上苍对我的豁免。</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可以,也乐于过更健康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我得据实相告,以上只有350字的短文,并非我的作品,它出自著名作家王蒙的手笔,题为《我的“黄昏”哲学》。王蒙一生创作过近百部小说,大都是鸿篇巨著,其中大家都熟知的已被搬上银幕的《青春万岁》,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没想到这样一位裴声文坛的大作家,还能放下身价写出这样一个“小豆腐块”,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我的“黄昏”哲学》,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后不禁在心中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仿佛是在一个静谧的黄昏,与一位智者漫步于清爽的海边,听他娓娓道来人生的智慧与从容。</p><p class="ql-block">岁月,这位最公正的雕刻师,用它那无形的手,为每个人镌刻着独一无二的痕迹。王蒙先生笔下的老年,不再是夕阳西下的哀愁,而是一种豁达与和解的美。他告诉我们,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那份与世界和解的勇气。</p><p class="ql-block">“人生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是经验,是学问,是纯净的心情。”这句话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心田的每一个角落。是啊,当我们步入人生的黄昏,那些年轻时匆匆错过的风景,未及深究的学问,都化作了宝贵的财富,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味。时间不再是限制,而是赋予了我们更多沉思与领悟的空间。</p><p class="ql-block">王蒙先生提到的“和解”,尤为触动我心。那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淡然,是对生命无常的接纳,也是对自己过往的温柔以待。和解,并不意味着遗忘或妥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成长,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是在遗憾与愤懑中寻找到自我反省与价值重塑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该不服的就不服,该服的就一定要服。”这句话,是对生命态度的最好诠释。它教会我们,既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探索精神,又要有面对现实、接受自己局限的勇气。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优雅,让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最真实的自我。</p><p class="ql-block">读完这篇文章,我仿佛也随着王蒙先生的笔触,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开始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无论是晨光初照,还是夕阳西下,都是生命赠予我们的美好礼物。我学会了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拥抱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青春的激情,还是黄昏的宁静,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p><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黄昏时分,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继续学习,继续探索,继续爱与被爱,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温柔地告别天际,我们也能微笑着说:“这一生,我无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