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印象(三)喀什——祖国最远的一杯奶茶

呦呦鹿鸣

<p class="ql-block">  喀什是我的老外婆,她慈祥,亲和,皱纹里刻着故事,白发中藏着历史。</p><p class="ql-block"> 喀什是我的小孙女,她前卫,阳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充满活力和激情。</p><p class="ql-block"> 喀什是一个既苍老又青春,既传统又现代,既古朴又时尚,充满异域风情的历史名城,是祖国西部最远的一杯奶茶。</p> <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喀什一直归属于疏勒国,未纳入中原政权版图;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揭开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朝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名将班超曾任西域都护,在这里驻守17年; 唐代,喀什为安西四镇之一,玄奘西行取经时曾经过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喀什曾是</span>喇汗王朝时期的首府,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明代西域四大回城之一,清朝和民国最重要的行政领地。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点。</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喀什市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是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是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无论哪种语言,都寓意喀什是人杰地灵的玉石之城。</p> <p class="ql-block">  从西汉建城至今,这座有着2 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它童话般的色彩、造型独特的建筑、丰富的特色美食、浓郁的西域风情享誉中外,深深吸引着四方游客。我曾三次入疆,都未曾来过喀什,心中颇感遗憾。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过喀什”,我这次就是奔着喀什古城来的,算是得偿所愿吧。抵达喀什已经黄昏,我和同伴迫不及待地搭上出租车,去游览夜幕下的喀什古城。</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喀什新城与内地城市别无二致,一样的高楼林立,一样的车流如潮。出租车在古城东门停下,我们信步前往,只见一座门楼被霓虹灯装扮得熠熠发光,上书“喀什古城”四字,旁边有五A景区的标志,这便是喀什最有名的夜市“汗巴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扎”就是集市,“汗”的意思是皇帝,到了“汗巴扎”,你真可以像皇帝一样尝遍新疆美食,买尽西域特产。我们从左边走进巴扎,进入帽子街,只见两边的店铺灯火通明,货物琳琅满目,有卖英吉沙小刀的,有卖各民族服装的,有卖维吾尔族花帽的,有卖乐器酒器的,有卖干果零食的,令你目不暇接。走着走着,一阵欢快的音乐传来,扭头一看,右边的店铺内,维吾尔族姑娘们正扭着脖颈跳舞呢;走着走着,一阵热情的歌声传来,左边的商摊前,几个维吾尔族小伙正弹琴高唱呢;走着走着,一队骆驼从身后走过来,“叮叮当当”的驼铃与歌声、琴声混合成夜市最雄浑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夜市的游客很多,有像我这样观光的,有大包小包买了各种特产的,有试穿服装试戴帽子然后挑中意的当场穿上做一夜维吾尔族人的。西域的风情,就这么弥漫在小巷里,飘浮在夜空中。本以为这就是汗巴扎的精华,没想到转过一个弯,那才是夜市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聚集了新疆各种美食、拥满了全国各大吃货的美食天堂,那是最有烟火气、最具人间味的大快朵颐的饕餮盛宴。300米长的街巷中,店铺食摊鳞次栉比,只要看看摊子上的食物、闻闻飘过来的香气就让你垂涎欲滴。手抓饭、烤包子、羊肉串、大馕饼太稀松平常,很多美食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盘成一饼一饼的叫米肠子,形似香肠,里面灌入羊杂和米;这一片一片的叫面肺子,是将面浆和佐料灌入羊的肺叶中,这两样食物通常蒸煮后一起卖,买者切一截米肠子,切一片面肺子,坐在旁边的食桌上慢慢享用,其味糯鲜软嫩,吃罢唇齿留香。</p> <p class="ql-block">  最有特色的是烤蛋,在烧着炭火的火塘上搭个铁架,鸡蛋、鸭蛋、鹅蛋乃至鸵鸟蛋放在架上烤,摊主一边慢悠悠地翻烤一边做生意。顾客买了后,剥去外壳,撒点盐和佐料,吃起来很鲜美。我很想买个鸵鸟蛋试试,掂一掂,一个该有三斤左右,且价格不菲,只好打消了念头。</p> <p class="ql-block">  南疆人很喜欢将食物烤着吃,烤全羊、烤鸽子、烤肉串、烤羊蹄、烤包子、烤南瓜……烤的东西吃多了容易上火,便配以各种凉食,凉粉、凉皮、凉面号称南疆三凉,是烤肉的最佳搭档。作为瓜果之乡,夜市里水果摊也特别多,鲜榨石榴汁是这里的特色,肉食和碳水吃多了,喝一杯红红的、甜甜的石榴汁,既解腻,又解渴。</p> <p class="ql-block">  花十块钱买一杯石榴汁边走边喝,在“巴依家的老屋”前与白胡子爷爷聊聊天,在“总要来次喀什,总要看看古城”的网红打卡地留个影,喀什的风情就顽固地留存于记忆中了。但夜的喀什,毕竟一半清晰一半朦胧,要识古城真面目,还得在阳光下啊!</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艾提尕尔广场,广场西侧便是国内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也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它通体为黄色,上用白色勾画线条,显得特别典雅别致,是喀什古城的地标和名片。可惜我们来得太早,寺门未开,我们只能看看外观未能进入寺内。</p> <p class="ql-block">  从艾提尕尔广场的吾斯塘博依路入口往北走,便进入千年古街,这是一个迷宫式的城市街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土石路面的巷道,长者约有一华里,短者只有几十米;宽者能走一辆汽车,窄者只容两人侧身而过,且东转西折,南弯北绕,颇有几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最叫我印象深刻的是民居,多为土木和砖木结构,不少已有上百年历史,主体一般为土黄色,但门窗的颜色各异,有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和红色的。门前都种着绿植和鲜花,窗户两边,类似爬山虎之类的绿枝长长地垂着,像维吾尔族姑娘的辮子。房子造型各异,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搭了门楼,有的建了走廊,层叠错落,各具特色。门楼上有的吊着葫芦,有的挂着木制的车轮,墙壁上绘着五彩的图画,走不多远,便有一个用本色原木制作的长椅,周围悬挂着竹篮、木轮和藤编器具,虽简单古朴,却韵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是清晨,街巷才刚刚醒来,如睡眼惺忪的妇人般慵懒。我们沿塔哈其巷走进悠长的街区,只见家家的房门还关着,偶尔有人出来提着水管给花草浇水,浇毕又进去了。悠悠走到了彩虹巷,这是景区为了加强游客观光体验而精心打造的一条短巷道,由一排阶梯组成,宽仅一米余,故又称为“一米爱情巷”。小巷的墙体刷上宝蓝色,并绘上五颜六色的花卉,两边摆上各种盆景,仿若王子和公主相依相恋的童话世界。拍婚纱照的喜欢这里的寓意,游客喜欢这里的独特,所以经常排起长队。我们来得早,可从容地摆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刚走出小巷,后面的旅游大部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彩虹巷对面是布袋巷,这应该是古城最短最有格调的巷子了,巷道长不足50米,墙面挂满了各式各样地毯,仿佛一个巨大的布袋。这里过去是喀什重要的纺织品交易地,如今与彩虹巷两两相对,那边是明眸皓齿的美女,这边是富有童趣的布袋,倒也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古城在巴格其巷建了民宿街。这是一条极富风情,极具魅力的街巷,一间间民宿造型独特、一座座牌楼雕梁画栋,粉红的房子,酒红的地砖,柳枝编制的藤椅、秋千,屋顶墙头飘下来的青枝绿叶,身着维吾尔衣裙浇花的姑娘,让每位从此经过的游客都禁不住想住进这童话般的屋子,坐在小院里听听热瓦甫悠扬的琴声,看看墙上的红叶和逐渐落下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  古城还有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便是油画街,它是众多艺术家寻找创作灵感的宝地,也是最有市井人文气息的一条老街。</p><p class="ql-block"> 这条街上有“百年老茶馆”、“爷爷吃的蜂蜜”,“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等老店,光看这些店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何况还有那么多古老的民族元素呢,就说“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吧,在古城开店打馕已有上百年历史,传到现在已有七代,这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打馕铺子,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蜂拥而至,日销馕饼2000多个,此外还通过电商外销1000多个,价格也很实惠,毎个仅3到4元。店名既有趣,馕饼又货真价实,无怪顾客驱之若骛。而画家们的精心创作,又使这条街艺术氛围浓厚,因而成为古城新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据说喀什古城有13条主街、99条小巷,我们逐一走来,只觉新奇,不感疲倦。这时有路旁警察提醒,早上10点将举行开城仪式,我们赶紧赶往东门。城门前人山人海,热烈欢快的歌舞迎宾已始开始了。身着维吾尔、塔吉克、回族服装的姑娘翩翩起舞,帅气的小伙站在城墙上弹奏民族乐器,热情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然后鼓乐其鸣,一队捧着瓜果的姑娘从城门飘然而出,欢迎游客入城作客,大家鱼贯而入,去感受古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东门的对面是高台民居,维吾尔语的本名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因此地土陶作坊多而得名。高台民居现有居民640多户4000多人,均为维吾尔族。内有40多条小巷,且三分之一为死胡同。土黄色的高墙,仅容一人过身的窄巷,飘着香气的咖啡屋,阳光斜照下半明半暗的高台,吸着旱烟的维吾尔族大爷,嬉笑打闹的穿民族服装的儿童,让你瞬间产生错觉,以为到了哪个阿拉伯国家。随意走进一处院落,木雕的屋檐,木制的扶手,土色的墙砖,悠静的庭廊,岁月原来如此静好!</p> <p class="ql-block">  喀什的风情,就这么藏在一条条古巷,一间间商铺,一个个馕饼,一群群生活其中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回族、汉族人之中。古城有着显赫的家世,悠久的文化,独特的性格,更有着让人过目难忘的魅力。就像一杯奶茶,浓郁、香甜、温暖、柔和,它能抚慰你的心灵,愉悦你的情绪,激发你的热情,让你在温润甜美的味觉中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 喀什,是祖国最远的一杯奶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