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安高空气象业务</p><p class="ql-block">1、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西安探空站始建于1954年,从1954年12月1日起开始高空风的观测,2日开始探空观测,观测时次是每日23:00一次综合探测;1956年9月28日改为每日11:00和23:00两次。为了便于高空资料的全球交换,1957年4月1日观测时次改为07时15分和19时15分两次综合探测;1958年3月1日增加01时15分单独测风观测,成为每天三次定时观测;1981年10月增加13时15分单独测风观测,变为每天四次观测,分别为01时15分、13时15分两次单独测风和07时15分、19时15分两次综合探测;1990年1月1日取消13时15分的观测,成为每日三次观测(即07:15、19:15两次综合探测和01:15的单独测风观测)至今。</p><p class="ql-block"> 西安探空站自1954年建站至2006年与地面站站址沿革相同,2007年1月1日西安探空站迁往泾河工业园地面观测站,改名西安泾河观象台,2009年至今与泾河地面观测站同名。西安探空站建站至1967年12月31日,一直使用数齿形P3-049型探空仪,1968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使用59型转筒式探空仪,1970年以前一直使用收报机接收探空电码。2006年10月改型为电子探空仪。在1957年以前测风采用小球经纬仪观测,1957年3月1日开始采用探空球观测,直到1984年测风一直采用绘图板点汇资料,手工计算整理记录并编发报文资料,探空一直采用手工计算整理查算记录并编发报文资料。1970年10月1日,探空使用701雷达接收探空电码,测风观测改由701雷达观测,探空测风记录继续人工整理并编发报文。1984年引进C-1500袖珍计算机后,探空曲线连接绘制继续采用手工,探空记录整理、高空风记录整理编发报文采用PC-1500计算机完成,继续使用701型雷达接收探空电码。1995年雷达改为701-C型,探空引进数字计算机终端处理数据资料并传输报文资料,测风同探空资料一样使用计算机终端处理测风数据资料并传输报文资料;2006年10月探空仪改型为电子探空仪,继续使用701-C型雷达接收探空电码,数据计算机终端整理探空、测风资料并编发电报。2007年1月1日至今采用国内自行研制生产的GF1(L)1型二次测风雷达(简称L波段雷达)配合GTS1型数字探空仪和GTD1型测风回答器每天进行探测,资料参与全球交换。每时次备份数据资料,月底录制软盘进行数据保存和上报。</p><p class="ql-block">2、探空气象电报的传输、报表制作</p><p class="ql-block"> 该站气象电报传输方法一直以来和西安地面站相同。其上报电报方法与地面站相同。发报内容由探空报和测风报两部分组成,分别编发地面至球炸的各等压面(地面、925bp、850bp、700bp、500bp、400bp、300bp、250bp、200bp、150bp、100bp、70bp、50bp、30bp、20bp、10bp)及特性层的温度、高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各规定高度(拔海1000米、2000米、4000米、6000米、8000米、10000米、22000米、28000、32000……)的风向风速。探空站建站后编制的气象月报表、年报表,都用手工抄写方式编制,一式三份,分别上报到国家局、省局资料室审核科,本站留存一份。从1995年开始使用计算机编制报表资料,并用高速打印机进行打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p><p class="ql-block"> 西安新一代天气站始建于2002年,2004年7月投入业务试运行,2005年4月23日经各级部门现场验收后正式开始运行。该站是根据新一代多普勒CD雷达24小时连续监测半径230公里范围内云的强度、移动速度和云皮宽度,从而将大气中云的演变和分布情况资料进行监测,监测资料有每秒钟一个的雷达产品和每小时一张数据拼图资料,每小时定时将监测结果打包上传到省局信息中心。</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编辑/一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