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世遗之城-泉州(上)

枫叶微语🍁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城,文脉悠长。泉州古称刺桐城,因先人扬帆远航,带来刺桐花遍植于城而得名。宋元时期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2021年,泉州以城市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个世界遗产点星罗棋布延续着千年历史文脉,同时也串联了泉州异彩纷呈的文旅资源。循迹世遗之城,追溯壮阔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文明…</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宋元时期,九日山是海上丝绸之路出海祈风灵地,当时泉州海外交通发达,蕃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就要偕官员名士登山祈风。九日山被称为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起点,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世遗22个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名称由来,最多版本是"晋人南迁"之说。南晋时期,中原衣冠士族南渡,就在九日山下的晋江平原聚居,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与技艺。他们每年九月九日登九日山望远,遥想中原故土,于是便有了"九日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称,摩崖石刻之珍品,是现存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九日山"三字为朱熹所题,历经数百年风雨冲刷,字迹早已淡化,清代福建提督马负书来访后继而所题。</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石刻中,以现存78方宋代以来的石刻最为珍贵,其中这10方宋代航海祈风石刻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眼光,这些全国绝无仅有的瑰宝,记载了1174年至1266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这方石刻是九日山祈风石刻的第一方,记录着1174年时任泉州提举市舶的"虞仲房"来九日山举行第一次祈风的记载,"淳熙"是南宋的年号,"元年"是1174年。这块"沉默的石头"见证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唯一记载祈风又求雨的石刻。这方石刻记录南宋1258年,时任泉州通判、代理泉州知府的莆田人"方澄孙"来九日山举行祈风仪典。石刻上方记有"祈风延福"和"时农望方切,并以雨祷"。宝祐戊午"就是南宋1258年。</p> <p class="ql-block">字数最少的祈风石刻。这方石刻是文字最简练的一方,其原文:"淳祐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祈风遂游。"仅用24个字清晰记录了"1247年,开封赵师耕以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身份祈风礼成之后游览"这一事情,可见古人文学功底之深。</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历代留下的石刻群。跨越数百年,一方方石刻,刻文记事,是凝固在崖壁上的史书,也是宋代航海文化与海神信仰的重要物质遗存。</p> <p class="ql-block">199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曾登山参观,留下20多国专家联合签署的登游纪事摩崖石刻一方,是九日山唯一的一方英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石刻上写着:"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线路图。对现存海交祈风石刻考察后赞叹不已,用中英文石刻:"我们,…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确定泉州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山麓中有泉州最早的佛教名刹延福寺,及供奉中国东南沿海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古泉州每年春夏秋冬之交,都会在这里举行"冬谴舶、夏回舶"的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p> <p class="ql-block">西台的石佛岩下有一古洞,洞顶横刻"泉南佛国"四个大字,是元代监郡锲玉立所题。记载着唐朝延福寺高僧无等禅师坐洞盘禅四十四年不下山,圆寂九十有九,为我国大凡名山禅师坐禅时间最长的高僧。</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又名泉山,泉州因而得名,所以清源山是泉州的母亲山,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千百年来,这座钟灵毓秀充满仙风道骨的清源山,呵护守望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泉州。</p> <p class="ql-block">进入清源山正门-玄门。"玄门"两字引用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玄门前庭利用地形高差以三级"S"分上下台地,分别采用黑白两色石块铺如太极图。前方石碑刻有"青牛自去,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进玄门后,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之感。只见榕树根如虬龙般盘曲,深深扎入大地,展现生命力顽强。旁边石刻篆字"天长地久"。《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p> <p class="ql-block">孔子一生多次问礼于老子,感叹其游龙之高深莫测。司马迁《史记·孔子传》记载:孔子去,谓弟子曰:"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意为老子之道,深远如龙,不可妄测,表达了他对老子的敬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站在老君岩造像前凝视,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君岩造像是世遗22处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造像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相传,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云游至此显圣成像得名。</p> <p class="ql-block">造像雕刻精湛,目光深邃,鼻梁高突,双耳垂肩,苍髯飞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浑然天成的美学被体现得淋漓尽致</span>。最经典的是石像"有眼无珠",古人把这个"无珠"视为老子"无为而治",或许这是对老子思想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千年来,老子《道德经》被后人奉为经典。历史上道家文化在这里传承,影响渗透到当地的文化中,以道修身,以道处世,以道从商,这就是清源山的大道之美,众妙之门。</p> <p class="ql-block">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因供奉观音像而得名,整座寺庙清雅别致,红墙素瓦,檐脊高翘,为闽南传统燕居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寺门楹联"地清真净土,相妙证无生",为明代进土、书法家何乔远所撰, 后由现代书法家林汉宗题刻。高悬于顶的匾额"禅扉虚扣"。</p> <p class="ql-block">大殿供奉的释伽牟尼坐像,雕刻于宋元祐年间, 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释迦牟尼坐像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塑像。清源山,不经意间便是一场古往今来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巨大岩石上竖立一方石碑,上书"第一山",为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沐于山林,清源山上留有大量文物古迹,充满着文化的气息,内涵丰富珍贵,感受近千年的邂逅,与历史文化撞个满怀。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正是弘一法师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超脱。</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舍利塔在丛林掩映之下,显得庄严肃穆。塔内墙正中镶嵌有雕刻的"弘一法师遗像",为著名漫面家丰子恺为恩师所画遗像石刻。</p> <p class="ql-block">"悲欣交集"四个大字,是弘一法师生前最后遗墨,这或许也是大师参透人生的感言…</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源山上俯瞰泉州风貌。泉州西北是武夷山脉支脉,东南则是绵延数千米海岸线,山海相连镶嵌泉州港湾。泉州古时为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时属闽越国,这里是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随着中国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给泉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质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在红砖古厝中寻找泉城巷忆…</p> <p class="ql-block">【小山丛竹】因欧阳詹、 朱熹、弘一法师三位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贤哲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遐迩,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小山丛竹牌坊是"小山丛竹"遗址保存较完整的建筑主体。</p> <p class="ql-block">不二祠。是开闽第一进士欧阳詹的祖祠,他是今泉州历史上首位进土,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历史上,闽省自欧阳詹登第,文辞崛兴,影响极其深远,极大推动了闽地文教事业的发展,后世尊他为"闽文之祖" "闽文之师"。</p> <p class="ql-block">"不二祠"为泉人对欧阳詹祠堂的尊称。 龛额上之"不二"木匾为后人搜集欧阳先生墨宝之"不"与"二"两个字镌刻制成。所谓"不二"是指专心不二的意思;另有欧阳詹系泉州人第一个登进士第,堪称独一无二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晚晴室,这是小山丛竹整体保存完整的建筑。1925年小山丛竹辟为温陵养老院。1942年5月,63岁的弘一法师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同年10月10日在晚晴室写下"悲欣交集"遗墨,13日安详逝于晚晴室。</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史载为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四贤徒中的三贤四贤墓葬。因深受穆斯林敬重被称作"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伊斯兰圣墓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遗22处遗产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古泉州时这里可眺望晋江入海口来往的船舶,两位先贤是从海上来的,墓葬就选址于此,他们相信看到船舶在精神上能与故乡共鸣。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散发着魅力,总有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此朝拜。</p> <p class="ql-block">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盖分三层,呈阶梯状,通高60厘米,四面浮雕莲瓣纹。伊斯兰教圣墓是世遗22处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墓的阿拉伯文碑</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大批阿拉伯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泉州经商,其中多数人在泉州定居繁衍生息。如今,灵山上还有很多阿拉伯后裔的墓葬。"泉州本地姓丁、姓郭的市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后裔。"</p> <p class="ql-block">行香纪事碑。碑文显示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曾至泉州灵山圣墓行香,祈求保佑。而这次"官方祈福",也直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泉州的发展与兴盛。</p> <p class="ql-block">风动石。石上有文人墨客的题字和诗句,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在此题有"碧玉毬"三字。神奇的是,在劲风吹拂或人力推动下,"碧玉毬"会微微晃动,看似摇摇欲坠,却又"稳如泰山",正应了石上所刻的"天然机妙"之语。</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清净寺是世遗22处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证。</p> <p class="ql-block">【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元代官方对各门宗教兼收并蓄,摩尼教徒受到泉州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在崖壁上雕刻出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又在崖壁架构石室,成为石构寺庙。一座草庵,书写无数惊喜。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遗22个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摩尼教寺,系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寺中的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世遗22处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摩尼光佛造像雕于圆龛内,圆龛意在象征日形、月形,与摩尼教崇拜日月的义理吻合。十八道背光,意在象征"光明",与摩尼教崇尚光明之教义相合。更神奇的是这座就地取材雕刻的造像,脸、服饰、手依石质自然天成三种颜色,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这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古老宗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因金庸名作《倚天屠龙记》而被今人广为熟知。南郊草庵中,世界上唯一存留的摩尼光佛造像,让武侠小说中关于"明教"的幻想顿时照进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成员签名石碑。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在参观草庵后,成员们抑制不住内心欣喜,盛赞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唯一的",视其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泉州南少林武术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发展及少林寺"三起三落",如"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少林僧军抗击倭寇"、"南少林传人方世玉打擂"等脍炙人口,是南少林精神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泉州南少林寺几建几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铲除福建沿海的反清力量,朝廷降诏焚毁泉州南少林寺。1992年10月,在原址重建南少林寺,至1997年建成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等。</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南少林寺的核心建筑,檐下正中悬挂赵朴初先生题"少林禅寺"匾。殿内塑有佛像,两侧分列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和佛教建筑特色。红砖白石是闽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尖脊的样子似燕尾,造型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阁内供奉的"荷瓶观音"圣象,是全国最大红木雕观音圣像,采用两块非洲菠萝格红木材料雕成。荷花观音脚踩荷花,手持摩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全国木雕技艺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匾额"德大自在"。在佛教中,德大自在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品德高尚,达到了身心自由、无拘无束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西有月德门,东有日辉门,正中是一面佛祖说法图,石雕精美。</p> <p class="ql-block">东西各有长廊。2004年,金庸大侠泉州之旅,在此留下"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p> <p class="ql-block">金色阳光下,朱红的建筑巍峨庄严。薪火赓续三十年,少林寺从隐身一片荒芜之地,到规模宏大、殿宇庄严、绿荫遍布的寺院;从偏安清源山南麓一隅,到成为一张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闽南传统建筑风格,色彩鲜艳,充分体现了红砖文化的建筑特色,气派恢宏,加之绿树掩映,景色十分幽美,成为世界遗产之城中的一道璀璨风光。</p> <p class="ql-block">顺阶梯上至藏经阁,近看寺庙的宏伟气势,远眺大坪山顶上的郑成功雕像‌,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真武庙】始建于北宋年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奉祀真武大帝,将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重要场所。沿海地区以鱼盐为业,讨海为生出没于雾涛风浪中,海神真武庙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p> <p class="ql-block">真武庙主祀北极玄武大帝,古称"玄武庙"。"玄武"是道教中执掌北方之神,传说是龟、蛇结合而成的神灵,而龟、蛇又生于水中,所以兼有水神功能。宋初,为了避讳宋圣祖赵玄朗,玄武庙改称"真武庙",玄武大帝改称"真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大殿楹联"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一语双关。一则描绘真武大帝洒脱的形象,二则隐射南宋幼主逃难至此的狼狈情景。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年仅9岁的宋端宗赵昰一行慌乱南逃至泉州,在真武庙过夜驻跸。因此,真武庙亦有"圣殿"之称。</p> <p class="ql-block">真武殿立面墙壁上雕刻精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四方之神灵光普照,保护民众平安。</p> <p class="ql-block">庙中有千年古榕数株,浓荫蓊郁。</p> <p class="ql-block">一块天然巨石,石拱出地,宛如龟背,上面是一方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的阴刻楷书"吞海"石碑。"吞海"意为真武大帝气势可以吞海,它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鲤城区花巷天主教堂哥特式风格,雄伟壮观,是泉州市区唯一的天主教堂。它的历史追溯至700多年前,元代兴起,后朝代兴衰不定,至清雍正帝下谕禁止传习天主教,天主教至此被禁绝,鸦片战争后天主教再次传进泉州…</p> <p class="ql-block">泉南基督教堂。"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海洋贸易交流带来了多种宗教,这些宗教在泉州留下大量遗迹,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使泉州成为多元宗教文化包容,享有"宗教博物馆"之誉。(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