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维,让课程更凸显大概念

梁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在读书会读了一些理论知识后,对怎么上课有了探索欲望,今又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后之观后记,我便写了这篇观后记。</p><p class="ql-block"> 课程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割裂式的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融合小学阶段十二册书籍开始摸索一条学生更喜欢的教学方式。我开始整合大单元思维进行上课。</p><p class="ql-block"> 今日开始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第五单元围绕“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主题展开教学,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p><p class="ql-block"> 分析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课程,我们会发现,中年级阶段写作主要是写一件事情,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出感受。所有的教学最终都落实在写作上。</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写作那么重要?写作最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实用,更多是心灵的滋养,通过不断的写作,孩子的精神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应该从根本上贯彻这一点,并每天落实课程育人。</p><p class="ql-block"> 昨天上了《麻雀》,今天学习《爬天都峰》,过去我讲课,就是一课一课说,上完一课就不会再联系另外一课,现在我开始尝试从单元目标,到两课甚至几课之间的联系去上课,找到课程的内在联系。</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麻雀》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一件事情,那么《爬天都峰》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一件事情。我同时链接之前我们学习的《观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的,孩子们焕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都是生活中的小事。”</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有哪些小事呢?”我举了很多例子。其实这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说出一些小事。</p><p class="ql-block"> “对,生活中的小事,怎么成为素材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观察,因为发现。”</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之前第三单元学习的连续观察,就是写作前要做的。”</p><p class="ql-block"> “观察不仅写作需要,其他事情也需要观察,世事洞察皆学问。”</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们想和一个人做朋友,想送一个礼物给他们,于是我们就去观察,他们平时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可以投其所好。”这是小事变成素材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点头。更加投入到听讲中。</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在写每个片段时应该怎么雕刻呢?于是我们带着写作视角上路,我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p><p class="ql-block"> “老师,有语言描写。”</p><p class="ql-block"> “很好,你来读读相关句子。”</p><p class="ql-block"> “老师,还有动作描写。”</p><p class="ql-block"> “老师,还有心理描写。”</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去有感情的读,读出感受,更能理解文本,更能悟出真谛。以读促感,以读促思,以读促写。</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其实很聪明,一点就透,我过去以为我说的,他们不明白,班级总有几个学生和我不同频,我说课,他们可能在想别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我是需要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如果大部分同学明白了,那么少部分学生可以额外再开小灶。这样的心理暗示,就会对课程的感觉不再暗淡,会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本单元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这样写。”</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别人发现的小事能出道理,因为他们思考了,写作了。”</p><p class="ql-block"> “很多想法如果写下来,会发现更多智慧。”</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及时评价,及时鼓励,学生感觉到精神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在表演朗读环节,学生的互动让更多人绽放笑容,看到他们开心愉悦,我也感觉到欣慰,这样的语文课,也许比较不枯燥,也许更能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文学,更能治愈心理上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在课下应该多整合自己的思维,让整个小学语文教材变薄,却要厚重的教给学生。另外,课堂上需要赞许,需要引导,需要链接生活,需要发现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