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终曲</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英]兰德 著 杨绛 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和谁都不争,</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和谁争我都不屑;</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爱大自然,</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其次就是艺术;</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双手烤着,</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生命之火取暖;</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火萎了,</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也准备走了。</i></p> <p class="ql-block">【 小一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兰德75岁生日(1894年)所作,也被译为《七十五岁生日作》。杨绛先生将它翻译成中文,并将它作为晚年的散文选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題词。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从容平和、通达自然的人生境界,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首诗是诗人兰德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我们或许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对杨绛先生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以极其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极其深刻的人生道理。“争”是人类常态,“不屑争”则是以俯瞰的姿态,看芸芸众生的熙熙攘攘。这种“不屑”首先是就“争”的内容而言,大家“争”的是我不屑要的东西;其次是就“争”的对象而言,喜欢“争”的人与“我”不是同列。我所爱的是“大自然”和“艺术”,这才是生命本真的内容,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大自然”和“艺术”给予“我”生命的能量和热情。在大自然真实的世界和艺术美丽的世界里,没有冷漠,只有温暖;没有争夺,只有平和。我尤其喜欢“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这句话,个人的理解是,只有生命本身的价值才能给予“我”温暖、慰藉和支撑。不紧不慢,不慌不忙,静静地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从容地走过生命的历程。如此通透,这只能是看过人生百态、铅华洗尽的老人才能达到的高度;如此简约,这也只能是看惯风云变幻、处变不惊的老艺术家才能拥有的生命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拼尽全力在争夺生命以外的东西,却往往忽视生命本身的内容,读了这首《终曲》是否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向内做好自己而不是向外争取自己。这首诗的译文有很多种,因为喜欢杨绛先生,所以选了这首。</p> <p class="ql-block">音乐图片来自网络,小一读《终曲》,点滴体会,与君分享,不当之处,敬请雅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