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县城出发,沿着迎宾大道前往我的家乡坑边村。临近206国道红绿灯处左旁逸出的一条沥青村道便是进入坑边的主要干道。为了给同事们一个全景式的呈现,建议把车停放在菩提庵,步行进入坑边。</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惠风和畅。巍巍斋堂山满目青黛,粉墙黛瓦的民居与村道两旁绽放夺目的荷花,似一巨幅田园风光画卷悬于天地之间。一下车,大家一阵惊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平坦宽阔的沥青路,交通标线黑白分明,微微斜坡笔直延伸到村子里。两边田田荷叶,亭亭芙蕖,清风入怀,氤氲荷香。右边一架棕栗色的水车,静卧在葱郁的小山脚下,依偎于柳溪之畔。水车左边是一间“尝相聚”赏荷亭。赏荷亭柱子朱红油光闪亮,青瓦厚实凝重,与亭前的绿荷粉莲,身后的茂林翠绿,十分融洽契合,浑然一体。这时,一群刚参加完旗袍秀表演的游客,打着色彩缤纷的工艺伞,淡妆素抹,风姿绰约,像站立在缓缓行进的小船中,轻盈步入荷池,经游步栈道登上赏荷亭。此时赏荷亭,乃至整个这片荷花光艳妖娆,靓丽纷呈,大放异彩,连倦怠的荷叶也舒展开了,初绽未张的菡萏也微启丹唇。我们一边拍照,一边跟随着前行的游人,拐进了右边被蓬蓬勃勃的荷叶遮挡的游步栈道。一位小朋友将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一甩,“哗啦啦”洒在一块块硕大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的水珠即刻闪耀着银色灼眼的光芒。一颗颗大小各异、晃动不止的珠子,轻轻摇曳着荷杆,张张荷叶像天使的笑脸那么可爱,那么迷人。</p> <p class="ql-block"> 一路清风飘香,一路荷花含笑,一路行人如织,一路溪水潺潺。我们循着沥青干道向村中行进。初夏的太阳虽不及盛夏的骄阳那么如火炽热,但信步游走的人们还是感觉到夏日的威力。“荷塘月色”特色农家乐里,坐满了折返的游人。他们围坐在电风扇下面,一面享受着习习的凉风,一面远眺逶迤群山,近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开心的笑容像这出水芙蓉一样灿烂。</p><p class="ql-block"> 村口一排排徽派风格小洋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翠竹之间。竹篱围三园,果蔬花飘香。每家每户整洁的小院,小草茵茵,花开满园,树缀小灯笼,洋溢着中国秀美乡村的崭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转过一个大弯,就看见“溪水人家”农家乐。这农家乐依亭临水,新竹编凉棚,自然好装饰,敞开门户,喜迎八方宾客。主人以最朴实最简约的风格让游客体验坑边的农家情调,坦露浓郁的乡土气息。农家乐的女主人是青云的出嫁女,得知我们一行都是青云过来的老师,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坐一坐。女主人端出一脸盆早上从自家花果山采摘下来的杨梅叫大家品尝。深红的如同荔枝大小的杨梅一上桌,两位女同事乐呵呵地率先尝了起来。本来我是怕酸的,看到同事们咬开红嫩的果肉并一个劲地夸“好吃”,才怯怯地咬了一口。鲜红的汁水盈满了我的口腔,甜丝丝的没有一点酸味。临走时,女主人还叫我们每人拿上一把边走边吃。</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品尝这舌尖上的美味,一边缓步走近对面的“花妍叶翠”八柱方亭。这座方亭端庄秀丽,蜿蜒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几位村妇蹲在齐整的码头浣洗衣裳,捣衣杵的“梆梆”声,与爽朗的笑声惊扰了身后荷花间款款浅飞的蝴蝶,也惊得河边稻田里的白鹭齐刷刷地飞向对岸。同事们纷纷打开手机赶紧拍下这和谐美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小河上横卧着一座大理石砌成的“康宁”拱桥。每逢节庆,附近的小朋友用五彩的小气球装扮着小桥,远远望去如天上彩虹抖落在小河之上。河岸卵石垒砌,规整有序,精致有韵。岸上的护栏取松柏糙皮之状,涂松树外皮之色,触有以假乱真之感。我们登上“康宁”小桥,微俯河面,水草飘逸,柳丝鱼戏,与倒映在水中的蓝天民居辉映成趣,相得益彰。感觉这景入诗入画,真的唯美!</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河自北向南蜿蜒穿村而过。据说坑边人的祖先迁徙到此定居于斯,是因为这条流淌不息的小河。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启动之前好些年,河道中长满了茭白野草,拥拥挤挤地将本来比较宽阔的河面只留下一条逼仄的小溪。河床淤泥抬高,蓄水量少,一到汛期,河水漫上大路,堤坝决口冲毁庄稼。个把月不下雨,河床淤泥裸露,河水腥臭,码头上的青石板也干得发白,暑期薄暮时分也没有了我孩儿时水中欢快地嬉戏。2017年,工程部把清除茭白野草、清理淤泥、疏通河道作为秀美乡村建设的开工项目。经过几年革命性地治理建设,坑边村成为当时全县秀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和万年人的网红打卡地。来此的每一位游客,都会在这条美丽的小河边,精致的拱桥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河岸又见一座小亭,楔入茫茫荷中。此亭小巧玲珑,六面临风。亭顶覆盖酷似稻草的毡布,陡然给小亭增添了几分自然而又沧桑的色彩,也把游人的思绪带到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蔓延不尽。“灼灼荷花瑞,亭亭立水中”。撑出水面的荷叶碧如玉,状似盘,摇曳在徐徐清风中。几支粉色的菡萏在阳光下昂着头,凤仪玉立,像是等待飞舞的蜂蝶去分享、去亲昵。今年的荷花比去年开得要好,绿盖擎天,蓬蓬勃勃,交错叠加;芙蓉映日,争相绽放,芬芳馥郁。我们登上亭台,阵阵荷香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两位中年女同事蹲在游步道边,拨弄着一张绿得油光发亮的荷叶,轻抚一杆细小还未成形稚嫩的莲蓬,白净的笑脸映照得绿莹莹的,看不到一丁点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静静流淌的小河往前走,一棵高大挺拔的水槐树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棵苍虬的水槐树,亭亭如盖,枝叶葱茏。纵然漫漫岁月的风刀使它的茎和枝干集结了不少的痂痕,但坚韧的躯干依然屹立在天地之间繁茂不息。这棵水槐树年代不是很久远,村民却把它注入了生命的灵性,赋予了神一般的尊严,视为护村安民的神灵。小时候我常会看到树底下未燃的香杆和一小撮白色的草纸灰烬。为了让这棵大树根正挺拔,不被大水撼动移位,曾有几位憨厚的村民从大诗源山坞拖来一车洁净无秽的大石块,加固培实根基。多少年来,水槐树,她用宽阔的臂膀护佑着村里的生灵,她用慈祥的目光关注着来往的行人,她用脚下的涓涓河水滋养着坑边的万物。她每天擎起高大的身躯为我们迎来黎明,又含笑送走夕阳最后一道霞光。自改革开放以来,坑边这个近五百户的大自然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孝老爱亲、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p> <p class="ql-block"> 秀美乡村打造之前,这树底下,常年放着一板案屠和菜摊,每天天没大亮,陆陆续续有人买肉买菜,一直到中午。时到腊月半根,这里可是一天到晚都聚集着杀年猪、买年肉、看热闹的人们。这里便成了坑边人气最旺的地段,也是门前村和岭上村外出的主要路径之一。为了灌溉农田的需要,先辈们在此修垱拦水,开辟出一条小溪曲径房前屋后经门前流进庄稼地里。这垱虽然不高,但一泻而下的流水足可形成一幕颇为壮观的瀑布。上半年汛期,水位暴涨,河面拉宽,垱上过水石墩只留下一个个不太起眼的小漩涡,轰隆隆的冲击声,溅起的浪花似乎要吞没河边堆砌的人工嶙峋乱石,汹涌澎湃,浊浪滔天。这里水路纵横,水系发达,因此这里被小商小贩最为看好的风水宝地。为了延续人们的传统,保持这个地段的人气,尊重人们的习惯,项目部在水槐树下建了一座四开清风凉亭。这凉亭娇小精致,却风格独特,飞檐翘角,气势张扬,霸气十足。每每薰风南来,村里老人、妇女带着小孩在树下休憩纳凉,在凉亭里唠叨经年过往,闲聊山野趣事,看往来行人,一坐就是半天。这画面让人陶醉!一位与我同龄的乡亲看到我们,站起身来,叫我们一行进亭坐下歇息。同龄人说我们晚来了一步,村老年人唱戏乐队刚收场了。今天才知道,村里那几位能拉会唱,对赣剧饶河调情有独钟的老年人,组成了一个唱戏乐队,每天有事没事的都会聚集在亭子里唱上几折。是啊,现在条件好了,有活动场所了,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也让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文艺朋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p> <p class="ql-block"> 水槐树的对面是坑边文旅经济楼。这栋楼是项目部为助推坑边集体经济发展新建的,选址临河靠岸,取河水财源之意,期待日后经济繁荣,坑边兴旺发达。潺潺河水流不尽坑边儿女对故乡的眷恋,梦里老家才是外出务工游子永远不变的情怀!有几位同事想踏着垱面几个浅露的脸盆底大小的水泥墩过去看看,可面对哗哗流水,又不敢贸然跨过。</p><p class="ql-block"> 离开水槐树,我们来到了坑边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戏台)。这服务中心气势恢宏,凌空翘角飞檐,典雅端庄高贵,是坑边村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村民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游人体验乡村文化与风情的欢乐广场。广场平整宽敞,均以大理石板材铺设而成,简约大气。晚饭后,中心广场灯亮如昼,爱好健身的中老年朋友在悦耳动感的旋律中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虽然动作不很娴熟,但舞动的热情和满心的喜悦全洋溢在脸上。村里每年都会请来剧团演出,台上是宏亮悦耳的饶河调,台下汇集了来自左乡右镇各式风味小吃。石镇街的清汤水饺、狮子山小伙子的炒粉汤粉、蒋源坞里大娘的荞麦饺子、青云山东佬的炒货、黄柏峡岭的烧烤油炸麻辣烫,以及齐埠荸荠和孙湾的青皮果蔗等等,整个中心广场弥漫着浓香热气,馋得老老少少胃口大开。这座戏台经过秀美乡村建设升级改造,不仅在戏台本身增加了许多徽派建筑风格元素,还在戏台周围景观的搭配,都做了精心设计,使其与整个村子的民居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县里普法宣传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妇女小组组长配备工作的推广,省电视台《金牌调解》栏目的宣传让这座戏台蓬荜生辉,勃发生机,也让坑边名扬赣鄱大地。春节期间,坑边文艺青年和创业成功人士,在戏台上自编自导自演春晚,将一年创业的酸甜苦辣、家乡的变化、生活的幸福及未来的梦想,用歌声和舞姿演绎得淋漓尽致,酣畅痛快。我们边走边看边聊。</p> <p class="ql-block"> 坑边依山而建,夹水而居,东南有斋堂山天然屏障,西北有三座山相连,其状如慈母的臂膀搂入怀中,百般呵护,故过往的风水先生称坑边是藏风蓄气隐而不露的一个风水宝地。坑边是个好地方,村前溪流聚财,村后山林倚靠。三个小村处居合抱之势,你看着我,我挨着你,谁也离不开谁,宛如三个同胞兄弟守望相助,岁岁年年,天长地久。据说曾经有一远游至此道者,路经坑边便言这里“朝朝有贤达,代代有能人”。据坑边李氏宗谱(不完整)记载,自坑边李姓始祖滔公拓荒落户八百多年以来,人才辈出,贤士不断。李家龙和李学贤父子俩为清咸丰的上榜进士,晔公(字不明)为元榜中进士,天笔公为清恩赐进士,李乃翁为清道光举人,辅公(字不明)为明贡士,秀才庠生等读书人代代都有。2019年,项目部在下西关的竹园里挖掘到了一块清同治元年立的墓碑。这块斑驳的墓碑上“恩进士”三个字清楚可见。村子修谱之后,我们才得知老家坑边村竟然是难得一见的“进士村”,还有历史上罕见的一门父子两进士。感恩祖上阴德的滋养,使得后裔子孙苦读圣贤,承续家族的荣耀,拜官封爵,让人心怀敬意感激。同事们听说坑边是个“进士”村,个个称羡不已。大家很想看看那块神秘的清代墓碑。打听得知,这块墓碑已被送到县城一家石材装潢公司修复,甚感遗憾。</p><p class="ql-block"> 为了沾点古“进士”的文脉灵气,我们踏上林中卵石铺成的小径,步入竹林。茂密的竹林,遮天蔽日,一片幽静清凉。阳光从竹林边缘稀疏的竹叶间投下细碎金色的光影,撒在匍匐地上鲜绿的小草上,也映在碧绿的新竹上。微风徐来,竹影婆娑,顿觉整个竹林生机勃发,连空气也欢快地跳动了起来。这片竹林面积小,只有半个多点足球场那么大,但棵棵竹子青皮壮实,修长挺拔。踩在松软的落叶和早已脱落变色的胞皮上,看到竹节上还未褪尽的白绒绒的幼竹,惊叹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强大。这强大勃勃的生命力不正是坑边近千年来生生不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昭示吗?</p> <p class="ql-block"> 坑边,素有崇德尚学之风,即使饥荒年代和那不堪回首的内乱岁月,读书求学一直是做父母教育子女坚定如磐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情怀。七十多年前,李立梧幼小聪慧好学,记忆力强,对上学读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他不能与其他同龄人一样上学读书。可他勤奋好学,嗜书如命,在父母的支持下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今天的他已是村里鲜见的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文化人。孙子李元宝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笃志好学,博学多才,大学毕业顺利获取了硕士学位,如今是万年中学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文革”期间,李定元是个被历史成分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七尺汉子。虽然身处逆境,身份卑微,但对孩子读书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就是苦得住茅屋,穷得捡别人的衣服穿,也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他的两个儿子成了坑边村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李就安夫妇俩凭着勤劳的双手将两个儿子培养成国家公务员,其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持续承受的。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从未动摇过。改革开放以来,坑边共走出了两百多名大学生,其中研究生达8人,走出国门求学深造的有3人。他们是坑边的杰出代表,他们是坑边优秀的子孙。他们传承的不光是勤奋好学的基因,还有诚实守信、尊老孝亲的血脉,还有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p> <p class="ql-block"> 我指着村后半山腰翠绿之中一处白点,告诉大家那是村中庙舍“聚仙宫”。这山是坑边座山,林深树密,古木参天,雾气缭绕,犹如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一般。这座山植被树木保持完好,一是全体村民信奉庇护太平安康的靠山,二是至今仍归集体所有。村里有一个非常严厉的封山育林村规民约,从未出现有人携刀上山砍柴伐木。前几年因香火太盛,疏于管理,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随后村民又自发组织捐钱捐物,在原址的后面台上重建今日看到的“聚仙宫”,曾经的关门墙就成了现今庙舍的山门。两位女老师想上山敬炷香,于是我们沿着村后蜿蜒的水泥小路,来到山脚下再拾级而上到达“聚仙宫”的山门。聚仙宫白墙绿瓦,安卧在茂密山林的怀抱中,像是苍穹坠落的一颗星星格外醒目,特别安详。两位女同事进庙膜拜,我们则在门口一侧临风而立,登高远眺。这里视野开阔,满目春光。蓝天之下,白云深处,茫茫群山连绵起伏,空旷田野绿浪滚滚。山下民居簇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感叹村贤们采此山仙灵之气,借前庭竹园“进士”之福,揽东南绝胜之美,择建于寺庙,荫佑村民,造福百姓,实属一种智慧。每逢春节和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家家户户拈香带烛提鞭炮,浩浩荡荡,齐集上山进庙,诚心朝拜。烟花爆竹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每年正月初四、初六或者初八,年轻的小伙子们身着盛装,敲锣打鼓,抬着菩萨出行。按照规定的路径,走村串户,不漏一家,把平安送进千家万户,把健康送给男女老少,把福禄寿喜送达给每一个善良的坑边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走来,荷叶与莲花相连,绿草与花儿相伴,赏特色民居,听小桥流水,抚亭台廊阁,品竹林传奇,在饱览坑边村生态之美的同时,体验到了这里的艺术之美和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往前行的时候,偶遇荷锄忙碌的村支书李建平。他是一村之首,也是位企业家,头脑灵活,经营有方。这些年不但自己致富,还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不但把自己的企业做大,还把村里的集体经济搞得挺活。20多年前,他与村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外出打拼,挣得第一桶金回家领着村民一同致富。他带着这份初心和信念,凭着勤劳、淳朴、执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10年回家搞起了花卉苗圃基地,做得有声有色。第二年进入“两委”班子,2014年担任村支书。他见到我们一行非常高兴,饶有兴致地邀请我们参观食用菌大棚,向我们讲述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描绘着坑边产业扶贫的美好前景。他说莲子,谈马家柚,议农家乐,聊发展前景,从三年前的“拆三房,建三园”,到现在整个村的省3A旅游景区,从实施产业扶贫,到今天在山上再造一个坑边的宏伟构想。李书记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秀美乡村蓝图!</p> <p class="ql-block"> 我虽是土生土长的坑边人,却没有像今天如此细细品尝家乡的美丽,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如此动情。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勾起了我五味杂陈的缕缕乡愁。看着那熟悉而又不敢相认的风景,听着那摄人魂魄的亲切乡音,或许就是故土难忘的情怀。你离家路途再远,走不出的永远是家乡的梦境,你离家时间再长,放不下的永远是对家乡的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