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4年5月18日,我们离开四子王旗后一路南下,直奔土默特左旗,全程近200公里。</h1> <h1> 途经呼和浩特没再停留,绕城尔过。</h1> <h1> 在经过武川境内的高速路上看到这样的广告,方知除了牛奶、羊奶、马奶和骆驼奶外,市场上还有驴奶供应,不知列位看官有喝过驴奶的吗?味道怎样?</h1> <h1> 一路上风景如画,内蒙古高原特有的阴山山脉清晰可见,高速公路犹如一条条彩色的纽带,把草原和山脉、塞外和内地紧紧地链接在一起,很多景点都可以高速公路直达,非常方便。</h1> <h1> 美岱召,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堡式古建筑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h1> <h1> 美岱召承载了5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蒙汉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塞外历史,在内蒙古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h1> <h1> 美岱召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39年之前),由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代世孙阿勒坦汗(也译为俺答汗)所建。阿勒坦汗统一了漠南蒙古的土默特部落,崛起于土默川地区,于是建立了大板升城作为部落王城(即美岱召的前身)。</h1> <h1> 在阿勒坦汗时期,大板升城成为蒙古草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1571年,阿勒坦汗与明朝达成和解,被明朝封为顺义王。随后,他在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兴建新城,政治统治中心逐渐从大板升城(即美岱召)迁移至库库和屯。</h1> <h1> 1580年开始,美岱召的都城功能东迁呼和浩特候,逐步被改建和扩建为寺庙。直到今天,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蒙古贵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场景,美岱召的建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h1> <h1> 让我们走进美岱召博物馆,去聆听和感受那些当时曾经“网红”物件无声的诉说......</h1> <h1> 火铳、土炮和盔甲,冷热兵器在这里交汇,诉说着大明王朝的“新式武器”怎样在蒙古草原和冷兵器时代的战马、盔甲和谐相处。</h1> <h1> 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面,正式引入藏传佛教(这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在大板升城附近大规模建造寺庙和佛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板升城的世俗功能(政权功能)逐渐减弱,而美岱召作为宗教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h1> <h1> 准格尔蒙古头饰和土默特蒙古头饰有着明显的不同,时尚设计家门可在这里找到了灵感?</h1> <h1>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青花瓷在蒙古族地区受到“奢侈品”待遇,远非一般牧民所能企及。</h1> <h1> 镶嵌宝石的茶碗,颇有年头的饼茶,蜂窝状的铜吊炉,镶着铁边的大铜铃,小巧玲珑的铜手炉......,一件件似乎会说话的老物件,描绘出了内蒙古草原数百年前生活的原图。</h1> <h1> 镀银的马鞍和鲨鱼皮景泰蓝马鞍,这可是稀罕物,不是亲王一级,想都别想!相当于现代限量版劳斯莱斯以上级别豪车的装饰。</h1> <h1> 蒙古高原没有海,离海也很遥远,海螺自然很珍贵,不知如此绚丽的海螺(上图)当年值多少牛羊?下图那对银制的羊角怎样和上图的海螺等价交换?</h1> <h1> 藏式高木打奶桶配铜制盛奶桶,打出的手工奶酪一定顶级,在如今大工业化时代可是难得享用到了。</h1> <h1> 藏锁、藏灯、藏腰带还有铜僧帽壶,不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日常生活用品也融入牧民家庭。</h1> <h1> 这两顶帽子很特别,虽说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感觉很“潮”,藏、蒙的特点都有,哪位时尚设计家改良仿制一下没准销路会火爆。</h1> <h1> 美岱召的曼陀罗(坛城)有着令人震撼的精美。我们在参观一些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时常常会看到精美的曼陀罗或坛城,两者有啥异同?简要介绍之:在藏传佛教中,曼陀罗和坛城这两个词经常被交替使用,两者概念紧密相关,但也有区别。曼陀罗是密宗修行用来冥想和观想的工具,主要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本尊、菩萨、护法神以及各种图案和符号。坛城则是一个现实存在、看得见的修行空间或场所,是实际的物理空间(信徒心中也可以是想象的、象征性的空间)。 </h1> <h1> 走出美岱召博物馆,壮美的景色令人感叹。美岱召依山傍水,整体建筑群融合了汉、蒙、藏三种建筑风格。其建筑模仿中原汉式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蒙古族和藏族的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h1> <h1> 南城墙中央的泰和门为正门,建于1606年,是进入美岱召的主要通道。城门内侧筑有马道,城门台上建有歇山式顶二楼三檐的城楼。</h1> <h1> 美岱召里《敕勒魂》雕塑。据传,三娘子是阿勒坦汗的妻子,她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也给予了阿勒坦汗很大帮助,还与阿勒坦汗共同主持修建了美岱召。三娘子在蒙古族历史文化中被视为女性的典范,象征着蒙古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阿勒坦汗和三娘子的故事在蒙古族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他们被尊为蒙古族文化和信仰的守护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1> <h1> 美岱召外围环绕着方形土城,城墙高约5米,宽约6米,周长681米,墙土用夯土建造,外包石块,稳固耐用。</h1> <h1> 美岱召里有萨县抗日游击队纪念馆。通过图片、文献、实物等形式,展示了萨县抗日游击队的历史、游击队员的英雄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条件。 <br></h1> <h1> 这是我站在美岱召城墙上往南拍摄的全景照。</h1> <h1> 美岱召城墙上往东拍摄的全景照。</h1> <h1> 美岱召城墙上往北拍摄的全景照。大青山上的白塔清晰可见。</h1> <h1> 美岱召城墙的四角各有一个外伸大约11米的墩台,上面建造有重檐角楼。四个角楼原来的本意是增强城堡的防御功能,同时也增添了建筑群的整体美观,现在把角楼改为“红、白、黑、黄”财神,有点不伦不类。</h1> <h1> 大雄宝殿是美岱召的主要建筑之一,面阔三间,采用重檐歇山顶两层楼的设计。大殿与南厅经堂、北厅佛殿相连,形成一体化的建筑群。殿顶均为歇山式,经堂的三面由白色藏式砖墙围绕,体现了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h1> <h1> 泰和门城楼上往内拍摄的全景。</h1> <h1> 美岱召不仅是藏传佛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研究蒙、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遗址。其建筑群的独特风格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内蒙古地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再见了,美岱召!</h1> <h1> 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距离呼和浩特市约60多公里。</h1> <h1> 乌兰夫,这个名字对于出生于21世纪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者。</h1> <h1> 乌兰夫故居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 乌兰夫(1906-1985)是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1906年出生于此,并在故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h1> <h1> 1955年9月,乌兰夫同志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开国57位上将之一)。</h1> <h1> 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和发展蒙古族抗日武装力量,乌兰夫同志利用国民党军番号,组建部队,他任中共党委书记,带领所部在呼和浩特、黑河一带打击日寇。他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1943年起负责中共西北、中央局统战部的蒙古族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同年8月任蒙绥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 </h1> <h1> 1947年5月,乌兰夫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被选为主席。1948年1月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歼灭封建王公贵族的武装,解放了整个内蒙古地区。 </h1> <h1> 1954年起,乌兰夫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乌兰夫同志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会上被选为国家副主席。 </h1><h1> 乌兰夫同志被誉为“蒙古族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和蒙古族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和事迹,对于研究中国的现代史、民族关系史以及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h1> <h1><p> 接着我们来到了土默特右旗。</p><p> 土默特左右旗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蒙古族土默特部落的两个分支, 这两个旗的来历与蒙古族的历史、清朝的统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紧密相关。土默特部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部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蒙古帝国的时期。在元朝时期,土默特部是蒙古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演进,土默特部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居住区域。</p></h1> <h1> 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敕勒川草原的壮丽风光,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前往,有点遗憾。</h1> <h1> 乌兰牧骑,一支曾经风靡全国的文艺轻骑队。</h1> <h1> 土默特右旗文化设施健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的都很漂亮,可惜都没开门。</h1> <h1> 土默特右旗政府大楼</h1><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