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贝家花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村,原为北安河村闵姓私产,民国十二年(1923年)北京协和医院法国医生贝熙业租用并辟为花园别墅,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园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贝家花园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平津地区医疗物资和人员中转的一处秘密联络点,曾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月30日,由法国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捐赠给中国全国人大中法友好小组的贝熙业铜像,郑重安置在他曾经的住所——北京西郊的贝家花园。至此,这位被习近平主席誉为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的国际友人重归故里,讲述着被历史湮没已久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贝熙业,全名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1872年7月出生于法国克鲁兹省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作为派驻海外的军医,他的足迹遍布西非、中东、南亚等很多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41岁的他带着好奇、怀揣梦想来到中国,并且有了一个中国名字——贝熙业。他在中国整整工作生活了4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继续承认民国政府,中国不得不遣返这位医生,他对中国充满了不舍,他说:“不要遣返我,我为中国立过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10月,82岁的贝熙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贝熙业,法国博尔都大学医学博士毕业。1913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离开北京回法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2月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贝熙业是与第一任妻子带着两个女儿来中国,他的妻子玛丽昂-佩尔农后来回到法国,1923年因病去世。两个女儿长大后也陆续返回法国。在很长时间里,贝熙业每天奔忙,是个“快乐的单身汉”,直到遇到中国姑娘吴似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辅仁大学美术系读书的吴似丹患肺结核,找到贝煕业治疗。吴似丹倾心书画艺术,酷爱戏曲,还懂法语,这让喜爱中国文化的贝熙业十分欣赏,而贝煕业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吴似丹。看到贝熙业无怨无悔地帮助村民无偿治病,她心中的敬佩和爱意与日俱增,主动提出学习护理技术,给贝熙业做助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近10年的交往,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这对彼此倾慕的有情人正式领了结婚证。这一年,贝熙业80岁,吴似丹28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抗战时期,贝熙业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资源,帮助中国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和物资,他的贝家花园成为抗日交通线的重要站点。贝熙业冒着生命危险,多次骑自行车运送物资,为八路军提供了宝贵的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碉楼是一座欧洲风格的建筑,原为防盗所建,贝熙业将碉楼改为诊所,一层为候诊室,二层为诊疗室,三层为储存药品间休息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贝熙业不仅为富人看病,还为穷人看病。贝熙业经常为住在周围的百姓免费看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大房是贝熙业生活起居的住所,主建筑为中国筒瓦箍头脊式样,前出廊,后抱厦,以钢筋混凝土模仿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柱、梁等上面的是以彩色绘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大房位于贝家花园的地势最高处,为一组青砖和花岗岩石混合搭建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周三都要邀请当时的中外社会名流在南大房平台上举办沙龙活动,一起品酒、交流思想感情和见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年届七旬的外国老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贝熙业大夫虽然没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具有与白求恩同样的国际主义精神。贝熙业先生的正义品格、勇敢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民服务的热情,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贝家花园下的铁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