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丽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1959237</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由彭宏英老师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1月23日,古田三中将迎来建校80周年大庆,同时也是我们1974届高中毕业50周年。半个世纪的光阴荏苒,每当翻看毕业照,细细端详着每位同学青春洋溢的脸庞,那些在学校度过的点滴往事便如泉水般涌现,令人难以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是古田三中文革复课后的第二届高中生(1972年春季至1974年夏季)。我们所在的班级是<74>届高中三班,共有41位同学,男生25人,女生16人。由于文革的影响,许多同学在小学二、三年级时便停课闹革命,未能接受系统的教育,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同学对学习感到畏难,甚至缺乏兴趣。然而,学校的政治活动和劳动任务却异常繁重。学校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各科任老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努力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物理老师带领我们前往鹤塘公社农械厂学工,拜工人师傅为师,锯钢管、焊钢条、拆卸安装各种农具机械;农基科老师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旧卫生院旁的曲林垅学农基地指导我们播种育苗、种植水稻、棉花、瓜果蔬菜;数学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测量土地,帮助生产队测算耕地面积;体育老师则教我们练习队列、拼刺刀,在后山战壕打靶、掷手榴弹。那时,学校的文体活动十分活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办得有声有色,师生自编自演的多部革命样板戏,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深受师生喜爱,经常下乡演出,广受好评。我们班的许多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锻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各异,性格迥异,有些同学厌学旷课,有些同学调皮捣蛋,不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在年段中一直徘徊不前。面对这样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班主任胡敬瑜老师尽心尽力,像慈父一般关爱我们,常常为班级事务操劳,为我们的成长操心。由于压力巨大,胡老师不幸病倒住院。失去了主心骨,同学们一时不知所措,班级氛围变得沉闷。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同学们纷纷前往医院探视,寄宿的男生还轮流在病房值夜班照顾胡老师。医生说老师身体虚弱,不宜过度劳累。听到这些话,看着病床上瘦弱的胡老师,同学们心中明白:老师是为了我们才累倒的。大家的眼眶湿润了,拳头紧握,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为了不让老师操心,调皮捣蛋的同学开始遵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开始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班干部更是以身作则,群策群力,为班级分担各项事务。团支书陈太书和班长韦信贤上传下达,带领同学们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不仅种好了学校学农基地的责任田,还积极参与后山操场的挖掘工程,各年段班级按地段承包任务。全班齐心协力,通学生从家中带来板车、锄头、土箕等农具,男生挖土方、放土墩、推车运土,女生铲土填壑,不甘示弱,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完成校内劳动任务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校外劳动。我们支援芝南、路上、后彰、南阳村的春耕耘草;去偏远的下井边村挑公粮到鹤塘粮站收购,突击完成征购任务;进驻西洋大队帮忙“双抢”,住在村里的旧医疗站,自己烧饭菜,晚上打地铺睡觉。男生负责砍柴挑水,女生负责煮饭洗碗,共同的劳动生活加深了同学间的情感,打破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隔阂,班级氛围更加团结和谐,互助友爱。有时,我们也会为一些琐碎的小事争吵不休,男生之间不叫同学本名,而是称呼对方父亲的名字加上“仔”,但这并未影响彼此的关系,反而使我们更加亲密默契。尽管我们有时调皮散漫,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表现出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次,一位通学女生突然肚子痛,晕倒在雨亭边。班上的同学立即将她送往医务室治疗,随后几位男同学用担架将她抬回三里外的鹤塘村家中。家住校外芝南街的陈光钦同学是个热心肠的人,班级劳动所需的工具,如犁、耙、板车、粪箕等,都是从他家借来的。他还经常为同学们加夜班煮点心,家里的番薯、芋头、马铃薯等食物,同学们不知吃了多少,因此被三班同学公认为“伙食部长”。学校组织文艺汇演,要求各班准备节目参演。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引起了全班的高度重视。班里的文艺骨干选剧本、挑演员、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吹拉弹唱全是本班同学。他们利用劳动课和晚上的时间加紧排练,一个多月后,小品剧《红崧站》终于杀青。汇演当晚,全班同学积极配合,女生在台下当啦啦队为演员加油鼓劲,男生上后台搬桌椅、道具,拉布幕,演出非常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赞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三中,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丰富了社会经验,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磨炼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为了回报母校,感激师恩,临毕业那年,三班全体同学决定为学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大家一致同意自筹资金,为学校捐赠礼堂舞台的大布幕。当时农村刚刚开始种植蘑菇,收购价每斤四、五角钱,所需生产材料主要是牛粪和稻草,投资少、见效快,是一条生财之道。我们决定种植蘑菇筹集经费,并请农基老师连天斌担任栽培技术指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3年秋季开学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南阳村高山自然村挑牛粪。山高路远,同学们挑着空粪箕上山累得气喘吁吁,挑着满满一担牛粪下山双脚发抖,大汗淋漓。但为了心中的目标,大家咬牙坚持,一趟又一趟地从高山挑回牛粪,堆积成山晒干备用。十月份学农基地水稻收割后,我们去晒稻秆,然后运回学校放在迎客松后面的水利中浸泡,捞出后与干牛粪混合成堆腐蚀。经过多次翻堆浇水撒石灰,稻草和牛粪充分发酵一个月后,就成了种菇的培养基。同时,我们去山上砍回竹子搭建蘑菇架,在学生宿舍楼底层做了三个房间的蘑菇棚。经过两个月的种植管理,蘑菇终于可以采收了。同学们采摘着乒乓球状的蘑菇,心花怒放,激动不已,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种蘑菇赚来的钱还不够买布幕。于是班委干部又四处打听赚钱的路子,听说公社建筑社有收买沙石料,同学们喜出望外。过完寒假回到学校,不顾春寒料峭泡到南阳溪畔,男同学抬石头蛋,女同学挖河沙,用肩挑手提板车运,把沙石料卖给建筑社。临近毕业时终于筹足资金,立即派人到县城买了一大捆红色真丝绒布,送到芝南街裁缝铺加工成大布幕,还请余庆长老师挥笔写上“古三中母校惠存留念,74届高中三班赠送”。女同学一针一线的把班上每个同学的名字绣在布幕上,以此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一片真情和爱心。余下的钱为班上男同学买件红色背心,女同学红色T恤短衫,统一红装,朝气蓬勃,格外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中生活虽然短暂,但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同学们收获了最纯洁珍贵的友谊,增长了文化知识和本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校期间,全班41人中有18人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毕业后,同学们在各自的领域拼搏奋斗,有的成为国家干部、人民教师,有的成为专家教授,有的成为商海精英。班上的黄家信同学是74届高中同学联谊会会长,他多次捐资筹办了年段同学毕业20周年、30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的大聚会,三次带领全年段同学到浙江横店影视城、华东五市和福建平潭岛游玩,让同学情谊永续不断,终生难忘。他在农村凭借智慧和勤劳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三十多年来多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为幽岩村敬老院和村里的贫困老人送钱送物送温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就是我们的高三班,一个凝心聚力、团结友爱的集体,一群普通平凡但又诚实可爱的莘莘学子。如果时间真的能倒流,空间真的能够穿越,我们多么希望《回到那年》,再续我们的同窗情。古田三中1974届高中三班,永远的三班,我们为你自豪!我们为你骄傲!我们永远爱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文致意我们难忘的青春往事友情岁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