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塘村的抛砖屋场

林维平4985167

<p class="ql-block">原创作者 林 维 平</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 林 维 平</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中国山水》</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太阳,和煦而温暖。清晨,我和几位摄影朋友,迎着朝阳,自驾前往长沙县春华镇武塘村参观。当我们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拍摄以后,来到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武塘村时,被眼前一排排美观精致的楼房、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道路、一块块已收割晚稻的良田以及一篇篇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故事所震撼。今天要向大家讲述的"抛砖屋场"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一 题 记</p> 抛砖屋场的来历 <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毛主席回湖南调研,周小舟等省委领导前往停靠在长沙的毛主席专列上,汇报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情况,其中谈到长沙县武塘农业合作社经过整顿,树立起贫农优势的问题,毛主席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回京后,他将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上报的《长沙县高山乡武塘农业合作社的严重问题及整顿巩固的做法与经验》一文,收入其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该文撰写按语1700余字,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持树立贫下中农领导优势的重要原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了毛主席写的按语,武塘农业合作社名气大增,宁静的小山村便成了省委长期蹲点和调研的首选之地。1963年,湖南省委在春华公社武塘大队办点,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亲自挂帅,和干部一道,在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来,为了方便干部工作和生活,也为不打扰当地农民,张平化决定在这里修建一栋永久性住房,要求房屋檀木用当地的杉树,盖瓦用当地窑烧小瓦,砌墙用当地的泥巴土砖,只要把它刷白就行。建好以后,结算全部建材和人工费用,仅仅用了将近3000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中共党史赫赫有名的杜修经,陪同张平化来到建房现场。张平化问询杜老,如果给屋场取名,叫什么好呢?杜老见墙砌到一人多高时,下面的小工把土砖一块块抛上去,砌墙师傅站在木架上,接住土砖再一块一块的砌。杜老望着他们一抛一接的动作,突然回答:"书记,是不是就叫'抛砖屋场'?"张平化一听,抛砖屋场 一 "抛砖引玉",好哇!他抓着杜修经的手直摇晃:"好,就叫抛砖屋场!我们是来抛砖的,要引全省之玉。"于是,屋场就此命名。</p> 张平化请客 <p class="ql-block">1963年,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开始在春华公社策划水稻亩产"八百斤大会战"。那时,湖南农村水稻亩产大都在三、四百斤徘徊,他决心从解剖春华这只"麻雀"入手,引领全省水稻产量的突破。那年春节刚过,在春华公社《"八百斤大会战"誓师动员大会》上,张平化向全公社的生产队长许诺:今年秋后哪些生产队亩产超过八百斤,那些队长坐上席,我请客,我们省委领导敬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平化书记广泛征求农业专家的意见,改革水稻品种,将全公社高杆稻谷换成矮杆,并向远在广州的中南局书记陶铸求援。随后,为了保证充足水源,他在春华境内修建水库和引水渠道,先后从浙江、广东、江苏引进一批农业技术员,传授先进的水稻种植和耕作技术,让先进的种植经验在春华扎根和传承。金秋收割时,春华公社很多生产队亩产超过八百斤。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平化书记隆重请客,这些生产队长全部坐上席,省委所有领导逐一向他们敬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春华公社的农业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1965年,整个春华公社水稻亩产超八百斤,率先全省跨"纲要";1985年,在全省开展大规模吨粮田竞赛中,春华镇三年连续夺得金杯;1987年,春华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成建制达到吨粮的乡镇,并成为金杯的永久得主。两届省委书记张平化、毛致用,先后在春华蹲点数年,他们精心培育的这一农业试验基地,从粮食生产到水稻种植,始终走在全省前列。</p> 陶铸送稻种 <p class="ql-block">1963年张平化书记策划"八百斤大会战",以带动全省农业跃上新台阶。产量要翻番,关键在良种。当时春华公社全部栽培的高杆,易倒伏;将高杆换矮杆,一场品种改革的战斗打响了。要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需要几个王牌良种当家。这时,平化书记想起了一个人,就是时任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因陶铸每次到湖南,必到武塘看望他。接到平化书记的"求援"信后,陶铸一口答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天后,陶铸书记亲自来到春华,提着一只小布袋,对平化书记说:"这是珍珠矮,是广东刚选育成功的"。"就这么一点哇!"平化书记诧异的问道。陶书记乐呵呵的说:"还嫌少啊,三斤哩!他们刚选育出来,不是我去,他们还不给哩。"陶书记秘书笑着说:"这可是陶书记专程坐飞机送来的,一路上我都不能拿,他亲手抱着这宝贝哩!"平化书记笑着向陶书记双手一拱:"那就感谢陶大书记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一说完,平化书记马上吩咐随同在春华蹲点的省委农村工作部和省农科院负责人,立即派人催芽栽培。当农科院万名选技师接此重任后,格外谨慎,把种谷裹在扮桶的大批种谷中催芽,谁知却高温烧种了。万老师当时吓得浑身发抖,在堂屋中直转圈。幸好队上老农章六爹见状,把种谷浸在池塘清水中反复搓洗,然后低温催谷,竟在秧田中长出17棵小芽芽。他们用这17棵小秧苗,精心分插,渡种繁殖,第二年育出了一大坵"珍珠矮",为"八百斤大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p> 华国锋扮禾 <p class="ql-block">1964年金秋时节,武塘大队合兴生产队的社员正在抢收晚稻,远处田埂上走来一行人,男男女女,都戴着白草帽。原来是省委华国锋副书记,刚下车就来参加劳动。生产队长黄二爹觉得扮禾比较累,就请华副书记去插田。但华副书记已搂着一把稻禾站上了打稻机,黄二爹见他非常内行,笑着说:"华书记,你还蛮里手哩!"华副书记说过去虽然下过农村,扮过禾,还是请黄二爹教教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途歇气时,华副书记和大家一起坐到田梗上休息,黄二爹要他垫一把稻草坐下来,他一边推辞一边喝着黄二爹递过来的凉茶。碰巧省花鼓剧院的演员们下来体验生活,华副书记便与省委保卫处的贺处长打招呼,要他也坐下来。贺处长马上提议花鼓戏演员唱支歌,给大家鼓鼓劲。青年演员李谷一站出来,在田埂上高歌一曲:"今日山西好风光",那悠扬的歌声,在田间地头随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休息中一唱一闹一鼓劲,大家的劲头更足了。再开工时,只见银镰飞舞,打稻机欢快的呼呼叫。华副书记和大家一起,又战斗一个时辰,直到山上人家传来"吃饭"的呼唤,黄二爹喊"收工啰",他才和大家依依告别。多年后,华国锋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他那熟悉的身影在电视上出现时,武塘村的乡亲们忍不住站起来说:"看,华主席和我们扮过禾咧!"</p> 周立波租房,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期,周立波先生随张平化书记蹲点来到春华。周立波当时担任省文联主席。第一次见面,平化书记高兴的向大家介绍:"这位你们认得啵?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作家周立波先生,他的《暴风骤雨》这部小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中国得这个世界大奖的,只有两个人,另一个就是丁玲,她也是我们湖南人呢!她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奖。"大家惊讶的望着张平化,感到这个省委书记,对文学也这么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立波人比较瘦,却挺精神。住进抛砖屋场,喜欢在小山村到处走走;清晨起来,走进大镜园,到油菜花丛中呼吸新鲜空气;白天和社员们一起,去田垅做事;晚上和社员们一道,到宽阔的禾场上乘凉。在队里的禾场边,有人早早燃起一堆谷壳,借其烟火驱赶蚊虫;悠悠南风吹来,满禾场坐着的乡亲们,天南海北的闲聊。他们从天上说到地上,从省城说到乡村,只要听到一点新鲜事,争着一吐为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村禾场边,周立波静静的坐着,静静的听,从不插嘴。夜深了,曲终人散,他便跟在社员们身后,悄悄走回抛砖屋场。1965年秋天,周立波向公社文化站的小章提出,想在武塘另外租一栋房子,好让作家来这里体验生活,他也想在这里多住几年,晚年再写一部长篇小说。小章带他看了几处地方,最后对武塘的斋公冲比较满意。当他来到一栋古屋前,见门楣上悬写着一幅对联:鸡谈世业,蚁渡家声。他站着看了好久,觉得有点意思。文革开始后,周立波再也没有回来过。</p> 毛致用插田 <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春风吹拂,新一届省委书记毛致用同志,兴致勃勃的来到春华山,住进武塘小山村。他一头扎进农民家,在罗家老屋王早霞的土砖房里,一住就是四天四夜。他一来,稍事安顿,把鞋袜一脱,招呼随从人员,到大垅去铲草皮。第二天天刚亮,他走到棉田里问王早爹,上午干什么?听说是插田,满脸高兴的说:"那好,我也去试试。"早饭后,致用书记早早来到田垅里,一下田,想插头前,一个姑娘请他插中间。致用书记知道是照顾他,不关他的"笼子",于是要姑娘们放心,不用担心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用书记解开一把鲜嫩的青秧开插,挨在他旁边的那个姑娘,对同伴一使眼色,于是都压着手,慢慢在后面跟着。插了一会,这姑娘没听见水响,才发现致用书记早插到前面去了。哇!一声吆喝,只见满田水响,姑娘们放开手脚,个个如蛟龙出海,遨游而去。致用书记见姑娘们飞快追上来,知道她们先是放让,现在动真格的了。"这是一帮插手!"致用书记不敢怠慢,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向前插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娘们你追我赶,不惜将同伴关进"笼子",也要追上致用书记。不知为什么,就连那两个插得最快的姑娘,也总是赶不上。她们笑问:"毛书记呃,你何事咯会插田啰?"致用书记笑答.:"不会哩,我也是学的啰!"他们就这样你追我赶,溅起一田水花,传来一阵欢笑。一连四天,致用书记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就睡在早爹的士砖屋里。有些厅局急事需向省委书记汇报,也只能驱车赶往武塘。四天后,致用书记在乡亲们的欢送声中,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p> <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把他的杂交稻试验基地选在春华。直到今天,仍有"湖南农业看春华"的美誉在传颂。"抛砖屋场"先后获得历史传统教育基地、春华红色农村党性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抛砖屋场是当年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平台,是现在引导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课堂。我们所怀念的,是湖南省委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我们要传承的,是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光荣传统。抛砖屋场前的青松依然苍翠,抛砖屋场的故事永远流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恭迎您读拙作,给您敬茶问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