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新干太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伏鸟双尾青铜虎。</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新馆是2020年9月27日正式开放的,位于赣江北大道698号,与相邻的省图书馆、省科技馆成为江西省新文化中心的三大馆之一。</p><p class="ql-block">新馆方盒造型,被称为 “赣地宝盒”,展陈面积达2.8万平方米。汇集了江西各地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其中青铜和陶瓷类文物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时隔四年,我俩再次进入江西省博物馆观展,看看有啥变化。</p> <p class="ql-block">大厅陈列的还是巨幅<江西风物颂>壁画,这马赛克初看不明白,但却挺让人感到惊叹!</p> <p class="ql-block">这件巨型艺术品主体高9.5米,长21米,宽3米,四个垂直面由青铜、陶瓷和不锈钢三种材质构成。</p> <p class="ql-block">大厅展出的巨幅<江西风物颂>壁画是运用独具江西特色的材质工艺以及江西文化元素创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走近细看巨幅画面瞬间幻化成无数不同的小色块,壁画是由七万余片五平方厘米的瓷片依据现代数码成像原理拼贴而成。</p> <p class="ql-block">画中名山风姿各异:人文圣山匡庐、钟灵毓秀三清山、道教发祥龙虎山,与举世闻名的滕王高阁遥相呼应,色彩斑斓、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展馆分布: </p><p class="ql-block">1楼:临时展厅</p><p class="ql-block">2楼: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厅:</p><p class="ql-block">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江西红色文化展厅:</p><p class="ql-block"> <红色摇篮></p><p class="ql-block">3楼: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厅:</p><p class="ql-block"> <万年窑火千年瓷都></p><p class="ql-block">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p><p class="ql-block"> <物华新诗></p><p class="ql-block"> 临时展厅:恐龙世界</p><p class="ql-block">4楼:临时展厅:景德镇现代瓷展</p> <p class="ql-block">我俩上二楼进入人气最旺的2号展厅观看:</p><p class="ql-block">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江西古代文化历史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滔滔赣水,浩浩鄱湖,奇秀匡庐,逶迤五岭。</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山水辉映、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万年以来,积极进取、包容创新、担当奉献的江西人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开拓成为经济发达之区、人文鼎盛之地、文章节义之邦,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文明初始</p> <p class="ql-block">文明之光</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的江西 </p><p class="ql-block">最新考古成果揭示,大约在50万年前,江西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活动,开启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开拓的序幕。</p><p class="ql-block">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壮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漫长的先秦时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舍,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史前聚落 </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人类步入农业文明,定居成为主要生活方式,人目繁衍加速,涌现出大量氏族聚落。</p><p class="ql-block">距今约5000年前,清江盆地、修水流域、抚河流域出现大型中心聚落,社会形态由简单的平等社会发展到了复杂的层级社会,开始迈向早期文明。</p> <p class="ql-block">•樟树筑卫城遗址</p><p class="ql-block">•樟树樊城堆遗址</p><p class="ql-block">•宜黄锅底山遗址</p><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的各种陶器</p> <p class="ql-block">学纹陶纺轮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75年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面具范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74年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云雷纹陶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绳纹陶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罐</span></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3年江西省鹰潭市角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方国文明</p><p class="ql-block">夏商周三代出现了青铜器、文字、大型城垣、礼仪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文明要素,开启了中国王朝文明时代。</p><p class="ql-block">考古资料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道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赣鄱地区以樟树吴城,新干牛城、大洋洲,九江荞麦岭,瑞昌铜岭,鹰潭角山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见证了辉煌的中国青铜文明。</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我祖居地新干县太洋洲商代出土文物青铜器的5个展櫃。</p><p class="ql-block">大洋洲是江西省新干县的一座小镇,位于赣江中游的东岸。大洋洲镇旁的程家村空旷平地上曾有几个高大的沙堆,长年挖沙护堤的村民逐渐将此铲为平地。1989年的一天,村民挖沙的铁铲无意中搅动了静静埋藏在这里三千余年的遗物。后经科学考查,这是一座商代大墓,距今约有3200年。出土的方物极其丰富,主要有铜器、玉器、陶器等,共计1300余件,其中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颗),陶器和原始瓷器139件。这批文物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器形奇特,铸造精美。</p><p class="ql-block">新干大洋洲商墓是继河南安阳殷墟</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1号展櫃:</p><p class="ql-block">伏鸟双尾青铜虎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伏鸟双尾青铜虎 </p><p class="ql-block">虎与伏鸟的特写镜头。</p><p class="ql-block">这只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有着 "虎王" 的美誉,造型栩栩如生,纹饰繁绣富丽,是商代青铜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伏鸟双尾青铜虎,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其形象奇异神灵,双目圆凸,口张露齿,獠牙尖长,眉粗横行,两耳竖张,呈静伏蹲立欲纵之势。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伏鸟双尾青铜虎</p><p class="ql-block">虎脚与双尾的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2号展櫃:</p><p class="ql-block">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国内迄今唯一的商代双面青铜面具,展现了商代南方独特的信仰崇拜。</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双面神人青铜头像</p><p class="ql-block">双面头像的特写镜头。</p><p class="ql-block">双面青铜面具高53.0厘米、面宽22.0×14.5厘米。中空扁体,两面对称,神人首形。头像面容神秘诡异,威严恐慑,半人半神,与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身份符合。</p><p class="ql-block">上管下銎,管銎相通。顶上圆管可插羽冠,下部方銎能装木柄,与古人 “天圆地方” 的理念相通。</p> <p class="ql-block">3号展櫃:</p><p class="ql-block">立鹿耳四足青铜甗</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甗,汉语三级字,读作甗(yǎn),本义指古代炊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p> <p class="ql-block">宝藏名称:商代鹿耳四足青铜甗</p><p class="ql-block">宝藏级别: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所处年代:商代(约公元前 1600一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发掘时间:1989年</p><p class="ql-block">出土地址: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p><p class="ql-block">规格:通高105厘米、隔高39.5厘米、甑口径61.2厘米、重78.5千克</p><p class="ql-block">文物特征:甗,蒸煮器。由上部甑和下部鬲组成。甑中置箅,盛放食物,隔内装水,器下烧火,蒸煮食物。此青铜甗的甑与鬲连体,束腰分界,今内箅不存。两只立耳上各站一鹿,给器物增添了灵气与美感。甑腹上部饰四组展体的环柱角兽面纹,鬲足袋面满饰浮雕的牛角兽面纹。甗体形制巨大,弃常见三足样式而采用独有的四足,稳定性好,气势雄浑,奇美诡异,有 "甗王"之誉。除耳上立鹿外,整器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商代青铜范铸工艺的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该件国宝的珍稀之处:</p><p class="ql-block">1、目前存世最大的青铜甗,有 "甗</p><p class="ql-block">王" 之称。</p><p class="ql-block">2、四足<span style="font-size:18px;">甗</span>,独一无二,其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甗</span>以三足为主。</p><p class="ql-block">3、耳上立鹿,一雄一雌(一阳一阴)。</p><p class="ql-block">4、除了立鹿之外,整体器体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南方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立鹿耳四足青铜甄</p><p class="ql-block">耳上立鹿的特写镜头</p><p class="ql-block">据说耳上二头立鹿是一雄一雌,亲们你能分辨出来吗?</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立鹿耳四足青铜甄</p><p class="ql-block">甗体柱形足的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4号展櫃:</p><p class="ql-block">櫃中无展品,一张纸片写着:文物外展中。</p><p class="ql-block">估计这件外展的文物可能是方鼎,因太洋洲出土了大小六件方鼎,大小规格齐全名气在外。最大的一件乳丁纹虎耳方鼎XDM:8高达97厘米,最小的那件仅高13厘米。6件尺寸依次递减,通高分别为:97,54, 39.5, 29, 27, 13厘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馆之宝:XDM:8 </span>乳丁纹虎耳方鼎,高达97厘米,是太洋洲商代出土文物六件方鼎中最大者。</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乳丁纹虎耳方鼎</p><p class="ql-block">又称卧虎兽面纹方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称,通高97厘米,口长58厘米,口宽49.3厘米。</p><p class="ql-block">斜折沿、方唇、外沿边缘有折边。沿口立两拱形耳,耳外侧作凹槽形,耳上各伏卧一虎,虎身饰云纹。</p><p class="ql-block">鼎腹作长方斗形,每壁正中饰细线歧尾兽面纹,中心歧尾兽面纹两侧各饰兽面纹,分列四角。鼎每壁的两侧和腹下部为乳钉纹带,呈凹型排列,乳钉排列纵向三排,横向四排。</p><p class="ql-block">平底,四个空柱足,足底上侧圆鼓,下侧内收。上半部饰高浮雕的羊角兽面。扉棱作鼻。下半部饰弦纹两周。</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XDM:10 最小的方鼎,高13公分,是出土方鼎中最小者。</p> <p class="ql-block">南昌红谷滩赣江文化长廊的青铜广场摆放的巨大方鼎就是这件XDM:8 乳丁纹虎耳方鼎放大了3.9倍的复制品,成为赣鄱文化的典型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我们赣鄱先人早在3200多年前就已能大量制作出如此精美、硕大、令人惊叹的青铜器,足以证明当时赣鄱大地的采矿、冶炼、铸造、修整等青铜器制造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设计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为赣鄱先人的聪明、才智、勤劳、奋进而敬佩、自豪、骄傲。</p> <p class="ql-block">5号展櫃:</p><p class="ql-block">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通高64厘米,足高33.7厘米,口径39.3厘米,重达28.3公斤。</p><p class="ql-block">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的造型奇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双立耳外侈,耳上各伏一卧虎,卧虎饰以云雷纹,耳及口沿饰几何纹,腹上部、下部饰连珠纹带,腹中间饰三组兽面纹,三组之间以乳钉、雷纹间隔。</p><p class="ql-block">这种造型反映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p><p class="ql-block">伏虎及耳的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p><p class="ql-block">扁足的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新干牛城,一座与吴城方国隔江对峙的商代城邑;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牛城城邑的王陵,城邑与王陵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一个灿烂的南方青铜王国。牛城、大洋洲与吴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改变了人们对赣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认知,重塑了中国青铜时代文化格局。</p> <p class="ql-block">•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 </p><p class="ql-block">1989年发现的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共出土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这是中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商代大型墓葬,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p><p class="ql-block">•新干牛城城址 </p><p class="ql-block">牛城城址面积38万平方米,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城垣夯筑而成。内城发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建筑夯土台基,显示出方国都邑气象。</p> <p class="ql-block">南方青铜王国:牛城、太洋洲、吳城三地的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商 目雷纹方内青铜钺 </p><p class="ql-block">展品外展,敬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商 目雷纹方内青铜钺</p><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网上找到此文物的实物图。</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钺,通高35.2厘米、肩宽26.1厘米、刃宽34.8厘米。青铜钺的整体形状偏向于长方形,上边和两侧用雷纹装饰,侧脊浮凸鱼形几何纹,中央处是镂空设计,给人一种非常精美的感觉,根据外貌特征,专家们将其命名为目雷纹方内青铜钺。</p> <p class="ql-block">铜出瑞昌 </p><p class="ql-block">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分布图</p><p class="ql-block">瑞昌铜岭铜矿是中国先秦时期一处大型矿冶遗址,始于商代中期,终于战国前期。它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是商代大宗铜料的重要来源地,与长江中下游古铜矿群一道为中国青铜文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孔雀石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91年江西省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搜集</p><p class="ql-block">•青铜钺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8年江西省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青铜凿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8年)</p><p class="ql-block">1988年江西省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微缩模型</p> <p class="ql-block">有着 "江南青铜王国" 之称的新干大洋洲,其出土的青铜文物散发出独特的商代文化神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江西古代青铜文明的认识,消除了商代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旧观念,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让人去思考,去研究。</p><p class="ql-block">可惜展厅里陈列的青铜器数量有限,只是欣赏到太洋洲出土文物中的一小部分,让参观者感到意犹未尽而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后来看到一个展厅大门被围挡,并大字标示:<虎踞江南 新干大墓与青铜王国> 正在布展敬请期待的字样。</p><p class="ql-block">这确实是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这个专题展肯定比现在看到的青铜展品会更丰富、更详实、更精彩、更令人振奋。等<虎踞江南 新干大墓与青铜王国>展出时,我俩一定还要前去仔细观看。</p> <p class="ql-block">封邦建国</p><p class="ql-block">周代实行分封制以巩固政权,各诸侯国为扩大势力范围频频征战。列国纷争,促进了中国由区域分裂向国家统一的整合。江西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吸收周边吴、越、楚、徐等文化,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之中。</p> <p class="ql-block">新干粮仓遗址微缩模型 </p><p class="ql-block">新干粮仓</p><p class="ql-block">新干界埠战国粮仓遗址位于赣江西岸,这里既是赣抚平原和吉泰盆地产粮区的交界点,又是赣江流域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地和水运码头。初步查明粮仓6座,每座平面呈长方形,长60余米、宽10余米,内有大量炭化稻米和铁质工具,是迄今发现全国规模最大的早期粮仓,对于研究古代粮食的储存、管理、运转等具有极高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新干粮仓 </p><p class="ql-block">新干粮仓遗址存有仓城,粮仓于仓城内集中分布,旁边有水塘,可能为粮仓防火蓄水池。粮仓内部地面纵横开沟,通风防潮,防止米谷发霉。经检测,仓内炭化稻品种为粳稻。</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崖墓 </p><p class="ql-block">崖洞葬是在峭岩绝壁的洞穴中放置棺木的一种葬俗。位于武夷山余脉的龙虎山是中国迄今有确切年代可考、保存棺木最多、文物最为丰富的崖墓地点。特殊的葬俗与精美的陶瓷器、竹木器,尤其是纺织工具及乐器的发现,反映出东周时期百越民族水行山处、断发纹身、图腾信仰的独特风俗,体现了古越人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东方神秘思想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螺丝岭崖墓</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崖墓复制模型</p> <p class="ql-block">昌大南疆</p><p class="ql-block">秦汉至南朝时期的江西</p><p class="ql-block">随着秦朝统一的进程,江西地区被纳入帝国版图。秦汉时期,江西作为沟通中原与岭南、闽越的枢纽,战略地位得以提升,首次确立了独立的行政区划,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六朝时期,江西作为 "国之南藩,要害之地",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蹄金、麟趾金</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p><p class="ql-block">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西汉海昏候刘贺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秦征百越</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使尉屠雎發卒五十萬,属五軍:一軍塞鐵城之崩,一軍守九巅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懋之界,一軍結餘汗之水。</p><p class="ql-block"> -﹣西漠.劉安《淮南子》</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4年开始,秦征百越,打通赣江一大庾岭一珠江交通干道,江西由此成为秦军在南方的重要集结地和后援地,并在此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钢戈铭文(摹本)</p><p class="ql-block">廿二年临汾守谭库係工款造</p> <p class="ql-block">汉立豫章 </p><p class="ql-block">•西汉豫章郡十八个县</p><p class="ql-block">西汉初设立豫章郡,辖18县,郡治南昌,范围与今日江西省绝大部分区域重合。豫章郡的设置使江西首次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载体,揭开了江西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南昌:西汉灌婴城</p><p class="ql-block">据《汉书》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记载,豫章郡郡治南昌由西汉颍阴侯灌婴主持修建,又有 "灌婴城"之称。南昌,取 "南方昌盛" "昌盛南疆" 之意,位于今南昌市区东南。</p><p class="ql-block">•庐陵城址:泰和白口城</p><p class="ql-block">庐陵县治位于今泰和县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分为内外城,这是江西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p><p class="ql-block">•鄡阳城址:都昌四望山城址</p><p class="ql-block">鄡阳县治位于今都昌县,城址范围约100万平方米。随着南朝以后鄱阳湖水位上升,鄡阳城逐渐被水包围、枯水期方能显露。</p> <p class="ql-block">列候封国</p><p class="ql-block">汉代地方行政一方面沿袭秦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又实行分封制。封国官制有王国、侯国两种、其中与县同级的为列侯。两汉时期江西先后分封有四个列侯国:汉武帝封长沙定里刘发之子刘给为建成侯(高安)、刘成为宜春侯(宜春)、刘巷为安成侯(安福)、汉宣帝封废帝、前昌邑里刘贺为海昏侯(南昌)。</p><p class="ql-block">以紫金城和历代海昏侯墓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p><p class="ql-block">•海昏侯国遗址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江洲崛起</p><p class="ql-block">•东晋江洲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百业兴旺</p><p class="ql-block">•洪州窟遗址</p><p class="ql-block">•南昌出土东晋漆奁上的车马人物纹</p> <p class="ql-block">•家给人足</p><p class="ql-block">(豫章)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鐵德蕩,資給于四境。沃野墾辟,家給人足,蓄藏無悶。故穰歳則供商旅之求,饑年不告臧孫之耀。</p><p class="ql-block"> -﹣南朝宋. 雷次宗《豫章记》</p><p class="ql-block">汉晋时期,稻作种植业是江西农业经济的主体。广泛使用铁农具、推广牛耕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都促进了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南朝时期,江西以粮食充足享誉四方,成为江南著名 "粮仓"。与此同时,金属冶铸加工业、制瓷业、造船业发达,呈现百业兴旺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江南粮仓</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时期三大粮仓:豫章仓(南昌)、钓矶仓(都昌)、钱塘仓(杭州)</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里</p><p class="ql-block">西汉未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及江淮地区多次陷于战乱、江西安宁自然,物产富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p> <p class="ql-block">南方福地</p><p class="ql-block">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长期对峙,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而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北人南迁,为江西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此同时,江西因战略地位的增强带动了经济地位的提升,获得良好发展机遇,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 "南方福地"。</p> <p class="ql-block">宽尾鸟形陶灶 </p><p class="ql-block">三国·吴(公元222-280年)</p><p class="ql-block">1973年江西省南昌市东吴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井 </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1960年江四省南昌市青云谱东汉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展厅循环播放<桃花源记>故事视频</p><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p><p class="ql-block">陶渊明(约365-427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也有说是江西宜丰人。</p><p class="ql-block">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田园诗派之鼻祖"。</p><p class="ql-block">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p> <p class="ql-block">根据<桃花源记>故事制作的视频,这种世外桃源也是当今世人都向往的理想家园。</p> <p class="ql-block">江西古代的八位名人:</p><p class="ql-block">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文天祥</p><p class="ql-block">杨万里、朱熹、陆九渊、黄庭坚</p> <p class="ql-block">文章宗师</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江西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名家辈出、群英荟萃,涌现了一批创文体流派、领一代风骚的宗师,创作出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巨著,造就了一个创造力大爆发的巨匠时代。</p><p class="ql-block">•晏殊、晏几道与婉约词派 </p><p class="ql-block">二晏父子,进贤人,北宋词人。晏殊(991-1055年)擅长以淡雅之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之情,脱俗出新;晏几道(1038-1110年)善用平淡语言描绘寻常景物,表达别样深情。二晏是南唐词风向北宋词格过渡阶段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奠定了精致柔婉风格在宋词中的地位,被公认为婉约词派先驱。</p><p class="ql-block">•欧阳修与唐宋文学革新运动 </p><p class="ql-block">欧阳修(1007-1072年),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传统,强调文以载道,将儒道、经学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对宋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宋代文坛领袖。</p><p class="ql-block">•王安石与荆公体 </p><p class="ql-block">王安石(1021--1086年),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年间作为宰相主持变法,推行改革,史称 "王安石变法"。名列 "唐宋八大家",早年诗风直抒胸臆,其后转为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黄庭坚赞其 "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时人称为 "荆公体"。</p><p class="ql-block">•曾巩与古文明道 </p><p class="ql-block">曾巩(1019-1083年),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名列 "唐宋八大家",文风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王安石评其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p> <p class="ql-block">理学渊薮</p><p class="ql-block">•理学开创者周敦颐 </p><p class="ql-block">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县人,宋代理学思想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江西长期为官,援释道而入儒学,提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构成理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宋理宗亲书 "道源书院" 赐之。在庐山创办濂溪书院,设堂讲学育人,世称濂溪先生。</p><p class="ql-block">•理学集大成者朱熹</p><p class="ql-block">朱熹(1130-1200年),祖籍婺源,南宋思想家、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继承并发展程颢程颐 "二程" 思想,把 "理" 作为最高哲学范畴,强调 "格物致知" "知先行后" "存天理,灭人欲";通过对儒家经典著作注疏阐释,重新建立儒家道统。元代朱学被定为科场程式,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朱熹从祀孔庙,被称为 "朱子"。</p><p class="ql-block">•心学开创者陆九渊 </p><p class="ql-block">陆九渊(1139-1193年),金溪人,南宋思想家。与程朱理学强调万物皆有 "理" 不同,陆九渊以 "心" 作为最高哲学范畴,提出 "心即理" 学说,强调 "发明本心" "尊德性"。其所开创的 "心学" 为明代王阳明所继承和发展,并称 "陆王心学"。</p><p class="ql-block">•朱陆之学调和者吴澄</p><p class="ql-block">吴澄(1249-1333年),崇仁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吴澄折衷朱、陆之学,在遵从程朱理学的前提下,融合心学,主张格物致知应以发明本心为主。其与许衡同为元代名儒,井称 "北有许衡,南有吴澄"。</p> <p class="ql-block">江西诗派</p><p class="ql-block">黄庭坚开创的 "江西诗派" 是宋代诗坛影响最大的流派,风靡一时,地位之高,无出其右。该流派首创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的创作方法,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作诗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修水人。黄庭坚诗、词、书法均有不俗成就,其山谷体诗歌开一代诗风,"英笔奇气,杰句高境,自成一家",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黄",苏轼称之为 "黄鲁直体"。书法独树一帜,取法于颜真卿、怀素,笔法瘦劲,字体开张,气势恢弘,与苏轼、米芾、蔡襄并为 "宋四家"。</p><p class="ql-block">•登快阁•黄庭坚</p><p class="ql-block">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橫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p> <p class="ql-block">正一之宗</p><p class="ql-block">•民国雕版印历代天师画像</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龙虎山天师道受到皇室朝廷尊崇。宋代敕封张天师提举江南龙虎山、阁皂山、茅山 "三山符篆",元代天师世系被授予 "管领江南诸路道教" , 敕封为 "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遂有道教 "正一派" 之称。龙虎山成为道教祖庭和南方道教中心。正一派运用符篆祈穰,消灾祛祸,并以治病除瘟、济生度死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紧密,信众甚多,对社会生活、宗教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清.关槐《龙虎山鸟瞰图》 </p><p class="ql-block">•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p><p class="ql-block">•大上清宫</p><p class="ql-block">龙虎山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说法、传道授篆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是宋代以来著名的皇家宫观建筑,素有 "仙灵都会" 和 "百神受职之所" 之称。现已揭露的大上清宫遗址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砖雕 </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p class="ql-block">1978年江西省遂川县枚江公社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郭知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司省设置 </p><p class="ql-block">明朝以 "布政使司" 取代元朝的 "行省",江西为 "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州县;清朝改为江西省,划调为13府1直隶州77县。明清两代行政区域与现在的江西省相当。</p><p class="ql-block">•由<江>而<赣></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江西的称谓有豫章、江州、江西、江右、西江等,元明时期随着江西行省设立,称江省,"江" 成为江西简称,沿用至清。</p><p class="ql-block">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以章贡二水汇流之意改虔州为赣州,"赣" 多指赣州(府)全境。晚清,"赣" 逐渐取代 "江",成为江西简称。</p><p class="ql-block">•清代江西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放眼天下</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江西</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江西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延续了人才的兴盛与文化的辉煌。江西士人积极参与朝政,治国安邦;商镇林立,江右商帮遍行天下;科学巨著,文史鸿篇蜚声中外。晚清,江西人顺应时代变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上了近代化探索之路。</p> <p class="ql-block">仪仗俑 </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p class="ql-block">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益庄王夫妇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藩王世家</p><p class="ql-block">江西明代三藩 </p><p class="ql-block">•封地分布示意图</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为 "藩屏王室,以安万姓",效法前朝实行分封制,"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代先后有三位皇子封藩江西,即南昌的宁藩王系、鄱阳的淮藩王系、南城的益藩王系。藩王及其子孙锦衣玉食,生活奢靡。同时,以宁献王朱权为代表形成的藩王宗室文化又为江西增添了别样风采。</p><p class="ql-block">•江西明代藩王世系表 </p><p class="ql-block">宁王 淮王 益王</p> <p class="ql-block">商镇布列 </p><p class="ql-block">明代中后期开始,江西崛起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能力的商业市镇。其中,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河口镇最为繁盛,人口达万人以上,被清人誉为 "江西四大镇",金溪浒湾镇、进贤文港镇等也是富有特色的专业名镇。这些市镇依托特产商品,形成强有力的经济辐射,将江西的贸易纳入全国商业网络,并延伸海外。</p><p class="ql-block">•"世界瓷都" 景德镇 </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御窑设立,民窑繁盛,"列市受尘,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 ,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瓷都。</p><p class="ql-block">•"西江巨镇" 吴城镇 </p><p class="ql-block">永修吴城镇居糖、修二水合流之处,是赣江入鄱阳湖进长江的咽喉。吴城商业以转运贸易为主。以木材、茶叶为大宗,号 "西江巨镇",商贾骚顿,会馆林立,有 "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 之誉。</p> <p class="ql-block">•"中华药都" 樟树镇 </p><p class="ql-block">樟树镇是江西南北东西通道的交汇点,其境内的阁皂山道士开本地区采药、制药之风。明清时期,樟树镇既是全国各地药材汇集之地,又是药材加工炮制中心,四方药商往来,药行林立,有 "药码头" 之号和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八闽孔道" 河口镇 </p><p class="ql-block">河口镇是浙闽往来两广、中原的物资集散中心,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空间节点,商品以茶叶、纸张、丝棉制品、杂货、粮食等为大宗。</p><p class="ql-block">河口所在的铅山 "唯纸利",名品繁多,有 "石塘京放、陈坊连史、横江毛边",是全国著名造纸业基地。</p><p class="ql-block">•"江南书乡" 浒湾镇 </p><p class="ql-block">金溪浒湾镇以雕版印刷业闻名于世,始于元代,盛于明清,有 "临川才子金溪书" 之誉。浒湾镇书铺街上印书堂号云集,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诗词文集等均有刻版刊发,行销全国。这里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所有工艺流程和贸易体系,是清代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华夏笔都" 文港镇 </p><p class="ql-block">进贤文港制笔历史悠久,至明清工艺纯熟,制作精湛,"尖、齐、圆、健" 兼备,文港人不仅制笔,还走向全国开设笔庄,清代 "中国四支笔" 中就有武汉 "邹紫光阁"、上海 "周虎臣" 两支属于文港,形成特色品牌,广受青睐。</p> <p class="ql-block">文化巨擘</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江西人文昌盛的地域特色持续彰显。钟灵毓秀的山水、文章节义的传统,孕育出了以王阳明、汤显祖、八大山人等为代表的文化巨擘,他们以非凡的才情和智慧,创作出了大量哲学、文学、艺术杰作,书写了中国思想、戏曲、书画等领域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p><p class="ql-block">汤显祖(1550-1616年),临川人,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所著《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皆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并称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 歌颂真情,抨击礼教,演绎人性,既有现实的深度,又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四百年来盛演不衰、汤显祖作品和戏曲理论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 "东方的莎士比亚"。</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所著《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皆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并称 "临川四梦"。</p> <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王阳明 </p><p class="ql-block">王守仁(1472-1529年),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其事业与学术巅峰在江西,构建并形成了以 "致良知" "亲民" "知行合一" 三大命题为核心内容的心学理论体系,人称 "阳明心学" 或 "王学",与陆九渊的学说井称 "陆王心学"。</p> <p class="ql-block">•阳明学奠基之作《传习录》</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行书《太极图说》</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讲学处﹣﹣赣州通天岩</p><p class="ql-block">•吉安阳明书院</p> <p class="ql-block">圆融冷逸﹣﹣八大山人 </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1624-1705年),本名朱耷,号 "传繁" "驴屋驴" "雪个" "个山" 等,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九世孙,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清政权的建立使十九岁的朱耷承受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他参禅入道,后还俗隐于书画,以水墨写意画著称于世。八大山人将儒、释、道思想融入书画艺术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画风,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名画选:</p><p class="ql-block">•《猫石图卷》</p><p class="ql-block">•《荷鸭图轴》</p><p class="ql-block">•《双鹰图轴》</p> <p class="ql-block">东湖书画会 </p><p class="ql-block">罗牧与八大山人在南昌东湖畔创立了 "东湖书画会"。罗牧(1622-1705年),南昌人,工诗文、书画,擅山水,自成风格。其画林壑森秀,笔法多变,水墨清润淋漓,画风深沉粗犷。</p> <p class="ql-block">国典主修﹣﹣解缙 </p><p class="ql-block">明或福永乐元年(1403年),内阁首辅。江西吉水人解缙(1369-1415年)主编《永乐大典), "甩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千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风浩露",永乐六年(1408年),《永乐大典》正式成书,共22877卷,11005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牌坊</p><p class="ql-block">•走出江西</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为寻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江西人口持续涌向外省,形成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的移民潮,随着国内市场日益形成,江西商人足迹遍及全国、"江右商帮" 成为 "十大商帮" 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海外贸易不断拓展、"九江开埠" 标志着真正意义的 "走出江西"。</p><p class="ql-block">•无江西人不成市场</p><p class="ql-block">江右商帮人数众多、操业甚广、渗透力极强,形成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独特现象,推动了中国南方腹地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海上陶瓷之路</p><p class="ql-block">从宋代开始,江西移民、江右商人已经开始走向海洋,元末汪大渊及其《岛夷志略》为其代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 "器走四方" "施及外洋", 成为欧、亚、非市场上与丝绸并驾齐驱、获得最高美誉度的中国商品之一,"海上陶瓷之路" 成为沟通中西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p><p class="ql-block">•汪大渊与《岛夷志略》</p><p class="ql-block">汪大渊(约1311-?)、南昌人、元代航海家,自元至顺年(1330年)起,汪大渊自泉州两次出海,以所见所闻著《岛夷志略》,记有亚、非、澳等国家和地区220多个,涉及90多个国家的山川险要、方过疆土、物品贸易和民情风俗,被称为 "东方的马可·波罗"。</p><p class="ql-block">•无江西人不成其地</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江西开始自发性人口流动,继而政府大规模强制移民,以及持续性自发移民。江西人先是涌向湖南湖北、继而涌向四川、云南、贵州及其它地区。江西和其它地区移民以及当地民众一起,为两湖地区及大西南的开发,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江右商帮主要势力范围在湖广和西南地区,以万寿宫为象征的江西会馆遍布各地。 </p> <p class="ql-block">舟船之盛 造船工场微缩模型</p><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开通与大庾岭的开凿,使得江西在南北水运交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江西造船业得到发展,以规模庞大、设计先进、技术精湛、性能优越著称于世,江西也因此成为隋唐五代时期全国重要的造船中心,可谓 "舟船之盛,尽于江西"。</p> <p class="ql-block">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从第一代雷发达于康熙年间由江宁(现江苏南京)来到北京,到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八代两百年间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p><p class="ql-block">包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及清东陵和西陵等这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都是出自这个'样式雷'家族,他们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和传奇。</p><p class="ql-block">•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模型 </p><p class="ql-block">捐赠: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制作:段齐臣等</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0年</p><p class="ql-block">材质:楠木</p><p class="ql-block">尺寸: 底径3.6米,高1.5米</p><p class="ql-block">比例:1:25</p><p class="ql-block">祈年殿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一场雪火,将其化为灰烬,"样式雷" 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重建后的祈年殿为一座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内部结构独特,不用大梁和长,仅用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大殿立于三层汉白玉圆台上,颇有拔地擎天之势,蔚为壮观,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有着独特价值,成为 "样式雷" 建筑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故宫太和殿建筑结构模型 </p><p class="ql-block">捐赠: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制作:段齐臣等</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0年</p><p class="ql-block">材质:桧木</p><p class="ql-block">尺寸: 长2.2米,宽1.3米,高1.2米</p><p class="ql-block">比例:1:30</p><p class="ql-block">太和殿,明清紫禁城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现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69年)重建后的形制,"样式雷" 第二代传人雷金玉参与此次重建。</p><p class="ql-block">太和殿建筑结构模型,参照民国时期测绘图样复原制作。采用榫卯结构,共用木柱72根,大梁200余根,斗拱30000余个,历时一年完成。当代能工巧匠,发挥匠人智慧,传承弘扬世界遗产 "样式雷" 的伟大精髓,直观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营造技法。</p> <p class="ql-block">"天下状元"铭诗词人物图鎏金银盘 </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1279年)</p><p class="ql-block">1957年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全景微缩模型</p> <p class="ql-block">姿态各异的五尊佛像 </p><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p><p class="ql-block">1966年江西省吉安市江仕澄塔佛龛出土</p> <p class="ql-block">•漕粮天下富</p><p class="ql-block">江西古代文化历史展厅:结语 </p><p class="ql-block">江西素称 "文章节义之乡" "白鹤鱼米之国"。江西之美,美在山水;江西之盛,斯于人文。江西的历史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走进新时代,赣鄱大地,生机勃勃: 美丽中国 "江西样板",中部崛起大有可为;赣鄱儿女,齐心奋进:开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征程,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俩历时2个半小时马不停蹄地看完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厅,收获满满,人也累了,该回家休息了。还有后面的几个展厅就留在以后再来观看吧。</p><p class="ql-block">•红色摇篮</p><p class="ql-block">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p><p class="ql-block">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瑞金人民共和国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万年窑火 千年瓷都</p><p class="ql-block">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p><p class="ql-block">前 言</p><p class="ql-block">江西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既是万年离情创烧地,又是千年瓷都所在地。水、土、火在这里交融,孕育了绚丽多的陶文化,成就了中国陶瓷日烟的简章。</p><p class="ql-block">"中华向号家之国,豪业高峰是此都",历史上江四闻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远情世界各地,成为风靡全球、长辈不息的投n商品江西历代陶瓷精品送出、技艺万千,体现了大工匠的气族与品格,本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风范,让我们穿越时空,饱览陶瓷艺术的视觉配食: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p>